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 鵬 , 周 鳳
(1.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浙江信息工程學校 信息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
高職院校學生德育的“道德體驗法”研究
彭 鵬1, 周 鳳2
(1.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 信息工程分院, 浙江 湖州 313000; 2.浙江信息工程學校 信息部, 浙江 湖州 313000)
德育方法是德育活動正常開展的重要手段。教育方法影響教育行為,教育行為產(chǎn)生教育效果。傳統(tǒng)的高職院校德育是知識性教育,重視道德理論的“灌輸性”。實際看來,道德規(guī)范是人們行為規(guī)范的具體化,學生只有參與道德實踐活動,才會對道德規(guī)范所涵蓋的內(nèi)容和意義有所體驗和收獲。本研究以“道德體驗法”為內(nèi)容,探討高職院校學生德育的“道德體驗法”實施策略,以增強其針對性和有效性。
道德體驗; 高職院校; 德育
(一)道德體驗的含義
劉驚鐸教授長期致力于道德教育領域的體驗研究,提出道德體驗論。他認為:“道德體驗是一種含有價值判斷的關系融通性體驗。感悟個體的人總是處于一定的關系世界之中,對包括自己在內(nèi)的整個關系世界的融通性領悟。只要一個人對其周圍的關系世界發(fā)生了含有價值判斷的融通性領悟,這時的體驗就是一種道德體驗。”[1](P71-72)
筆者認為,道德體驗就是個體經(jīng)歷某個事件,對于事件本身的道德感受。經(jīng)過道德感受后,個人對于原有的習慣和經(jīng)驗進行反思,會產(chǎn)生新的觀念、情感和價值判斷,進而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
(二)道德體驗基本內(nèi)涵的兩個理解
1.時間性 道德規(guī)范和道德價值是一個動態(tài)的過程,道德價值和判斷會根據(jù)社會發(fā)展發(fā)生一定改變。舉個老人摔倒“扶與不扶”的例子,老人意外跌倒,扶與不扶是一種選擇,怎么樣扶或許是一種學問。在當前的社會大環(huán)境下,社會輿論不會再僅僅是贊同或者反對,顯得更為理性。
2.空間性 “道德體驗法”倡導體驗者將自己“置身局中”,主動地理解和感悟?qū)ο蠡蚯榫持械牡赖玛P系。體驗者將自己置身其中,與自己發(fā)生一定聯(lián)系,進而采取相應的道德行為,這便產(chǎn)生了道德體驗。比如想要讓學生學會保護環(huán)境,講道理遠不如將其帶到環(huán)境保護公益活動的現(xiàn)場,讓他們在“體驗”的過程中形成道德理念,進而轉(zhuǎn)化為道德行為。
高職院校學生德育的“道德體驗法”,需要“體驗”,需要創(chuàng)設氛圍,并積極引導學生參加,讓學生在體驗中感受,以促進學生品德內(nèi)化、能力轉(zhuǎn)化、個性升華。
(一)理念缺失
我國的傳統(tǒng)德育是強調(diào)“知識化”的教育。作為高校,德育最終的目標是將學生培養(yǎng)成為社會廣泛認同和接納的個體。在學校,教育者更多關注的是培養(yǎng)的結(jié)果,往往忽略了學生的內(nèi)在需要和渴望,會讓學生覺得,德育教師是唱高調(diào),將所謂干巴巴的道德規(guī)范傳授給他們。過高的德育目標會讓學生遠離真實生活和社會體驗,也讓德育的實效性更是無從談起。
(二)內(nèi)容貧乏
胡守菜在他的《德育原理》中指出,德育內(nèi)容主要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三大塊。在德育過程中,更多地重視政治教育,忽視道德教育,是一種被動的教育模式?!熬枚弥嗌倌陮W生在改變社會規(guī)范、構建新的世界觀方面,會逐漸斂其行,慎其言,弱其欲,以致于最終被‘改造’‘訓練’成‘順從的一代’‘順從的一代又一代’?!盵2](P97-99)
(三)方法不合理
高職院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需要高校德育教師、管理者的齊心協(xié)力。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德育工作者的方法一方面受傳統(tǒng)德育教育思想影響,強調(diào)教師的主導性,較少考慮學生;另一方面,教師對學生的道德體驗能力估計不足。學生在德育中,面對現(xiàn)實生活和真實世界,其體驗的能力是具備的。學生被教師取代,德育的方法、手段勢必單調(diào),最終導致學生缺乏體驗,甚至沒有體驗。
(四)環(huán)境建構不完善
高職院校德育傳遞的是特定價值觀,隨著時代的發(fā)展,環(huán)境對于德育的影響也越來越大。目前,由于教師的德育教育往往局限于課堂,加之教師理念、方法和內(nèi)容的處理不當,所以,課堂里沒有氣氛,也談不上彼此交流。
(一)重視學生的需要,構建以生為本的育人理念
德國哲學家康德認為,人是一切教育活動的出發(fā)點和歸宿點。高職院校的德育是為了滿足學生需要并且為學生服務的。因此,高職德育必須從人的生活、人的內(nèi)心、人的精神世界出發(fā),關注學生的實際需要、成長渴望,讓學生通過學習,區(qū)別道德取向、道德規(guī)范,主動接受道德教育過程。
【案例:親親熱熱一家人】
師:今天大家表現(xiàn)得不錯,我們看一個短片,好嗎?
生:“看短片嘍!”學生彼此交流起來,顯得格外高興。
播放影片片段——假期里,影片主人公一家人快快樂樂在旅游。
師:同學們,你和家里人有這么和諧的畫面嗎?以小組為單位進行討論。
生:一組一組大家都在暢談家中的開心事和有趣事。
《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是高職院?!皟烧n教學”的課程之一。2014年下半年的考查,作為兩課教師,我們通過特別的方式讓學生參與到課程中來。在考查中,我們更加注意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讓學生在情境中獲得最直接的感受,反思原有的經(jīng)驗,最終產(chǎn)生共鳴,進而形成相應的道德行為規(guī)范。
(二)拓展道德內(nèi)涵,設計符合時代要求的內(nèi)容
美國華盛頓兒童博物館有一條格言:“聽到的,過眼煙云;看見的,銘記在心;做過的,俠髓淪肌?!盵3](P24)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認為,深刻理解的東西一定能感知到,感知到的東西不一定能深刻理解它,這與感性認識和理性認識的關系是一致的。德育本身是實踐的,完整的德育需要實踐環(huán)節(jié)??傊?,道德體驗離不開具有情境的實踐活動。
目前,高職院校德育教育的內(nèi)容為 “兩課”,主要包括《毛澤東思想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概論》《思想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等課程。其內(nèi)容具有階級性,是與社會要求的道德品質(zhì)基本一致的。隨著社會的發(fā)展,鑒于90后大學生主體的新特點,這些內(nèi)容遠遠不夠,需要教育者結(jié)合當下社會需要設計出合理充實的新內(nèi)容,比如網(wǎng)絡道德、生命教育、交通意識教育等。下面,筆者以生命教育為例加以說明:
【案例2:天堂不孤獨】
2011年10月,廣東佛山,年僅 2歲的小女孩小悅悅被車撞倒,隨后遭碾壓。短短幾分鐘,約18名行人經(jīng)過但漠視離去。最終,一個名叫陳賢妹的拾荒者將其救起。事件經(jīng)媒體報道議論廣泛。小悅悅雖經(jīng)醫(yī)院搶救,但傷勢過重,8天后被醫(yī)院宣布死亡。
“天堂不孤獨”這個案例在社會上并不是一個普通案例。從以前“扶不扶老人”到現(xiàn)在“救不救小孩”,大眾的道德水平一次又一次地沖擊著社會的道德底線。歸根到底,這是對生命的漠視。18名路人,看到小悅悅,他們沒有選擇報警,沒有選擇施救,沒有選擇尋找其父母,沒有選擇在身邊守護,反而裝作視而不見,這是人們潛意識中對生命的漠視。作為德育工作者,應當不間斷地適時加強和補充德育內(nèi)容,使之更加符合教育要求。
(三)提升德育工作者素質(zhì), 培育“愛”的教育
古人云:“學高為師,身正為范?!钡掠ぷ髡咦鳛楦呗氃盒5掠ぷ鞯闹行牧α?,其素質(zhì)和水平關系著大學生“三觀”的養(yǎng)成,關系著學校德育工作的順利開展。這些年來,高職院校的德育得到了很好的發(fā)展,但是,由于社會不良風氣的影響,有的教師的表現(xiàn)差強人意,遠遠滿足不了高職德育的基本要求。有的教師利用學生評獎評優(yōu),吃拿索要;有的教師利用手中的權力,為難學生等等。德育工作者不應當冰冷、教條,而應該熱情、生動,只要有心、上心、盡心,德育工作才會有更好的未來和發(fā)展。
【案例3:4塊糖果】
偉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在擔任育才學校校長時,曾發(fā)生過一個故事。
王友用泥巴砸同班同學,陶行知發(fā)現(xiàn)了,讓他下課在校長室等他。
王友下課后早早來到校長室,陶行知給了他4塊糖果,并說:“第1塊獎勵他沒有遲到;第2塊獎勵他聽老師的教導,對他尊重;第3塊他獎勵他為人正直,他是因為保護班里女同學才會砸同學;第4塊獎勵他知錯就改,是一個好學生?!边@4塊糖果和4句話,使這位同學在無形中接受了教育。
陶行知的教育讓王友明白了,面對這樣的情況,要設身處地地為對方想想。反思下我們自己,如果碰到此類情況,我們會怎樣做?我們應當怎樣做?我們應該為學生做些什么?陶行知,用真誠的教育改變了這個學生,用愛溫暖了所有人的心靈。
(四)植根于生活,營造適合德育教育的環(huán)境
高職院校德育應當以課堂為起點,著眼于課外。不僅應該在課堂上讓學生獲得必要的理論知識,還需要努力營造環(huán)境和氛圍,讓學生走進真實生活,走進社會,擴大道德體驗的場域。正如教育家劉鐵芳所言:“我們應該根據(jù)當前社會多樣性的客觀現(xiàn)實以及經(jīng)濟全球化的趨勢,充分挖掘當前社會生活中現(xiàn)實的各種德育資源,讓受教育者保持與自身外在環(huán)境的密切聯(lián)系,在交往中培養(yǎng)穩(wěn)定的道德觀念?!盵4](P5)(1)讓高職院校德育課堂“體驗化”。教育者應該利用課內(nèi)資源,挖掘和引導學生走進課堂教學,營造體驗環(huán)境,改進傳統(tǒng)道德知識教授,提高德育的感染力,進而引發(fā)學生對生活意義的思考。(2)讓高職院校道德體驗教育“生活化”。讓學生了解道德知識也是從生活中來的,還應該回到生活中去,讓學生從自身已有的道德水平出發(fā),了解社會,發(fā)現(xiàn)社會,感悟社會。德育工作者應該創(chuàng)設情境,使學生把已有的經(jīng)驗與道德規(guī)范聯(lián)系起來,讓學生在一定的道德情景中體驗道德,提高思想素質(zhì)。
【案例4:從勤工儉學崗位走出來的創(chuàng)業(yè)者】
小李,浙江人,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信息工程分院學生,通過申請,獲得了勤工儉學的機會。小李原本以為,在分院辦公室?guī)屠蠋熖幚硪恍┪募潜容^簡單的活,后來他發(fā)覺事實并不是如此。這個工作需要與人溝通,與人交流,還要具備一定的能力。久而久之,小李逐漸適應了工作,并且成為了老師和同學的得力助手。畢業(yè)后,小李通過自己在大學積累的人脈、能力,開了屬于自己的一家攝影工作室。后來他供述,他對大學里的勤工儉學崗位前后有不同的認識。正是這段經(jīng)歷成就了他自己的今天。
勤工儉學崗位,為家庭經(jīng)濟困難的學生提供了一份經(jīng)濟支持,同時也賦予了學生新的內(nèi)涵。這個崗位需要學生融入環(huán)境,親身感悟和體驗,不是簡簡單單的機械重復工作,需要多種綜合能力。在實際的勤工儉學過程中,有相當一批學生會通過這個崗位收獲道德品質(zhì),收獲成功的喜悅。
[1] 劉驚鐸.道德體驗論[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
[2] 朱小蔓.道德教育論叢(第1輯)[M].南京: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0.
[3] 沈永清.學習方式的革命[J].江蘇教育研究,2001,(6).
[4] 劉鐵芳.現(xiàn)代德育的困境與德育向生活的回歸[J].上海教育科研,2002,(5).
Research on Students “Experience of Ethics” in Vocational and Technical Institutes
PENG Peng1, ZHOU Feng2
(1.Faculty of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Huzhou Vocational and Technological College, Huzhou 313000, China;2. Information Department, Zhengjiang Information Engineering School, Huzhou 313000, China)
Moral method is an important measure of starting normal moral activities. Educational behavior will be influenced by the educational methods and thus bring educational effects. Traditional education of universities pays attention to the education of knowledge and emphases on the students’ ethics. In fact, moral behavior specifies the ethics. Only joining the activities, students will understand the ethics. The study makes a research on the “experience of ethics”, and the implementation strategy of it, in ordering to improve its relevance and effectiveness.
moral experience;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 moral education
2015-04-07
本文系2014年度湖州職業(yè)技術學院規(guī)劃課題“思政教育”專項《高職院校學生德育的“道德體驗法”研究》(2014SZ02)的研究成果。
1.彭 鵬(1986- ),男,新疆烏魯木齊人,助教,法學碩士,主要從事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周 鳳(1986-),女,浙江湖州人,助理講師,法學碩士,主要從事社會學和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G718.5
A
1672-2388(2015)02-003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