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從兵
把握教學梯度,尊重生命個體
——如何引領職校語文課堂走向高效
◎劉從兵
隨著課改的不斷深入,我們的課堂已經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很多老師已經認識到整個教學過程應以學生為中心,教師在課堂中只是組織者、服務者、設計者、促進者,要充分利用交流、合作、評價等學習因素,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最終達到提高學習效率的目的。但放眼現在的職業(yè)學校課堂教學,由于學生學習基礎較差,教師提出的問題,只有幾個優(yōu)等生的幾聲應和,而其他學生則是“噤若寒蟬”。長此以往,一言堂、滿堂灌,就不足為怪了。甚至,有的老師還發(fā)牢騷,埋怨學生“成績差”“素質差”、“不肯說”等等。但我們也有很多老師上課,他們設計的問題,學生回答時總是滔滔不絕,這是為什么呢?筆者認為教學梯度的把握與設計是其關鍵,那么,如何把握梯度呢?
《關于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深化中等職業(yè)教育教學改革意見》中指出:“要積極探索、總結和推行有利于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和綜合職業(yè)能力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組織形式,激發(fā)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和勇于實踐的能力。”而現在語文教學的普遍傾向是把簡單的問題復雜化,使學生厭學語文,更別提做到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了。教者對所有學生有著同樣的期望,同樣的要求。但考慮到學生語文水平的提高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他包括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智力水平乃至生活方式、生活環(huán)境等,因此,我們在語文教學中要立足學生實際,做到“目中有人”。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已有的經驗,已有的思維方式,已有的生活方式的基礎上,將問題設置面向全體學生。但學生的基礎和自身素質的差異是客觀存在的,如果問題的設置不充分考慮到這些因素,則會使學有余力的學生“吃不飽”,基礎差的“吃不了”,不利于全體學生的獨立思考和創(chuàng)新意識等各方面能力的培養(yǎng)和提高。因此,教師在設置問題時,應充分考慮各層次學生的智力情況、認知水平和思維水平,使解答問題成為“跳一跳,夠得著”。這樣就不會因為問題過于簡單而失去問的價值,降低了課堂教學的效果,也不會因為問題有難度而使學生“噤若寒蟬”,失去了課堂的主體地位。因此,切忌不顧生情、學情,設計問題沒有梯度,搞一視同仁。只有讓教者有梯度的設計問題并選擇多種教學手段去啟發(fā)學生,實現因材施教,才能讓學生都品嘗到成功的喜悅。
一般說來,職校語文課堂互動與普通高中課堂一樣,往往源于問題,問題推動了課堂互動,通過對問題的討論、探究,達成教學目標。但問題太難會讓學生茫然無解,產生畏懼情緒,導致課堂“僵局”,白白浪費時間。問題過易會使學生感覺無意義而導致“冷場”,或會造成學生不思考而“假熱鬧”的現象,起不到調動學生積極性的作用。所以,作為語文教師應該創(chuàng)設思維梯度——由易而難的問題情景,所設問題必須分解難度、小步驟階梯化,即在教學中,對于那些具有一定深度和難度,學生難以理解、領悟的內容,教師可以采用化整為零、化難為易的方法,把一些較為復雜困難的問題設計成一組簡單、有梯度的問題串,以降低問題的難度,通過層層遞進地提問,引導學生向思維的深度發(fā)展,通過層層剖析、循序漸進,在輕松愉悅、高校的環(huán)境中最終達到解決問題的目的。可見,梯度只要面向了全體學生,只要緊緊抓住了學生的興奮點,即使是學習基礎較差的學生也能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接觸知識,掌握技能,提高語文水平。
依據考綱,職校語文教學須緊扣書本,扣本拓展,以擴大語文學習的空間,激發(fā)學生興趣,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材提供的知識是有限的,幾本薄薄的教材遠不能滿足學生求知的欲望,因此,課堂教學的梯度推進、拓展延伸是必然的。但梯度推進、拓展延伸要做到“手下有情”,應為實現教學目標,為深入理解內容服務,切忌脫離知識自身的特點而進行拓展延伸。所以教師在課堂上要時刻注意緊扣大綱,尊重教材,重點突出,將課內外知識整合,適當縱深,直到解決實際問題。也可以根據語文學科知識的特點,通過“聽、說、讀、寫”等方式圍繞重點,靈活掌握課堂教學梯度,透析難點,強化關鍵環(huán)節(jié)的訓練,保證當堂任務有效完成。
總之,要把握好課堂的梯度,就要求教者有大智慧,要有自己簡單而高效的教學方法,要有對文本、對學生的深刻認識。只有擁有梯度的課堂,才是一個師德光芒閃耀的課堂。梯度體現在教者的智慧中,體現在課堂氣氛上,體現在學生舒展的笑容里。
參考文獻:
[1]陳洪仁.怎樣實現課堂教學的高效互動[J].語文教學與研究,武漢:華中師范大學出版社.2008,(4).
(劉從兵 江蘇省濱海中等專業(yè)學校 224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