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玉英
【內(nèi)容摘要】隨著新課程改革的進一步深入,中學語文教師的角色也在發(fā)生著巨大的變化。如何提高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這一課題也引起了廣泛關注。在本文中,筆者將對這一問題展開進一步地探討。
【關鍵詞】初中語文教學 主體意識 培養(yǎng)
一、引言
相比小學生來說,初中學生的身心各方面都有了進一步地發(fā)展。他們對事物的認識也在不斷地加深,對一切新奇的事物都感到好奇,希望去突破、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展。在學習方面,他們往往想要打破課堂中教師的束縛,自己去探究和發(fā)現(xiàn)。這一階段,學生學習的主體意識不斷加強。但是由于我國傳統(tǒng)應試教育的影響,在教學過程中,不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背負著“分數(shù)的壓力”,學生的主體性難以充分發(fā)揮,他們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學習。當然,這種學習方式對于提高學生的成績效果明顯,但它在某種程度上壓制了學生的主體意識,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造思維。
二、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缺乏的原因
縱觀當前我國初中語文的教學過程,筆者發(fā)現(xiàn),學生的主體意識并沒有充分發(fā)揮出來,而學生主體意識普遍缺乏的原因主要體現(xiàn)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教師的教學方式存在問題,在課堂上扮演著主導地位,缺乏對學生的引導。就我國目前情況來看,很多初中語文教師的教育理念比較陳舊,他們把握著課堂的“話語權(quán)”,主導著整個課堂。在課堂上,他們詳細地講解各種知識點,而學生則是教師們“最忠實的聽眾”。這種教學模式極大地影響了語文課堂上學生主體意識的發(fā)揮。
2.學生在課堂上積極性不高,不能積極地投入到語文學習中來。很多語文教師在課堂上只是講解“枯燥”的課本知識,忽視了對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yǎng),導致學生語文學習的積極性不高,很難主動地參與到語文學習中來。
3.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缺乏使其難以充分發(fā)揮主體意識,無法主動、積極學習。在傳統(tǒng)教育思想的影響下,學生只是學習過程中的微小參與者。他們往往聽從老師的意見,按部就班地進行學習。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并沒有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意識,無法進行自主學習。
三、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培養(yǎng)的途徑探討
1.構(gòu)建良好的學習氛圍,讓學生在自由的學習氛圍中充分展現(xiàn)求知欲。良好的學習氛圍和環(huán)境,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到學習過程中去,取得更好的學習效果。首先,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注意加強對整個班級的管理,加強學生之間的交流與合作,營造一種和諧的班級文化,讓學生在一種愉快的氛圍中參與學習,可使學習效率更高,學習更積極。還可以將班內(nèi)學生分成幾個小組,讓學生在合作中共同進步。其次,語文教師要注重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和成就動機,激發(fā)他們求知的欲望。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的《口技》一課時,筆者先提出問題:口技藝人用口摹演了幾個場景(用自己的話概括)。然后,將班級同學分成四個小組,先進行組內(nèi)討論,然后讓每組派一個代表來闡述自己小組的意見,最后看哪個小組找的答案最全面,那么該組則為本節(jié)課的優(yōu)勝小組。通過這種形式,讓同學們在合作與競爭的良好氛圍中自主學習語文,有利于進一步提高其自主學習意識。
2.教師在教學中通過提問的巧妙設置,引起學生的思考,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在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提問是教師和學生進行互動的主要方式之一。要想拉近與學生的距離,開動學生的思維,語文教師們必須精心設置提問環(huán)節(jié)。首先,教師的提問要有趣,能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其次,教師的提問要準確,讓學生能正確把握老師的問題。再次,教師在提問過程中要因材施教。對于語文學習能力較好的同學來說,教師提問的問題要偏難一點;而對于語文能力較低的同學來說,提問的問題最好簡單一點。例如,在學習魯迅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這一課時,筆者首先讓一些語文能力稍差的同學來回答稍簡單的問題,例如找出自己認為描寫“百草園”最精彩的句子,然后講出自己的理由。而對于像“作者如何抓住事物的特點,用了哪些動詞、形容詞,把‘百草園的各種景象描寫得形象生動、歷歷在目”這樣的問題,筆者則選擇一些成績較好的同學來回答。
3.突破傳統(tǒng)教學模式的束縛,采取探究式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知識的探索中提升發(fā)現(xiàn)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是語文學習中的主體,要想從根本上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教師必須注意改變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讓學生在學習中主動去探究。例如,在學習《中國石拱橋》時,筆者提出了兩個問題:一是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介紹趙州橋的?二是假如你是導游,請你根據(jù)課文內(nèi)容和插圖,設計一段話,然后向游人介紹趙州橋的有關情況。讓學生帶著這兩個問題預習課本內(nèi)容,學生自己去研讀課文,找出問題答案。這樣有利于提高學生的探索能力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注重教學方式的創(chuàng)新,緊跟時代潮流,讓學生感受新奇教學方法的同時也能夠充分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新課程標準對初中語文教學中教師的角色進行了重新定位: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中心,他們只是學生學習過程中的重要指導者,而學生才是語文學習的主體。因此,語文教師必須轉(zhuǎn)變自己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例如,在學習朱自清的《春》時,筆者給學生們提了幾個問題(本文的線索是什么;“桃樹、杏樹、梨樹,你不讓我,我不讓你,都開滿了花趕趟兒”這句話中桃樹、杏樹、梨樹的順序能改變嗎?),然后給學生們十分鐘的小組討論時間,之后讓其中兩個小組的同學給出討論答案,最后讓另外幾個小組對這兩個小組的答案進行評價和補充。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真正領會新式教學方法的優(yōu)點,使他們的思維徹底被打開。
四、結(jié)語
為了進一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和能力,中學教師必須通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創(chuàng)新自己的教學方式、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來提高學生的主體意識,為他們今后的發(fā)展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1] 耿燕. 淺談初中語文教學中學生主體意識與合作精神的培養(yǎng)[J]. 新課程導學(九年級下旬),2013(33).
(作者單位:江西省贛州市南康區(qū)第六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