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探究

2015-03-17 03:01:21劉玉歡
河北開放大學學報 2015年2期
關鍵詞:晚清洋務運動

劉玉歡

(貴州師范大學 歷史與政治學院,貴州 貴陽 550001)

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探究

劉玉歡

(貴州師范大學 歷史與政治學院,貴州 貴陽550001)

摘要:中國自晚清開始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留美和留歐教育開啟了留學教育之風。在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興起的洋務運動中,派遣留學生的留學教育是它對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幼童赴美留學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歐學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學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先河。開展及分析留美與留歐教育二者產(chǎn)生不同結果的原因有利于得出對留學教育的評價,進而引起對當今留學教育的反思。

關鍵詞:晚清;洋務運動;留美與留歐教育;《蒲安臣條約》;具結

當今社會重視教育,而留學教育是世界各國關注的熱點之一。中國自晚清開始向西方國家派遣留學生,留美和留歐教育開啟了留學教育之風。在19世紀60年代到90年代以“自強”和“求富”為口號,在不觸動封建專制制度的前提下掀起的洋務運動,把向西方學習的口號變成了實際行動。在興辦洋務的過程中為適應洋務運動發(fā)展的需要,洋務派對教育進行了改革,派遣留學生的留學教育是洋務運動中教育改革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幼童赴美留學和船政局派遣的留歐學生是晚清政府派出去的第一批留學生,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先河。

一、留美與留歐教育興起的原因

從19世紀70年代開始,“截至1897年,經(jīng)洋務派奏請或直接派出的官派留學生達209人”①。一直閉關自守、以“天朝上國”姿態(tài)自居的清政府為何會在19世紀后半葉向美、歐派出留學生呢?這與當時國內(nèi)外政治和社會環(huán)境及其相互作用是分不開的,主要原因概括起來有以下四點:

1.西方列強的壓迫成為留美與留歐教育興起的原動力

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慘敗以及一系列不平等條約的簽訂,驚醒了沉睡的中國,終使統(tǒng)治階級中的一些人意識到“落后就要挨打”的危險。面對西方列強越來越嚴重的壓迫感,迫使他們開始放棄“天朝上國”和“夷夏之辨”的觀念,勉強做出了從“剿夷”到“師夷”的轉變,洋務派決心向西方國家學習以挽救統(tǒng)治危機,擺脫被動挨打的厄運,這種形勢的變化也為晚清時期的派遣留學生提供了政治土壤。

2.開展洋務事業(yè)的需要成為留美與留歐教育興起的助推器

李鴻章、曾國藩等洋務派官僚在與洋人打交道的過程中,察覺到來往中國的洋人對各省的情形都十分熟悉,但中國人對外國的情形卻一無所知,這讓他們在辦洋務的過程中深刻感受到派遣留學生出國游歷和學習的必要。另外辦洋務的過程中需要培養(yǎng)一批懂外語、懂軍事、懂科學技術的人才,而培養(yǎng)掌握外國先進技術的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有新式教育。因此,向外國派遣留學生去學習成為解決外交、海防等方面問題的一項重要措施。

3.有識之士的積極倡導成為留美與留歐教育興起的加速器

接連兩次鴉片戰(zhàn)爭的失敗足以證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先進和強大,有一部分先進的中國人開始提出向西方學習的口號,例如魏源在《海國圖志》一書中提出了“師夷長技以制夷”的主張。最終促成第一批派遣留學生的是容閎,他是中國近代史上首位留學美國的學生,被譽為“中國留學生之父”。通過丁日昌,他向曾國藩提出了留美計劃并得到了認可。于是在洋務派的促進倡行下,向國外派遣留學生終成現(xiàn)實。

4.西方國家提供機會成為留美與留歐教育興起的催化劑

經(jīng)過兩次鴉片戰(zhàn)爭,西方列強從中國攫取了巨大的利益,最終目的是要使中國變?yōu)樗麄兊陌胫趁竦鼗蛑趁竦?,因此特別希望和愿意幫助清政府培養(yǎng)一批“人才”。1868年美國卸任公使蒲安臣代表清政府出訪美、英、法等國,進行中國首次近代外交活動。在7月28日,他在華盛頓與美國國務卿西華德簽訂了《中美天津條約續(xù)增條約》,又稱《中美續(xù)增條約》《蒲安臣條約》,第七條內(nèi)容載“嗣后中國人欲入美國大小官學,學習各等文藝,須照相待最優(yōu)國之人民一體優(yōu)待。又美國可以在中國指準外國人居住的地方設立學堂,中國人亦可在美國一體照辦”*舒新城:《中國近代教育史資料》(上冊),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年版,第161頁。。在1869年11月23日,中美雙方在北京交換了條約批準書。雖說西方列強幫助中國培養(yǎng)人才實質是為了擴大侵略,但條約的規(guī)定畢竟給晚清政府派遣留學生一個相對寬松的環(huán)境,為留學生的派遣提供了條約依據(jù),使留美與留歐教育成為可能。

二、留美與留歐教育的開展

在上述條件成熟之際,洋務派就開始醞釀向朝廷奏請派遣留學生出國。容閎的留學倡議得到了曾國藩和李鴻章的贊許,并且也得到了清政府的支持:擬定從1871年開始,每年派幼童30名,共四年派遣120名幼童,這些幼童15年后歸國。從此晚清留學教育正式揭開了序幕。

在晚清洋務運動時期,中國的留學教育主要是通過以下三種途徑實現(xiàn)的:

幼童赴美留學是第一種途徑。1871年清政府任命陳蘭彬、容閎為赴美留學的正、副監(jiān)督,他們負責管理留學生教育工作。1872年8月11日,30名幼童在上海登輪赴美留學。隨后,第二、第三、第四批各30人分別于1873年、1874年、1875年相繼赴美。掀開中國近代留學教育史上第一頁的正是這120名幼童。遺憾的是,幼童們未能按原計劃完成學業(yè),清政府從1881年8月21日起,除因故已撤回、在美國病故和極少數(shù)拒歸之外,其余94名首批留美幼童分3批啟程回國,這也宣告了幼童赴美留學教育的夭折。但不管怎樣,中國畢竟邁出了進行留學教育的第一步。

第二種途徑是船政學堂留歐。受幼童留美教育的啟發(fā),在1872年船政大臣沈葆楨提出了派遣海軍留學生的設想。由于船政事業(yè)發(fā)展的需要,清政府開始向歐洲派遣留學生?!?877年(光緒三年),洋務派從福州船政學堂中挑選制造、駕駛學生以及藝徒等共38人,派赴法、英等國學習制造、駕駛以及礦學、化學、交涉公法等。這是船政學堂第一批留歐學生。以后又以船政學堂為主,分別在1881年(光緒七年)派出李鼎新、王迴瀾等10人,1885年(光緒十一年)派出劉冠雄、李大受等33人,1896年(光緒二十二年)派出施恩孚等7人,前后4屆共計88人?!?李國鈞、王炳照:《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2-173頁。在留歐學生中,以船政的規(guī)模最大,準備最充分,組織管理最有成效,取得的成績也最顯著。從1879年開始,留歐學生陸續(xù)回國,他們?yōu)橹袊\娛聵I(yè)和造船事業(yè)做出了杰出的貢獻。

第三種途徑是教會資助與自費留學。這一時期的自費留學生大多也與教會或傳教士有著多多少少的聯(lián)系,如伍廷芳于1856年在廣州的一所英國學堂學習英語,1874年自費赴英留學,入倫敦林肯法律學院攻讀法學,成為近代中國自費留學第一人。

幼童留美與船政學堂留歐都是政府主導的留學教育,然而結果卻相差懸殊:幼童留學慘遭夭折,只有詹天佑和歐陽庚已從耶魯大學畢業(yè),絕大部分幼童未能按原計劃完成學業(yè);船政學堂留歐培養(yǎng)了大批適應中國近代發(fā)展所需的工業(yè)人才和海軍人才。為何會有如此大的落差?究其原因,我認為有以下五點:

第一,學生選拔和時間安排的差異。赴美留學的120名幼童中,年齡參差不齊,最大的僅僅為16歲,最小的才剛剛10歲,大多數(shù)孩子只有十三四歲。這些幼童的文化功底淺,甚至是在沒有中學功底的情況下出國的。另外由于年齡太小生活不能自理,有少數(shù)學生還病故在美國。而且留美幼童計劃是15年,時間跨度太長,幼童很容易受西方風氣的影響。相比之下,留歐學生年齡較大,平均年齡在20歲以上,他們的身心已經(jīng)成熟,具有獨立的生活能力和判斷能力,不易受外國風俗的影響,而且具有較好的中國文化功底和一定的外語基礎,學習起來比較省力。留歐學生留學年限沒有嚴格的時間限制,一般為2-4年,比容閎設計的美國留學年限短得多,實施起來容易執(zhí)行,這是留歐教育成功的一個重要原因。

第二,學習內(nèi)容和管理的不同。對于赴美的幼童,清政府規(guī)定留美幼童要“‘肄習西學仍兼講中學,可以孝經(jīng)、小學、五經(jīng)及國朝律例等書’,并規(guī)定‘每遇房、虛、昴、星等日,正副二委員傳集各童宣講圣諭廣訓,示以尊君親上之義,庶不置囿于異學’”*鄒海英:《略論洋務運動時期的三次論爭及其啟示》,《遼東學院學報》,2006年第4期。。再者根據(jù)規(guī)定,對赴美幼童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考核并由駐洋委員列冊登記詳細后送交朝廷。由此可見其學習內(nèi)容的枯燥乏味和管理的嚴格程度。而赴歐留學生的學習都是實業(yè)之學如制造、駕駛技術,對于留學生的學習內(nèi)容,“在《選派船政生徒出洋肄業(yè)章程》中明確規(guī)定,‘凡所習之藝,均須極新極巧;倘仍習老樣,則惟兩監(jiān)督是問’”。*李國鈞、王炳照:《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7頁。對于留歐學生的管理也是全方位的,監(jiān)督不分正副,分別由李鳳苞和法人日意格擔任,如有意見不合可呈請船政大臣定奪。由此可見,留歐學生所學的內(nèi)容都是先進的科學技術,注重實際能力的培養(yǎng),并且管理合理。這種學習和管理方式更易被學生們認可和接受,也就更容易取得成功了。

第三,社會基礎和人們的觀念意識的差距。赴美留學作為留學先聲,人們自然對它抱有一種排斥的心理。再者中國人的鄉(xiāng)土觀念濃厚,在當時交通和通訊還非常落后的情況下,可以說一出國就音訊全無,許多人誤認為那里是“蠻夷遍地,將會剝掉孩子們的皮,再蒙上狗眼,把他們弄成罕見的動物去展覽”*李喜所:《近代中國的留學生》,北京:人民出版社,1987年版,第26頁。。再加上送幼童出洋留學前,其父母必須在“具結”上簽字畫押。這種“具結”是對于官署提出表示自己負責的文件,具有和保證書相同的作用。在這種缺乏廣泛社會認識基礎和人們思想觀念保守的情況下,赴美留學的幼童受到了重重阻力,所以當陳蘭彬提議將幼童撤回時很快就得以實現(xiàn)了。對比而言,幼童赴美留學設計方案是非常大膽和冒險的,而船政學堂設計的留歐計劃相對來說是平穩(wěn)緩和的,它照顧到了人們的心理意識。當船政學堂派遣赴歐留學生時,人們對國外的了解已經(jīng)有所加深,對西方的評價也較為客觀,意識到并承認外國的技術“極新極巧”。留歐計劃不但得到了清政府支持,更重要的是得到了廣大民眾的支持。在整個社會都十分重視留學的大背景下,實施留歐計劃就使得它成功的幾率大大提升,有效保證了它的順利進行。

第四,容閎個人的局限性。容閎由于家貧,早在七歲時便進入馬禮遜學校,后又在美國生活了七年。容閎學習了大量西方基本知識,對西學把握得很充分,但因為早年沒有到舊式私塾接受傳統(tǒng)儒學教育,所以在中學方面幾乎沒有什么根基,在1854年回國時已經(jīng)說不通中國話了。容閎與陳蘭彬等朝廷派過去的官員,由于他們所接受的教育不同,在價值觀念、思維方式、處事態(tài)度等方面有著尖銳的沖突,這種沖突正是中西文化碰撞的直接反映,它加速了留美學生被撤回。

第五,國際環(huán)境的情況相異。在幼童留美期間美國掀起了排斥華工的浪潮,再加上美國政府拒絕了讓一些學生進入美國陸海軍學校學習的請求,這些促使國內(nèi)很多人產(chǎn)生了撤回留學生的想法。留歐學生派往歐洲各國,英、法、德等國沒有像美國那樣有嚴重的排華傾向,相對來說為留學生提供的是一個寬松的氛圍。加上中國留學生銳意進取、刻苦勤學,大都考取了優(yōu)異的成績,博得了外國人的贊揚和尊重。

由上可看出,船政派遣留歐學生在學生年齡、管理制度等重大問題上顯然汲取了幼童留美的經(jīng)驗教訓,做了重大的改進,而且留學這種新式教育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思想觀念和社會風氣,傳統(tǒng)的“重本抑末”“重義輕利”等觀念受到了猛烈的沖擊,人們接受學生出國留學比較容易了,這樣留歐與留美自然就產(chǎn)生了不同的結局。

三、留美與留歐教育的評價

不管留美與留歐的結果相差有多么懸殊,這些留學生作為中國近代最早直接接受西方教育的群體,都拉開了中國近代留學教育的帷幕,對近代中國產(chǎn)生了深遠的影響。

1.沖擊了舊的教育制度,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留學教育的先河,促進了思想解放

以科舉制度為主體的封建傳統(tǒng)教育把讀書當作將來為官的敲門磚,是歷代統(tǒng)治階級選拔人員的金科玉律。洋務派則認為要重實際、識時務,開始擺脫科舉仕途的束縛,選擇聰穎子弟送往外國留學,訓練學生讀書之后做事的能力,真正體現(xiàn)了教育的本質,開創(chuàng)了中國近代教育史上官費留學教育的先河,這一舉措真正實現(xiàn)了“走出去”,是順應時代潮流的。由此可看出,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與中國舊式教育有著本質的區(qū)別。留美與留歐教育在沖擊舊教育的同時,也沖擊了搖搖欲墜的封建統(tǒng)治,促進了人們思想解放,加速了晚清的滅亡。

2.標志著近代中國開始主動地學習西方,由閉關走向開放,促進了中外文化交流

19世紀四五十年代的中國依然閉關自守,風氣未開。直至留美與留歐教育的開展才使清政府邁出“天朝上國”包圍圈的第一步,由故步自封開始走向對外開放。派遣的留學生其實是充當了東西方文化的聯(lián)絡人。嚴復在留學期間第一次系統(tǒng)地把西方資產(chǎn)階級的哲學與社會政治學說介紹到中國,還翻譯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論》等書。與此同時,留學生也把中國的先進文化傳到了西方國家,陳季同把《聊齋志異》翻譯成法文譯本,向西方介紹中國文化。因此,留美與留歐教育的實施不僅打破了清朝閉關自守的狀態(tài),而且有利于中外文化的交流,使中國人學習西方文化的同時也使外國人領略到了中國文化的博大精深。首批派遣留學生在當時森嚴的“夷夏之防”打開了一個缺口,越來越多的青年學生沐浴在“歐風美雨”之下,開啟了中西文化交流史的新紀元。

3.為中國近代化事業(yè)培養(yǎng)了大批骨干人才

留學生們在國外刻苦求學、積極上進,歸國后大部分做出了相當突出的貢獻。據(jù)統(tǒng)計,在120名留美幼童中“后來從事工礦、鐵路、電報者30人……從事教育事業(yè)者5人……從事外交、行政者24人……經(jīng)商者7人……從事海軍者20人,其中海軍將領14人”*李國鈞、王炳照:《中國教育制度通史》(第六卷),濟南:山東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第171-172頁。,詹天佑就是其中最為典型的一例。在1905年至1909年主持修建我國自建的第一條鐵路——京張鐵路,并且創(chuàng)造“豎井施工法”和“人”字形線路,震驚了中外。

“留歐學生回國后,大部分在兵船、魚雷、水雷等營充當管帶、幫帶,或在蚊船、練船、兵輪、雷艇、船廠工作?!?侯耀先:《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西北民族大學學報》,2007年第5期。例如,北洋艦隊主要艦船的管帶中,有一半由留學生擔任:“定遠”艦管帶劉步蟾、“鎮(zhèn)遠”艦管帶林泰曾、“濟遠”艦管帶方伯謙,等等。所有這些說明留學生在學習西方技術和建設自己的祖國當中成績很顯著,成為新型的知識分子。

留美與留歐教育雖然在中國教育發(fā)展史上占有十分重要的位置,發(fā)揮了很大的作用,但是我們應當看到它不可避免地存在著很多局限和不足之處:

第一,晚清政府派遣留學生的主要目的是維護封建專制統(tǒng)治,學習的內(nèi)容僅限于科學技術領域。留美與留歐教育的本質是封建性,再加上它是在“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教育觀念下實行,導致留美與留歐教育始終沖不破“體”的束縛。在這種思想原則指導下,加上外國不可能把最先進的科學技術、軍事技術傳授給中國人,所以派遣的留學生學習的只是一些初步的技術。這種局限性也就決定了留美與留歐教育不可能使中國走向富強。

第二,對留學生實行落后與封建式的管理制。對于派出去的留學生,清政府規(guī)定留學生“肄習西學,仍兼中學”,每隔一段時間就要考驗一次并且上報朝廷。另外還要留學生一直留著長辮,如果發(fā)現(xiàn)誰剪掉了辮子,或者皈依了基督教,就會立刻遣送回國。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決定了留學生在思想上不會走得太遠。

第三,歸來的留學生受到種種歧視?!澳菚r讀書應試是正路,所謂學洋務,社會上便以為是一種走投無路的人,只是將靈魂賣給鬼子,更加倍地奚落而且排斥的”,*魯迅:《吶喊》,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98年版,第2頁。所以當留學歐美的學生回國后“受到一批盛怒的官僚們極其侮辱的待遇,并被分配到最低級的事務工作上?!?張宏:《試論洋務運動中的留學教育》,《黃石教育學院學報》,1987年第1期。而且“所用非所學”的情況比比皆是,如詹天佑回國后準備把所學本領貢獻給鐵路事業(yè),但清政府官員在修筑鐵路時一味依靠洋人,竟不顧詹天佑的專業(yè)特長而把他派遣到福建水師學堂學駕駛海船。還有的留學生回來后充當外國領事署和洋行等的翻譯人員,這便出現(xiàn)了“我才棄為彼用,我用轉需彼才”的奇怪現(xiàn)象??傊捎谏鐣驼蔚暮诎蹈瘮?,這些留學生的才能并沒有被充分發(fā)揮出來。

四、留美與留歐教育對當今留學形勢的借鑒意義

雖然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存在許多問題,但它確實是中國近代教育史上的一大創(chuàng)舉,至今仍有非常深刻的現(xiàn)實意義。隨著形勢的發(fā)展和“科教興國”戰(zhàn)略的實施,留學會成為更多人的經(jīng)歷。針對當今的留學形勢,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給我們帶來了哪些借鑒之處呢?

首先,文化取舍要做到理性選擇。留學教育十分重要的一點是對異國文化要做到理性的取舍。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處處以封建主義的“體”來束縛資本主義的“用”,不懂得取舍,使留學教育舉步維艱。這告誡我們在留學過程中對異國文化應做到取其精華、去其糟粕。還應認識到“傳統(tǒng)并不是走向文明的束縛而是起點?,F(xiàn)代的不一定是先進的,古代的也不一定就是落后的。任何文明的復興都要基于傳統(tǒng),任何國家及其教育都不可自我了斷國家的傳統(tǒng)”*嚴從根:《中國教育研究應向何處去》,《教育發(fā)展研究》,2012年第9期。。所以任何一種文明都不可盲目引進,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的原則。

其次,要遵循教育規(guī)律。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的初衷是為封建專制制度服務,只是把留學教育作為一種工具,所以他們希望以最小的投入、最快的速度培養(yǎng)出他們所需要的人才來解救內(nèi)憂外患的燃眉之急。在這種心境下開展的留美與留歐教育不可避免地打上了急功近利的烙印。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的先例告訴我們發(fā)展教育事業(yè)必須遵循教育規(guī)律,否則就會欲速則不達。

再次,政府的導向應適度。對于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清政府抓得太緊太死,留學生幾乎沒有自由的空間,這使得他們的能力發(fā)展受到束縛,而且對于歸國回來的留學生也沒有重視起來。這啟發(fā)我們:政府應充分發(fā)揮導向作用,要做到有節(jié)有度。綜合國力的競爭中,歸根到底是人才的競爭。我國根據(jù)當前形勢,實施“人才強國”戰(zhàn)略,為出國留學者提供多方面全方位的服務。另外,還采取吸引留學生回國的政策,某些歸國的留學生可以享受跨地區(qū)落戶的優(yōu)惠政策,并為其提供了各種各樣的便利。

最后,應注重實踐能力。晚清時期的留美與留歐教育很重視留學生知識能力和實踐能力的培養(yǎng),提出兩者兼行,不可偏廢其一。在課程設置中安排了實習課程,實習完畢后還要進行嚴格的考察?,F(xiàn)在留學過程中存在不少問題,有許多功利化的色彩,認為留學是人生的轉折點,出國就是要拿文憑,回國可以找高薪的工作,對實踐能力的考慮很少。

綜上所述,晚清洋務運動時期的留學教育,實質上是一次對以科舉制度為主體的中國封建傳統(tǒng)舊教育的沖擊。任何事物都具有雙面性,留學教育也不例外。盡管由于封建地主階級的局限性,決定了留美與留歐教育在實施上具有濃厚的封建性,存在著諸多的問題,但是它順應了時代的潮流??婆e制廢除以后,中國近代的留學教育進入了一個新階段,掀起了留學日本以及“庚款留美”的浪潮,這些留學生為中國近現(xiàn)代社會變革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也為中國近代留學生的派遣和當今的留學教育積累了寶貴的經(jīng)驗。所以我們應該把這段歷史放到歷史的長河中用辯證的觀點來看待,恰如其分地對它進行評價,給予一定的肯定。

收稿日期:2015-01-14

基金項目:2014年貴州省教育廳人文社科規(guī)劃項目《研究生網(wǎng)絡學習行為調查研究》(14DXS006)

作者簡介:劉玉歡(1989-),女,河北保定人,貴州師范大學歷史與政治學院中國近現(xiàn)代史專業(yè)研究生,主要從事中國近現(xiàn)代史研究。

中圖分類號:K25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8-469X(2015)02-0101-05

DiscussionontheStudyAbroadinAmericaandEuropeintheLateQingDynasty

LIUYuhuan

(SchoolofHistoryandPolitics,GuizhouNormalUniversity,Guiyang,Guizhou550001,China)

Abstract:China began to send students to study in western countries in the Late Qing Dynasty. Going to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opened the page of overseas education. Sending students to study abroad for education was an important part of its education reform in the period of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which was risen in the 1860’s to the 1890’s. The children studying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students sent by the ship-administration school to Europe were the first group overseas students by the Late Qing government, thereby starting a pioneer stage of Chinese overseas education in modern times. Analysis of causes of different results produced from overseas education both in America and in Europe helps to obtain evaluation of overseas education, thereby causing the reflection of today’s overseas education.

Key words:the Late Qing Dynasty; Westernization Movement; overseas education in the United States and Europe; The Burlingame Treaty; recognizance

①王凱:《洋務運動時期留學生派遣制度研究》,《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08年第4期。

猜你喜歡
晚清洋務運動
淺析洋務運動在近代史上的地位及影響
贏未來(2018年30期)2018-06-21 10:31:18
“大歷史觀”與歷史思維培養(yǎng)——以《洋務運動》為例
洋務運動的歷史地位
月讀(2017年12期)2017-12-15 22:15:12
關于洋務運動中洋務企業(yè)性質的探究
中學政史地(2017年2期)2017-05-17 06:18:12
論嚴復翻譯理念與翻譯實踐的矛盾及統(tǒng)一
晚清師范教育發(fā)展的制度變遷分析
亞太教育(2016年33期)2016-12-19 05:27:15
論晚清民間戲曲中的“皇權隱退”
江淮論壇(2016年6期)2016-12-15 14:19:53
有情總被無情惱
《洋務運動》教案
科學技術視域下中國近代化建設探析——以洋務運動為例
河南科技(2014年16期)2014-02-27 14:13:44
徐汇区| 青神县| 丰县| 黔江区| 乌拉特后旗| 襄垣县| 大同县| 罗山县| 哈尔滨市| 龙胜| 隆回县| 共和县| 宣恩县| 长顺县| 临夏市| 龙游县| 巩义市| 海南省| 格尔木市| 钟祥市| 扶沟县| 安仁县| 恩平市| 南开区| 霍林郭勒市| 平远县| 荆门市| 滨海县| 达尔| 金堂县| 武陟县| 武强县| 德保县| 阳泉市| 平昌县| 嘉兴市| 临沧市| 文安县| 枣庄市| 临武县| 潼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