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賽飛
(鄭州大學歷史學院,河南鄭州450000)
關于1948年副總統(tǒng)競選的著作主要有王宗榮在1991年發(fā)表的《國民黨的“行憲國大”與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選舉》一文,對李宗仁競選副總統(tǒng)過程進行論述,重點從蔣桂之間的矛盾角度分析。此外還有楊天石在2011年發(fā)表的《蔣介石提議胡適參選總統(tǒng)前后——蔣介石日記解讀》主要從蔣介石日記入手分析蔣在選舉前反對李的參選。還有高峰的《白熱化的副總統(tǒng)之爭——國民黨派系斗爭的最佳寫照》首次從派系斗爭角度分析李宗仁當選副總統(tǒng),但是分析不夠全面。
筆者從派系斗爭的角度入手分析副總統(tǒng)的競選,有四個方面:蔣介石與桂系、湘系與粵系、CC系與三青團、國大代表與中央。從不同的角度看待副總統(tǒng)的選舉問題,重點突出了這些派系在反對中央的立場上開始一致支持李宗仁,成為李宗仁當選的關鍵因素。
蔣介石對選舉副總統(tǒng)的意見在選舉中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在選舉之前,蔣介石揚孫抑李便為這次選舉制造了兩個派系沖突的根源。首先是蔣力勸李宗仁放棄競選,他先后派吳稚暉與張群當說客勸李放棄競選。并且在4月2日勸告白崇禧讓李放棄副總統(tǒng)的選舉,宣稱“軍人不競選以垂范于后世”,“勿蹈民初之覆轍”[1](P12)。在他人勸告相繼失敗之后,4月3日晚,蔣介石親自約見李宗仁,勸其停止競選副總統(tǒng)。這次會面兩人對競選副總統(tǒng)一事發(fā)生爭執(zhí),焦點在于李如果沒有蔣的支持是否能當選。據(jù)李回憶:蔣說:“我是不支持你的。我不支持你,你還選得到?”李非常生氣說道:“這倒很難說?!笔Y又說道:“你一定選不到。”而李又不客氣地反駁他說:“我可能選得到!”這次蔣逼迫李的談話傳出去之后,遭到很多國大代表的不滿[2](P666)。
據(jù)李宗仁回憶,蔣介石還召集一個極機密的心腹股肱會議。在密議中,蔣介石聲稱:李某參加競選副總統(tǒng)如一把匕首插在吾心中,各位如真能效忠領袖,就應該將領袖心中這把刀子拔去[2](P666)。蔣介石與李宗仁談話后,繼續(xù)會見程潛,勸其退出競選,程潛也不肯退出。這兩次談話一定程度上成為后期選舉中程與李聯(lián)手的基礎。
其次,蔣表面上實行自由競選副總統(tǒng)以顯示民主,但暗地里又授意CC系操控的組織部幫助孫科競選,陳立夫感到很為難:“總統(tǒng)并沒有想得很周到,他心中是很想孫科當副總統(tǒng),但表面上仍要大家自由競選,他不知我們的困難,假定我們組織部今天去幫助孫科,其他三位(指李宗仁、于右任、程潛)都是黨里的老資格,他們一定對我大不滿意,責怪我違背黨的決議?!保?](P361)
在1948年3月31日公布的《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選舉罷免法》已經(jīng)規(guī)定:有國大代表100人以上聯(lián)署提名即可為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候選人[4](P28)。而4月6日的六屆中央執(zhí)監(jiān)委臨時全會第二次會議上蔣又提出關于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候選人的問題。根據(jù)陳立夫的回憶,他建議總統(tǒng)提名副總統(tǒng)候選人,而蔣沒有采納他的建議[3](P361),而李的回憶卻說蔣召集此次會議實質(zhì)是蔣讓其接受副總統(tǒng)由黨提名的主張[2](P665-P666)。此次會議的決議中顯示本屆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選舉不決定候選人,下屆總統(tǒng)副總統(tǒng)選舉,本黨競選的都要由黨提名[4](P720)。實際上,本次選舉仍然采用的是聯(lián)署提名的方式而非黨內(nèi)提名的方式,因此,蔣并沒有在制度層面成功反對李的競選。
綜上所述,無論是選舉前的勸阻還是從制度上反對李參與競選,在正式選舉之前蔣阻止李的行動均宣告失敗了。但是蔣桂之間的矛盾仍然貫穿選舉始終,主要表現(xiàn)在蔣在選舉過程中對孫科的大力支持,而蔣的一系列的舉動直接導致或者深化了以下三對矛盾。
在選舉前的拉票過程中,幾乎所有候選人都要通過派系為自己爭取選票,而支持程潛的湘系與孫科一派在斗爭中發(fā)生的救國日報社被搗毀一事成為當時的一大丑聞。
南京的《救國日報》主編龔德柏與程潛為同鄉(xiāng),從一開始,他就為程潛競選制造輿論上的支持,《救國日報》從4月19日起就連日刊載龔德柏的社論攻擊孫科[5](P10)。其中4月23日發(fā)表的《一個廣東代表不投孫科的票》激怒了廣東的國大代表,報社被張發(fā)奎、薛岳等人帶頭搗毀,龔德柏也被逮捕。龔德柏一向以敢說真話著稱,人稱“龔大炮”,而《救國日報》被評選為南京五大報之一[6](P2),文章在當時非常有影響力。
對孫科丑聞的連續(xù)披露使原本支持孫科的代表人數(shù)大大減少,而《救國日報》被粵系搗毀一事又鬧得人盡皆知,因此許多原本準備選舉孫科的國大代表在后來不再愿意支持孫科。據(jù)一福建籍國大代表、也是當時的總統(tǒng)選舉監(jiān)票員回憶:原本報刊報道孫科的丑聞已使孫科蒙受不利影響,繼之張發(fā)奎報館一擊,更造成湘粵代表間的齟齬,大部分湘籍代表在程潛被淘汰后的第四輪選舉中,原可指望其轉(zhuǎn)過來選孫科,至此多掉頭轉(zhuǎn)向助李[7](P385)。由于程潛連續(xù)三輪選舉均居第三,在最后的決選中支持程潛一派的人開始逐漸支持李宗仁。據(jù)程思遠回憶,黃邵竑時任李宗仁參謀團主任,由他出面與于右任和程潛成立攻守同盟,相約無論誰在初選中得票較少,都要以所擁有的票支持得票較多的人,這一招后來對李宗仁競選確實起了決定性作用[8](P182)。
早在國民黨六大召開之時,國民黨內(nèi)部的派系傾軋就層出不窮,由于CC系長期把持國民黨黨務工作,其他派系等都對CC系表示強烈不滿。于是這種派系的斗爭首先表現(xiàn)在中央委員會的選舉上,由CC系為一方,三青團、黃埔系、朱家驊系、新桂系組成的聯(lián)合戰(zhàn)線為另一方,分化為兩個陣營,雙方頗有均勢之象[9](P187)。而就選舉結果上看,CC系憑借蔣的支持,依然在六大中委選舉中贏得絕對優(yōu)勢。三青團、黃埔系則納入了政府系統(tǒng)。這就為派系之間進一步斗爭埋下了伏筆。
國大選舉副總統(tǒng)一事正是CC系與三青團等派系斗爭的一次延續(xù)。在23日的第一輪選舉結束后,蔣召見賀衷寒、袁守謙,要他們?yōu)槌虧撝x,因為兩人與程是同鄉(xiāng),而又有蔣的授意,因此兩人欣然從命。但24日第二輪投票結束后,蔣又召集程潛和賀、袁,勸程放棄競選,要賀、袁兩人將爭取來的選票全部投向?qū)O科。據(jù)程思遠回憶,他們倆個出來大發(fā)牢騷,說蔣不把他們當人[8](P183)。賀與袁分別是黃埔系和三青團的領導人,為了表示對蔣的不滿,兩派部分代表轉(zhuǎn)而支持李。
在第一輪投票孫科落后的情況下,蔣介石很快意識到孫科不是李宗仁的對手,于是招來陳立夫,當面指示其將可以控制的“國大”代表開個名單,以組織力量對李宗仁進行反擊。但令蔣介石沒有想到的是,許多“國大”代表,特別是原三青團的“國大”代表并不買陳立夫的賬。據(jù)程思遠回憶:“自1947年黨團合并以后,所有各省、市、縣團部(應為黨部)主委,都派定黨方人員(即CC分子)擔任,而副主委則由三青團支、分團長掛名。在CC操縱把持之下,副職幾乎處于有職無權的地位。這一次‘國民大會’各縣、市青年團干部出任‘國大’代表云集南京,充分交換意見,他們多以為如果孫科當選‘副總統(tǒng)’,則陳立夫必將更得蔣的信任,而CC對他們的排擠就會與日俱增,為了拆陳立夫的臺,他們就轉(zhuǎn)而支持李宗仁競選?!保?](P182)
可以說,蔣的行為激化了三青團與CC系之間的矛盾,導致了三青團、黃埔系等代表站在與中央和CC系對立的立場上,反對孫科,支持李宗仁。
按照《國民大會代表選舉罷免法》規(guī)定,國民大會代表候選人產(chǎn)生辦法分兩種,一種是選民簽署提名,一種是政黨提名,經(jīng)過選舉事務所審核通過后即公布為國民大會代表候選人,選舉時,這些候選人要在投票所進行公布,供選民從中選擇投票。
為了顯示此次選舉的民主,中央認為必須使民主黨和青年黨的代表名額在國大代表中占有一定比例,原則是顯示出選舉的自由民主的同時要保證國民黨的地位。然而在實踐中民青兩黨成員在地方的威信不如國民黨,如果完全按照民主選舉,兩黨的候選人必定要失敗。國民黨中央在選舉之前便意識到這個問題,采取了一些措施,其中最重要的便是蔣介石親自出面,要求除為國民黨提名列為候選人的黨員放棄競選,以保證國民黨提名的候選人和民社黨、青年黨的候選人當選,并得到許多國民黨黨政要員的響應。這就相當于否認了選民簽署提名產(chǎn)生的候選人的代表資格。但是由于各種原因,選舉之后依然存在這個問題,即民青兩黨及國民黨政黨提名的候選人因種種原因未能當選,而未經(jīng)政黨提名的國民黨籍候選人通過簽署提名方式競選成功,這樣當選的代表《申報》說是“七百余人”[10]。
為了幫助民青兩黨獲得更多代表資格,中央決定施行逼讓政策,決定讓通過簽署選出來的代表讓與民青兩黨,但同意退讓的僅占應該退讓的20%[11](P213-P214)。于是這樣便造成一種情況,即民青兩黨從開始就堅持要求保證兩黨的當選名額,投票結果一統(tǒng)計出來,兩黨代表自然對中央感到不滿,而被迫出讓代表資格的國大代表更是對中央不滿,甚至在出現(xiàn)了“抬著棺材鬧請愿”的丑?。?](P385)。
在4月7日,國大召開第一次會議第二次大會時民選代表已擬定一提案,請由大會決定準許彼等出席,得到包括“程潛,李宗仁,何成浚等一千余人”的簽名支持[12]。最后中央被迫妥協(xié),決定凡堅持沒有讓出名額的簽署代表在簽署所規(guī)定的聲明書后,允許列席國民大會。
而由于李宗仁對民選代表的支持,得以出席國民大會的民選代表也大都在副總統(tǒng)選舉中支持李宗仁。
從這次國大副總統(tǒng)的選舉中可以看出,國民黨中央一方面決心民主選舉,一方面為了維持蔣獨裁的局面與適應現(xiàn)實環(huán)境卻又不得不采取措施破壞民主。在這種矛盾之間,各派系從自身利益出發(fā),從開始時對中央感到信任然后逐漸地不滿最后再到反對中央,站在不同的立場支持李宗仁的選舉。在這種與中央的對抗下,原本支持程潛的代表,民青兩黨的國大代表、聯(lián)署選舉產(chǎn)生的代表以及三青團等大部分成員開始支持李宗仁,對李的當選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
這些派系斗爭繼李宗仁當選上副總統(tǒng)之后,仍然在持續(xù)??梢哉f,國民黨政權內(nèi)部始終處于派系斗爭的困境之中。面對著內(nèi)戰(zhàn)的節(jié)節(jié)潰敗,國民黨政權本身逐漸走向分崩離析。
[1]揚天石.蔣介石提議胡適參選總統(tǒng)前后——蔣介石日記解讀[J].近代史研究,2011(2)
[2]李宗仁,唐德剛.李宗仁回憶錄[M].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5.
[3]陳立夫.成敗之鑒——陳立夫回憶錄[M].臺北:正中書局,1994.
[4]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華民國史檔案資料匯編第5輯[Z].南京:江蘇古籍出版社,1998.
[5]嚴冬.龔德柏與救國日報[J].展望,1948(2).
[6]賴文豪.評南京五大報[J].大地周報,1946(2).
[7]陳海亮.南京國民大會“鬧劇”親歷記[M]//文史資料存稿選編12冊.北京:中國文史出版社,2002.
[8]程思遠.政壇回憶[M].桂林:廣西人民出版社,1983.
[9]王子壯.王子壯日記(第10冊)[M].臺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2001.
[10]佚名.國代簽署提名當選人/請政府承認當選資格[N].申報,1948(4).
[11]中國第二歷史檔案館.中國國民黨中央執(zhí)行委員會常務委員會會議錄(第44冊)[Z].桂林:廣西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12]佚名.國代千余人聯(lián)合提案/請準簽署代表出席/將于今日提出大會討論/總統(tǒng)候選人提名簽署書分發(fā)各單位[N].申報,194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