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外加爾·買買提依明
摘要:本文是關于喀什市維吾爾族婚俗音樂班社的實地調查,通過對班社的內部構成、生存的自然和社會生態(tài)背景、傳承方式等生存現(xiàn)狀的考察和描述,探討了班社在人民生活中的用途與功能,從中追尋他們在多元文化的現(xiàn)代化城市環(huán)境中如何維護傳統(tǒng)文化的維持與發(fā)展,以及筆者在實地調查過程中對所發(fā)現(xiàn)音樂現(xiàn)象的反思。
關鍵詞:喀什市維吾爾族班社 ?用途功能
一、喀什市維吾爾族婚俗音樂班社的生存語境
班社是指一個民族支系或民族社區(qū)內部被某一特定的傳統(tǒng)音樂實踐活動維系在一起的共同協(xié)作操縱某類音樂品種的、并在組織結構上具有相對穩(wěn)定性的最小群體。而音樂本身就是一種文化現(xiàn)象,要準確地對民族音樂學科進行定位,首先需要將音樂放置在一個特定的社會文化背景之中,實現(xiàn)音樂與文化的有機融合,才能對其展開認知及研究。喀什市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班社在生存和發(fā)展的過程中,也與喀什市身處的地域文化相互交融,構成一個互動的社會共同體。
喀什地處中亞腹地,位于我國西北部,新疆維吾爾自治區(qū)的西南部,帕米爾高原東北麓,東臨塔克拉瑪干大沙漠,西緣塔里木盆地,與巴基斯坦、阿富汗、印度、吉爾吉斯坦、塔吉克斯坦等五國相鄰,體現(xiàn)了人類文化是以自然為基礎的真理??κ彩惺且粋€多民族聚居的城市,有維吾爾、漢、回、烏茲別克、柯爾克孜等31個民族,其中維吾爾族人口占總人口的89.05%,是一個以維吾爾族文化為主,多民族文化共存的地區(qū)。
(一)語言文字
喀什地區(qū)的各民族都擁有自己的語言和文字,由于喀什的維吾爾族人口占多數(shù),喀什地區(qū)維吾爾人方言屬于中心方言,維吾爾族的主要交流工具是維吾爾語。維吾爾語屬于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葛羅祿語支的粘合型語言。維吾爾語的形成曾經(jīng)歷了相當漫長的過程,主要分為五個時期:突厥語時期、回鶻語時期、哈卡尼耶語時期、察合臺語時期、維吾爾語時期。今喀什市人使用的是現(xiàn)代維吾爾語,使用以阿拉伯字母為基礎的維吾爾文。
(二)宗教信仰
喀什不僅是個多民族的地區(qū),而且是個多種宗教并存的地區(qū)。公元前7世紀,喀什已出現(xiàn)原始宗教,先后經(jīng)歷“自然崇拜”“祖先崇拜”與“圖騰崇拜”。進入階級社會之后,古疏勒一帶即有了以“巫”為標志的“巫術崇拜”。公元前后,佛教傳入疏勒,公元2世紀后已在疏勒占主導地位,11世紀初佛教被伊斯蘭教所取代,直到今天。在近兩千年的歷史中,疏勒(即喀什噶爾)一帶的宗教雖伴有薩滿教、祆教(拜火教)、基督教等宗教,但主要的只有佛教與伊斯蘭教兩種。
(三)喀什市的文化
位于我國最西部邊陲的喀什市有文字記載的歷史已二千一百多年,是新疆第一座中國歷史文化名城,擁有悠久而燦爛的文化藝術歷史,這里獨特的地緣優(yōu)勢使之成為我國古代絲綢之路中的商埠重鎮(zhèn),中西亞文化、不同民族文化等多元性的文化在這里傳播、匯聚、交流并融合,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民族傳統(tǒng)文化。尤其是音樂舞蹈方面,喀什自古以來就獨樹一幟,在國內外有著廣泛影響??κ策@片豐厚的文化藝術土壤,哺育出眾多維吾爾文化名人,喀什的傳統(tǒng)文化已經(jīng)成為天山南北維吾爾文化的典型代表。民間班社正是在喀什這樣一個文化底蘊深厚且文化傳統(tǒng)濃厚的古老城市里得以生根發(fā)芽并不斷傳承?,F(xiàn)代社會高速發(fā)展狀況下,民間班社仍能在喀什市得以生存,并且如此活躍,這與當?shù)靥囟ǖ奈幕諊窍⑾⑾嚓P的。
二、喀什市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班社在人民生活中的用途與功能
只有當特定社會的人產(chǎn)生對某種事物的需要,那么這個事物才會存在,換言之,特定社會的人與事物的社會存在是需要與滿足的關系,只有滿足人的需要,事物才有了存在的價值。喀什市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班社就是在喀什市社會文化土壤中成長起來的一種傳統(tǒng)音樂文化,正是特定生活環(huán)境中的喀什市人有了對民間音樂班社的需要,才使這種文化能在喀什市這塊土地上長久存在。而喀什市人對民間音樂班社的需要,是由于人們身處喀什特有的社會、經(jīng)濟、文化、習俗、信仰等環(huán)境下衍生出來的,民間音樂班社這一傳統(tǒng)音樂文化滿足了喀什特定社會下人們的需要,因而體現(xiàn)出了其特有的存在價值??κ彩械母髅耖g班社在人民的生活中為各種活動奏樂,為人民的生活添加各種色彩,他們演奏的音樂在人民的生活當中有著不同的用途與功能。
班社除了在婚禮儀式、節(jié)慶儀式上為人演奏,還有在飯后閑時或者在農(nóng)閑季節(jié),聚于家中自我娛樂,合樂練習等非正式場合上演奏音樂,人們也常常聆聽,審美欣賞?!耙魳贰本统闪艘环N娛人之樂了。當?shù)厝嗣窬袷澜绲纳钚枰魳返淖甜B(yǎng),而當?shù)厝嗣裨诂F(xiàn)實生活中需要舉行的諸多風俗儀式也需要音樂,因而“音樂”的社會地位在當?shù)貥O具重要,當?shù)厝伺c音樂的存在之間的關系是需要與滿足的關系。當?shù)厝艘宰陨硖赜械膶徝罉藴蕘碓u判音樂的等級優(yōu)劣,喀什人民對音樂的賞識與愛護使得音樂在當?shù)貍涫茏駨?,擁有極高的地位。音樂滿足著喀什市人的審美需求,體現(xiàn)著它的審美享樂和娛樂的功能。
在婚禮儀式中,民間班社不但要為音樂伴奏,還能起到渲染情緒、傳導信息的功用。縱觀音樂的發(fā)展史,音樂可以說是人們表達情緒的重要載體,且音樂的參與使諸多重要的活動更顯意義重大,民間音樂尤為如此,音樂的演奏往往是與意義重大的活動如影隨形的。例如,人們在路上聽到鼓吹樂在車上喧鬧,往往第一直覺便會知道,一定是誰家在辦婚事之類的,可見民間音樂的演奏很少是基于單純的娛樂目的。在當?shù)氐幕槎Y沒有民間班社的參與,就被視為該婚禮不夠熱鬧。民間班社演奏的音樂是喀什市婚禮儀式中不可或缺的一項要素,已經(jīng)構成一種特定的婚禮儀式音聲符號。
喀什市的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班社有它們不可忽略的社會作用。它們不僅僅是“演奏團體”,而且還是市里培養(yǎng)“音樂人才”和“知音”的一所學校。在多年的歷史發(fā)展過程中,可能有上千名樂手均入班社接觸過音樂。學成者成為樂隊的“骨干”或者各藝術學校,藝術團的一員,輟學者便是樂隊外的“知音”。眾多的成員與“知音”使民間音樂班社在喀什市極為普及,擁有非凡的社會地位和影響力。除此之外,它們在市里民俗事務中發(fā)揮作用的同時,還深刻地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感情。各班社由各家的能人賢才組成,這些班社成員,和睦相處,切磋技藝,長期活動,相互交往,在很大程度上維系和團結本市各家族的紐帶作用,以其強有力的聚合作用鞏固著這個經(jīng)濟共同體的團結,他們豐富的音樂演奏技藝能刺激下一代學習音樂的興趣,而且他們共同學習,無償滿足人民群眾精神需求的純正作風也感染著人們的行為,對培養(yǎng)下一代這種積極精神發(fā)揮著重要的社會作用。從某種意義上講,音樂是表達價值觀的綜合性活動,一種展現(xiàn)某種文化心理的真髓的途經(jīng),而且不像其他文化活動具有那么多外圍的保護機制。在當?shù)?,班社體現(xiàn)著促進文化的連貫性和穩(wěn)定性,促進社會融合的功能。
從民俗學的視角出發(fā),音樂形成、發(fā)展與民俗的發(fā)展是息息相關的,因其樂隊的組合、傳承的曲目、演奏的風格和社會的功用等方面的差異,民間器樂的樂種也獨具民俗特色。這些獨具民俗特色的樂種不僅有相對穩(wěn)定、世代相傳的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班社組織,同時還有各自具代表性的曲目和固定的傳播范圍。隨著現(xiàn)代生活的不斷發(fā)展,民情風俗也不斷發(fā)生著變化,依附于民俗的音樂也必然會隨之而變化。民俗活動的傳承與延續(xù)使傳統(tǒng)民俗音樂得以繼續(xù)存活,始終受到人們的喜愛,而新風俗的形成又會產(chǎn)生新的民俗音樂,有些民俗的消失也會使與之相關的民俗音樂逐漸淡出人們的視野。
維吾爾族民間音樂班社源自于民間、成長于民間、服務于民間,在漫長的歲月中經(jīng)受住了種種考驗,極大地豐富了喀什市的文化生活,滿足了喀什市民的精神需求,不但繼續(xù)發(fā)揚出民間音樂班社本身固有的大眾性和民族性,而且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不斷增強了其科學性和現(xiàn)代性,真正成為滿足市民精神文化需求的市場主體。
基金項目:
本文為中亞音樂文化研究中心一般項目,項目批準號為:XJEDU040914C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