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紅霞,閆秀榮
(大連大學 文學院,遼寧大連 116622;西安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00)
【教育教學研究】
論中國古代女性教子詩的儒家教育思想
舒紅霞,閆秀榮
(大連大學 文學院,遼寧大連 116622;西安交通大學 外國語學院,西安 710000)
中國古代女性教子詩秉承儒家教育理念,重視子女品道教育,將孝悌、仁愛置于首位。但在一定程度上能突破儒家思想束縛,給予女性相對平等的教育權利。古代女性教子詩,對提升現(xiàn)代教育者素質,實行性別平等教育,構筑兩性和諧社會具有現(xiàn)實意義。
古代;女性教子詩;儒家思想
在中國古代,女性在家庭教育中扮演著十分重要的角色,在數千年教育史上留下了許多佳話,如“孟母三遷”、陶侃之母“截發(fā)延賓”、歐陽修之母“畫荻教子”、“岳母刺字”等等。并且,古代女性也留下了許多教育后代的詩詞作品。這些教子作品,記載著古代女性的教育理念和實踐經驗,也是儒家教育思想的充分體現(xiàn)與傳承。
中國古代女性教子詩,在教育思想上主要是秉承儒家的教育理念,十分重視子女的品道教育。如曾國藩兒媳郭筠在《示兒子廣鈞應春宮試》詩中說:“先德緬高風,敬畏理無差。勿為流俗遷,言行相毗夸?!眱鹤痈芭e,母親的臨別贈言不是要其獲取功名,而是要兒子學習和遵循先賢的高風美德,保持言行的高尚,不為流俗所羈絆。那么這些有美德的先賢是指哪些人呢?清代女詩人汪荌在《示兒》詩里說得更為具體:“俗儒艷浮榮,爭光趨青紫”,明確否定了追逐功名利祿的“俗儒”,肯定了那些淡泊名利的賢者。汪荌在《示兒》詩中更是指出了兒子應該效仿的具體對象:“汝曹生天中,居近伊洛水。緬彼兩大賢,清風流鄉(xiāng)里”,讓兒子以程頤、程顥作為垂范對象。程頤、程顥在短暫的官任中,關心國家大事,曾多次上表皇帝,指出北宋社會存在的危機, 奏論君道、養(yǎng)賢和修學尊師等救時弊、治國家的方略,而且他們在地方官任上,以民瘼為重,恪盡職守,惠及百姓。二程上承中國傳統(tǒng)文化思想,彰顯孔孟之道, 下開 理學之基, 其思想流傳極廣, 成為中國封建社會后期統(tǒng)治階級的理論基礎。女詩人汪荌,希望兒子追慕二程這樣的賢人風范,成為一個有德有才的俊杰。清代女詩人柴靜儀《勖用濟》曰:“讀書彈琴聊自娛,古來哲士能貧賤”,也是將安貧樂道的古代賢哲作為兒子效仿的楷模?!墩撜Z·雍也》孔子贊揚顏回道:“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1]59孔子在《論語·述而》再次申明: “飯蔬食飲水,曲肱而枕之,樂亦在其中矣。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盵1]70-71可見孔子并不是一味地嫌富愛貧,而是憎惡不義的富貴,是將道德追求放在崇高的位置。這也正是古代女性教子詩作者所竭力張揚并奉行在對子女的教育實踐之中。古代女性對兒子教育將德放在首位,對女兒教育也是以德為先,如汪荌《閨訓篇》曰:“男兒希圣賢,女亦貴自立。禮義與廉恥,四維毋缺一。千秋傳女宗,在德不在色?!惫糯越逃械牡掠^念,與古代男性是相同的,如晉代陸機《與弟清河云詩》:“非德莫懃,非道莫弘”;明代王冕《示師文》:“且宜修道德,不必問田園”。孔子曰:“德不孤,必有鄰?!盵1]41一個品行高尚的有道德的人,必定能贏得身邊人的認同與喜愛,構筑和諧的工作與生活的環(huán)境,也能夠團結與凝聚集體的智慧與力量,從而擔負起更大的社會責任與義務。因此,道德是一個人在社會中安身立命的根本,自然成為古代先輩教育子女的一項十分重要的任務。
在對子女的道德教育中,古代女性將孝悌、仁愛教育凸顯于首要位置。如袁枚的孫女袁綬《夜讀書示兩兒》寫道:“男兒立志初,所貴乃孝悌?!戮羰掠H,忠臣必孝子。治國如治家,循吏必悌弟”。女詩人認為孝悌乃封建道德之根本,治家若盡孝的人,其治國必定盡忠。汪荌《閨訓篇》教導女兒:“舅姑比父母,孝養(yǎng)情汲汲。曲折體慈懷,乃能盡其力。”這是封建社會女性行孝的方式。作者要求出嫁的女兒盡心侍奉公婆,且要曲迎奉孝,贏得舅姑歡心。同時期的女詩人王繼藻《勖恒兒》云:“或可光門閭,得以承祖祀”,期望兒子能博取功名,光耀門楣,告慰祖宗亡靈,這是盡孝于死去長輩的最好的方式。女詩人柯雙鳳《送子謙之夜郎大營》曰:“萬里烏蠻送玉鞍,功名拾芥有何難?叮嚀一語兒牢記,多救生靈勝得官?!?這是柯氏送兒出征的臨別贈言。她不是鼓勵兒子殺敵立功、封侯立相以流芳百世,而是叮囑他“多救生靈”,淡泊官祿,委婉地勸誡其愛惜生命,不要為求個人勛業(yè)而肆意殺戮——“可憐白骨攢孤墳,盡為將軍集戰(zhàn)功” (張賓《吊萬人冢詩》)柯雙鳳的睿智卓識與唐代曹松《乙亥歲》“憑君莫話封侯事,一將功成萬骨枯”的思想一樣的深刻,充分彰顯了女詩人超越地域、民族而珍視人類生命的博愛胸襟和人性本質。古代男性教子詩也是本著孝悌為先的教育原則,如宋初詩人范質《戒兒侄八百字》道:“戒爾學立身,莫若先孝弟”,北宋哲學家邵雍《訓世孝弟詩十首》說:“孝弟傳家名不朽,金銀滿柜富如何”,元末明初詩人藍智《書懷十首示小兒澤》也說:“德由孝悌立,身以勤儉持”??梢娦┏蔀楣糯?、女教育子女之共識。
仁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而孝悌則是這一核心的根基所在?!墩撜Z·學而》認為“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與!”[1]2孔子教導學生道:“弟子,入則孝,出則弟,謹而信,泛愛眾,而親仁?!盵1]4-5在儒家十三經中,《孝經》被視為道德之源、治化之綱,在傳統(tǒng)的儒家思想文化體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孝經·開宗明義章》寫道:“夫孝,始于事親,中于事君,終于立身。”[2]認為事奉父母雙親是孝的初始境界,事奉自己的國君是孝的中層境界,而最終則是達到修身立命的圣人境界。在中國倫理思想中,《孝經》首次將孝親與忠君聯(lián)系起來,認為“孝”是“忠”的基礎,而“忠”則是“孝”的發(fā)展和擴大,并將“孝”的社會作用推而廣之,認為“孝悌之至”是能夠“通于神明,光于四海,無所不通”。[2]《論語·學而》云:“其為人也孝悌,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1]2這里論述了孝悌在構筑和諧社會秩序中的強大作用。這一理論與《大學》“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所闡明的家庭教育與國家、社會關系的理論是相通的。在封建傳統(tǒng)社會,統(tǒng)治者將宗族的組織形式用于統(tǒng)治國家,因而也就將協(xié)調父子關系的孝移用到君臣關系上來,即所謂“移孝忠君”。家庭是社會團體的最小單位,一個國家的穩(wěn)定,首先源自于每個家庭、家族的穩(wěn)定。因此,推行孝道,則是穩(wěn)定家庭、家族生活最終達到國家穩(wěn)定、社會和諧的最為有效的手段,只有治理好家庭最終才能達到國家大治的目的。這便是古代竭力提倡和奉行的忠孝合一的理論思想。而這一思想也被古代女性教育者強有力地實施在對后代的教育實踐之中。
古代女性對子女的德育教育除了平時現(xiàn)實生活中的言傳身教和先哲楷模之外,更多的是希望子女們從記載儒家的一些經典著作和貫穿儒家思想的史冊中獲得。如:宋代鄭氏《勉子》:“經史多貫串,德業(yè)加磨琢”;清代郭筠《分韻教育歌》:“淹博通五經,臥游記荒服”;袁綬《夜讀書示兩兒》:“日讀圣賢書,自然識大體”;李長霞《戒子詩》:“古人執(zhí)一經,專精乃不移”等等,都以儒家經書作為教育后代的教科書,強調這些先哲經典是子女獲取德與業(yè)資本的唯一源泉。而這種教育從孩童啟蒙時期就開始了,如周映清《令阿湘入學》曰:“棗梨余自具,經傳汝宜勤”。汪荌在《示兒》中寫道:“俗儒艷浮榮,爭光趨青紫。冊惟珍兔園,高閣束經史?!迸娙藢ψ访鹄粏柦浭返乃兹灞磉_了厭惡和輕蔑之情,在否定中顯然是在彰顯儒家正統(tǒng)的孝悌、仁愛、忠恕思想。莊德芬《夏日讀書示兒》也寫道:“圣謨何洋洋,四子梯六經。至道有卷放,妙理無聲形。放之義寰宇,卷之治家庭?!?莊德芬認為經書里蘊藏著先賢圣哲們豐富的思想和智慧,是放之于四海而皆準的真理,只要心領神會地充分理解與掌握,就能真正擁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本領。
古代女性教子詩在對子女不同性別的教育中也充分體現(xiàn)了儒家的教育思想。首先,古代女性教子詩給予女性相夫教子的社會角色,這與集東漢眾多儒家學者學術思想成書的《白虎通義》提倡的“婦者,服也,服于家事,事人者也”[3]的角色定位與社會分工是一致的。王繼藻《勖恒兒》曰:“婦人無能為,所望夫與子。撫子得成立,私心竊自喜。望子修令名,書香繼芳軌?!袃寒斪詮?,立志在經史?!贝嗽婖r明地強調了女性在封建社會中的作用,即相夫教子。因此,成功教子便是古代女性生命得以怒放的最大價值的體現(xiàn),也充分說明了古代女性在教育中的重要地位。古代女詩人們希望兒子“何難九千仞,翱翔俯云霓”(莊德芬《乙酉夏日言懷示兒》),“上酬高厚恩,下為家門庇”(張藻《勖兒作》),而作為母親的古代女性自己無疑則是引導兒子實現(xiàn)這一凌云志向的助力。汪荌《閨訓篇》更明確寫道:“教子有義方,父師皆母職。一朝能顯揚,芳烈歐陽匹?!闭J為教子是古代女性不可推卸的職責,古代女性顯赫的功績便是彰顯在其子顯親揚名的事業(yè)中,在此作者還舉出早年畫荻教子的歐陽修母親作為激勵女兒努力學習效仿的成功典范。其次,在男女不同性別教育上,古代女性教子詩基本是按照儒家封建禮教給予男女的社會角色定位,來實施相應的禮教規(guī)范教育。如汪荌《閨訓篇》強調:“男忠偕女節(jié),要各用其極”、“三從義定衡,四子書洞悉”,作者完全接受忠貞節(jié)烈、三從四德的思想,并將其實施在現(xiàn)實對于女兒的教育實踐中來。汪荌《閨訓篇》還訓誡女兒道:“容貌肅端莊,笑顰氣安輯。長舌維厲階,多言不如默。勤勞采藻,靜好御琴瑟?!睾穸鴾厝幔瑯阊湃サ耧??!蓖羟I希望女兒具有溫柔敦厚、勤勞樸質、端靜素雅的品性,這種要求與圖解儒家禮教思想的班昭著述的《女誡》一模一樣。如班昭《女誡·敬順第三》曰:“陰陽殊性,男女異行。陽以剛為德,陰以柔為用;男以強為貴,女以弱為美?!盵4]41《女誡·專心第五》曰:“耳無涂聽,目無邪視,出無冶容,入無廢飾?!盵4]44顯然,古代女性充分接受的是儒家的教育思想體系。
古代女性教子詩的女性作者,雖然將自己定位在儒家傳統(tǒng)的儀禮規(guī)范之中,并將這種思想履行實施在對女兒的教育實踐中,但在一些方面、在一定程度上,她們還能突破儒家教育思想的束縛,給予女性教育一些相對自由與平等的教育權利與教育理念。周映清在《嬌女詩·為長女令儀作》中對“閨門尚德不尚藝,四誡初不夸詞章”的封建禮教傳統(tǒng)進行了質疑,進而寫自己“我昔南樓強解事,力窮漢魏兼齊梁”,以自己的切身實踐有力回擊傳統(tǒng)的“女子無才便是德”的女教思想,竭力教導鼓勵女兒“且令拋金線,相隨理舊編”(周映清《令阿湘入學》),讓女兒與兒子“俱成誦”, “互爭先”。周映清在《嬌女詩》中還贊揚女兒道:“我家嬌女齊惠芳,媚如春月迥微光。終朝據案弄卷軸,清吟婉轉調鶯簧。今年十二解聲韻,七字五字吟瑯瑯。亦知弱腕之警策,頗有慧語余清鏘?!贝嗽娭凶髡邔ε畠鹤x書學習得來的才學所滿懷的欣喜充盈于字里行間,其對于女性才學、技能的重視程度是不言而喻的。同時代的汪荌雖然贊同儒家的禮教思想,但其《閨訓篇》開章寫道:“男兒希圣賢,女亦貴自立”,旗幟鮮明地反對女性完全失去主體意識地對于男性的依附,主張女性的獨立自強。同時,汪荌《閨訓篇》還談到“婦德”與“才學”的辯證關系,其詩曰:“千秋傳女宗,在德不在色。無德才曷???德厚才自軼。我誦三百篇,多出婦人筆。王化起閨門,性情貴醇壹?!?作者對于千秋傳頌的“婦德”教育觀念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認為“女才”與“女德”一樣重要,二者不可偏廢,女性教育不可厚德輕才,更不可有才無德,并以《詩經》的女性作者為例,有力地論證了女性教育只有德才兼?zhèn)?,才能醇厚性情,擔負起王化教育的社會責任。在對女性教育方面,古代女性所持的教育理念與古代男性有著一定的差別,如宋代鄭俠《示女子》:“出門天其夫,禮律其來久”,教導遠嫁的女兒要以夫為天,做到絕對依順與服從,嚴格遵守封建禮律。這種思想就本于《儀禮》“夫者妻之天也”。[5]這與汪荌“女亦貴自立”的教育思想是完全不同的,我們從中可以看到清代女性個體意識逐漸覺醒的態(tài)勢和女性教育者思想的自由與開明。
魯迅先生說:“倘有人作一個歷史,將中國歷來教育兒童的方法,用書,作一個明確的記錄,給人明白我們的古人以至我們,是怎樣的被熏陶下來的,則其功德,當不在禹下?!盵6]中國古代女性教子詩是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是古代女性從事早期教育的真實的歷史記錄,它濃縮了作者豐富的人生體驗,飽含著深厚的愛子之情,是古代女性從事家庭教育實踐經驗的總結,它對于現(xiàn)代社會教育的重要意義和現(xiàn)實價值是不容低估的。其一,古代女性教子詩可以指導現(xiàn)代家庭教育,提升現(xiàn)代家庭教育者尤其是作為母親的女性教育者的個人素質,使他們從古代女性教子詩中獲取豐富的滋養(yǎng),從而擁有一個高層次的底蘊豐厚的教育質素,科學地教育子女。其二,現(xiàn)代教育者可以從古代女性教子詩中獲取優(yōu)良的教育經驗與教育方法,并將其運用到家庭教育中,豐富和完善現(xiàn)代家庭的教育模式。其三,古代女性教子詩在構筑現(xiàn)代和諧社會方面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古代女性教子詩所蘊含的豐厚的儒家教育思想,尤其是仁愛、忠孝等有關道德教育的理念,在今天依然有著現(xiàn)實意義,我們應該將這種思想與現(xiàn)代文明禮貌教育結合起來,賦予它以新的內容與形式,從而更好地培養(yǎng)、塑造下一代的良好品德,使國家未來棟梁之材更為堅實,基石更為牢固。其四,古代女性教子詩在性別教育中所體現(xiàn)出的男女平等、女性獨立的先進的教育理念,對于現(xiàn)代推動與實行性別平等教育和女性自立自強,都有著非常重要的價值。我國雖然已經普及了九年義務教育,但在農村尤其是一些偏遠山區(qū),女童失學現(xiàn)象依然十分嚴重。因此,改變人們重男輕女的落后思想,樹立性別平等教育和女性獨立自強的先進理念,是改善社會文化結構,提升國民整體素質,構筑兩性和諧美好社會的一項艱巨任務。
古代女性教子詩中充滿了治家治國、安定社會、修養(yǎng)品德和成就事業(yè)的至理名言。但其中仍然也包含著一些封建時代殘留的糟粕,我們應該用歷史的、發(fā)展的眼光去認識與分析,在剔除、摒棄其糟粕時,更重要的是探尋、發(fā)掘其精華,并認真地加以總結和汲取,與時俱進,賦予新的內容和新的理解,使其更加充實與完善,從而在當今社會教育中推陳出新、發(fā)揚光大。
[1] 楊伯峻.論語譯注[M].北京:中華書局,1980.
[2] 十三經注疏·孝經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1.
[3] 陳立.白虎通疏證[M].北京:中華書局,1994.
[4] 蒙養(yǎng)書集成(二)·班昭·女誡[M].西安:三秦出版社,1990.
[5] 十三經注疏·儀禮注疏[M].北京:中華書局影印本,1981.
[6] 魯迅.魯迅雜文全編[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6.
[責任編輯 蘭一斐]
Confucian Educational Thoughts in Women’s Instructive Poems in Ancient China
SHU Hong-xia1, YAN Xiu-rong2
(1.SchoolofLiberalArts,DalianUniversity,Dalian116622,China;
2.SchoolofForeignStudies,Xi’anJiaotongUniversity,Xi’an710000,China)
Adhering to the Confusion educational thoughts, women’s instructive poems in ancient China paid much attention to their children’s morality education. They put the notion of filial piety,fraternal duty and charity together in the first place. To a certain extent, it had broken the shackles of Confucian thoughts, and given female the equal right to education. Women’s instructive poems in ancient China have great practical significance in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modern educators, making equal right to education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and building a gender harmonious society.
ancient; women’s instructive poems; Confucian thought
2015-09-26
遼寧省教育廳項目:中國古代女性詩歌憂時濟世主題研究(2009B010)。
舒紅霞(1963—),女,陜西淳化人,大連大學文學院教授,文學博士,主要從事中國古代文學教學與研究; 閆秀榮(1970—),女,西安交通大學外國語學院講師,文學碩士,主要從事中西方文化比較研究。
G41
A
1008-777X(2015)06-0099-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