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偉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
?
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研究
——基于柯氏評估模型視角
趙偉東
(中國人民公安大學 研究生院,北京 100038)
培訓是組織團體用以提高成員知識和技能的一種有效方式,人民警察培訓制度是一項長期性和常態(tài)化的隊伍管理機制,是提升公安隊伍戰(zhàn)斗力的的必要途徑,那么我們如何對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進行評估呢?哪些培訓的實用性最強、效果最好、學員認可度最高、對組織貢獻最大,就成為一個尤為關鍵性的問題。從企業(yè)培訓的視角,采用國內外應用最為廣泛,理論體系發(fā)展較為完善的柯氏四級評估模型,來探索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
柯氏四級評估模型;人民警察;企業(yè);培訓;有效性
馬克思認為在企業(yè)的整個生產經營活動中,人始終是最活躍和最重要的生產要素。人力資源的開發(fā)是企業(yè)或者組織團體激發(fā)人的潛質,用以提高組織或團體運作效率,實現(xiàn)組織價值和目標的重要途徑。在現(xiàn)代管理中,通過對組織成員進行有針對性的相關培訓,往往成為開發(fā)人力資源的必要手段。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舒爾茨創(chuàng)立了人力資本理論,并且論證人力資本是一種客觀存在,而組織培訓是人力資本投資的重要形式[1]。
從公安管理學的角度看,公安隊伍內部的人力資源管理是公安機關和警察學者研究的重要方向,警察雖然作為一個特殊的職業(yè)群體存在,但本質上依然是一個社會組織,所以從這個角度講,企業(yè)管理和公安管理本質上是相通的,只是它們各自的社會功能和作用不同。更為重要的是,企業(yè)管理經過長久的歷史發(fā)展和積淀,特別是國外已經形成非常成熟和經典的理論體系,所以企業(yè)管理的相關理論可以嘗試著應用到警察隊伍的管理中來。
本文正是基于上述思考,運用柯氏理論框架,從組織團體人員培訓的視角,去探索和研究如何對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進行評估。特別是近些年社會矛盾尖銳突出,整個社會法律意識增強,人民對公安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對而言,人民警察面臨著綜合素質有待提升,執(zhí)法水平有待提高,工作任務繁重,警力的嚴重不足等等問題。如何實現(xiàn)隊伍正規(guī)化建設目標,承擔起人民警察應有的政治責任和社會責任,都使得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評估變得意義重大。
ISO對培訓是這樣定義的:培訓就是傳遞和開發(fā)知識、技巧和行為以達到標準的過程,這個定義可以細分解為“培訓是指一種有計劃、有組織的向受訓者傳遞,知識、技能、標準、理念、文化、態(tài)度、規(guī)范以及價值觀念的行為”[3]。組織團體為使受訓者在一定時期內盡快適應組織的環(huán)境、認同組織的理念和價值觀、熟悉組織機構的運作方式和管理機制、掌握統(tǒng)一的制度和技術規(guī)范、達到專業(yè)化標準化的作業(yè)要求,通過設定明確的目標、知識和信息的傳遞、專業(yè)技能的演練鑒定、作業(yè)完成的考評、結果的交流與評議等方式,旨在讓組織成員達成組織目標和提高個人素質能力的訓練,都可稱之為培訓。培訓的定義從廣義上揭示了社會上各種類型、層次和形式的培訓所要包含的內容,傳遞的信息,培訓的過程,以及培訓的目的。人民警察培訓作為培訓中的一個類別,它一定符合上述培訓的基本特征,但是由于公安工作的特殊性,在諸多方面又明顯不同于一般的培訓。
由于培訓具有明確的目的性和確切的指向性,所以培訓的有效性就顯得非常重要,它是考量整個培訓活動成敗優(yōu)劣的準則。培訓的有效性是指培訓為什么發(fā)揮作用以及培訓實現(xiàn)其目標的程度。對組織而言有效性體現(xiàn)在諸多評價因子上,比如組織運作效率的提高、組織的學習和競爭能力的增強、組織的價值理念得到更好的認同以及組織目標得到更好的實現(xiàn)等等。對個人而言,有效性是指專業(yè)素質的提高、知識和技能的提高、態(tài)度和行為的改善等。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就是通過對民警進行教育訓練,提升民警素質,推動公安工作不斷向前發(fā)展。公安機關是國家行政機構,是我國的刑事司法和治安行政力量,公安工作的政治性和重要性要求人民警察培訓效用要得到最大發(fā)揮,既要控制好成本又要注重實效,力求每一次培訓都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培訓的目標決定著培訓的有效性,而有效性又必須通過培訓成果來體現(xiàn),而培訓成果就是評估的標準。Goldstein(戈爾茨坦)把培訓有效性評估定義為“通過對重要的描述性和判斷性信息的系統(tǒng)性收集和整理,以利于選擇、使用和修改培訓項目的決策”,培訓有效性評估是對全部培訓活動結果的總結和評價[3]。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應用柯氏評估理論使人民警察培訓評估更加具有操作性和準確性。
(一)層次評估是國外培訓效果評估中歷經幾十年實踐和發(fā)展而形成的較為完善的一種評估方法。在層次評估方法中最重要的就是柯氏四級評估模型(Kirkpatrick Model)。唐納德·L·柯克帕特里克(Donaid.L.Kirkpatrick)是國際著名學者、威斯康辛大學(Wisconsin University)教授,曾擔任美國培訓與開發(fā)協(xié)會的會長,他在1959年提出的柯氏四級評估模型,幾乎是世界上應用最廣泛的評估工具,歷經多年發(fā)展已成為業(yè)界公認的規(guī)范和標準,奠定了該領域的基石。模型簡稱“4R”,主要采用定性與定量分析方法,對四個相互關聯(lián)的層級,由淺入深遞進評估,即Level 1反應評估(Reaction):指受訓者的認可程度;Level 2學習評估(Learning):指知識、技能、態(tài)度、行為方式方面的收獲;Level 3行為評估(Behavior):指培訓后工作行為的改進程度;Level 4(Result)結果評估:指組織目標的實現(xiàn)程度。
(二)公安教育在我國教育體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對整個公安事業(yè)有著基礎性、戰(zhàn)略性、先導性的影響[4]。人民警察培訓制度是公安機關貫徹落實黨和國家關于加強干部教育培訓工作的的方針和政策,依照《中華人民共和國公務員法》和《中華人民共和國人民警察法》,立足公安隊伍的長遠發(fā)展,堅持為公安核心工作和公安實戰(zhàn)服務,旨在提高隊伍的整體素質和執(zhí)法水平,增強履職能力,實現(xiàn)其職能、任務和宗旨的管理制度。人民警察培訓的實施原則是:統(tǒng)一領導,分工負責,分級管理,分類實施;實行領導責任制;公安政工部門負責具體組織實施;裝財部門負責經費和保障;法制部門負責法律類相關執(zhí)法培訓;公安院校和公安培訓基地具體承擔培訓任務。
人民警察培訓的類別和主要內容。人民警察培訓的類別主要包含四大塊,分別是入警培訓、晉升培訓、專業(yè)培訓和發(fā)展培訓。培訓按照培訓的類別、行政級別、擔任職務、警種、實際工作需要等因素分別培訓,而且每種培訓的側重點和內容各不相同。
1.入警培訓。涉及新錄用和調入民警的教育訓練。新警培訓是從源頭上保障民警素質和能力的首要培訓,關系到公安工作的長遠發(fā)展。該層級培訓重點培育人民警察核心價值觀,理想信念教育、職業(yè)道德操守、基本公安業(yè)務、法律基礎、警務實戰(zhàn)技能等。
2.晉升培訓。晉升培訓分為警銜晉升和職務晉升。職務晉升訓練內容主要涉及黨和國家大政方針和政策、國際和國內形勢和狀況的變化、公安發(fā)展戰(zhàn)略、重大和突出問題的防控和應對、當前公安核心工作和任務、戰(zhàn)略決策和領導能力提升等,重點培養(yǎng)戰(zhàn)略思維和管理素養(yǎng),增強工作勝任力。警銜晉升訓練則注重培養(yǎng)專業(yè)精神,增強職業(yè)榮譽和素養(yǎng)。
3.專業(yè)培訓。是指各警種和部門根據各自崗位職責和業(yè)務要求進行的專門培訓。專業(yè)訓練主要從專業(yè)化、標準化和規(guī)范化的角度,提升民警的專業(yè)精神和業(yè)務能力。
4.發(fā)展訓練。是公安機關面對新形勢、迎接新挑戰(zhàn)、解決新問題背景下,兼顧公安事業(yè)的未來發(fā)展以及民警成長和培養(yǎng)的教育訓練。發(fā)展訓練主要形式是組織各種級別和層次的研修班、專題班、進修班等等。
應該說在整個公務員序列中,人民警察培訓無論是在培訓人次、培訓規(guī)模、培訓比例和培訓影響力方面都是巨大的。由于有著嚴格的組織性和紀律性,依托完善的層次化、立體式、系統(tǒng)化的培訓體系,人民警察培訓的效果也是巨大的,它極大地提高了隊伍素質,執(zhí)法能力和水平,推動了公安工作的整體發(fā)展。它是公安機關凝集警心,增強隊伍戰(zhàn)斗力的常態(tài)化機制。
柯克帕特里克四級培訓評估模式是目前國內外運用得最為廣泛的培訓評估方法,柯克帕特里克從培訓的深度和難度方面將培訓效果分為四個遞進的層次——反應層面(Reaction)、行為層面(Learning)、學習層面(Behavior)、結果層面(Result),見表1。
表1 柯克帕特里克四級評估模型
(一)一級評估:反應評估。所謂反應評估是指民警對培訓課程的滿意程度方面的評估。該階段要求公安政工部門組織民警填寫課后調查問卷,收集民警對培訓項目的效果和有用性的反應。這一層次的評估可以為今后民警培訓在教學方式方法、內容設置、進度的把控以及硬件配置的選擇等方面積累經驗。
柯特帕特里克認為反應評估是最基礎層次的評估,按照他給“反應”的定義可知,該層次關注的焦點是民警對培訓的真實感受和看法。該層次評估內容一般包括三大塊:培訓的組織方面;培訓教官方面和民警自我評估方面。具體細分為以下子項目:講師的講授水平、相關配套資料、培訓中的組織管理、培訓內容的有用性以及學習環(huán)境設施等等。這些與培訓反應評估密切相關的因子通過培訓后學員填寫評估調查表直接獲得,也可采訪談法、座談法、觀察法以及電話調查等。
為保證培訓信息的有效性,這層次的評估時間,公安政工部門應該在培訓當場或課程一結束就馬上組織實施。
(二)二級評估:學習評估。學習評估是現(xiàn)在最為普遍,也是應用頻率最高的一種評價方式,它反映民警對培訓內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用以測定培訓過程中,民警在知識、原理、態(tài)度與技能方面是否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從一定程度上來說,學習評估結果能反映出整個民警培訓質量。
根據民警培訓課程類型的不同,主要有以下幾種不同的測試方法采用。
1.書面測驗。筆試用來了解民警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程度。一般在課后一周舉行,題型可以是判斷題、選擇題和簡答,設置及格分數(shù)為70。測驗的目的是為了讓民警課后溫習,鞏固學習成果,以便對于最核心和最重要的信息能牢記在心。
2.模擬情境。即在課后設計一些公安工作中的模擬情境,以觀察民警是否能正確應用培訓中所學的相關知識與技巧。這種情境模擬評估方式,通常在管理技能訓練與實戰(zhàn)模擬演練中較常被用來評估學習成效。
3.操作測驗。例如電腦操作訓練,應設計實作題,以便評估民警是否已會操作使用。特別是現(xiàn)代警務變革的情況下,科技強警、警務信息化、辦公自動化以及警務技能戰(zhàn)術的訓練中,實操性質的培訓就顯得更為重要。
4.學前、學后比較(pretest-posttest)。即在課程前民警先自我測驗對于授課內容的了解程度,然后在上完課后再做一次測驗,通過課前、課后差異的比較,能看出學習成果。這種比較法通常是在管理技能中使用。
上述四種學習評估方式,可以作為民警能力評估的基本方法。本次評估的時間,一般是在培訓現(xiàn)場或培訓結束后;評估內容包括培訓課程中所涉及的知識、技能和態(tài)度;評估方式主要有課堂現(xiàn)場測試(提問或展示等)、筆試、對比測評、設定基準分測評、能力測評、情景模擬、學習心得報告等。
(三)三級評估:行為評估。反映培訓內容對民警行為改進的程度,是學習向實際工作中的遷移轉化。這一評估意義重大,但是較前兩個層次相比評估難度較大,因為民警行為指標因子的制定和監(jiān)測比較復雜,通常行為指標水平由內部和外部人員測定。內部人員可以是民警的考評和管理部門,外部人員是指人力資源管理專家。近些年隨著公安文化建設的全面展開,民警的行為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重視,而對民警的行為評估無疑會使公安行為文化建設有了規(guī)范化、標準化的參照,所以民警行為評估就顯得非常重要了。
本層次的評估需要在培訓結束后3個月進行,評估重點是測評民警工作行為是否因培訓而改變。評估方法主要有問卷調查法(主要通過民警的同事、上級領導、下屬來收集數(shù)據)、面談法(直接約談培訓民警)、觀察法(一般涉及民警技術操作類培訓多采用這種方式)、行動計劃法、360度評估、能力鑒定等。該層次民警培訓的評估單位是民警的直接上級領導。
(四)四級評估:結果評估。最后這一層級闡述的是培訓項目與組織目標實現(xiàn)的因果關系及其程度,直接指向培訓的最終成果。該層次評估的關鍵問題是民警在培訓后一定時期內,對公安工作有什么直接或間接的貢獻,并且必須判定這些變化是否是由于民警培訓所引起的。例如,民警工作熱情的改進、工作績效的提升、不良問題的減少、抱怨的減少、履職能力增強,以及執(zhí)法水平提高,特別是人民群眾對公安工作的滿意度上升等等。該層次評估通常有兩個指標:一是硬性指標,涉及民警工作任務量完成多少、工作時間利用效率高低、對組織紀律的遵守(缺勤、遲到、早退)情況等。二是軟性指標涉及:民警工作態(tài)度、上級或群眾的滿意度、成本效益分析、外部公共關系的改善、組織內部協(xié)作和氛圍等。
該層次的評估時間,一般是培訓后半年或一年。評估內容主要是與民警培訓內容相關的績效指標,完成民警培訓前后周期性績效結果的比對,需要指出的是結果評估是建立在第三層級評估基礎之上的,行為的改變導致了結果的改變。
簡單實用的分級評估策略是柯氏的指導思想,采取遞進式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評估方式是它最顯著的特征,正是由于這種方法保證了柯氏評估模型的客觀性和準確性,因為下一層級的評估信息是建立在前一級的基礎之上,各層級之間存在著密切的邏輯關系??陀^地說,無論是學界還是業(yè)界沒有哪一種評估模型是完美的,也沒有哪一種評估理論是絕對客觀和準確的,但柯克帕特里克的評估模型無疑是一種考量民警培訓的重要方法,長期的應用實踐使得該模型的操作性和實用性得到業(yè)界和學界的公認并成為標準,確切地說借助柯氏評價模型我們就可以對人民警察培訓的有效性做出最基本的判斷,通過對培訓項目的設計、培訓過程進行有效的控制和改進,能積累經驗和吸取教訓,不斷完善人民警察培訓制度,最終取得民警培訓效果的最大化。
[1]李寶慧.基于人力資本理論談在職培訓的重要性[J].中國統(tǒng)計,2011,(5).
[2]朱克憶,雷小波,張柏森.論職業(yè)培訓概念的界定[J].河南職業(yè)技術師范學院學報,2004,(4).
[3]周維.高校教師教育技術培訓效果評估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2012.
[4]張萬寶.關于加強公安院校民警培訓建設的戰(zhàn)略性思考[J].吉林公安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9,(4).
[責任編輯:趙天睿]
2015-09-15
趙偉東(1986-),男,內蒙古赤峰人, 2013級公安學在讀研究生。
C975
A
1008-7966(2015)06-0156-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