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桐
摘要:在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進程中,充分發(fā)揮司法、行政、人民調解“三位一體”的作用,創(chuàng)新工作方法,夯實基層調解工作,積極有效地排查和化解社會矛盾糾紛,是人民調解工作的首要目標。人民調解工作者在工作實踐中積累了大量經驗。這些經驗上升到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方法和體系,可概括為: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工作方法、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方法、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結合的方法。
關鍵詞:主客觀;客觀規(guī)律;主觀能動性;實事求是;解放思想
中圖分類號:D9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文章編號:1001-0475(2015)01-0043-02
人民調解方法多樣,調解形式靈活。為提升人民調解方法的普遍適用性,我們把工作實踐中的具體方法,上升到馬克思主義的哲學方法論體系,形成了人民調解的馬克思主義唯物論的方法和體系,成為指導人民調解工作的具體理論和基本方法。
一、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工作方法
主客觀相統(tǒng)一的工作方法在調解工作中表現為解決思想問題與解決實際問題相結合的方法。
唯物論認為:物質決定意識,意識是物質的反映,物質第一性,意識第二性,客觀決定主觀,主觀是對客觀地反映,主觀與客觀是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這要求在具體工作中對事物的認識與分析必須與當時當地的具體實際相一致,對某一事物的認識必須依據客觀事物的變化而不斷提高和深化,不能固守已有的觀點或結論。這也要求我們在實際工作中要堅持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統(tǒng)一。這樣才有利于問題的徹底解決。
主觀與客觀的統(tǒng)一在實踐中表現為具體的與歷史的統(tǒng)一。主觀與客觀統(tǒng)一的具體性和歷史性,根源于客觀事物的豐富性、發(fā)展性和主體認識的相對性。在人民調解實際操作中,從客觀方面來說,這一糾紛不同于那一糾紛,每一糾紛內部又包含著多方面、多層次,并且同一個糾紛由于當事人的思想意識變化等種種原因,在一定的時間內其自身也是不斷變化,呈現多變性和多樣性。因此,人民調解工作者的主觀意識與客觀事件的統(tǒng)一,是與糾紛發(fā)生的特定的時間、地點和特定當事人及其相互之間的特定關系統(tǒng)一的;從糾紛主體方面來說,不論調解當事人或調解工作者,個體認識活動必然受到其認識能力、認識方法和認識條件的限制。在特定的時間和地點,對糾紛的認識和發(fā)展程度也是有限的,不可能達到全面的、正確的終極認識。
在具體調解過程中,根據案情周圍各種環(huán)境的不同以及事態(tài)發(fā)展過程的推移和矛盾的發(fā)展變化,使主觀認識不斷地跟上糾紛發(fā)展變化的各個環(huán)節(jié),做到對糾紛的全面而深刻的認識。“人的思維是否具有客觀的真理性,這不是一個理論問題,而是個時間的問題”。[1](P.55)任何一個糾紛的解決,都充分建立在對案情具體地、反復地調查基礎上,從而做到對案件的全面而深刻的、科學而具體的認識。在方法論中,原來與客觀相一致的觀念,隨著事物場合的變更和過程的推移,就會變得不一致,因而就會變成一種束縛。要打破這種束縛,就必須解放思想;從發(fā)展了的客觀實際中“求”得新的觀念,使主觀符合發(fā)展了的客觀,則必須實事求是。
主觀與客觀具體的歷史的統(tǒng)一,是一個從統(tǒng)一到不統(tǒng)一,再到新的統(tǒng)一這樣一個矛盾運動的過程。人民調解工作者對雙方當事人的判斷和處理,來源于正確的分析,正確的分析源于客觀事實,客觀事實的獲取是建立在充分聽取當事人對事由的陳述。在這個過程中,要把自身的職業(yè)素養(yǎng)與知識素養(yǎng)全方位調動,主動掌握案件發(fā)展的每一階段,做到主觀與客觀相統(tǒng)一,從全面的、整體的實際出發(fā),從變化發(fā)展的實際出發(fā),把客觀存在的一切作為出發(fā)點。解放思想與實事求是的內在統(tǒng)一,既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觀點,也是我們靈活運用做好人民調解工作的一條主導原則。
二、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方法
客觀規(guī)律性是客觀世界各種事物之間的本質的、必然的聯系和發(fā)展的必然趨勢,“規(guī)律就是關系”,就是“本質的關系或本質之間的關系?!盵2](P.161)它不依賴意識而客觀存在,它具有客觀性、普遍性、必然性和重復性的特點。
主觀能動性是意識所具有的一種自覺、積極和能動的性質,是對物質的能動作用。是人們能動地認識世界和能動地改造世界的能力和活動。“思想等等是主觀的東西,做或行動是主觀見之于客觀的東西,都是人類特殊的能動性。這種能動性,我們名曰之‘自覺能動性,是人之所以區(qū)別于動物的特點?!盵3](P.477)
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相結合的方法是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的原理在現實生活中的方法論意義上最突出的表現。
辯證唯物主義在承認物質決定意識的前提下,又承認意識在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中具有巨大的能動作用。第一,意識能夠能動地反映客觀世界。意識對客觀世界的反映是有選擇的。調解工作者根據需要對反映矛盾糾紛及其特征的客觀事實有所舍取,進行有選擇的認識,認識那些與糾紛的相關事實。其二,人的意識能夠揭示事物的本質及其規(guī)律。每一對矛盾的本質和解決矛盾與糾紛的內在規(guī)律,隱藏在雙方當事人陳述的背后,看不見、摸不著,只有在調查、走訪、取證等這些感性認識的基礎上,通過抽象的理性思維才能把握案情的真實面貌,積極運用有效方法,解決棘手的糾紛。
尊重客觀規(guī)律與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辯證統(tǒng)一的,而兩者之間的辯證統(tǒng)一性同時也是客觀的,我們在調解實踐中必須遵從。
人們是否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決定著人們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否收到積極的效果,人們按客觀規(guī)律辦事的程度,決定著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收到積極效果的程度。在人民調解過程中,人民調解員必須充分了解當事人雙方的具體情況,掌握結癥之處,在掌握各方面證據與事實的基礎上,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利用所積累的實踐經驗、所掌握的方法,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充分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進行調解。
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是認識和利用客觀規(guī)律的基本條件,體現了人民調解工作的靈活性和多變性。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在人民調解工作中有三層含義:在人民調解具體實踐中認識糾紛的客觀規(guī)律是一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從糾紛發(fā)展需要和調解的目的出發(fā),去接觸糾紛,也是一個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在調查取證中把獲得的一手資料變成解決具體的矛盾的政策、方針和計劃,并科學的付諸調解實踐,也屬于發(fā)揮主觀能動性的過程。
三、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結合的方法
實事求是和解放思想相結合的方法是馬克思主義哲學關于物質和意識辯證關系原理在實際工作中的具體體現,是做好調解工作的重要哲學方法論之一。
實事求是的認識過程就是按照事物的本來面目及其內在規(guī)律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正確和有效地實現這個過程,必須把握三個基本的環(huán)節(jié):一是正確地把握作為出發(fā)點的“實事”。就人民調解工作而言,無論何時、何地,都要尊重糾紛的事實,以糾紛產生的客觀實際為依據,來決定我們的主觀思想和行動。二是科學地進行“求”的活動?!扒蟆币笕嗣裾{解工作者必須仔細研究和探究“事實”,根據當事人的客觀情況,事件的客觀事實,糾紛產生的客觀原因等等,正確把握實事。三是在實踐中接受檢驗并豐富發(fā)展。人民調解工作者要根據糾紛的客觀規(guī)律性,找到解決糾紛的方法,及時化解糾紛,但這個結果是否正確,是否符合案情自身發(fā)展本來面目的,還要通過調解實踐來做出檢驗。
“解放思想”是鄧小平同志在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多次強調的思想。解放思想的本意是使人的思想從某種束縛中解放出來,獲得思想上的自由,使自己的思想同客觀實際相符合。對調解工作實際而言,這一原理告訴我們,對每一案情的認識都要遵循其自身的發(fā)展并結合實踐工作實際。調解工作者只有通過解放思想,才能從面臨問題的實際出發(fā),開動腦筋,積極謀劃,充分發(fā)揮人的主觀能動性,開辟調解途徑,找準調解方案,層層揭示案件的多層次本質,把握每一案件的特殊性本質,圓滿解決糾紛。同時,解放思想又是提升人民調解工作者政治覺悟、業(yè)務素質和文化水平,提高他們的法律政策水平、道德水平、文化水平和調解工作技能的根本方法。
解放思想的目的是實現思想與實際相符合、相統(tǒng)一,主觀與客觀相符合、相統(tǒng)一。在具體的調解實踐中,表現為既堅持案件自身的客觀發(fā)展,又得以很好的解決矛盾沖突。人民調解工作者要學會努力打破一切陳舊觀念和主觀偏見的束縛,不唯經驗,不唯上、不唯書,確立新觀念,開動腦筋,開拓視野,運用現代技術與手段,拓寬解決糾紛的思路和途徑。這也要求調解員要具有敢于追隨實踐的步伐,與時俱進,富有勇于開拓的創(chuàng)新精神。
實事求是與解放思想是辯證統(tǒng)一的。人們原有的思想觀念不同,實事求是的內容、方式和結果往往也不同。當調解工作者已有的思想觀念與變化發(fā)展了的案情實際不相適應時,就會影響和阻礙對案情客觀性、真實性的認識和把握。對糾紛實際情況的認識必須依賴于制定調解方案、調解路線時能自覺地解放思想。一般說來,實現某一限定調解目標的方案和路線不止一個,但在這些方案和路線中又必須保證其中之一是最佳方案,通過取舍和揚棄的過程,采用最佳方案進行調解。所以說,解放思想是實事求是的前提。
實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和依據。解放思想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面對客觀實際,研究新情況、解決新問題、提出新觀點的思想條件,從而認識和把握事物的本質和規(guī)律。解放思想不是胡思亂想,而是符合實際的科學之想。在調解實際工作中,往往出現當對案情認識越發(fā)清晰時,它所包括的深層的歷史原因、社會因素、人際交往因素等會一一表現出來,這些因素的變化與發(fā)展要求調解工作者不斷加強政治學習,下力鉆石業(yè)務素質,進行實事求是地分析,確定哪些調解方法已經過時需要更新,哪些調解方式已經部分過時需要修正,哪些調解手段仍然有用需要堅持;對新出現的情況及問題,實事求是地研究,從中尋找出本質和規(guī)律,進而辨別,消除主觀臆想的解決思路,全面、客觀、公正地看待案情的發(fā)展與走向,及時更新調解理念與方法??傊?,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是人民調解工作中必須堅持的思想路線和基本方法。
參考文獻:
[1]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列寧全集(第三十八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
[3]毛澤東選集(第二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責任編輯:褚永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