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明華
(曲阜師范大學 文學院,山東 曲阜273165)
唐傳奇名篇元稹的《鶯鶯傳》,因其風流蘊藉的風格和自敘傳的影射,受到后世青睞,不僅被反復(fù)吟詠、一再用典和考證,而且還被改編成戲曲,產(chǎn)生了深遠的社會影響。目前,有關(guān)《鶯鶯傳》的思想藝術(shù)及其對戲曲影響的論著可謂汗牛充棟,但對《鶯鶯傳》文本傳播的研究除有論著偶有涉及外①參見上海師范大學張?zhí)m2006 年碩士畢業(yè)論文《唐傳奇在明代的文本流傳》、任明華《論唐傳奇在明代的文本傳播》(《文藝理論研究》,2010 年第6 期)。,尚無專文論述。《鶯鶯傳》作為在明代編選、刊印最廣泛的唐傳奇,考查其在明代的文本傳播②所謂“文本傳播”,是指明人編刊的新書收錄《鶯鶯傳》文本的情況,不包括明人刊印的《太平廣記》等前代小說書和《鶯鶯傳》單行本。,不僅可以從一個嶄新的角度透視其經(jīng)久不衰的生命力和經(jīng)典化的過程,而且對研究明代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傳播接受具有典范意義和獨特的學術(shù)價值。
一
在明代,《鶯鶯傳》不僅長期以單篇的形式刊印流傳③如高儒嘉靖庚子(1540)自序的《百川書志》卷五“史部傳記類”著錄《鶯鶯傳》一卷、《寶文堂書目》子雜著錄有《鶯鶯傳》和《會真記》。,還被眾多小說選本、叢書等紛紛選錄傳播,選錄情況見表1。
表1 收錄《鶯鶯傳》的明代小說選本、叢書等
續(xù)表1
續(xù)表2
從表1 可以看出:第一,除陸采《虞初志》、王世貞《艷異編》(四十五卷本)、馮夢龍《太平廣記鈔》等少數(shù)幾種為文人選編以自賞外,多為書坊主所刊,如西爽堂、雙峰堂、萃慶堂、讀書坊、安雅堂等刊本,主要集中在蘇州、杭州、建陽、湖州等地。第二,編刊盛行于嘉靖朝以后,且多稱本名《鶯鶯傳》①李劍國:《唐五代志怪傳奇敘錄》,天津:南開大學出版社,1993 年版,第312 -314 頁。,蓋源于當時的單行本或《太平廣記》。第三,無論是小說選本、叢書的新編,還是《虞初志》《艷異編》的重刊,都意味著編選者、書坊主對這篇著名唐傳奇的欣賞和肯定,體現(xiàn)出編刊者共同的挑選眼光和鑒賞能力,無疑擴大了作品的傳播范圍。由于被反復(fù)挑選、刊印,《鶯鶯傳》呈現(xiàn)出無可爭辯的經(jīng)典性。
上述刊本中,有的《鶯鶯傳》文本被編選者故意改動了。如《太平廣記鈔》刪去了篇末以下文字:“予常于朋會之中,往往及此意者,使夫知者不為,為之者不惑。貞元歲九月,執(zhí)事李公垂宿于予靖安里第,語及于是,公垂卓然稱異,遂為《鶯鶯歌》以傳之。崔氏小名鶯鶯,公垂以命篇?!逼渲懈膭幼畲蟮氖恰兑灰娰p心編》,如將“異時獨夜操琴,愁弄凄惻。張竊聽之,求之,則終不復(fù)鼓矣。以是,愈惑之”改為“于崔聞鶯終夜操琴,調(diào)美凄惻。生竊聽之,求之,遂不復(fù)鼓。生知其怨己也”,“崔亦遽止之,投琴,泣下流連,趨歸鄭所”改為“鶯亦擲琴淚下,趨歸鄭所,生含淚而別”,顯然主要是增加了張生的心理活動和情態(tài),雖不可取,卻堪稱對敘事的補充和豐富。除上述有意改動外,尚存在不少文本差異,如《虞初志》《艷異編》《情史》《志林》等正文作“次命女”,《燕居筆記》則作“次命女曰鶯鶯”;陸采《虞初志》《綠窗女史》的結(jié)尾作“崔氏小名鶯鶯,公垂以命篇”,《志林》比《虞初志》多出“歌曰:伯勞飛遲燕飛疾,垂楊綻金花笑日。綠窗嬌女字鶯鶯,金雀婭鬟年十七。黃姑上天阿母在,寂寞霜姿素蓮質(zhì)。門掩重關(guān)蕭寺中,芳草花時不曾出”。這反映出明代多種《鶯鶯傳》版本并存流傳的事實。
在傳播形態(tài)上,編刊者或配上插圖以吸引讀者,如《一見賞心編》有“崔張初見”圖、十二卷評本《艷異編》亦有《鶯鶯傳》插圖,或?qū)θ宋?、情?jié)進行評點,引導人們的閱讀和欣賞。如《燕居筆記》篇末評曰“雅艷絕倫”,肯定了小說風雅纏綿的整體美學風格?!短綇V記鈔》眉批云“紅娘見識,過張、鶯十倍”、“鶯勝張又十倍”,表達了馮夢龍對奴婢和女性才情、智慧的稱許,眉批“絕望數(shù)夕,不可謀媒妁乎”、“求見不又多乎”和“此論卓矣,恨其在既亂之后耳”,則表達了對張生胸無謀略的嘲諷和始亂終棄的不滿。《情史》大量照抄這些眉批,且在文末總評曰:“時人以張為善補過者,夫此何過也?而如是補乎?如是而為善補過,則天下負心薄幸、食言背盟之徒,皆可云善補過矣!女子鐘情之深,無如崔者。亂而終之,猶可救過之半。妖不自我,何畏乎尤物?微之與李十郎一也,特崔不能為小玉耳!”進一步表達了對張生、元稹負心薄幸行為的批判和對鶯鶯的深深同情。四十卷本《艷異編》眉批“天姿何用人飾耶”和“嬌態(tài)如畫”,指出了鶯鶯的自然美麗和嬌羞情態(tài);“不得不如此”,則準確地剖析了她既春心萌動、渴望愛情又囿于禮教、克制自己的復(fù)雜內(nèi)心世界。這些評語多為十二卷本《艷異編》所襲用。四十卷本《艷異編》的眉批“滋味正在此,胡不允?若容易上手,便是家常茶飯矣”,則被七卷本《虞初志》改為湯若士的批語曰“滋味正在此。若容易上手,便等家常茶飯”,眉批“嬌態(tài)如畫”更是被直接襲用。這對研究明代小說評點具有重要價值。
研究明代小說選本、叢書中《鶯鶯傳》的文本傳播和評點,為探討《虞初志》《艷異編》等版本的沿革提供了可貴的文獻依據(jù),有待進一步開掘。
二
《鶯鶯傳》傳播史上有一個重要的分水嶺,即元代王實甫據(jù)此改編而成《西廂記》。這不僅使崔張的愛情故事走向大眾,也讓《鶯鶯傳》走上更多文人市民的案頭,為人傳誦。如果說《鶯鶯傳》成就了《西廂記》,那么《西廂記》也以超越想象的力量擴大了《鶯鶯傳》的傳播地域,進一步奠定了其經(jīng)典地位。這從《鶯鶯傳》在明代常常與《西廂記》合刊,就可看出二者非同尋常的密切關(guān)系。
明刊《西廂記》現(xiàn)知有60 多種版本,尚存世40 多種,其中至少33 種附錄有《鶯鶯傳》,見表2①此表據(jù)蔣星煜《西廂記的文獻學研究》(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年版)、陳旭耀《現(xiàn)存明刊〈西廂記〉綜錄》(上海古籍出版社2007 年版)和《國家圖書館藏〈西廂記〉善本叢刊》(國家圖書館出版社2011 年版)等制作而成,重刊本不計。:
表2 明代附錄《鶯鶯傳》的《西廂記》刊本
續(xù)表
從上表可以看出:第一,文人、書坊主共同參與了《鶯鶯傳》的編刊,書坊主成為傳播的主力軍。第二,空間上,遍布南北。在建陽刊的有熊龍峰刊本、劉應(yīng)襲刊本、歲寒友本、師儉堂刊《鼎鐫陳眉公先生批評西廂記》和《湯海若先生批評西廂記》凡五種,在杭州刊的有起鳳館刊本、容與堂刊本、天章閣刊本和固陵匯錦堂刊本四種,在湖州刊的有凌濛初《西廂記》、閔氏《會真六幻》和兩種《西廂會真?zhèn)鳌饭菜姆N,在徽州刊的有黃正位刊本、玩虎軒刊本和尊生館刊本三種,在金陵刊的有繼志齋刊本、文秀堂刊本和《西廂定本》三種,在蘇州刊的有眾芳書齋刊本、存誠堂刊本兩種,在紹興刊的有香雪居刊本、李廷謨刊本兩種,主要集中在當時的出版中心建陽、徽州和江浙地區(qū)。第三,時間上,始于嘉靖朝,興盛于萬歷朝以后。第四,篇名多題《會真記》,已不存唐傳奇原貌。
上述刊本中,至少有18 種運用按語、跋、眉批、旁批、總批等多種形態(tài),對《鶯鶯傳》進行了評點、校注,體現(xiàn)了明代鮮明的小說編刊、評點特色。第一,主要注版本差異,顯示出濃厚的文人品格,有顧玄緯本、徐士范本、香雪居本和閔遇五《西廂會真?zhèn)鳌返取H缜皟杀揪凇斑印毕伦ⅰ耙蛔髯R”、“中”下注“一作武”。顧玄緯在《會真記》后注云:“右用建本、吳本、徽本、《廣記》本、《蕙畝拾英》本、國初《虞初志》本、《彤管集》本、《彤管新編》本、過氏抄本參校,幾一作出諸本?!笨梢婎櫴闲1局S富,態(tài)度之認真,且透露出當時建陽、蘇州、徽州等地都刊印《鶯鶯傳》,為我們認識嘉靖年間《鶯鶯傳》的出版、傳播提供了珍貴的文獻資料。王驥德在香雪居本凡例中云:“考正中,鶯鶯本傳,見《太平廣記》《虞初志》《侯鯖錄》《艷異編》,各文互有異同。俗本轉(zhuǎn)成訛謬,今悉本四書參定。即有未妥,亦仍舊文,不敢輒易。其彼此不同,宜并存者,間疏上方。”而閔遇五本的校注文字幾乎完全相同,顯然抄自香雪居本。第二,進行注音、釋義,呈現(xiàn)出迎合普通讀者的通俗形態(tài),主要有羅懋登注釋本和文秀堂本等。或僅注讀音與聲調(diào),如羅本注“豐音風”、“惶音皇”、“懌音一”,“洶洶,上聲”、“好,去聲”,文秀堂本注“遠,去聲”;或僅釋義,如文秀堂本云“旭日,曉日也”、“薨者,按諸史云,天子曰崩,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庶人曰死”、“數(shù)四,即再三也”;或音義兼注,如文秀堂本注釋“哂音審,微笑也”、“嫠音離,嫠者寡婦也”。上述如此簡單、淺俗的注音、釋義,顯然是針對文化程度不高的市民大眾,有利于擴大《鶯鶯傳》的傳播范圍。第三,評點小說的人物、情節(jié)、語言等思想、藝術(shù)方面的特點,有容與堂本、黃應(yīng)光本、何璧本、文秀堂本、閔遇五本、師僉堂本、歲寒友本、匯錦堂本、孫鑛批點本。如黃應(yīng)光本在張生月夜翻墻赴會,鶯鶯嚴辭責備處,眉批曰:“故鶯鶯非淫仸之女也,又非野草閑花,此所以為佳人中之才女也?!睂﹂|秀鶯鶯的反悔和以禮自持的舉動,表達了高度的贊美。文秀堂本眉批云“結(jié)尾尤妙”,顯示出對小說結(jié)局藝術(shù)由衷的欣賞。歲寒友本在崔張分別時,眉批云“言娓娓動人,情諄諄可惻,令人腸寸寸斷”,表現(xiàn)出對小說語言藝術(shù)的贊嘆。
在評點本中,有兩個現(xiàn)象值得關(guān)注:一是改動文本,一是評語前后相襲。香雪居本常常依據(jù)版本差異或作品的文意,改動正文。如眉批云“《太平廣記》作銷紅,語頗不倫。《侯鯖錄》作桃紅,復(fù)近鄙俚。諸本作斷紅,并文理亦不通矣”,遂將“斷紅”徑改為“銷紅”。眉批云:“諸本作‘潰然而奔’,殊不成語。太平廣記作‘腆然’,腆于義訓厚也、多也,亦無謂。蓋忄典字之誤,忄典又與靦通,方言,慚也。今更正?!闭闹屑匆浴扳嗟淙弧币住皾⑷弧?。眉批云“俗本命女下,有‘曰鶯鶯’三字,不知傳尾有‘崔氏小名鶯鶯’六字耳”,于是就刪去了“曰鶯鶯”三字。許多評本雖然貫以李卓吾、陳眉公、湯顯祖、徐渭等名人,事實上大多是書坊的假托以招徠讀者。評語的前后因襲就充分證明了這一點。如容與堂本眉批“腐甚可恨”、“詩如文,文如人,人又如詩如文,大奇大奇”,文后批“這便是鶯鶯像,又有甚么鶯鶯像。俗哉!祝允明也。陋哉!陶宗器也”等,即被師僉堂刊《鼎鐫陳眉公先生批評西廂記》抄錄,竟然錯字“器”也被沿襲。容與堂本旁批“冤枉”、“一伙俗人”等,被匯錦堂本承襲;文后批“這便是鶯鶯像,又有甚么鶯鶯像。俗哉!祝允明也。陋哉!陶宗儀也”,被匯錦堂本題作“李卓吾總評”;文后批“末段只為要文章正氣,勉強說道理,可恨可恨。元微之的是負心人也。豈獨負郎已哉,亦負會真記矣”,被匯錦堂本改為“末段只為要文章正氣,勉強說道理,便腐便俗”,題“徐文長總評”;眉批“詩如文,文如人,人又如詩如文,大奇大奇”,則被匯錦堂本題作“湯若士總評”。閔遇五本眉批“太平廣記無耳字”、“太平廣記作銷紅,語頗不倫。侯鯖錄作桃紅,復(fù)近鄙俚。此本作斷紅,亦費解”、“索,音色,與繩索之索各音”等,則襲自香雪居本。這從眉批“一本崔之東下有墻字,樹一作株”,香雪居本恰作“崔之東墻,有杏花一株”,亦可得到證明。孫鑛批點本評語則抄自容與堂本和師儉堂刊《鼎鐫陳眉公先生批評西廂記》,如“媚甚”、“妖甚”、“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等12 條眉批襲自容與堂本,“凡人未觸景大段多老實,后來方弄出腳手”、“老乞婆自己開門接賊”等13 條眉批襲自師儉堂本。
《西廂記》附刊的《會真記》,為我們研究明代《鶯鶯傳》的版本傳播和小說評點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文本,對于厘清明代許多假托名人的小說戲曲評點現(xiàn)象具有重要價值。
三
文人與書坊主共同完成了《鶯鶯傳》的編刊與文本傳播。傳播形態(tài)上,文人與書坊主刊印、評點《鶯鶯傳》呈現(xiàn)出兩種趨向:一是供文人把玩、品鑒,一是供市民大眾消遣娛樂。二者既呈雙水分流之態(tài),又呈合流之勢,共同促進了小說的傳播。從編刊地點看,主要集中在當時出版印刷業(yè)較為繁盛的杭州(13種)、蘇州(11 種)、建陽(8 種)、湖州(7 種)、金陵(4 種)、新安(4 種)等江浙和福建地區(qū)。正如胡應(yīng)麟所說:“凡刻之地有三,吳也,越也,閩也……其精吳為最,其多閩為最,越皆次之”①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年版,第43 頁,第44 頁。,“余所見當今刻本,蘇、常為上,金陵次之,杭又次之。近湖刻、歙刻驟精,遂與蘇、常爭價。”②胡應(yīng)麟:《少室山房筆叢》,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1 年版,第43 頁,第44 頁。這些地方的著名書坊主,如烏程凌濛初、新安黃正位等,就刊刻了收錄《鶯鶯傳》的小說選本和《西廂記》,對推動小說的傳播與普及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鶯鶯傳》不僅為“天下奪魁”的《西廂記》提供了改編的文本依托,還常常與《西廂記》一起合刊,并隨著《西廂記》在弘治間已“閭閻小巷,家傳戶誦”、“今市井刊行,錯綜無倫”③明弘治十一年(1498)金臺岳家刊本《西廂記》牌記。,很快風靡世上,且被明人改成南曲?!段鲙洝吩诿鞔膫鞑ィ灿绊懙健耳L鶯傳》的文本。如《太平廣記》和《虞初志》等眾多《鶯鶯傳》正文云“唐貞元中,有張生者”,而《一見賞心編》卻增加了“名珙,字君瑞”,很顯然來自《西廂記》④(宋)王楙《野客叢書》卷二十九《用張家故事》云:“唐有張君瑞,遇崔氏女于蒲,崔小名鶯鶯。元稹與李紳語其事,作《鶯鶯歌》?!蹦壳八獮樽钤绶Q張君瑞者。《綠窗新話》上卷《張公子遇崔鶯鶯》則稱“張君瑞寓蒲之普救寺”云云。上二書并未提到張生名“珙”,董解元《西廂記》雜劇第一次稱張生“名珙,字君瑞”,為王實甫所承襲??紤]到《王西廂》的風行及對鶯鶯的描寫,可以肯定,明末編刊的《一見賞心編》抄自《王西廂》。?!兑灰娰p心編》尚在鶯鶯夜赴張生時,增加了“紅袖鸞銷,翠裙鴛繡”等文字來形容鶯鶯,這八字即出自《西廂記》第一本第二折“翠裙鴛繡金蓮小,紅袖鸞銷玉筍長”,此時,鶯鶯正在服孝,穿如此服飾顯然是有違禮教的,只能說是《一見賞心編》編選者改動的敗筆。不過,這恰好反映出《鶯鶯傳》與《西廂記》在內(nèi)容上的雙向影響與滲透,具有不可替代的文本價值。
《鶯鶯傳》與《西廂記》的雙向影響、滲透,還表現(xiàn)在評點上。如陸采《虞初志》卷六《鶯鶯傳》跋曰:“元微之通其從母之女,假張生以自表。宋王铚性之辨之詳矣。至元王實甫氏易之以詞,而愈失其真。近世妄人則又改而為南曲,淺陋可笑。士顧有樂觀者,吾不知其何取也。海上逐臭之夫,劉邕嗜癡之癖,其此類夫!”顧玄緯嘉靖壬戌(1562)序的《增編會真記》將《西廂記》與《鶯鶯傳》相關(guān)資料集于一書,把上文題作《陸采虞初志跋》,卻遺漏了“吾不知其何取也”七字。后來繼志齋刊《重校北西廂記》、玩虎軒刊《元本出相北西廂記》和尊生館刊本,都收錄了陸采跋,并延續(xù)了《增編會真記》的這種錯誤。容與堂本《李卓吾先生批評北西廂記》附錄《鶯鶯傳》眉批“世上有如是女子乎?世上有如是文章乎”、“一伙俗人”、“詩如文,文如人,人又如詩如文,大奇大奇”等,被朱墨套印七卷本《虞初志》照抄;眉批“媚甚。妖甚。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老偷漢”,則被改作“媚殺。妖殺。自應(yīng)心醉神迷。胡然而天也,胡然而帝也”;總批“嘗言大奸似忠,大詐似信,今又知大妖似貞矣”,則被改作眉批。容與堂本、師儉堂本《湯海若先生批評西廂記》第十出評語云:“嘗言吳道子、顧虎頭,只畫得有形象的。至如相思情狀,無形無象,《西廂記》畫來的的欲真,躍躍欲有。吳道子、顧虎頭,又退數(shù)十舍矣。千古來第一神物,千古來第一神物!”則被朱墨套印七卷本《虞初志》改作李卓吾文末評:“嘗言吳道子、顧虎頭,只畫得有形象的。至如相思情狀,無形無象,微之畫來的的欲真,躍躍欲有。吳道子、顧虎頭,又退數(shù)十舍矣?!?/p>
《鶯鶯傳》的文本傳播,還引起作家的有意模仿,促進了明代傳奇小說的創(chuàng)作。正如《百川書志》卷六史部小史類《嬌紅記》《鐘情麗集》《艷情集》《李嬌玉香羅記》《懷春雅集》和《雙偶集》下所云:“以上六種,皆本鶯鶯傳而作,語帶煙花,氣含脂粉,鑿穴穿墻之期,越禮傷身之事,不為莊人所取,但備一體,為解睡之具耳?!逼鋵?,《秋香亭記》《鐘情麗集》等明傳奇小說,不僅引用《鶯鶯傳》的典故,還在作家的創(chuàng)作心態(tài)、題材來源、人物形象設(shè)置與塑造、故事情節(jié)、語言風格、香艷氣息及穿插詩詞的文體形態(tài)上,全面有意追隨《鶯鶯傳》,形成鮮明的時代風氣。這些小說反過來也影響了《鶯鶯傳》的文本。如《一見賞心編》在描寫鶯鶯出場時,增加的“然而月眉星眼,霧鬢云鬟,撇下一天豐韻;柳腰花面,玉筍金蓮,占來百媚芳姿”,抄自《劉生覓蓮記》;增加的“種種幽情羞自語,安排衾枕度深更……情傍游絲牽嫩綠,意隨流水戀殘紅”和“青燈空待月,紅葉未隨風”,則抄自《尋芳雅集》。再比較下面兩段文字:
數(shù)夕,張生臨軒獨寢,忽有人覺之,驚欻而起,則紅娘斂衾攜枕而至,撫張曰:“至矣,至矣!睡何為哉?”置枕設(shè)衾而去。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俄而,紅娘捧崔氏而至。至則嬌羞融冶,力不能運支體。曩時端莊,不復(fù)同矣。(《太平廣記·鶯鶯傳》)
數(shù)夕后,生方臨軒而寢,忽見紅娘攜枕前曰:“好事近矣,吾姊自薦枕席矣?!鄙穑媚课W?,猶疑夢寐。俄而,鶯鶯果至。紅袖鸞銷,翠裙鴛繡,輕移蓮步,咲轉(zhuǎn)秋波,綠擾擾宮妝云挽,微噴噴檀口香生。嬌嬈艷冶,力不能運支體。無復(fù)向之端嚴矣。(《一見賞心編·鶯鶯傳》)
《一見賞心編》中紅娘的語言較原文通俗,并將原來“張生拭目危坐,久之,猶疑夢寐,然而修謹以俟”刻畫張生心理活動的文字,大大簡化了,使敘事更加簡潔連貫;同時又增加了駢驪性的文字,其中“綠擾擾宮妝云挽,微噴噴檀口香生”,則出自《劉生覓蓮記》?!耳L鶯傳》與明代傳奇小說的雙向影響由此可見一斑?!耳L鶯傳》甚至對明代的白話小說創(chuàng)作也產(chǎn)生了不小的影響。如艷情小說《浪史》第37、38 回敘述已成仙的崔鶯鶯鄭重其事、理直氣壯地為自己辯白明冤,指責元稹創(chuàng)作《會真記》敗壞自己的德行。
總之,《鶯鶯傳》在明代的文本傳播,不僅影響到明代的戲曲、小說創(chuàng)作,還引起文人、書坊主的評點、改動,反映出《鶯鶯傳》與《西廂記》及明代傳奇小說的雙向交流、滲透,具有鮮明的時代傳播特點和獨特的文學批評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