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如飛
(浙江省嘉興秀城實驗教育集團)
小學音樂課堂面對的是6~12周歲的孩子,孩子們都愛音樂、愛歌唱,天性活潑好動。面對這樣的課堂主體,我們很多音樂教師為了讓課堂生動有趣,孩子樂于參與而設計了很多有趣的音樂活動。孩子們在音樂課中會體驗到各種不同風格類型的音樂,學習不同的音樂知識,得到不同的技能本領。而老師設計的這些音樂活動是否有效地幫助學生更好地體驗到了音樂樂趣,學到了音樂本領呢?
在我們自己的課堂中,或是聽到的一些公開課中,或是一些案例設計中,我們會發(fā)現(xiàn)很多有趣的活動。這些活動設計得非常有趣生動,并能讓學生很好地體驗音樂;但也有些活動看似熱鬧卻華而不實,學生忙活了半天也不知道學了什么。有這樣一節(jié)圍繞新年的音樂公開課,教學的內(nèi)容是欣賞《窗花舞》和《過新年》。為了營造中國新年的熱鬧氣氛,教師為每位學生準備了彩帶。在進教室律動時、在《過新年》表演律動時,都帶領學生拿著彩帶甩。有的學生跟老師隨音樂甩動彩帶,有小部分學生開始自己拿著彩帶打鬧。這整個甩彩帶的過程只能用“熱鬧”來形容。然后在欣賞《窗花舞》的時候,又讓孩子們拿出事先準備好的紅紙,跟著老師一起剪窗花。看似體現(xiàn)了濃厚的中國元素,可是現(xiàn)在想來《窗花舞》的音樂仿佛成了背景音樂。離開課堂后,學生甚至都想不起音樂的名字。我們的音樂課一周只有2節(jié),每節(jié)40分鐘,而這樣花哨熱鬧的課堂,卻達不成音樂教學的根本,實在是令人惋惜的40分鐘。我想這就有必要在設計活動上動動腦筋,有理念支撐,讓音樂活動生動有效。
而音樂課堂中的音樂活動設計大致可以分為游戲類、律動類、創(chuàng)編。
在聽了、看了一些國內(nèi)外生動的課堂實例后,我有了很大的感受,我想在音樂課堂中設計的活動一定要遵循這樣的一些原則:
音樂課課堂一般大致可分為欣賞課、歌唱課和綜合課型。每一節(jié)課的教學目標不同,為了讓學生更有效、更有興趣地去感受音樂及知識,除了教材中提供的活動外,教師也會有目的地設計一些有趣的音樂活動。
音樂元素是構成音樂的重要成分,例如,節(jié)奏、節(jié)拍、音高、強弱等等。我們在讓學生體驗音高時做的畫旋律線的活動就讓孩子通過手勢高低來體會音的高低起伏。例如,我看到過這樣的一個音樂活動叫做“打蚊子”。有趣而有變化的音樂,幾個樂句后有忽長忽短的“嗡嗡”聲,仿佛蚊子在耳邊圍繞。教師讓孩子們做一個聽到蚊子叫聲停止的時候去拍打蚊子的游戲并在固定樂句的時候做踏步的律動。不難發(fā)現(xiàn),老師設計活動的目的是為了讓孩子在“嗡嗡聲后拍手”的游戲中感知音的長短,并在固定樂句時做一個恒拍的律動練習。這個忽長忽短的嗡嗡聲,一定需要孩子集中注意力去聆聽,并預計這個音的長短,做出及時的拍手反應。
如果跟著音樂進行單純的一個節(jié)奏X X |X X |拍擊,從頭到尾無變化、無要求,這樣的練習是無效、低效的練習。就是進行恒拍訓練,也要有一些趣味性。比如學網(wǎng)絡上比較流行的“杯子舞”,通過杯子正放、倒扣、拍擊、交換等動作進行節(jié)奏練習,孩子不僅有興趣,就像玩游戲一樣,而且互相之間還有互動。
孩子在課堂上學會歌曲的旋律不是一件難事,難的是怎樣唱準確音高,把旋律唱好聽。這就需要對旋律進行不斷地鞏固,而每一遍的演唱都是有更高的要求要達到的。對于多遍的鞏固旋律,如果沒有一些有效的活動設計,孩子們可能會漸漸感覺無味枯燥。比如為了唱準音高、感受旋律進行而進行的跟音樂旋律畫旋律線的活動;為了熟悉記憶旋律進行的各種形式的演唱,如師生接唱、領唱等;為了把握節(jié)奏特點而進行的律動練習;例如江蘇省特級教師黃美華老師,執(zhí)教蘇版教材歌曲《抓媽荷》一課時,為了讓學生更加了解“抓媽荷”這個活動。(抓媽荷就是拋沙包)黃老師給學生設計了不同的抓媽荷的游戲和律動來感受在拋、接、扔“媽荷”時的那種律動感。在和學生一起玩“抓媽荷”的過程中,教師和學生都一起感受到了跟隨著3拍子玩媽荷的時候,竟然在第二拍時才是“拋”的感覺,也是最用力的時候,所以這首歌在演唱時的重音感應該放在第二拍上。這不真正體驗“抓媽荷”又怎么會發(fā)現(xiàn)重音遷移了呢?所以這樣的音樂活動設計得真是太好了!
在孩子們學習正確的發(fā)聲技巧時,他們通常很需要氣息的鍛煉和聲音位置的體驗,這也需要教師通過很多的巧妙的比喻及一些身體活動來幫助學生感受。我們看到維也納童聲合唱團的聲樂指導在指導學生唱高音的時候,也讓學生迅速下蹲去感受正確的力量運用。像杭州師范大學音樂學院的閆寶林教授設計的一套“呼吸操”運用于歌唱教學也是非常有益學生的聲樂進步。這些身體舒展、拉伸、律動讓孩子的全身肌肉都參與到唱歌中來,演唱時是放松的、歡樂的。長期的鍛煉也增強了學生的肺活量,為本來略顯枯燥的合唱訓練增添了很多樂趣。
音樂課中的這些音樂活動也要設計合理,活動不是只針對一個孩子或少數(shù)孩子的,應該要全員參與?;顒邮沁m合讓全部至少大多數(shù)孩子得到體驗及受益的。而有些活動可能在課堂上很難讓全體學生一起參與,那就可以分組分批參與。教師設計的活動如果超過了大多數(shù)孩子的能力,也會影響孩子的參與度。所以一個有效的活動,一定是大多數(shù)孩子感興趣、想?yún)⑴c、能接受的。
音樂的活動種類繁多,可以唱出花樣也可以跳出花樣,也可以玩出美妙的旋律和節(jié)奏?;顒泳拖裼螒?,有哪個孩子不愛游戲的?我看到一堂欣賞課《大象小象》,老師沒有用到鋼琴和課件,孩子們沒有凳子和桌子。他們圍坐在地毯上,聆聽了大象、小象不同的音樂形象后,老師用有趣的兒歌編成了律動動作,這些動作里都蘊藏著XX X|或X.X|等的節(jié)奏,孩子們邊念兒歌,邊用這些小象跳舞的律動感受,幾遍下來,這個音樂形象包括內(nèi)含的節(jié)奏特點全部內(nèi)化在孩子們的心中了。很神奇的音樂體驗!如果教師在律動活動前對孩子們說:“來,我們跟著小象的音樂自己來表演吧!”(在沒有目標的活動內(nèi),孩子們沒有章法地甩手臂模仿小象,沒有跟節(jié)奏的走步是可想而知的)如果教師鼓勵孩子們說“跟著小象的音樂節(jié)奏我們一起來跳舞吧!”(是否每個班級中都有一些男孩子認為跳舞是女孩子的事情而不愿意參與?)
在考慮到孩子們的心理感受和行為能力的時候,教師設計律動活動時的導入就是讓孩子們邊念兒歌、邊表演。每個動作都是各個主題樂句音樂的節(jié)奏,孩子們學會跟著不同主題律動也就熟悉了各句的主題。二年級的他們可能不知道什么是樂句,可他們已經(jīng)通過不同的律動及聽辨內(nèi)化了,潛移默化地培養(yǎng)了這樣的能力,試問在經(jīng)常進行這樣的音樂體驗以后,當講到樂句的時候他們的樂感肯定會幫助他們感受樂句。當以后要隨著音樂起舞時,現(xiàn)在的律動體驗也是他們的肢體動作經(jīng)驗。
孩子們在參與活動的時候肯定都非常高興,一高興紀律就成了大問題。如果紀律不能控制好,整個課堂亂糟糟的,孩子們本該在活動中所要體驗的內(nèi)容就不被關注,目標也就不能達成,那么活動就變得多余和失敗了?;顒拥脑O計得體,教師還要有控制能力。布置活動參與的規(guī)則,讓孩子能嚴格遵守,并在活動中能做好監(jiān)督及管理,讓所有孩子都能通過活動掌握好應學的知識目標。當然教師還充當著過程評價及有效指導者的工作。幫助和提醒沒跟上拍子的孩子,及時賞識表現(xiàn)好的孩子等。
當然在開始的快樂活動中,也會有個別調(diào)皮的不懂“音樂活動規(guī)矩”的孩子,提醒沒有用的情況下,老師也可以采取小小的“懲罰”,“殺個雞”的效果是很好的。我嘗試過在表演唱時對大聲喊叫的無控制力的小調(diào)皮用很嚴肅的神情告訴他:“你被靜音了!”然后對著他的嘴巴做了一個關開關的動作。別的孩子一邊唱臉上都露出了“好笑”的表情,那個調(diào)皮鬼雖被罰“靜音”了,但也不生氣,失望中也期待著再次加入的機會。
有效地設計音樂活動對于音樂課堂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事情,教師只要多動動腦子,考慮得周全些,事先強調(diào)好紀律,有趣的活動就會更加吸引孩子,樂在音樂中!
陳紅燕.小學音樂課堂教學有效性設計淺談[J].教育教學論壇,2010( 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