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讀與評議(2015年第4期)
聞玉梅
復旦大學基礎醫(yī)學院教育部/衛(wèi)生部醫(yī)學分子病毒學重點實驗室,上海 200032
根據本刊基礎研究與臨床醫(yī)學、預防醫(yī)學、實驗診斷醫(yī)學密切結合的特點,本期特別邀請了各路專家對中東呼吸綜合征(Middle East respiratory syndrome,MERS)病毒學、臨床表現和治療原則、實驗室診斷方法和注意事項,以及風險預測等進行了全面闡述。雖然目前MERS在韓國已被控制,我國也成功治愈了輸入性患者,但MERS冠狀病毒作為一種對全球有嚴重威脅的病原體,全面了解其致病機制、診斷與傳播過程,并進行“解剖麻雀”式的回顧與解析,將會提高人們對突發(fā)傳染病的防范意識與專業(yè)技能。
本期發(fā)表的專著中有3篇涉及抗病原體藥物或制劑,表明學者們對轉化醫(yī)學的興趣日益增加;但從基礎研究走向產業(yè)化,尚需長時間的努力與考核。上海大學、中國科學院上海巴斯德研究所、復旦大學合作,通過同源建模方法,從包含60 000種化合物的化合物庫中篩選出能與結核分枝桿菌H37Rv株來源的吲哚-3-甘油磷酸合成酶(indole-3-glycerol phosphate synthase,IGPS)活性中心結合的化合物,發(fā)現ATB26能與IGPS很好地結合,且能體外有效抑制H37Rv株和臨床分離的敏感和耐藥菌株生長,有望開發(fā)為新的抗結核藥物。由復旦大學、北京軍區(qū)總醫(yī)院、第二軍醫(yī)大學附屬長征醫(yī)院及南京郵電大學的學者們合作研究報道,細菌群體感應信號分子BDSF(順十二碳-2-烯酸)可抑制白假絲酵母(又稱白念珠菌)由酵母相轉變?yōu)榫z相,從而抑制其致病力。BDSF能高效抑制對氟康唑耐藥與不耐藥的臨床菌株,可作為臨床治療白念珠菌感染的新型候選藥物。吉林大學基礎醫(yī)學院以糞腸球菌為宿主菌,用雙層瓊脂法從環(huán)境污水中分離出1株裂解性噬菌體(命名為φEn-ZZ8),發(fā)現其是一種裂解性強、裂解譜較寬、對溫度等因素具有耐受性的裂解性噬菌體,有望成為抗耐藥性腸球菌感染的噬菌體生物制劑。
復旦大學附屬兒科醫(yī)院報道兒童感染幽門螺桿菌后,雖然發(fā)生消化性潰瘍的可能性不大,但部分患兒可出現消化不良、慢性腹瀉、反復腹痛,或僅表現為惡心、嘔吐,需進行幽門螺桿菌檢查。該文對幾種兒童幽門螺桿菌檢測方法進行了比較,值得兒科醫(yī)師參考。
鑒于富含甘氨酸的脯氨酸-谷氨酸(Pro-Glu,PE)/脯氨酸-脯氨酸-谷氨酸(Pro-Pro-Glu,PPE)蛋白家族編碼基因約占整個結核分枝桿菌基因組的10%,且PPE57 (Rv3425) 是潛在的B細胞抗原,可誘發(fā)Th1型免疫反應并產生γ干擾素(interferon γ,IFN-γ),是一個新型優(yōu)良的疫苗候選抗原,復旦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學者在此基礎上對PPE57進行了功能研究。而蘭州大學學者的研究表明,分枝桿菌脂質成分具有較強的免疫原性,與亞單位疫苗聯合使用能增強亞單位疫苗的抗結核分枝桿菌效果。
此外,哈爾濱醫(yī)科大學學者對已發(fā)表的病毒與乳腺癌相關性論文進行了綜合分析,結果顯示沒有足夠支持乳腺癌病毒病因的證據。
·特約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