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不同訓練方式對孤獨癥患兒預后的影響

2015-04-04 07:59:49劉毅梅張楓章麗麗魏艷楊潔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江蘇無錫214023
山東醫(yī)藥 2015年21期
關鍵詞:治療結果康復訓練

劉毅梅,張楓,章麗麗,魏艷,楊潔(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江蘇無錫214023)

不同訓練方式對孤獨癥患兒預后的影響

劉毅梅,張楓,章麗麗,魏艷,楊潔
(南京醫(yī)科大學附屬無錫市人民醫(yī)院,江蘇無錫214023)

摘要:目的探討不同訓練方式對孤獨癥患兒預后的影響。方法選取孤獨癥患兒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

25例、訓練A組57例、訓練B組18例、訓練C組20例。訓練A組采用行為分析+結構化教學+感覺統(tǒng)合訓練+個體化訓練方法,訓練B組采用行為分析+感覺統(tǒng)合訓練+個體化訓練方法,訓練C組采用聽覺統(tǒng)合訓練+個體化訓練方法,對照組不采取任何訓練方式。于患兒初診及訓練2年后隨訪(復診)時分別用發(fā)育商(DQ)、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孤獨癥行為量表(ABC)評估其神經心理發(fā)育、孤獨癥癥狀及孤獨癥行為。結果復診時訓練A組、B組、C組CARS總分、ABC總分與初診時比較均降低(P均<0.05),DQ值均升高(P均<0.05)。訓練A組、B組CARS改善值大于訓練C組(P均<0.05),訓練A組ABC改善值大于訓練B組、C組(P均<0.01)。訓練A組在交往、軀體運動和生活自理方面較訓練C組改善明顯(P<0.05),而在語言方面改善不如訓練C組(P<0.05) ;訓練C組感覺改善情況較訓練B組明顯。結論不同訓練方式均能改善孤獨癥患兒預后,但綜合訓練方式效果更好。

關鍵詞:孤獨性障礙;康復訓練;治療結果

兒童孤獨癥是廣泛性發(fā)育障礙中最為常見的一種亞型,以社會交往障礙、交流障礙、興趣狹窄和重復刻板行為為主要表現(xiàn),常伴有智力發(fā)育落后,感覺、知覺和行為異常。目前,該病尚無根治方法,治療仍以教育訓練為主,常用訓練方式包括:應用行為分析(ABA)、結構化教學(TEACCH)、個體化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聽覺統(tǒng)合訓練等。2011年1月~2012年12月,我們對孤獨癥患兒采用多種方式康復訓練,并觀察不同訓練方式對患兒預后的影響?,F(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臨床資料選取同期無錫市人民醫(yī)院兒童保健科確診的有完整資料的孤獨癥患兒120例,均符合《美國精神病診斷與統(tǒng)計手冊》第4版的診斷標準。男98例、女22例,年齡(5.15±0.94)歲。120例隨機分為對照組25例、訓練A組57例、訓練B 組18例、訓練C組20例。各組性別、年齡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

1.2訓練方法ABA以分解目標、強化和輔助為基本原則,采取回合式操作教學法。TEACCH根據香港協(xié)康會修訂的《自閉癥兒童訓練指南》,按照結構化訓練的課程要求進行訓練,以小組訓練為主。個體化訓練采取以認知、語言教育為主的一對一訓練方式。感覺統(tǒng)合訓練運用滑梯、拋球、獨腳跳、平衡木、秋千、滑板、呼拉圈、吊纜等游戲項目,訓練患兒的平衡、觸覺、前庭及本體感覺。聽覺統(tǒng)合訓練通過讓患兒聆聽經過調制的數(shù)碼聽覺統(tǒng)合訓練儀中的音樂來矯正聽覺系統(tǒng)對聲音處理失調的現(xiàn)象,刺激腦部活動,改善語言、交往、行為障礙。訓練A組采用ABA+ TEACCH+感覺統(tǒng)合訓練+個體化訓練方法,4 h/d,5 d/周;訓練B組采用ABA+感覺統(tǒng)合訓練+個體化訓練方法,4 h/d,5 d/周;訓練C組采用聽覺統(tǒng)合訓練+個體化訓練方法,2 h/d,5 d/周;對照組不采取任何訓練方式。

1.3觀察指標及評定方法各組均于初診及訓練2年后隨訪時(復診)對患兒進行下列評估:①采用首都兒科研究所編制的《0~6歲小兒神經心理發(fā)育量表》評估患兒神經心理發(fā)育情況,結果以發(fā)育商(DQ)表示。DQ值≤69智能低下,DQ值70~84智能偏低(邊緣狀態(tài)),DQ值≥85智能正常。②采用兒童孤獨癥評定量表(CARS)[1]評估孤獨癥癥狀嚴重程度,CARS總分30~36.5分,為輕中度孤獨癥,≥37分為重度孤獨癥;③采用孤獨癥行為量表(ABC)[2]評估患兒的行為,包括感覺、交往、軀體運動、語言、生活自理5個因子,57分≤ABC總分<67分為可疑孤獨癥,≥67分診斷為孤獨癥。將復診情況與初次診斷時的評估結果進行比較。

1.4統(tǒng)計學方法采用SPSS13.0統(tǒng)計軟件。計量資料用珋x±s表示,多組間比較采用方差分析,兩兩比較采用LSD-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四組初診、復診神經心理發(fā)育、孤獨癥癥狀及孤獨癥行為比較初診時四組DQ值、CARS總分及ABC總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復診時訓練A、B、C組CARS總分、ABC總分、DQ值與同組初診時及對照組復診時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四組初診、復診時CARS總分、ABC總分及DQ值比較(±s)

注:與同組初診時比較,*P<0.05;與對照組比較,△P<0.05。

組別 n CARS總分(分)ABC總分(分)DQ 值初診 復診訓練A組 57 37.88±5.47 31.32±3.18*△ 100.46±24.69 73.33±13.70*△ 51.53±12.99 57.54±13.80初診 復診 初診 復診*△訓練B組 18 37.75±4.97 32.11±3.25*△ 100.56±22.78 87.22±16.70*△ 52.62±7.92 59.13±10.83*△訓練C組 20 37.20±5.02 34.03±4.64*△ 94.45±11.99 85.45±8.01*△ 52.16±17.27 61.15±16.89*△對照組 25 38.22±3.77 38.96±3.95 97.08±13.11 102.84±20.97 54.73±11.28 47.86±13.52

2.2訓練組神經心理發(fā)育、孤獨癥癥狀及孤獨癥行為改善程度比較見表2。

表2 訓練組CARS、ABC及DQ改善程度比較(±s)

注:與訓練C組比較,*P<0.05;與訓練A組比較,#P<0.01。

組別 n CARS改善值(分) ABC改善值(分) DQ 增加值訓練A組 57 6.56±4.40*27.12±17.87 6.01±9.05訓練B組 18 5.64±2.79* 13.33±8.60# 6.51±7.21訓練C組 20 3.18±1.35 9.00±6.94#8.99±6.94

表3 訓練組ABC各因子改善情況比較(分,±s)

注:與訓練C組比較,*P<0.05,#P<0.01;與訓練B組比較,△P<0.05。

組別 n 感覺改善值 交往改善值 軀體運動改善值 語言改善值 生活自理改善值訓練A組 57 2.47±3.81 7.61±6.31* 4.44±5.57* 4.86±6.83* 4.30±5.06#訓練B組 18 1.44±1.95* 5.28±4.07 2.44±4.30 5.00±4.23 2.72±2.61訓練C組 20 3.85±2.60△3.60±4.13 1.65±2.78 7.85±2.70 1.20±2.02

2.3訓練組ABC各因子改善情況比較見表3。

3 討論

兒童孤獨癥是在一定遺傳因素作用下、受多種環(huán)境因子刺激導致的彌漫性中樞神經系統(tǒng)發(fā)育障礙疾病。該癥多見于男童,男女比為4∶1~6∶1。據文獻報道[2,3],孤獨癥患病率呈明顯上升趨勢,典型孤獨癥患病率超過1‰,甚至高達6‰,而孤獨癥譜系障礙的患病率則達12‰。孤獨癥已成為導致兒童殘疾的主要疾病之一。目前國內對孤獨癥預后方面的研究很少,也很少涉及不同訓練方式的療效比較。無錫市孤獨癥康復體系的建立尚處于起步階段,康復機構采取的訓練方式各有不同,主要有ABA、TEACCH、個體化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聽覺統(tǒng)合訓練等,大多以3項以上綜合訓練為主[3]。

研究結果表明,2年后隨訪未參加訓練的對照組孤獨癥癥狀無明顯改善,且DQ值較初診時有所下降,而參加訓練的患兒在訓練后ABC、CARS總分均降低,孤獨癥癥狀有改善,DQ值也較訓練前提高。提示康復訓練整體效果良好,對改善孤獨癥兒童預后有效。但研究同時發(fā)現(xiàn),三組訓練方式對患兒的改善程度有所不同。訓練A、B兩組在CARS方面均較訓練C組有改善,訓練A組在ABC方面較訓練B、C兩組有明顯改善。提示采用ABA+ TEACCH+個體化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等綜合訓練方式對孤獨癥患兒的核心癥狀、異常行為改善效果較好。這一結果與張榮花、李紅青等[4,5]的研究相一致。

本研究進一步對ABC量表中的5個因子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訓練A組在交往、軀體運動和生活自理方面較訓練C組改善明顯,相對于訓練B組對預后的改善更明顯,提示TEACCH有助于改善患兒在感覺和交往方面的癥狀。盧云[6]和關宏會子[7]的研究也證實了結構化教育在改善孤獨癥核心癥狀方面起重要作用。訓練C組在感覺、語言方面較其余兩組有明顯改善,說明聽覺統(tǒng)合訓練可能在改善孤獨癥患兒的感覺功能、提高語言能力方面有一定優(yōu)勢。而覃小田等[8,9]的研究結果也發(fā)現(xiàn),經過聽覺統(tǒng)合訓練的患兒對聽覺刺激注意和言語理解能力增強、模仿言語減少,表明聽覺統(tǒng)合訓練在改善語言障礙方面效果顯著。解金娜等[10]對47例孤獨癥患兒采用聽覺統(tǒng)合訓練,發(fā)現(xiàn)患兒在感知、交往、語言等方面均有改善。

綜上所述,孤獨癥患兒的預后依賴于規(guī)范化的康復訓練,而良好的康復訓練應以包含ABA、TEACCH、個體化訓練、感覺統(tǒng)合訓練、聽覺統(tǒng)合訓練等多種方式的綜合訓練為首選。綜合訓練中包括聽覺統(tǒng)合更有利于改善孤獨癥患兒感覺、語言等方面的癥狀。另外,本研究中仍有部分患兒未參加康復訓練,可能與父母重視程度、家庭經濟條件等因素有關。提示我們應加強孤獨癥相關知識的宣教,加大對患兒的經濟補償力度。

參考文獻:

[1]樊越波,揭曉鋒,鄒小兵.孤獨癥患病率回顧[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08,16(4) : 439-440.

[2]張作記.行為醫(yī)學量表手冊[M].北京:中華醫(yī)學電子音像出版社,2005: 213-471.

[3]張楓,眭茜,王潔,等.無錫市1~6歲兒童孤獨癥患病現(xiàn)狀調查[J].中國婦幼保健,2008,23(27) : 3878-3880.

[4]張榮花,周萍.綜合療法對孤獨癥兒童語言能力的療效分析[J].廣東醫(yī)學,2009,30(5) : 683-389.

[5]李紅青.圖片教學系統(tǒng)在孤獨癥兒童語言訓練中的運用[J].現(xiàn)代特殊教育,2012,21(12) : 51-53.

[6]盧云,王艷娟,吳曉慶,等.結構化教育治療48例兒童孤獨癥療效觀察[J].中國婦幼保健,2012,27(33) : 5253-5255.

[7]關宏會子.結構化教育(TEACCH)在自閉癥兒童康復訓練中的應用研究[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4,30(2) : 73-75.

[8]覃小田.孤獨癥兒童聽覺統(tǒng)合訓練療效的觀察[J].廣西醫(yī)科大學學報,2007,24(2) : 236.

[9]韋斌垣,梁巧琦.孤獨癥兒童聽覺統(tǒng)合訓練的療效[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2,7(4) : 30-31.

[10]解金娜,邢雨晗,冀永娟,等.孤獨癥兒童聽覺統(tǒng)合治療的療效分析[J].中國兒童保健雜志,2014,22(9) : 1002-1004.

(收稿日期2014-12-16)

通信作者:張楓

基金項目:南京醫(yī)科大學科技發(fā)展基金面上項目(2013NJMU180)。

文章編號:1002-266X(2015)21-0065-03

文獻標志碼:B

中圖分類號:R729

doi:10.3969/j.issn.1002-266X.2015.21.026

猜你喜歡
治療結果康復訓練
多功能智能康復訓練床的設計與仿真
穴位按摩與康復訓練治療周圍性面癱的療效觀察
卒中后運動神經反饋康復訓練研究進展與前景
日間康復訓練用于精神分裂癥患者治療中的效果
上肢康復訓練機器人的研究
側柱穩(wěn)定性對鎖定接骨板治療老年肱骨近端粉碎性骨折術后療效的影響
經椎旁肌間隙入路微創(chuàng)治療胸腰椎骨折的觀察
感染性眼內炎病因及治療效果分析
剖宮產瘢痕妊娠不同臨床類型治療結果的回顧性研究
藏藥蒺藜藥酒治療類風濕性關節(jié)炎50例
高台县| 红安县| 黄骅市| 泗水县| 铁岭市| 乌鲁木齐市| 彰化市| 崇阳县| 简阳市| 米脂县| 南涧| 临海市| 武鸣县| 色达县| 康定县| 紫金县| 长宁县| 宝丰县| 邹平县| 东阿县| 额尔古纳市| 扬州市| 仙居县| 西贡区| 汕头市| 阿拉尔市| 封开县| 晋中市| 儋州市| 滦平县| 富锦市| 宁阳县| 夏河县| 乐清市| 招远市| 保山市| 巍山| 库车县| 永善县| 大足县| 慈利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