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艷梅
我的家鄉(xiāng)在浙江省長興縣虹星橋鎮(zhèn)。端午節(jié)這天,家鄉(xiāng)人打龍鼓、踩高蹺、舞獅子、比賽包粽子、扭秧歌,到關帝廟的戲樓前看大戲,而我最喜歡觀看的是跑旱船。
家鄉(xiāng)有一個關于旱船的傳說,相傳農(nóng)歷二月初二,正值王母娘娘生日,眾神仙扎了一條旱船為她祝壽,之后,八仙之一張果老將此船借下凡間,由此形成了家鄉(xiāng)跑旱船的習俗。
旱船是依照船的外觀形狀制成的木架子,在船形木架周圍綴上繪有水紋的棉布裙,旱船上半部分有四根棍子支撐起一個頂,猶如轎頂,裝飾以紅綢。跑旱船時表演者中有一名“艄公”在船頭做出各種各樣的劃船動作,而“乘船者”有六七人,他們在表演中往往是走快碎步,這樣能使船身保持平穩(wěn)狀態(tài),形象地模擬出水面行船的情景。跑旱船時還少不了一個小丑,他手拿破蒲扇,鼻子上抹了面粉,在旱船周圍上躥下跳,引發(fā)觀眾的笑聲。為烘托節(jié)日喜慶氣氛,敲鑼打鼓也不能缺,旱船行進中依了鑼鼓的節(jié)奏時快時慢,時急時緩。
跑旱船演員腰上要系棉帶,用于吊住旱船兩邊的船舷,以便使旱船隨身體的擺動而舞動。長時間跑旱船很費體力,于是旱船跑到哪個村,村民就會主動為表演者準備旱船飯。旱船飯是用糯米加上肉丁、蝦米、墨魚丁等做成,飯松軟易人口,菜美味鮮香。到后來,旱船飯慢慢演變?yōu)樗写迕穸伎梢猿粤?,吃旱船飯也成了跑旱船后的一項重要活動?/p>
我們村每年端午都是在谷場吃旱船飯的。吃飯時太陽快落山了,做菜的師傅都是鄉(xiāng)親,碗碟瓢盆、筷子湯勺都是各家各戶出的,只有炒菜的大鍋是村里專門為做旱船飯購買的,直徑足有一米五。吃旱船飯用的桌子是清一色的粗陋圓木桌,谷場上足足擺了五十桌,大家大口吃肉、大碗喝酒,圖的是熱鬧吉利。席間,鄉(xiāng)親們也不忘乘興秀上一把,唱起了吳越風情的民歌《采茶舞曲》《對鳥》,一時間整個谷場變成了歡樂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