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憲平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研究中心,江蘇南京210023)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問題及對策分析
孟憲平
(南京師范大學社會主義意識形態(tài)研究中心,江蘇南京210023)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取得了極大成就,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在思想政治課中有一些怪象,在學生的行為中有一些亂象,在有關管理中有一些不協(xié)調的現(xiàn)象。造成這些問題的主觀原因是有關方面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責任意識不強;客觀原因是社會不良行為的影響、不健康思想的影響以及教育管理體制中的缺陷或漏洞。解決這些問題,要構建常態(tài)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和管理機制,提高學校各類主體宣傳工作的協(xié)調性,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話語影響力。
思想政治;教育;教師;學生
“宣傳思想工作就是要鞏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斗的共同思想基礎。”[1]這項工作在高校尤其重要,因為大學生的精神風貌、進取狀況,直接關系到中國當下和未來的發(fā)展。但是,在實際工作中有不少問題,存在著思想與行為脫節(jié)、措施與愿望脫節(jié)的現(xiàn)象,這需要認真對待并尋找有效的應對措施。
我們黨一貫重視學校的思想教育工作并取得了巨大成就。在高校,絕大多數(shù)老師能夠執(zhí)著地研究、宣傳馬克思主義理論和黨的政策,絕大多數(shù)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絕大多數(shù)思想工作者能恪盡職守、身體力行,但在一些高校中學生的思想行為表現(xiàn),以及學校有關部門的思想宣傳效果,都沒有達到我們期待的狀態(tài)。
(一)思想政治教育課中的不良現(xiàn)象
一是調侃課堂型。有些教師在教學中為了取悅學生而搬弄無聊話題,調侃社會道德,把那些惡搞、流行段子、不合語法規(guī)范的用語以及亞情色文化,作為思想政治課的“填充物”或“作料”。有些教師為了提高課堂“趣味”或“可聽性”,把一些風牛馬不相及的內容植入課堂,使思想政治課變成了“笑話批發(fā)課”。有些教師不以尊德為榮,而以丑辭弄樂。正所謂“若為追歡悅世人,空勞皮骨損精神”,這種打發(fā)課堂時間的方式,消磨了學生提高思想認識的積極性。
二是追求轟動型。有的教師為成名不擇手段,靠出格吸引眼球,用聳人聽聞的道聽途說制造轟動,借罵人撈取名聲,說事實流于皮相,談問題滯于膚淺。有的教師宣揚厚黑,刻意憤青,嘲戲之談,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平民,品藻人物不依是非,臧否事項不論真?zhèn)?。有的教師思想雜湊,言辭蕪穢,或故意賣萌、矯飾其文,或標榜草莽、粗野其辭,或作荒唐語、游談無度。有的教師不思職責、不講方向、不論是非、不顧影響,把個人成見引入課堂,造成奇聞與搞怪同出,夸飾與扭曲共存,輕佻與浮躁共生。
三是歪曲事實型。有些教師用絕對主義觀點看待社會現(xiàn)象,夸大問題,貶低成效,否定改革開放,甚至鼓吹“回到過去,回到從前”。有些教師“有事每憑虛,詞多烏有”,經常在課堂上提出一些偽命題,并用別出心裁的形式詮釋有關問題,借以詰訶政治,腹黑英雄,質疑國家制度,詆毀黨的形象,甚至公然否定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地位的合法性,造成價值判識錯位和對社會問題的誤讀。有些教師打著“學術自由”的旗號,把當今的一些思潮與馬克思主義相提并論,鼓吹思想競爭,甚至歪曲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
四是情緒渲染型。少數(shù)教師把不滿情緒帶入課堂,抱怨現(xiàn)實,渲染悲情,不是弘揚正氣而是點贊不良風氣,不是積極進取而是鼓吹犬儒主義,不是宣傳誠實淳樸而是追慕土豪作態(tài),不是提倡高尚思想而是迎合低級趣味。也有少數(shù)教師以自己的“經驗”現(xiàn)身說法,宣傳“著述只為稻粱謀”的心理取向,主張埋頭書齋,不看“日月”,甚至有意疏離思想政治工作,希望不惹“塵?!?,保持“清凈”,忘記了知識分子的學術擔當和社會責任。
五是媚外崇洋型。一些教師借課堂崇洋,用話語媚外,鼓吹普世價值觀,詆毀馬克思主義價值觀;鼓吹西方憲政,把中國共產黨的民主制度說成假民主和獨裁專制;鼓吹自由主義,甚至提出“自由主義救中國”的論調;鼓吹西方生活方式,崇尚拜金主義、享樂主義。個別教師無意指點學術迷津,有意制造思想混亂,為了炫耀出國經歷,開口國外,閉口西學,用西方語匯附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甚至否定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主導地位,泛化資產階級價值觀,顛覆青年學生的主流價值觀念。
(二)學生思想政治表現(xiàn)中的不良現(xiàn)象
第一,入黨動機異化。加入中國共產黨本是光榮的事情,是個人思想進步的重要表現(xiàn),但是,一些學生卻抱有別樣的心態(tài)。一是“功利式”入黨。有的學生為了在就業(yè)時多一些籌碼才選擇入黨,有的學生入黨是為了滿足自己的虛榮心,他們很少講理想信念問題,對黨的先進性和模范帶頭作用也付之一笑,甚至連一個“高調”也不敢唱或不愿唱。二是“過場式”入黨。有的學生認為入黨就是走走形式而已,而上黨課就是履行點名程序,搞宣誓活動就是走話語“過場”,做思想總結就是履行黨費繳納活動,這種認識造成學習活動與實際效果不對應。三是“經歷式”入黨。僅僅把入黨當作人生中的一個經歷,入黨后“山河依然,我心依舊”,沒有激勵感,沒有進步感,沒有動力感,身入了黨而心卻未入黨。
第二,夷風頹俗流行。有的學生蹈襲邪腔歪調,對外來文化青睞有加,對本土文化刻意貶低。有的學生追捧畸形的消費觀,攀比心態(tài)嚴重,甚至鄙居正而笑勤恪,賤名檢而輕節(jié)信,丟掉了艱苦樸素、勤儉節(jié)約的傳統(tǒng)美德。少數(shù)學生迷戀出格言行,希望通過博出位、爭噱頭、搶眼球博取名聲,在校園里傳播囧人囧事,用粗劣文化、鄙俚文化和低俗文化渲染不良事項,用無厘頭文化和垃圾文化傳遞不良心態(tài),用反社會文化和反主流文化表達不良取向。在一些學生的潛意識里,丑陋就是新奇,出格就是創(chuàng)造,惡俗就是質樸,刺激就是享受,狂放就是率真,是非標準被顛覆,思想邊界被模糊。一些學生不信馬列信鬼神,不信科學信神學,借封建迷信和偽科學散播愚昧觀念,演繹“離奇”事項。
第三,價值凌虛現(xiàn)象。一是精神上的凌虛現(xiàn)象,認為思想教育的內容是虛的、方式是虛的、話語是虛的,認為“主義”“理想”“精神”都是虛幻的說教,難以帶來現(xiàn)實的利益。二是價值取向變異,以實用主義態(tài)度看待思想政治教育,認為合乎自己的利益就是好的,背離自己的利益就是不好的,其狹隘性自不待言。三是思想漂泊不定,心靈“居無定所”,對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定力”不足,在感受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激勵時,對社會主義表現(xiàn)出由衷贊美,而在看到社會問題及其負面影響時,又表現(xiàn)出游移態(tài)度。四是精神氣象散亂,內聚力不夠,否定東西方民主觀念的差異,追捧普世價值,曲解馬克思主義理論。
第四,分數(shù)追求走樣。在一些學生看來,因為思想政治課是必修課,一定不能掛科;因為思想政治課“無用”,上課就是“無奈的事情”。于是,上思想政治課成了應景之事,課堂上有看專業(yè)書籍的,有玩手機的,有打瞌睡的,也有交頭接耳的。對思想政治課的認同感和接受程度,沒有達到我們期待的狀況,在這些學生心目中,成績高于思想,分數(shù)就是政治。我們經常講要提高學生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認同,但是,在課程結束以后,對于認同什么、認同何以必要、認同何以可能、認同如何實現(xiàn),仍然存在不少疑問,有的學生甚至連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含義都說不出來。
(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不協(xié)調現(xiàn)象
第一,“說的”與“做的”不夠協(xié)調。一些高校的有關部門在宣傳中講得頭頭是道,在落實中卻沒有充分尊重思想政治教育規(guī)律,形成諸多不協(xié)調的措施。一是運動式做法。把思想政治教育看成孤立的理論專修,缺乏長期性和根本性,造成隔空喊話多,現(xiàn)實作為少。二是應急式做法。為了應付檢查評比,就做出幾個“亮點”,名之曰“突出特色”;為了應付社會要求,就喊出一些口號,譽之曰“師生共建”;為了顯示自己的“政績”,就推出一些“宏大事項”。三是強制式做法。通過行政命令,將思想宣傳作為政治任務分解到各個部門中,擺出官僚面孔要求完成任務。這種做法無異于強行肢解理論結構,把思想體系看作各種零部件的簡單裝配。四是放任式做法。認為學生素養(yǎng)就如“蓬生麻中,不扶自直”,于是在思想上解纜放繩,在行為上任其發(fā)展,輕視了宣傳教育的能動作用。
第二,內容與形式不夠協(xié)調。毫無疑問,思想政治教育狀況是評價高校教學質量的重要參數(shù)。如果把思想教育搞成空對空的虛假行為,就成了純粹的務虛事項,會失去思想教育的意義。當前高校的思想理論宣傳中的常見狀態(tài)是:黨委提出要求,團委表達態(tài)度,學生會喊出口號,學生們反應微弱。如果僅從外表或形式看,所有高校都毫無例外地將實現(xiàn)宣傳教育寫入管理目標中,但實際上一些內容只是“墻上的風景”,造成“標語一大片,口號遍校園,宣傳多虛幻,效果難看見”,結果是理論和實踐“兩張皮”,前臺與后臺“兩面孔”,行為與效果“兩相違”。
第三,當前與長遠不夠協(xié)調。一些高校領導把獲得某些獎項作為衡量思想宣傳工作的標準,認為得了獎就是成績斐然,不得獎就是工作平平,于是就在某一點或某一方面刻意雕飾,其表現(xiàn)是重數(shù)量輕質量、重設施輕實效、重拔尖輕普及、重形式輕內容、重獎項輕品質,造成“檢查評估時轟轟烈烈,日?;顒又欣淅淝迩濉?。一些高校將思想政治工作簡單地等同于思想政治課教學,忽視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全面性和學校的整體環(huán)境,沒有形成相互協(xié)調、通盤考慮的綜合體系;一些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只看上級不看實際,經常臨時抱佛腳,上面要求多了,就應付一陣子,“風聲”過后又恢復舊觀,其效果微乎其微。
第四,投入和回報不夠協(xié)調。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直接相關的部門有各級教育管理機構、各級宣傳部門、國家財政部門以及地方財政部門,間接相關的有媒體機構、社會組織等,但實際效果卻沒有達到我們預想的狀態(tài)。就現(xiàn)在的思想政治課教學的技術平臺來說,不少高校都有相應的配套設施并有一個較為文雅的名字,這個旨在提高學習效率和溝通效果的技術平臺,卻成了個別教師和學生偷懶的工具,他們運用這項技術完成作業(yè)或批改作業(yè),實際上是在走過場,所蘊含的思想政治教育效能并不充分。
大量出現(xiàn)的社會不良現(xiàn)象影響著高校學生的思想行為,高校教師以及管理者的導向影響著學生的思想表現(xiàn),教育體制方面的問題也對高校學生產生了直接和具體的影響。
(一)社會不良思想行為的影響
第一,社會浮泛之風的影響。社會是多變的,很多人為了趕上時代步伐而窮于應付,當他們感到無所適從或心余力拙時,很容易生出浮躁心理并作出荒唐不法之事。一些生意人為了迅速賺錢不惜坑蒙拐騙、弄虛作假,一些為官者為了快速升遷而跑官要官、虛造政績,一些學者為了快出“成績”而將他人的成果據為己有。當浮泛之風刮進高校校園時,不少學生也心旌搖動,做事難以深入,刻苦學習成了空話?!爸R無用論”“讀書無用論”在高校頗有市場,“學得好不如長得好,長得好不如嫁得好”,就是此類心理的寫照。浮泛之風影響學生的思想觀念和價值觀念,造成不勞而獲的“捷徑”心理,為了過英語四六級而找槍手,為了發(fā)表文章而找他人代筆,為了能拿到學位而拼湊論文。于是,關于各類考試作弊的小廣告、關于代寫論文和代發(fā)論文的小廣告、關于聘請各類槍手的小廣告,成了校園一大景觀。如此一來,誰還做真才學,誰還有刻苦狀,誰愿行端正事,誰去坐冷板凳。這種浮泛之風對學生造成的不良影響,是暫時得利而形成的心理慣性,在遇到問題時不是靠自己的真實能力來解決,而是訴諸旁門左道,及至步入社會,也會延續(xù)投機心理而采用制度外的措施解決問題。如此一來,思想政治就被擱置一邊。
第二,不良事項的誘惑。如果說好人好事可以成為學生學習的榜樣,那么不良現(xiàn)象則是造成價值偏失的負面內容。一種言論可以因其出格而引來學生的追捧,美其名曰“任性”;一種作態(tài)可以因其晃眼而引來學生圍觀,稱其名為“囧事”;一種刻薄語言因其貶損太盛而引來學生模仿,冠其名曰“憤青”。目前對大學生影響較多的不良事項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文藝作品中的不良表達。用習近平同志的話說:“在文藝創(chuàng)作方面,也存在著有數(shù)量缺質量、有‘高原'缺‘高峰'的現(xiàn)象,存在著抄襲模仿、千篇一律的問題,存在著機械化生產、快餐式消費的問題。在有些作品中,有的調侃崇高、扭曲經典、顛覆歷史,丑化人民群眾和英雄人物;有的是非不分、善惡不辨、以丑為美,過度渲染社會陰暗面;有的搜奇獵艷、一味媚俗、低級趣味,把作品當作追逐利益的‘搖錢樹',當作感官刺激的‘搖頭丸';有的胡編亂寫、粗制濫造、牽強附會,制造了一些文化‘垃圾';有的追求奢華、過度包裝、炫富擺闊,形式大于內容;還有的熱衷于所謂‘為藝術而藝術',只寫一己悲歡、杯水風波,脫離大眾、脫離現(xiàn)實?!盵2]這樣的文藝作品,嚴重影響著學生的價值觀。二是個別影星歌星的不良行為,現(xiàn)在的一些“明星”成名后便無所顧忌,似乎有錢就可以任性,有名就可以胡來,吸毒、嫖娼、口水、緋聞充斥娛樂圈子,這些明星因其怪異言行引來眾多關注,給大學生樹立了不良的范例。三是“官二代”“富二代”的不良行為。社會上的“官二代”“富二代”數(shù)量很多,校園里“官二代”“富二代”也不乏其人,這些“二代”駕豪車出入校園,花錢闊綽,穿戴不凡,引來一些學生盲目攀比。四是網絡虛擬社會的影響。網絡事項經常在學生的日常用語中表達出來,也會引起大學生參與其中,“數(shù)量巨大的網絡信息,‘淹沒'了德育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尤其是兇殺、色情等不健康的信息的沖擊,使學校教育者所要傳達給學生的信息很難在學生頭腦中沉淀,嚴重影響了思想政治教育在學生身上發(fā)揮作用”[3]。四是影視媒體對高校學生的負面影響。那些表現(xiàn)低級趣味的題材、表達不良欲望的題材,如抗日神劇中的過度夸飾、影視臺詞中的雷人話語、明星藝人的痞子形象,對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也有不良影響。
第三,社會價值觀變異造成的影響。如果說上述方面是外在表現(xiàn),那么社會價值觀的變異就是本質因素,它對大學生的影響是內在的。這方面的問題大體有四類:一是典型社會現(xiàn)象引起的道德爭議。比如老人摔倒“扶與不扶”的爭議,公交車上“讓座與不讓座”的爭議,社會發(fā)展“好與不好”的爭議。平心而論,這些問題要辯證看待,不能偏執(zhí)一端。但是,一些學生卻有諸多怪論,他們不僅把問題歸結為整個社會的道德滑坡,甚至認為是中國共產黨思想教育的敗筆。二是名人不良行為引發(fā)的價值追問。這些年經濟發(fā)展了,物質生活改善了,借物質占有炫富的人也多了;環(huán)境寬松了,人們的思想活躍了,靠罵人出名的也多了。媒體經常爆出豪門婚宴、富商嫁女之類的排場和氣派,一些名人也借臟話、大話、假話吸引粉絲,他們攪擾著當下的是非觀念,模糊了基本的價值標準,對青年學生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三是媒體中的不良比拼節(jié)目。各種類型的真人秀場、各種類型的比賽舞臺、各種類型的比拼節(jié)目,基本模式都是邀請幾個名人當評委,然后加上一些籌碼,把一些參與者成名欲望以及舉辦者的利益追求表達得入木三分,全民輕狂必然造成價值輕狂。試想,輕佻的社會又怎么能積聚深厚的思想呢?浮躁的環(huán)境中怎么能專注思想政治教育呢?
(二)主體責任和主觀能動性不強
一是教師的思想認識不到位。我們經常說,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但只教書不育人的現(xiàn)象依然不少。首先,不少思想政治課的老師是有怨言的。他們認為上思想政治課就是活受罪,內容枯燥,形式僵硬,學生不愿聽??陀^地講,這一點不能全怪學生,因為一些老師是照本宣科地灌輸馬克思主義理論的,一些老師是用生硬的話語來表達思想理論的,還有一些是牽強附會地解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他們沒有結合當下的現(xiàn)實來闡述有關問題。正是由于這些心理和表現(xiàn)減損了教師上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其次,專業(yè)課程的一些老師沒有盡到責任。他們有自己的想法,認為自己的課程與思想教育不搭界,甚至“慶幸”自己不是“兩課”教師,主動與思想政治教育剝離,他們?yōu)樯险n而上課,沒有積極將思想教育融入課程之中。近年,高校為了加快人才培養(yǎng),吸引不少學子從海外歸來并走上高校講臺,這些學者在學術發(fā)展和理論創(chuàng)新中起到了積極作用,也給學校帶來很多學術新風,是值得肯定的。但有一些高校唯學術而論,忽視了對“海歸”人士的思想培養(yǎng),對他們的一些不良行為視而不見甚至持縱容態(tài)度,這種狀況也會淡化教師對思想政治課的關注熱情。個別學術精英或專業(yè)人才在自己的崗位上做得很好,但當我們的黨組織吸收他們加入中國共產黨時,他們并不樂意接受,甚至有極個別人刻意保持黨外人士的身份。本來入黨是自愿的事情,加入哪一個合法黨派也是自己的權利,但是如果更多的人不選擇加入中國共產黨,那表明我們黨的吸引力有待加強。再次,一些高校教師造成的負面影響不容忽視。這些教師中,有宣揚自由化思想和否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攻擊黨的政策和否定黨的領導地位的,有道德敗壞并造成極大負面影響的,有鼓吹及時享樂追求榮華富貴的??梢哉f,如果教師不能以身作則,學生必然漫無約束;如果教師不能為人師表,學生也會放任自流;如果教師缺少高風亮節(jié),學生也難楷模自樹。
二是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的認識不到位。大學生思想活躍,喜歡接受新生事物但又經常盲目崇拜,他們提出的問題有時比較尖銳,有時比較幼稚,有時帶有普遍性,有時只具有個性。對這些問題,如果回答得好,他們會佩服得五體投地,會積極認可我們的思想政治教育;如果回答得不好,他們會滿懷失望,形成對思想政治課的逆反態(tài)度。就目前的情況看,可以把這方面的原因歸結為:精力不集中造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重視不夠,態(tài)度游移造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活動的認同感不強,缺少底氣造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信心不足,體認模糊造成的對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解偏差。這些原因導致學生參與思想教育活動的熱情不高。一些學生認為,當前的思想政治教育內容虛、形式虛、效果虛,是一種空對空的行為,他們不喜歡那種刻板的說教,不喜歡那些大話、套話,不喜歡開口理論閉口體系的講話,在他們看來,這樣的思想宣傳是雷聲大雨點小。一些大學生把思想問題設想得比較簡單,對問題的態(tài)度也容易走極端,當看到社會的積極面時就表現(xiàn)出贊美之情,當看到社會的陰暗面時又出現(xiàn)沮喪之態(tài),進而把問題歸結到社會政策和社會發(fā)展等方面,并形成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抵觸心理,他們在很多時候是游走在理想與現(xiàn)實邊緣的?!耙坏┟鎸ι鐣洗嬖诘囊恍┎还F(xiàn)象和改革發(fā)展中出現(xiàn)的問題,往往表現(xiàn)出情緒化傾向,或慷慨激昂或悲觀失望,對社會的復雜性和改革的艱巨性認識不足,對看到的問題不能作全面和理性的分析,這樣就容易導致政治認同的偏差和政治情緒的不穩(wěn)定?!盵4]
另外,受一些社會不良認識的影響,大學生中存在著對歷史事實的誤讀或曲解現(xiàn)象,那些為國家民族大業(yè)獻身的人,在近年卻遭遇不少怪論。有人無視共產黨培養(yǎng)下的鋼鐵戰(zhàn)士和鋼鐵意志,竟說邱少云的故事不符合人的生理常態(tài);有人故意顛覆新民主主義革命的理念和目標,竟說黃世仁與楊白勞之間的關系根本不是剝削與被剝削的關系,而是債權人和債務人的關系,甚至說楊白勞就是今天的“老賴”;有人無中生有地編造領導人的軼事,顛覆領導人形象,故意制造思想混亂。當這些內容被寫成段子、編成信息、進入網絡時,對高校學生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yǎng)是極為不利的。
(三)教學方法和管理方法不靈活
管理環(huán)節(jié)存在的問題主要來自兩個方面,一是管理者的認識及行為狀況,二是管理體制及落實狀況,這兩個方面是密切聯(lián)系的。高校管理者在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起著導向和表率作用。在思想上,多數(shù)管理者以其崇高的情懷、健康的思想和良好的心態(tài)影響著學生的心理狀況;在行為上,多數(shù)管理者以其高雅的儀態(tài)、高潔的行止和高尚的語言影響著學生的外部表現(xiàn)。但是,一些管理者怠于職守,疏于形象塑造,甚至做出有違社會公德的事情,顯然不利于高校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一些管理者得過且過,有了問題就抓一陣子,沒有問題就萬事大吉,一些管理者似乎是甩手過客,有關規(guī)章、文件、要求只是在他們手中流轉一下,再傳到下一個環(huán)節(jié),至于落實效果如何則不在關注之列。這些問題的主要原因可以歸結為:管理意識不到位,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缺少現(xiàn)代視角中的綜合性人才培養(yǎng)理念;管理責任不明確,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整體性認識不足,缺少協(xié)調推進的理念;管理目標不清晰,沒有形成一盤棋的大宣傳格局;管理方法不系統(tǒng),缺少科學的管理措施,隨意性很強,不利于有序推進。此外,在高校一些管理者中,由于政績心理作怪,造成運動式管理、一刀切式管理、命令式管理,其共同特征是:缺少常態(tài)化理念和常態(tài)化措施,不愿意打基礎使長勁,因此難以有效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
教育方法存在的問題表現(xiàn)在:一是授課方式不靈活,基本上是一人講多人聽,上課滿堂灌,內容空泛泛,教師口干舌躁,學生頭昏腦漲,回味多少收獲,盡是瑣碎概念。教師成了傳話筒,學生成了交換器,課程成了集散地,而思想信息沒有來得及在一些學生的心靈驛站稍稍駐足就被忘記了,這種生硬的刻板的方式難以適應形勢需要和高校學生的心理期待。因為有些內容學生在小學里聽說過,在中學里聽說過,到大學里又學過,上了碩士博士還要學。試想一下,各年級階段的老師都用同樣的面孔、同樣的語調來講讀,怎么能夠激起學生的興趣。二是教材編寫也有欠缺。我們的思想政治教材邏輯體系十分嚴謹,思想體系很完整,政治導向非常明確,但也給人一種從內容到形式都是高大上的感覺。它忽視了對教育方法的說明,通俗性靈活性不夠,更談不上生動有趣,不易入腦、入心,沒有能夠達到易懂、易記、易踐行。三是政治課教學改革不到位。幾十年來,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的發(fā)展,思想政治教育中不斷增添新的內容,盡管很多高校在探討提高思想教育效果的方法方式并提出不少建設性意見,但有不少是細枝末節(jié)的修補和表面文章。一些高校甚至以思想政治教學改革的名義淡化教育主題,形式上的靈活稀釋了嚴肅的話題,外表上的變化弱化了思想政治課的地位。四是教學考核方式呆板。在對學生的考核中偏重分數(shù)而輕實效,在教師教學的考核中偏重形式而輕內涵,在對管理者的考核中偏重數(shù)量而輕質量。標準很軟,尺度很軟,不少方面還是靠領導拍板而不是按規(guī)章行事,結果是考核形同虛設。
“辦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大學,要堅持立德樹人,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教書育人全過程;強化思想引領,牢牢把握高校意識形態(tài)工作領導權;堅持和完善黨委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不斷改革和完善高校體制機制;全面推進黨的建設各項工作,有效發(fā)揮基層黨組織戰(zhàn)斗堡壘作用和共產黨員先鋒模范作用?!盵5]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項系統(tǒng)工程,其綜合性極強,其協(xié)調性要求很高,不能單靠教師的一廂情愿,不能單靠管理者的孤軍奮戰(zhàn),也不能單靠學生的被動接受。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學生、教師、有關管理者共同努力的事業(yè),需要在教育主體、教育方式、教育體制等方面進行綜合創(chuàng)新,形成協(xié)調發(fā)展合力共建的良性狀態(tài)。
(一)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話語體系的吸引力
第一,突出話語內容的方向性。話語式樣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著密切的關系,“語言是思想的載體,是語言賦予了思想政治教育意義”[6]。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靠單純的理論演繹來完成,不能僅僅用政治動員賦予思想以話語權威,更不能指望通過某些詞句的宣講就能達到目的,它需要一套適合高校學生特點的話語體系。思想教育中,“口頭上承認這個思想是一回事,實際上把這個思想分別運用于每一個研究領域,又是一回事”[7],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語言轉化與構建非常重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意識形態(tài)的基礎上,可以“百花齊放”但不可以隨意“放炮”,可以“百家爭鳴”但不可以隨意“叫嚷”。那些攪動社會沉渣的話語,那些排斥馬克思主義思想的話語,以及那些表達不良欲望的話語,都應該堅決抵制。
第二,戒除教條主義腔調。大學生充滿激情和幻想,不喜歡刻板的面孔和生硬的腔調,對教條主義作態(tài)更是多有微詞。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必須從社會日常生活中汲取鮮活的話語材料,不能用老話、虛話、廢話、套話裝點門面,不能用“新思想”“新規(guī)劃”“新舉措”之類的詞語來忽悠學生,不能用所謂的“核心”“靈魂”“主題”“本質”“精髓”之類的詞語迷惑學生。要通過靈活的方式,“宣傳闡釋中國特色,要講清楚每個國家和民族的歷史傳統(tǒng)、文化積淀、基本國情不同,其發(fā)展道路必然有著自己的特色;講清楚中華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fā)展壯大的豐厚滋養(yǎng);講清楚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yōu)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講清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植于中華文化沃土、反映中國人民意愿、適應中國和時代發(fā)展進步要求,有著深厚歷史淵源和廣泛現(xiàn)實基礎”[8]。
第三,通過雅俗共賞的課堂詞語實現(xiàn)傳“情”與會“意”的結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基本目標是讓學生真心接受馬克思主義理論并付諸實踐,這需要著力做好“意會”與“言傳”的結合、“情”與“意”的結合,以“身之所歷,目之所見”的事實傳遞思想內涵。思想政治教育用語既要忠于事實,又要啟迪心靈,還要陶冶性情,如果教學語言“雅”中有韻,會有“芳可滌穢,清可遠垢”的陽春意蘊,能夠吸引很多學生;如果教學語言樸實敦仁,會有“情無奇而自佳,景不麗而自妙”的“巴人”風格,能產生很大的思想魅力;如果教學語言析詞精準,述情真切,則如“拂拂如風,洋洋如水”,也能引來眾多學生的點贊。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話語敘事是表達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工具,那些能顯示馬克思主義內蘊的話語,能代表大多數(shù)學生意愿的話語,能追蹤時代潮流的話語以及能反映改革開放新成就的話語,都可以應用到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二)充分發(fā)揮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各類主體的作用
第一,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注重在學生日常生活中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從他們的日常行為中發(fā)現(xiàn)閃光點,尋找能夠推而廣之的高尚行為。以學生為主體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教育、社會公德培育、人生觀價值觀教育,讓學生自覺地探索提高思想政治覺悟的方式,讓他們以實際行動表達學習思想政治課的積極性。要充分利用現(xiàn)有的教育基地、慶典活動等開展面向高校大學生的活動,引導大學生在實際生活中體悟思想政治的真實性。注重榜樣的引領作用,在思想政治課、黨課、團課等活動中宣傳來自生活的可親、可敬、可信、可學的典型事跡,用榜樣的力量和精神激勵高校學生。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的主渠道作用和社會實踐的塑造功能,引導高校學生在服務他人、奉獻社會中領會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真諦。
第二,發(fā)揮高校教師的學術責任。教師的思想狀況和工作態(tài)度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影響極大,尤其是哲學社會科學領域的教師,不僅影響著思想教育的深度,還影響著思想教育的方向,必須經常保持高度的學術擔當和社會責任,用世界眼光看待思想政治教育現(xiàn)狀,用發(fā)展眼光審視思想政治教育態(tài)勢,用問題意識探索思想政治教育問題。高校教師要在人格風范上起表率作用,堅持信仰追求與學術追求的統(tǒng)一,自覺地把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貫穿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高校黨政干部要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起引領作用,尤其要在解決學生反映較多的熱點、難點、重點問題上多下功夫,給學生樹一個榜樣、立一個標桿、定一個目標,讓學生看到共產黨人形象高大而不虛假,讓學生真正感受到思想政治教育真實而不虛幻。
第三,做好有關部門的協(xié)調工作,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高校工作的全過程中,構建課堂教育、校園教育和社會實踐的一體化格局,打造符合時代特征的富有中國特色的校園文化和以傳播馬克思主義理論為主題的校園網絡平臺,用中國夢的遠景激勵學生的報國精神、奉獻精神和實干精神。“宣傳思想部門承擔著十分重要的職責,必須守土有責、守土負責、守土盡責。宣傳思想部門工作要強起來,首先是領導干部要強起來,班子要強起來。各級宣傳部門領導同志要加強學習、加強實踐,真正成為讓人信服的行家里手。”[1]在高校各部門形成“大宣傳”的格局,各級黨委和宣傳思想部門、組織部門、教育部門要加強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領導和指導,堅持黨的教育方針,把思想宣傳工作與高校管理、部門工作結合起來,讓每個人都成為思想教育工作的局內人而不是局外人,成為思想教育工作的當事人而不是旁觀者,成為思想教育工作的參與者而不是過客。
(三)構建常態(tài)化的思想政治教育體制和管理模式
第一,形成常態(tài)化的教育思路。把思想政治教育體現(xiàn)在學生衣食住行的各個方面,使之成為學生生活和行為的一部分,讓他們經常在心理上牽動思想之弦,經過思想上的陶鑄灌辟、理論上的轉識成智、言行上的致之軌度,切實把思想政治教育的各項要求轉化成現(xiàn)實的活動。思想政治教育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它具有長期性和持續(xù)性,必須探索新形勢下宣傳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措施,把思想政治教育作為高校的常態(tài)化工作,一舉一動不離思想準則,一思一念不離道德關懷,在生活中積淀良行、行為中體現(xiàn)良態(tài)、言語中表達良效,不斷提升鞏固主流價值觀的自信心。
第二,探索常態(tài)化的教育方式。思想政治教育中,對于“是”的東西要積極肯定,對于“非”的內容要堅決否定,不能采取“所欲與,則陳與例;欲奪,則陳奪例”的態(tài)度。要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導學生行為,通過常態(tài)化措施倡導正確思想、養(yǎng)育良好德性,通過學生的自我教育、自我表現(xiàn)、自我服務,把思想準則轉化成自然渾成的日常理念和行為習慣。注重貼近學生、貼近生活、貼近高校,用通俗的表達方式顯示思想政治的生活氣息,用學生的創(chuàng)造活動體現(xiàn)思想政治教育的真實意蘊。思想政治教育不是意志強迫和行為強制,它倡導自覺的思想表達和實踐形式,要在廣大學生參與中凝練價值共識,突出思想政治教育真正魅力?!霸谑玛P大是大非和政治原則問題上,必須增強主動性、掌握主動權、打好主動仗,幫助干部群眾劃清是非界限、澄清模糊認識?!盵1]
第三,做好常態(tài)化的思想教育改革工作。思想政治教材的編寫要符合學生心理期待和現(xiàn)實需要,在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理論的基礎上,教材的形式可以多樣,體例可以探索,語言可以更生動、更豐富,使學生感到讀起來不枯燥、談起來很可親、做起來很具體。思想政治課的形式要擺脫千人一面的說教,可以探索用“引進來、走出去”的靈活交流方式,可以讓學生走上講臺進行自我表達,也可以就社會的熱點難點展開討論并在共鳴和碰撞中形成共識。還要進一步探索靈活高效的考核評估形式,走出以硬件論優(yōu)劣、以形式定良差的怪圈,對內容和形式、數(shù)量與質量、普及與提高等方面進行綜合考察。
[1]習近平.意識形態(tài)工作是黨的一項極端重要的工作[EB/OL].新華網,2013-08-20.
[2]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學習讀本[M].北京:學習出版社,2015.
[3]杜勁.高校學生教育管理工作的現(xiàn)狀分析[J].中國成人教育,2008,(10):49.
[4]黎斌.當代大學生政治認同研究[J].天府新論,2013,(6):154—157.
[5]習近平.堅持立德樹人思想引領加強改進高校黨建工作[EB/OL].新華網,2014-12-29.
[6]馬忠,李雙根.思想政治教育語言研究現(xiàn)狀及前瞻[J].江西師范大學學報,2014,(1):22—33.
[7]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8]胸懷大局把握大勢著眼大事努力把宣傳思想工作做得更好[N].人民日報,2013-08-21(1).
責任編輯 宋淑芳
(E-mail:hnskssf@163.com)
G41
A
1007-905X(2015)11-0089-07
2015-08-10
國家哲學社會科學規(guī)劃重大項目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15ZDA002);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14AZD001);江蘇省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3ZD001);江蘇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研究基地項目;江蘇省高校優(yōu)勢學科建設工程資助項目
孟憲平,男,河南沈丘縣人,南京師范大學教授、博士生導師,主要從事馬克思主義理論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