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 琴,向天成
(1.華北水利水電大學思想政治教育學院,鄭州 450046;2.陜西師范大學教育學院,西安 710062)
“孟瑞鵬救人溺亡”事件發(fā)生在2015年2月26日下午,河南省濮陽市清豐縣韓村鄉(xiāng)西趙樓村。有兩名兒童在一處人工湖邊玩耍時不慎落入水中,正在附近的大學生孟瑞鵬聽到呼救聲后跳湖施救溺亡。正巧被救小孩的母親目睹了這一見義勇為的整個過程。她因為害怕承擔相應的經濟或法律責任,教唆兩個小孩謊稱孟瑞鵬是因為背靠湖邊欄桿玩手機,與孩子們一起不慎掉入水中。事后經過警方調查取證,被救小孩的母親終于坦白孟瑞鵬救人事實,向世人還原了孟瑞鵬見義勇為的真相。在整個事件中,我們從年輕大學生孟瑞鵬身上看到了人性真善美的閃耀,為他不幸犧牲感到悲痛和惋惜,為他見義勇為感到驕傲。但是被救小孩的母親教唆孩子隱瞞事實這一舉動令人深思?!啊簧髀渌痪取旧聿⒉粦摮袚裁簇熑危肪考议L心虛說謊的原因,如果不是對自己‘見死不救’心懷忐忑,那就是某種原因讓她對這個社會產生了極度的不信任感?!盵1]在被救小孩母親言行的背后,不禁令人覺察到部分人的誠信、良知和感恩等美德與社會常態(tài)正發(fā)生著嚴重的偏離。因此,文章結合“孟瑞鵬救人溺亡”事件,對人性真善美偏離的表現(xiàn)進行闡述,從社會環(huán)境、家庭教育、學校教育和個人修養(yǎng)對人性真善美的影響進行分析,并對如何回歸人性的真善美進行討論。
1.誠信的偏離
誠信是由“誠”和“信”兩個要素構成。一般認為,“誠”是指誠實、誠懇、真誠等;“信”多指信用、守信和信任等。因此,誠信常有“內誠于心”“外信于人”的說法。也就是說,在現(xiàn)實生活中,我們說話要真實,做事要守信。誠信是為人之本,人在社會中不是孤立的,而是時刻與周圍的人發(fā)生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令人深思。我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需要與人交流,并分享信息,我們必須本著誠信的原則才能實現(xiàn)信息的有效分享。在“孟瑞鵬救人溺亡”事件中,被救小孩的母親明知孟瑞鵬是因為救自己小孩而失去生命,她因為害怕承擔“責任”,未向世人如實供述孟瑞鵬溺亡的真相,反而教唆小孩撒謊。我們由此可以看到,被救小孩的母親不僅自己缺乏誠信,而且不斷誤導純真的小孩背離誠信。在社會中,人們往往因為個人或者家庭的利益,扭曲事實真相,導致人性的至真即誠信嚴重偏離于常態(tài)。小而言之,無信不立,不講誠信,難以與他人合作。大而言之,不講誠信卻是背離社會道德,與社會和時代發(fā)展背道而馳。
2.善良的偏離
“善良的品性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和社會的主導道德價值,又是個體的人應具備的基本品質,它決定著我們每一個人的道德品質的基本傾向?!盵2]善良是一種品質,更是一種品行。善良是建立于誠信品性之上,它是在相互信任基礎上所表現(xiàn)出的人性良知。簡單地說,善良就是愛,愛即愛生命、愛生活。孟瑞鵬不顧自己安危,迅速跳水救人,這突顯了人性的善良。然而,當小孩被救起來后,被救小孩的母親沒有想到孟瑞鵬的善良與愛,用冷漠的謊言掩蓋事實真相?!吧嵘×x”是儒家提倡的最高德行,當有人以生命來踐行這一崇高德行之時,我們不能以謊言抹滅其至善的人性。我們?yōu)槭裁床荒芘c被救小孩的母親一起換位思考,為之付出年輕生命的踐行者,他的父母和家人是何等的悲痛,我們是否可以為他們做點什么?善良不能只局限于愛自己和愛家人的小圈子,更要愛他人和愛社會的大圈子。
3.感恩的偏離
感恩是“個體在認識到施恩者所給予自己的恩惠或幫助基礎上產生的一種感激并力圖有所回報的情感特質,是知、情、行的有機統(tǒng)一”。[3]感恩是真和善的結合,是人性至美在社會實踐中的具體表現(xiàn)。一個人不僅要講誠信,要有良知,同時要心懷感恩。每個人的生活都不會是一帆風順,總會遇到這樣或那樣的挫折。當遇到困難與挫折的時候,我們需要身邊人給予理解、幫助與支持。心存感恩不僅是對別人表達一種由衷的謝意,更重要是表達一種真實的肯定與認可。從這個意義說,感恩正是人性至美的一種表現(xiàn)。在“孟瑞鵬救人溺亡”事件中,被救小孩的母親用謊言掩蓋事實,她沒有意識到向對方家庭表示感恩,同時也沒有積極啟發(fā)小孩認識和理解感恩。這正凸顯了我們感恩意識的淡薄。因此,我們應該明白,感恩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情感,能讓人與人之間更加信任和友好,同時,感恩是一種親社會行為,能讓社會更加和諧。
1.社會因素
首先,市場經濟的影響?!笆袌鼋洕陌l(fā)展極大地調動了人民群眾的積極性和創(chuàng)造性,但也誘發(fā)了人們的求利心理?!盵4]生產力是市場經濟發(fā)展的重要衡量標志。為了不斷提高生產效率,人們以追求利益最大化為目的,但是這種追求利益最大化也導致了急功近利、唯利是圖,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在“孟瑞鵬事件”中,被救小孩的母親僅因為自己家庭利益,而不顧對方的生命價值及他人的利益,仍是以個人利益為中心。另外,由于地域差異和經濟水平發(fā)展的差異加劇了社會的貧富差距。大多數(shù)人不能正視這種差異,心理表現(xiàn)出極度的不平衡,感恩意識自然也就顯得更加淡薄。其次,多元文化的影響。多元文化的沖擊,致使社會出現(xiàn)不同的價值觀念,人們常常以追求差異化而體現(xiàn)個性化,同時部分輿論媒體未充分發(fā)揮正面向導作用,使得一些公民價值判斷混亂。最后,相關法律法規(guī)不健全。社會在加速發(fā)展,一些新出現(xiàn)的社會問題沒有相應的法律法規(guī)約束,只能進行社會輿論和社會道德譴責。比如人們不講誠信,人情冷漠,缺乏感恩等引發(fā)的事件發(fā)生后,多數(shù)情況都只停留在道德層面的譴責,很少上升到法律法規(guī)層面,這也是導致人性真善美偏離的重要原因。
2.家庭因素
家庭是孩子成長的第一個重要環(huán)境,家庭環(huán)境直接關系到孩子健康心理的發(fā)展和健康人格的養(yǎng)成。首先,家庭結構的影響。家庭結構會影響孩子的成長,不完整的家庭結構容易讓孩子產生心理障礙,比如單親家庭、留守家庭等。其次,家庭氣氛的影響。家庭氣氛也是影響孩子成長的重要因素。如果家長不能給孩子營造一個溫馨、和諧的家庭,則不利于孩子善良品性和感恩意識的形成。最后,教育方式的影響。家長的教育方式是孩子健全人格養(yǎng)成的關鍵。不同的教育方式會讓孩子形成不同的價值觀念,如家長遇事考慮不全面,做事不能夠通情達理,則容易讓孩子形成錯誤的價值判斷。就像在“孟瑞鵬救人溺亡”事件中,被救孩子的母親沒有正視家長的教育作用,將自己的錯誤言行強加于孩子,必然是對孩子人生觀、價值觀的誤導,影響孩子對人性真善美的正確理解。
3.學校因素
學校是系統(tǒng)地向學生實施教育的場所,學校教育不僅能讓學生學習系統(tǒng)而完整的知識技能,還能陶冶學生的情操,幫助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首先,學習環(huán)境的影響。學習環(huán)境也包括學習條件和學習氛圍,其中,學習氛圍對學生的影響最大。學校缺乏相關的學習氛圍,必然會降低學生不斷學習和探索的積極性,從而阻礙他們理解和追求真善美。其次,教育觀念的影響。很多老師認為,學習知識是學生的第一件大事,他們把考分看成是衡量學生發(fā)展的唯一標準,其片面的教育觀念嚴重影響、并限制學生參與課余活動,從而不利于學生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個人責任感。再次,教學方式的影響。教師的教學方式是引導學生正確理解人性真善美的重要途徑。大多數(shù)教師對書本理論知識的講解缺乏創(chuàng)新,未按照學生年齡特征和心理認知特點進行有效的多元化教學設計,未將書本的理論知識與生活實際情況相結合。這也是學生對人性真善美理解脫節(jié)的重要原因。最后,班級管理的影響。往往有豐富班級管理經驗老師的年齡較大,他們都不愿擔任學校的班主任工作,很多年輕班主任常常因缺乏管理經驗,對營造良好的班風需要更多的探索和嘗試,自然會影響學生理解人性真善美的發(fā)展。
4.個人因素
個人修養(yǎng)是孩子正確理解和踐行人性真善美的內部決定因素。影響個人修養(yǎng)的因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方面:首先,自我意識的影響。據(jù)相關研究顯示,大多數(shù)人在處理與自己利益相關的事常常缺乏理智,不能正確認識自己的優(yōu)缺點。其次,自我調控的影響。在生活中,如果我們不正視偏離于常態(tài)的真善美的事實,不能積極提高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能力,對人際矛盾和利益糾紛進行調控和處理,則更容易讓我們表現(xiàn)為隨心所欲、自私自利。最后,人際交往的影響。由于追求利益最大化,生活節(jié)奏變得越來越快,生活更多是利益和效率的競爭,人和人之間的交往更多是冷漠與觀望。個人修養(yǎng)的缺失是造成很多社會不良事件發(fā)生的根源。人作為一個獨立存在的個體,如果缺乏自我意識,不能正確處理自己與他人的關系,必然會影響對人性真善美的正確判斷。
社會價值導向有正向性和負向性的雙重效果。市場經濟的加速發(fā)展,多元文化的猛然沖擊,催生了不同的社會價值取向。應采取有效措施,正確處理不同的社會價值導向。比如,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工具對見義勇為、助人為樂、尊老愛幼等傳統(tǒng)美德進行大力宣傳,擴大其良好的社會效應,讓社會中的每個公民都能對那些積極的事件產生精神共鳴,形成正確的真善美的價值評判標準。同時,相關部門應加強監(jiān)管力度,完善精神文明的相關規(guī)章制度,對社會中不良現(xiàn)象進行嚴肅批評和譴責。對造成嚴重影響的事件,還應追究法律責任,以促進社會和諧和健康發(fā)展。
“真善美境界是社會與個體共同追求的價值目標,教育的本質也就是助益社會和主體實現(xiàn)此境界。”[5]通過對真善美偏離原因的分析,教育的影響主要集中在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兩個方面。首先,在家庭教育方面,家長要意識到家庭教育是孩子人格塑造和價值觀念形成的基礎,家長起示范作用,隨時注意自己的言行舉止,以防止對孩子造成不良的影響。同時,家長在對孩子的教育要不斷改正方法,從而幫助孩子樹立正確的人格導向,促進其全面健康成長。其次,在學校教育方面,學校應不斷完善學生的學習條件,提供良好的學習環(huán)境,營造濃厚的學習氛圍。任課教師除了講解書本知識,還應把書本上的理論知識與社會生活實踐相結合,以擴寬學生視野,幫助學生正確地認識自我、認識世界、認識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從而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和世界觀。最后,在班級管理中,班主任可以開展誠信、友善、感恩等專題教育,引導學生正確理解真善美的本質,同時積極鼓勵和支持學生積極參與班級活動,增強學生的集體榮譽感,培養(yǎng)學生的集體意識。
“通過自我修養(yǎng)可以使人在喧囂的塵世攪擾、利益之爭和現(xiàn)實矛盾的漩渦中,獲得一種內在的超越感和一份心靈的寧靜?!盵6]首先,培養(yǎng)正確的自我意識。正確的自我意識是自我修養(yǎng)的前提和基礎。自我意識不僅包括正確認識現(xiàn)實自我,還包括樹立理想自我。我們既要看見自己的長處,也要清楚自己的不足,養(yǎng)成全面看問題的思維習慣,形成以人性真善美為生活的評判標準,從而樹立符合社會和時代發(fā)展的理想自我。其次,提高自我監(jiān)控和調節(jié)能力。自我監(jiān)控和自我調節(jié)是自我成長和自我完善的關鍵,當意識到理想與現(xiàn)實不平衡時,以人性真善美為解決問題的準則和方式,不斷調控和完善自己,實現(xiàn)自我與周圍的和諧統(tǒng)一。同時學會在生活實踐中不斷陶冶自己,從而提升對人性真善美的理解和踐行水平。最后,改善人際交往技能。在與人交往過程中,我們應學會誠實守信,做到言行一致;學會理解和關愛,做到友愛友善;學會感動和感激,做到知恩感恩;從而處理自己與他人、自己與周圍環(huán)境的關系,積極凸顯我們人性真善美的真實內涵。
對每個人來說,都應該堅守自己內心的真善美,這不僅是關愛他人,更重要的也是關愛自己?!霸谏鐣髁x市場經濟條件下,要想把社會的道德規(guī)范轉化為人們的良心,一方面要靠道德教育,另一方面要靠道德修養(yǎng)?!盵7]每個人都堅守誠信、秉持友善、心懷感恩,我們偏離于社會常態(tài)的人性美德仍能回歸于人性真善美之中?!懊先瘗i救人溺亡”事件中關于誠信、善良和感恩等美德的缺失和偏離值得我們去關注和反思。
[1]胡文江.撒謊的“被救小孩”也是受害者[EB/OL].環(huán)球網.(2015-03-03)[2015-04-20]http://opinion.huanqiu.com/plrd/2015 -03/5805437.html.
[2]華敏.當代大學生善良品性的缺失與回歸[J].教育探索,2009,(11):133-134.
[3]何安明,劉華山.感恩的內涵、價值及其教育藝術探析[J].黑龍江高教研究,2012,(4):92-95.
[4]劉海霞.關于中學誠信教育的思考[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2003.
[5]黃偉先.真善美統(tǒng)一:思想政治教育價值實現(xiàn)規(guī)律[J].學術論壇,2011,(8):44-48.
[6]杜凱.儒家自我修養(yǎng)的視界[J].荊門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08,(8):88-92.
[7]孔慶祥.自我修養(yǎng)的途徑和方法芻論[J].寧波工程學院學報,2006,(3):93-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