楊博
(長安大學黨委宣傳部,陜西西安 710064)
民國時期隴海鐵路與陜西現(xiàn)代旅游業(yè)的興起
楊博
(長安大學黨委宣傳部,陜西西安 710064)
隨著近代隴海鐵路西段鐵路潼西段通車,鐵路成為連接陜西與中國東部地區(qū)大都市的重要交通紐帶。隴海鐵路當局積極開展對鐵路沿線旅游資源的調(diào)查與宣傳,適時采取多種便利旅游的措施,利用民國時期名人現(xiàn)身隴海鐵路沿線風景名勝所產(chǎn)生的影響,對隴海鐵路沿線景點進行推廣,從而使陜西近代旅游業(yè)在鐵路的帶動下得以萌發(fā)并有所發(fā)展。
隴海鐵路;近代陜西;旅游業(yè);國民政府
1947年5月,國民政府交通部編制的《1946年度交通狀況(鐵路部分)》顯示,隴海鐵路橫貫甘肅(簡稱隴)、陜西(簡稱秦)、河南(簡稱豫)、江蘇海州(今江蘇北部)4省,原名隴秦豫海鐵路,簡稱隴海鐵路。它西起甘肅天水,途經(jīng)寶雞、西安、潼關、洛陽、鄭州、開封、徐州、海州,東至黃海之濱的連云港,全長1 382千米,是近代中國東西交通的大動脈[1]。它是在清代汴洛鐵路的基礎上,在不同的歷史時期,逐漸向東西延伸,分成洛潼、開徐、徐海、海連、潼西、西寶、寶天和天蘭各段,逐段修成通車的。其中,1934年11月修成的潼西段和1936年12月修成的西寶段,使得近代陜西第一次有了鐵路交通。
國民政府在北伐成功后,開始投入隴海鐵路建設:“現(xiàn)值革命成功,開始建設?!保?]從1928年開始勘察,至1936年年底,隴海鐵路延伸到陜西寶雞,橫跨陜西中部。對于隴海鐵路對陜西的作用,1935年《申報年鑒》給予了評價:“國有隴海路……,其潼關至西安一段,計一百三十二公里,于二十三年年內(nèi)鋪軌完成,即于十二月二十七日全線通車,客貨可自東段海州直達西安,對于開發(fā)西北,繁榮徐海,可謂已奠一基礎?!贝送?,歷史地理學家張其昀從國家戰(zhàn)略的高度給出了建議:“余以為新陪都之建設,必自發(fā)展交通入手……可為歐亞交通辟一捷徑,一旦海疆有事,我國可由此門戶與各國往來?!?935年隴海線潼西段正式運營,全年旅客發(fā)送量為189.5萬人;次年,西寶段投入運營,全年旅客發(fā)送量激增為278.6萬人。隨著國民政府發(fā)出“開發(fā)西北”的號召,前往西北考察的人員與日俱增,相關著述多達85種[3]。據(jù)筆者考查,其中涵蓋陜西的游記多達50種以上,散見于報刊的游記多達200篇以上。由此可見,隴海鐵路在刺激陜西經(jīng)濟發(fā)展的同時,也促進了陜西旅游業(yè)的發(fā)展。
1934年11月隴海鐵路潼西段正式開通之前,分別經(jīng)歷了陜州至靈寶(1925~1927年11月)、靈寶至潼關(1930年11月~1931年12月)兩段修筑期。因此,考察從1912至1935年的游記內(nèi)容,基本可以反映隴海鐵路通車前陜西境內(nèi)旅游交通工具的狀況。隴海鐵路修至西安之前,1923年的《道路月刊》記載:“陜境交通論其形式,直在中古以上,陜西民智閉塞,欲求教育實業(yè)之發(fā)達,舍便利交通別無良策。然隴海鐵路若修至西安,至少尚需六年,全路告成尚無時日?!睆闹锌梢?,陜西的交通狀況尚在“中古”,主要以畜力或人力為主,即使后來的公路汽車狀況也不能令人滿意。
侯鴻鑒在《西秦旅行記》中記錄了自己1919年5月前后從河南開封乘汽車到河南觀音堂后換乘馬車前往陜西情形:“二十五日晨乘車西行,三十里至硤石。山路崎嶇,坡嶺險惡,車道在深溝中,往往來車阻滯,彼此讓道。至為困難,其最險處自硤石山曲折下坡,倒旋反行,與轉圓環(huán)相若也……大風驟起,沙塵撲面,頃刻間飛沙滿車,耳目口避,灰沙彌塞……車輪從大石上旋行,左右顛簸,較之硤石山路,尤覺難行,頭腦昏眩,坐臥均不適,而身軀顛蕩簸搖,無一秒之坐定,雖以兩手把住車窗,指皮碰碎,足趾脈絡輾轉苦痛,幾至哼嚀不絕,而病莫能同……而將抵陜縣過河,車道高低更難行矣。約三里許,渾炫呻吟,作待斃狀,惟力持吾心,不使亂耳?!?/p>
1924年魯迅等人應西北大學的邀請,前往西安講學,一行人花費了8天7夜的時間,換乘了火車、貨船、汽車3種交通工具。當時的隴海路火車僅通到陜州(今河南省三門峽市),魯迅等人不得不換乘貨船,沿黃河前往陜西的潼關,再換乘汽車到達西安。據(jù)同行的王桐齡《陜西旅行記》記載:“本可坐車以行,然山路崎嶇,顛簸殊甚,久旱無雨,塵埃障天蔽日,鼻為之塞。同行者人數(shù)較多,雇車殊不易?!碎g車夫多天津人,又刁又狡。余等亦以乘船較為舒服,樂得贊成。既乘以后,覺著甚不舒服,黃河無客船,僅有載貨船,前后尖,中間寬,閘頭之艙不能容物。中間之艙有席頂,無木頂,席甚薄,下雨則漏。兩旁用木板作圍屏,板背用釘釘住,不能啟閉,悶坐艙中,不能觀兩旁之物。前后有洞無門,無物遮護,過風則由洞通風,甚涼爽,遇雨則由洞濺水,甚沾濕。余等十七人,分乘二船,余船三艙,共乘九人,每艙三人。船頂甚低,艙甚窄,每艙又各有行李二三件,局促殊甚。余等臥則屈膝,坐則折腰,立則鞠躬,人人終日抱膝長吟,無自由回旋之余地。”
陜西公路交通的近代化起步也比較晚。陜西東部通往河南的公路為西潼公路,西起西安,中經(jīng)臨潼、渭南、華縣、華陰而東至潼關,全長170千米。1921年,陜西對原有的驛道加寬、整平、降坡、小段落順直,并舊有的橋涵進行整修再利用。1922年上半年,馮玉祥主持以工代賑修筑西潼公路,聘請美國人史迪威任總工程師,陜西第一條公路從此誕生,八月下旬開通了西安至潼關間的汽車運輸。但西潼公路路線標準低下,始終未能擺脫土路行車的被動局面,加之車況較差,公路旅行并不順暢?!皬撵`寶到潼關約一百八十里,潼關到西安二百九十里,都是汽車路。汽車一日可到,但我們乘汽車太壞,由靈寶三天才到西安。本來照可能的推算,自南京到西安有三天多,就可到了,然而我們卻行了八日,有的同伴,在靈寶候車更至七八日不得上車的。中國無論鐵路汽車路都很少,而有路又往往無車,有車又往往是壞的,不能照一定的預算的速度開行?!保?]
從以上種種情況來看,在隴海鐵路通車至西安之前,往來陜西的旅客不論是乘坐馬車、船,或后來的公路汽車交通,旅行花費的時間都較長。而據(jù)當時平漢和隴海路列車時刻表和旅客旅行時間記錄,從北京到西安全線僅需兩天時間,沿隴海路從鄭州到西安僅需一天,江亢虎在《秦游雜詩》中對鐵路的快捷方便做了形象的描述:“崤函漫詡泥丸固,百二關河一日程?!迸c其他陸路或水路交通工具比較,隴海鐵路的火車無論從舒適性和及時性來看,都優(yōu)于其他交通工具。因此,對于習慣現(xiàn)代交通工具的旅客來說,當時“有許多南方的中國人,仿佛到西半球去游玩一番,倒不算什么,卻是到中國的西北一趟,顯得十分驚奇。這完全是西北交通設備欠缺的緣故,硬生生把中國西北與東南分離了。”[4]
交通是旅游的首要要件,民國時的人們一般將“建立在大眾旅游基礎上的旅行事業(yè)的建設分為布置、宣傳、接遇三部分”[5],而布置方面首要的方面即為“交通之發(fā)展”[5]。隨著各條鐵路的建成與通車,由京滬杭等地前往陜西旅游的交通要件大為改觀,而鐵路本身亦充分利用自身優(yōu)勢,積極創(chuàng)造條件,對促進陜西旅游業(yè)的興起發(fā)揮了極大作用。
(一)制定促進鐵路旅游措施
1934年12月,潼關至西安的隴海鐵路潼西段通車,全長131千米,沿途有華陰縣的華山和臨潼縣的華清池這兩個著名景點。為便利游游,增加鐵路收入,隴海鐵路管理局申請發(fā)售“游覽來回票”,回復:“本路新成潼西一段,沿線可資游覽之處甚多,其最著者,如華陰之華山、臨潼之華清池,或名岳所彰,或溫泉可浴,隩區(qū)勝跡,中外著稱,邇來由臨近各站前往該兩處游覽者,時有多人;惟遠道往游者,尚未常見。為便利游侶,增加路收起見,擬請將華陰臨潼兩站自本年八月十五日起辟為國內(nèi)來回游覽站點,所有國內(nèi)其他各路發(fā)售聯(lián)運來回游覽之各站,均請加入為發(fā)售站點。”此外,考慮到冬季華山不宜攀登和路途遠近等因素,將游覽票發(fā)售時間和票面有效期作了區(qū)別:“至游覽票發(fā)售時間,因華清池之溫泉四時可浴,華山則冬季不宜攀登,擬規(guī)定至臨潼者長年發(fā)售,至華陰者每年自三月一日起至十月底止,以資提倡,而廣招徠。……將該兩站列入發(fā)售來回游覽票站點表偃師、洛陽東站欄內(nèi)。其余各站點至華陰、臨潼兩站有效期間,除膠濟路之青島及京滬杭甬路之鎮(zhèn)江、無錫、蘇州、上海北站、杭州等六站為六星期外,其余以一月為限?!保?]這種舉措無疑對華山、華清池的游客增加起到了積極作用。此外,隴海鐵路管理局還通過當時的中國旅行社代售客票,方便旅客出行和購票。
隴海鐵路管理局也積極采取措施加強硬件建設:“提倡貨物運輸,……改良補票及報單本,增購機車,建筑海港及籌辦水路聯(lián)運,分期抽換各段枕木,加建貨棧、地磅?!贝送?,隴海鐵路管理局在鐵路服務的軟件上也下了一番功夫,設立隴海路招待生訓練所,對服務人員經(jīng)訓練后再上崗。“隴海車里給我最好的印象,是那些服務遇到的招待生,而他們服務的目的并不是在乎需索旅客的金錢。他們都是從中等學堂畢業(yè),經(jīng)過一年侍應的訓練,然后由路局分派到車上服務,這種辦法還是最近這才開始實行的呢?!保?]
(二)開展沿線社會、經(jīng)濟狀況調(diào)查
隴海鐵路管理局作為隴海鐵路的管理機構,對沿線社會狀況和旅游景點的調(diào)查下了一番工夫,因此在當時的《隴海鐵路調(diào)查報告》和《隴海鐵路旅行指南》等讀物即對沿線物產(chǎn)與交通、社會與教育狀況、風景名勝等做了詳細的考證與調(diào)查,成為乘坐火車在陜西經(jīng)商旅游的重要資料?!峨]海鐵路調(diào)查報告》介紹鐵路沿線30個縣的沿革、境界、面積、土地形勢、交通、戶口、物產(chǎn)、市鎮(zhèn)、金融、社會、教育、古跡名勝等。對隴海鐵路沿路的經(jīng)濟調(diào)查包括:“沿路農(nóng)產(chǎn)品之種類及其每年生產(chǎn)數(shù)量之估計、沿路重要工藝品之種類及其每年生產(chǎn)數(shù)量之估計、沿路礦產(chǎn)之種類及已否開發(fā)及其每年生產(chǎn)數(shù)量之估計、沿路土地荒蕪之面積及所屬省份、沿路關于工商業(yè)等企業(yè)之組織資本及其營業(yè)狀況、沿路主要生產(chǎn)路局有無促進辦法、沿路與河流公路交錯及與其他鐵路接軌之地點與其對本路運輸交通之關系、本路與其他交通機構之關系路局有無促進方法?!睂﹄]海鐵路沿路的社會與教育狀況調(diào)查包括:“沿路各地農(nóng)工及商人之生活(衣食住行育樂等項)情景、沿路各地教育機關之組織及其狀況、沿路各地公共閱報室圖書館民眾教育館民眾學校及公共體育場等社會事業(yè)之設施狀況、沿路農(nóng)村教育發(fā)展程度及其困難。對隴海鐵路沿路的風景名勝的調(diào)查包括“沿革”、“古跡”、“名勝”以及游覽的行程等等。
為了進一步介紹和宣傳陜西,促進東部地區(qū)到陜西投資和發(fā)展經(jīng)濟。1932年8月,隴海鐵路管理局組織了“陜西實業(yè)考察團”,“本路為實現(xiàn)開發(fā)西北,發(fā)展本路營業(yè)起見,特創(chuàng)辦西北實業(yè)考察團,聘請國內(nèi)各地實業(yè)專家、名流、資本家、銀行家、新聞記者擔任團員,于本年八月間,分向陜西南北兩路,就各項實業(yè),分別考察,經(jīng)過三十六縣,路程五千余里,歷時四十余日?!薄霸搱F向國府條陳6項:第一,隴海為開發(fā)西北樞紐,潼西段亟應及時完成,并即繼續(xù)西展。第二,陜南農(nóng)產(chǎn)尤多,只因交通梗阻,無法輸出。該省正在計劃筑造寶雞至漢中公路……。第三,陜南為天然造林區(qū)域,而利用山荒之地,收效尤大,應從速實施造林計劃。第四,陜北礦產(chǎn)蘊藏極富,應提倡促其開發(fā)。第五,陜西黃渭洛漢各河,皆與灌溉航行,及水力發(fā)電,有切要之關系,應派專門人才,分別速行測量,以便修治。第六,陜西棉花及陜北羊毛為大宗出產(chǎn),應為勸導,由公家及人民分設工廠。此外,該省府亦貢獻6點:第一,提倡兵工造林修路。第二,深勘礦區(qū)。第三,測量河道。第四,減輕課稅。第五,歡迎投資。第六,開發(fā)荒地。聞該考察團非常詳盡,其影響于西北之開發(fā),及本路之西展者,誠多也?!保?]1933年10月,隴海鐵路管理局出版了長達575頁的《陜西實業(yè)考察》,內(nèi)容包括農(nóng)林、礦產(chǎn)、水利、工商、交通等各方面的發(fā)展情況。此外,顧執(zhí)中1932年12月出版的《西行記》,對此次考察的北路(陜北地區(qū))做了詳細的記述。1933年4月何慶云出版《陜西實業(yè)考察記》,王海波發(fā)表《陜西考察日記》對陜南的漢中和安康地區(qū)的考察作了詳細的記述。
(三)宣傳隴海鐵路沿線景點
為了擴大宣傳,隴海鐵路管理局在《鐵路雜志》上刊登了《華山導游》的啟事:“西岳華山在隴海鐵路華陰車站之南十里,山麓有玉泉院,為入山之谷口,在此可以雇轎乘至青柯坪,自此緣磴而上,奇境環(huán)生,歷千尺幢,百尺峽,群仙觀,老君犁溝,猢猻愁,而至北峰廟,中備有臥室床鋪,可以下榻,素菜飲食,別有風味,由此經(jīng)臥牛臺,仙人碥,上天梯,日月崖,蒼龍嶺,而至金鎖關,自此分途游覽東南中西四峰,名跡繁多,不及備載,最著者如仙人掌,避詔崖,蓮花峰,長空棧,賭棋亭等處,莫不別開生面,自成勝境,華山以四峰為主,方形聳削,上干云表,山重水復,氣象萬千,到此始知造物之奇,名山之妙,有非生花筆所能形容者,磴道雖峻,沿途俱有鍛煉,可以附攀,山路雖遠,各處俱有道院可以憩息,故游人甚盛,毫無不便?!?/p>
《旅行雜志》是民國時期旅游類的專門期刊,在1937年7月1日出版了《全國鐵路沿線名勝專號》,其中的《隴海線名勝》對隴海鐵路全線名勝作了圖文并茂的介紹:“華山,上古名惇物山,迄唐虞,始有西岳華山之名。山高五千仞,廣十里,其形立如半天之云,不惟峰巒聳削,上十青冥;而泉水縱橫,迅激為懸瀑,為驚濤,為澄潭,為曲澗,泄日月,觸風煙,迸流霞,嶂戛擊大石間者,隨地皆是,即東岳有所不逮?;蛎A,以別乎少華,如亂室少室之謂。在華州華陰縣南十里,即山麓,由谷口迄山巔,達四十里,山重水復,路轉峰回,好峰雖多,要以三峰為主,余者皆環(huán)侍拱向,分之各自為雄,合之共成其大;山光水色,石骨云容,濟勝通幽,因險度巧,蓋有記載所不及詳者。出潼關而西,經(jīng)山之北麓,登臨游覽,極為便利,茲將諸勝,擇尤臚列于后?!?/p>
(一)擴大陜西省旅游市場
由于歷史的原因,當時中國各條鐵路干線自建成之日起就是互相隔絕的,分別控制在不同的帝國主義國家利益集團手中。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后,絕大多數(shù)鐵路已收歸國有,因此推動鐵路聯(lián)運,構建統(tǒng)一順暢的鐵路交通網(wǎng)即成為國民政府鐵道部的一項重要工作內(nèi)容。經(jīng)過幾年的努力,在客貨運輸安排、運輸成本與收益結算等方面基本形成了鐵路聯(lián)運的格局,由此也推動了鐵路旅游聯(lián)運的開展。
由于隴海鐵路高速且運費便宜,便成為當時陜西省內(nèi)外主要的旅行方式。1937年著名的地理學家嚴德一利用鐵路完成了他的旅行:“此行在外凡歷時兩旬,途程共約七千里,除極小段之同蒲路未完成外,余皆取道鐵路貨火車之便利。歷經(jīng)津浦、平津、平綏、同蒲、隴海諸路,完成蘇皖魯冀察晉陜豫八省之鐵路旅行?!保?]
由于交通情況的改善,陜西省內(nèi)旅游也沿隴海鐵路開展,沿線的許多機構據(jù)此來規(guī)劃團體出游的路線。華清池由于其在歷史上的影響,往往被人確定為旅游目的地。在20世紀30年代之后的游記中,游客往往選擇從西安到華山的“特別快車”[10],路途中只需要4個小時,十分快捷,足以證明鐵路運輸在近代陜西旅游中的重要作用。此外,隴海鐵路與寶漢(寶雞到漢中)公路形成聯(lián)運,促進了西南地區(qū)和陜西地區(qū)的游客流動。
(二)促進陜西旅游景區(qū)的開發(fā)
陜西近代旅游業(yè)的開發(fā)與隴海鐵路向西延展有著密切的關系,而旅游產(chǎn)業(yè)發(fā)展的標志往往是現(xiàn)代的賓館、景區(qū)、交通系統(tǒng)。其中,華清池管理處的經(jīng)營和西京招待所的建成標志著陜西近代旅游業(yè)的產(chǎn)生。
據(jù)《陜西省志·旅游志》,1932年5月,上海銀行決定斥資在南京、西安各建一個飯店,以求擴展中旅業(yè)務。不久,中旅在西安市的尚仁路(今解放路)和崇信路西北購得地皮一塊,開始籌建西京招待所。經(jīng)兩年籌建,耗資20萬元,西京招待所于1935年11月15日建成并對外營業(yè)。西京招待所是當時中旅的3個大型招待所之一,另兩個為南京的首都飯店和南昌的洪都招待所。該所占地11畝,建筑面積3 000余平方米,總體呈“T”形,正樓3層,兩翼為兩層,裝飾豪華,設施先進,樓前有花園和廣場,典雅莊重,是當時西安最高檔的賓館。此外,1934年,陜西省政府與上海銀行西安分行協(xié)商,簽訂借款和委托合同。由銀行借款兩萬元,整修華清池,委托期為5年,借款在5年內(nèi)由營業(yè)收入中分期歸還。經(jīng)過一年整修,1935年春開始營業(yè),對外定名為“陜西省政府委托中國旅行社經(jīng)辦華清池管理處”。為了進一步促進華清池的業(yè)務,管理處不僅加強宣傳,而且商邀西北公路運輸管理局開辟了西安到臨潼的交通車,以方便游客旅行,業(yè)務更加發(fā)展。
“旅館營業(yè)尤為興盛……,緣西安繁榮,系以隴海鐵路通車為主要原因?!薄拔骶┲∷迒栴},尚不為難。自隴海路到達后,交通既便,旅館業(yè)自亦隨之更形發(fā)達。比較清潔之上等旅館,如東大街之西北飯店、西京館店、關中大旅社、冠世大旅社、西北大旅社、華興大旅館、廣仁大旅館。西大街之交通大旅社、及北大街之新新大飯店、南大街之江蘇大旅社等,均尚可住。房金每日每房自四毛起至二元三元不等。略次者如東大街之中西旅館、中西賓館。西大街之長安飯店、及端履門聚賢旅館等,亦復清潔,房價稍低,自三毛起至一元不等,視房間之優(yōu)劣大小而定。上述價目均不連膳。茶水并須另外加費。如租用較小房間,則被褥亦須自備,如未帶行李而欲向館中租用者亦可。”[11]不僅旅館業(yè)興旺發(fā)達,西安飲食業(yè)也得到發(fā)展。西安市的菜館,著名的有西京招待所(西菜)、南京大酒樓(江蘇館兼辦西菜)、西北飯店大餐間(西餐)、玉順樓(河南館)、第一樓(陜西館)、十錦齊(天津館)、鴻源飯莊(河南館)。這許多餐館大都集中在東大街一帶,專供外來的旅客和當?shù)氐母患澒賳T們宴樂之用[11]。據(jù)《西京指南》記載,西安共有“酒菜館一八七、旅館二三八”[12]。
另外,陜西省當局加大了對華清池景區(qū)的開發(fā)。從《農(nóng)學月刊》1935年第1卷第3期上刊登了《陜臨潼西郊籌辟風景林》的內(nèi)容,1935年第5期的《陜西建設月刊》以及《令臨潼等縣縣政府據(jù)架設環(huán)境電話工程隊隊長……》、《咨財政廳咨送臨潼縣境內(nèi)修筑由華清池至火車站道路》等資料可以看出,陜西省和臨潼縣當?shù)卣苍诜e極完善景區(qū)周邊的綠化、道路、通訊設施:“由車站到城中,據(jù)說是五里,一路全是煤渣大道,寬整平坦,兩邊時有挺直的白楊,樹外是無盡的被濃霜蓋著的田野。”[13]
(三)吸引民國名人來陜旅游
民國時期,京滬杭等發(fā)達地區(qū)的傳統(tǒng)媒體比較發(fā)達,報紙雜志是各地達官貴人、市民階層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信息來源。由于近代鐵路網(wǎng)的初步形成,鐵路成為政要首選的交通工具,其行蹤亦是充斥于各大報紙雜志,因此通過報道一方面使讀者知曉了政要的活動,另一方面也通過政要的行蹤擴大了鐵路沿線各旅游景點對讀者的影響力,起到了一般廣告所無法起到的宣傳作用。
華清池是隴海鐵路沿線的重要景區(qū),白居易《長恨歌》中對楊貴妃的描寫“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春寒賜浴華清池,溫泉水滑洗凝脂”引人遐想,因而成為眾多游客的旅游目的地。1936年12月,蔣介石就駐蹕于此,《良友》等雜志刊登了蔣介石的多幅照片,并對華清池的景色作了直觀的展示,對游客產(chǎn)生了巨大的吸引力。此外,國民黨政府要人戴季陶、于右任、江亢虎等人都游覽臨潼,并作文題詩。著名美術考古專家何正璜在其游記中感慨:“時代雖已改變,而驪山依舊瑰麗的聳立,溫泉依舊清瑩溫柔的滲流,令來游的旅人得到在其他古跡中所得不到的實際賞惠?!保?3]著名的文學家易君左對臨潼加以贊嘆:“灞橋折柳,遂至臨潼。浴華清之溫泉,月明山暗;逍遙太具之姿態(tài),水滑脂濃。此一夕也,為人生難得之宵。一月長征,連宵繁夢,抽片刻之清暇,滌里之征塵。于時浩月飄空,驪山在望,亭臺花木,各系離情。風鳥水魚,寧無別意?佳肴美酒,一醉且呵呵;淺詠低吟,千秋日寂寂。余等徘徊于驪山之畔,月明午夜,待車而歸。夜涼如水,頓覺清寒,朗吟黃仲則之詩曰:‘似此星辰非昨夜,為誰風露立中宵?’此景此情,猶歷歷在目也!”[14]加之全面抗戰(zhàn)前夕,西安事變爆發(fā)于臨潼華清池,該處被視為民族復興的“紀念地”,更是為民眾所熟知?!霸诿褡逦<贝嫱龅臅r候,到民族復興與紀念地去舉行紀念典禮,所給予人們的感覺是不平凡的!當雙十二遠足臨潼的消息公布之后,同學們都欣欣然而有喜色。有的趕忙找《西安半月記》與游覽指南一類的書來看……”[15]
華山為“五岳”之一,以“華山奇險甲天下”著稱,在歷史上享有盛譽?!叭A山之險,卻由于華山之石。說到石,在旁的山,大如卵,如拳,如牛馬,至多也只如壁,如屋,很少再有比屋大的。華山卻不然了:一塊石便是一座峰,一片石便是一道嶺。一嶺一石,一峰一石,絕無拼合堆疊而成的。別處的石,其狀如刀,如劍,如戟,至多如伏龜,如躍蛙,如奔馬。華山卻不然了:一石壁可直沖霄漢,截斷風云;一危崖可斜覆百丈,橫蔽風雪;一高崗可綿延二三里;一曝巖可坐立千萬人。無物不有,無物不肖,亦無石不奇,無石不險!”[16]正因為華山的險峻,更激發(fā)了人們攀登的熱情,“凡欲知中華民族性格之偉大者必游華山!凡欲探造物之奇與神工鬼斧大自然之威力者必游華山!”[16]也正因為華山之險,留下了“華山不可不游,不必再游”的佳話。
(四)奠定西安作為旅游中心城市的地位
西安作為陜西省的省會城市和西北的門戶城市,在1932年“一·二八”事變發(fā)生后,為了應對時局變化和鞏固戰(zhàn)略后方的需要,國民黨四屆二中全會決定“以長安為陪都,定名西京”,西安的戰(zhàn)略位置陡然上升。此外,由于東部沿海工商業(yè)內(nèi)遷和隴海路延伸到西安等因素,西安逐漸轉變?yōu)橐蛔蹙咭?guī)模的現(xiàn)代工商業(yè)城市。由于歷史的積淀,其歷史人文景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以西京為內(nèi)容的導游書籍也供不應求?!段骶┲改稀返淖髡咄跏a樵于再版序言中說:“西京為雍州舊地,秦漢故都……古跡名勝,隨在皆是,足以表現(xiàn)文物之光華,民族之偉大。……但初版五千本,早于三年前一空?!保?2]隴海鐵路促進了西安城市商業(yè)的擴展:“西安商業(yè)中心,在未通火車之前,當以南院門南北廣濟街,及東西大街為薈萃之區(qū),至鐵路通達后,新市區(qū)及大差市一帶,因接近車站之故,曩昔片野荒地,悉夷平開發(fā),益以地價昂貴,百倍于先,于是西安精華者,不得不移其目光于尚仁路中山大街矣,中山大街崇樓巨廈,連亙不斷,新式商店,鱗次櫛比,每屆華燈初上,行人絡繹不絕?!保?2]
“自從國民政府統(tǒng)一全國后,對于交通建設異常注意,成績突飛猛進,比先前是大不相同了。因此之故,民眾對于旅游的興趣,也逐漸濃厚起來,凡鐵路所通之處,幾乎可以找到游人的蹤跡”[12]。隴海鐵路以鐵路運輸?shù)膬?yōu)勢為近代游客所選擇,隴海鐵路管理局從自身經(jīng)營出發(fā),采取了多種措施,直接或間接促進了近代陜西旅游業(yè)的興起。總而言之,現(xiàn)代交通工具伴隨了陜西近代社會的發(fā)展,民國時期陜西近代旅游業(yè)是在隴海鐵路推動下興起的。
[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五輯第三編財政經(jīng)濟七[M].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4.
[2]佚名.隴海進行完筑[J].鐵路世界,1928,1(2):80.
[3]尚季芳.國民政府時期的西北考察家及其著作述評[J].中國邊疆史地研究,2003(3):107.
[4]陳必貺.長安道上紀實[J].新陜西,1931(1):116.
[5]唐渭濱.中國旅行事業(yè)之展望[J].旅行雜志,1944,18(2):6.
[6]佚名.擬將華陰臨潼兩站辟為游覽站點[J].鐵路公報,1935(1273):2.
[7]閻重樓.陜行速寫[J].旅行雜志,1936,10(9):55.
[8]佚名.隴海鐵路之整理與發(fā)展[J].交通雜志,1932,1(3):100-101.
[9]嚴德一.隴海鐵路沿線陜豫境內(nèi)之地理景象[J].地理教育,1937,2(2):27.
[10]謝冰瑩.華山游記之一頁[J].旅行雜志,1943,17(11):56.
[11]倪錫英.西京[M].上海:上海中華書局,1936.
[12]王蔭樵.西京指南[M].西安:中國文化服務社陜西分社,1941.
[13]何正璜.美麗的臨潼[J].旅行雜志,1943,17(9):51.
[14]易君左.西安述勝[J].上海青年,1937,37(4):6.
[15]趙宏宇.臨潼旅行記[J].陜西省立政學院院刊,1940(1):7.
[16]芮麟.中原旅行記:四[J].河南民眾教育,1936,1(9):54.
Longhai railway and rise ofmodern tourism in Shaanxi during the period of the Republic of China
YANG Bo
(Department of Party Committee Propaganda,Chang'an University,Xi'an 710064,Shaanxi,China)
With the opening of the Tongxisection of thewest section of Longhai railway,railway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transportation trache connecting Shaanxiand somemetroplis in East China.The authorities of Longhai railway actively investigated and propagated tourism resources along the railway and took variousmeasures to facilitate tourism.At the same time,they also made full use of the influence which was exerted by some famous people during the period of Republic of China on the places of interests along Longhai railway to promote those scenic spots.And all of these havemade themodern tourism of Shaanxi,led by the railway,germinated and developed.
Longhai railway;modern Shaanxi;tourism;national government
F532
A
1671-6248(2015)02-0135-06
2014-12-12
楊博(1972-),男,遼寧黑山人,助理研究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