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從中國與世界關系中研究鄧小平的歷史貢獻

2015-04-29 05:09:00李羚
鄧小平研究 2015年2期
關鍵詞:歷史貢獻

李羚

〔摘要〕 鄧小平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他的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破解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提出了和平和發(fā)展是世界的兩大問題的論斷。鄧小平破解中西關系的理論基礎是“三個世界”的劃分理論、對外開放理論、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理論。鄧小平得以破解中西關系有三個值得考量的原因:一是鄧小平青年時代赴法國勤工儉學成為他認識西方現(xiàn)代化的起點;二是出訪東南亞、日本和美國的過程中完成了對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準確定位;三是在市場經濟中找到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平臺。鄧小平關于勇于向前看、創(chuàng)新理論和構建新型政黨外交關系的政治智慧至今仍具有現(xiàn)實的指導意義。

〔關鍵詞〕 中國與世界關系;鄧小平;歷史貢獻

〔中圖分類號〕A8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2096-0921(2015)02-0119-09

〔收稿日期〕2015-09-08

〔作者簡介〕李 羚(1966-),女,新疆伊犁人,四川省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研究員,長期從事政治社會學、文化社會學等研究。

當我們談論鄧小平時,不禁要追問:鄧小平對中國和世界到底意味著什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鄧小平同志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案淖冎袊嗣竦臍v史命運”和“改變世界的歷史進程”是統(tǒng)一的,是將鄧小平置于世界平臺上來認定其功績的。這無疑是對鄧小平最好的紀念和追思。隨著改革開放的全面推進,鄧小平研究已經成為一個國際性的話題。從國內外鄧小平研究現(xiàn)狀來看,國外鄧小平研究所涉及的范圍是相當廣泛的,從鄧小平的政治、經濟、文化、軍事、外交思想,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理論、“一國兩制”構想,國外學者都進行了不同程度的分析和研究,提出了各種各樣的看法?!?〕國內近些年來對鄧小平理論的研究取得了新的進展和較大的突破。比如,中央文獻出版社 2003年出版的 《鄧小平研究述評》一書,對改革開放之后二十多年中鄧小平理論生平的研究狀況和取得的成果作了較為全面的回顧分析和總結,對第三代中央領導集體對鄧小平理論的豐富和發(fā)展進行了總結,提出了一些研究的新視角、新觀點、新思路,對如何進一步推動鄧小平理論學習和研究提出了很好的意見和建議?!?〕但相比這些研究成果和方法而言,筆者認為,鄧小平一生有一條主線是貫穿始終的,這就是如何處理中國與西方的關系。深入研究鄧小平對中國與西方關系的思考,就會找到鄧小平作為政治家的政治品格。因此,本文試圖從中國與世界關系視角來論述鄧小平的歷史貢獻。

一、 鄧小平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

鄧小平,廣安協(xié)興鄉(xiāng)牌坊村人,生于1904年,1997年2月仙逝,一個橫跨20世紀的人。毛澤東稱他為“難得的黨內人才”,習近平稱之為“使20世紀的中國又一次發(fā)生天翻地覆的變化”的人?!?〕布熱津斯基稱之為“20世紀最偉大的政治家之一”。鄧小平最大的貢獻就是一直在探索中國與世界之間的關系。

在鄧小平研究中,筆者已經注意到一種明顯的方法傾向,就是越來越注意鄧小平生平的研究,將之納入中國知識分子和中國年輕的優(yōu)秀分子尋找中國現(xiàn)代化的探索者,對鄧小平在未來的國家治理中有重要的影響。而對鄧小平家世和童年時期的生活情況及出國留學時期的研究,由于時間的久遠和資料的缺乏,相對來說一直比較薄弱。《鄧小平年譜》撰寫組曾專門去法國鄧小平做工、讀書和生活過的地方以及法國外交部檔案部門等地收集材料,其中收集了一些過去沒有發(fā)現(xiàn)的材料,這些主要成果都反映在《鄧小平年譜》中?!?〕正是從這些史料中,我們發(fā)現(xiàn)了志士仁人在“五四運動”后尋找中國社會的出路,這條出路就是在中國與西方的關系中去尋找中國現(xiàn)代化的道路,其中游學海外是一種主要方式。他們中間有周恩來、陳毅和鄧穎超以及四川青年鄧小平。鄧小平在法國的五年多時間,成為他革命生涯和不平凡經歷的重要起點,也成為他見識西方現(xiàn)代化的起點。我們需要從這樣的視角全方位地考察鄧小平以及他治國理政的思想和品格。

鄧小平首先是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xiàn)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的開創(chuàng)者,鄧小平理論的主要創(chuàng)立者。其次,鄧小平對黨和人民的貢獻,是歷史性的,也是世界性的。他不僅改變了中國人民的歷史命運,而且改變了世界的歷史進程。再次,鄧小平是世界了解中國的一個不可逾越的人,是了解今日之中國,了解歷史,尤其是自1978年鄧小平開始領導造就當下中國的一系列進程的鑰匙。以傅高義的《鄧小平時代》為例,該書對鄧小平的歷史使命與前景的研究是這本書的精華所在。傅高義的社會學想像力在于探尋進入新世紀,中國領導人究竟怎樣才能做到既維持國家穩(wěn)定,又為社會松綁。為了使重建社會秩序工作有序進行,他認為,中國共產黨是唯一能夠掌控這個過程的組織,共產黨要從根本上轉變它的目標和工作方式。 既要改革,又不至于國家分裂,試圖找到一條國強民富之路。也正是在這個意義上才稱鄧小平為總設計師、建筑師。傅高義著的《鄧小平時代》,與其說是鄧小平傳,不如說是一個鄧小平時代的治國理政的集體畫像。他的高明之處就在于將中國向何處去變成了中國如何進入世界的話題。近幾年來,由美國學者撰寫的中國政治人物的傳記引起了國內讀者的廣泛關注,比如,羅斯·特里爾所著的《毛澤東傳》,理查德·伊文思著的《鄧小平傳》,庫恩著的《江澤民傳》,他們內心總是埋藏著一個問題:中國內部有哪些東西對我們有好處?與其說這些人是在研究“中國學”,不如說是在搞“中美學”。如何看待和評價國外研究中國熱?歷史有驚人相似之處,在民國時期,陳寅恪面對中國學生遠赴日本學習中國史的尷尬現(xiàn)象時曾寫過兩句詩:“群趨東鄰受國史,神州士夫羞欲死。” 這里寫出了日本研究中國史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雖然我們今天有了更大的改觀和成效,不至于“欲羞死”,但也要看到這些差距。僅從傅高義寫作《鄧小平時代》看,十年磨一劍,從2000年開始,至2010年寫成,他的研究方法就有我們值得學習和借鑒之處。大量查閱國內外公開發(fā)表的文獻,還訪問了其他了解鄧小平的人以及鄧小平生前所生活和經歷過的環(huán)境如四川廣安和山西太行山,西南局的成都和重慶,江西瑞金;訪問其家人,訪談各國世界政要,盡其所能與對鄧小平有不同看法的人交談,其中包括敬仰者,也有批評者,他努力以學者的方式做客觀研究,使更多的西方人認識鄧小平對中國對世界的巨大影響。〔5〕深入了解鄧小平其人和他所推行的改革,以及中國所發(fā)生的一切,是對改革開放歷史的一次嚴肅的嘗試。與此同時,對中國人認識鄧小平也帶來了拓展性的思維,從書中我們更多的看到作者對鄧小平的性格分析。在處理困難問題上,鄧小平所具備的自信、堅韌的品格,他的大膽試驗的思考方式和行事風格,調動全黨上下積極性的堅強決心,在決策中發(fā)揮著決定性的作用。鄧小平改變了一個當時還承受著“大躍進”和“文革”后果的國家的前進方向,其歷史遺產繼續(xù)影響著中國和世界。值得肯定的是,對中國與世界的關系的深入思考,使鄧小平始終能清醒地判斷中國與其他社會主義國家以及與其他西方發(fā)達國家之間的問題和分歧。正如匈牙利巴拉奇·代內什所言:“他們看待問題和分歧的方法已經發(fā)生變化,對世界形勢比較妥當和樂觀的看法取代了極端的戰(zhàn)爭宿命論錯誤的觀點”〔6〕。 如果說,毛澤東通過新民主主義革命完成了國家統(tǒng)一,建立了強大的政治體系,引入了現(xiàn)代工業(yè);那么,鄧小平在毛澤東的歷史遺產與中國的改革開放之間尋找結合點,打通了中國與世界的新格局,開啟了一個國強民富的現(xiàn)代中國。

二、鄧小平是打通中國與世界的偉大的政治家

中國一直就是亞洲文明的中心,但它從來就不是國際社會的一部分,直到毛澤東打開了中國的大門,但只有鄧小平時代才迎來了一個真正開放的時期。

中國與西方關系是20世紀的主題。中國對世界的認知(簡稱“世界觀”)從根本上講是由兩個因素決定的:一是中國社會的發(fā)展水平,特別是經濟文化發(fā)展水平;二是中國在世界體系中的地位。以華夷眼光看待世界,“中國”之名由來已久,但一直以來并不是“國家”的名稱,更多地是一種文化的表征。先秦時所謂的“中國”是與南蠻、東夷、西戎、北狄相對應的文化地理概念?!爸小敝Q謂暗含著一種文化中心論的心態(tài),“中國”不僅是地理上的世界中心,還意味著文明和教化的先進。從16世紀中葉到19世紀中葉,極少數(shù)知識精英“世界觀”開始向近代轉變。但在19世紀中葉以后的中西文化碰撞中,這種心態(tài)冰釋瓦解。如果說,鴉片戰(zhàn)爭時期“師夷之長技以制夷”的提出,任何對中國思想文化的考量,都斷不可離開中西文化交流的大背景。新中國成立以后,“世界”取代了“天下”,處理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既不像傳統(tǒng)的華夷觀和“中國文化中心論”那樣夜郎自大;也不像“全盤西化論”那般妄自菲薄。中國在對待西方、對待世界的問題上,總是矛盾而復雜。

鄧小平破解中西之關系具有其深刻的理論基礎,首先是關于“三個世界”的劃分理論。毛澤東說:“我看美國、蘇聯(lián)是第一世界。中間派,日本、歐洲、澳大利亞、加拿大,是第二世界。咱們是第三世界?!薄暗谌澜缛丝诤芏唷?,“亞洲除了日本,都是第三世界。整個非洲都是第三世界,拉丁美洲是第三世界”?!?〕1974年4月10日,鄧小平在聯(lián)合國大會第六屆特別會議上發(fā)言,全面闡述了毛澤東關于“三個世界”劃分的理論,并說明了中國的對外政策,重點解決了世界的多樣性。新中國成立后,毛澤東正確分析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后的國際局勢,認清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中國包圍的態(tài)勢,確定要團結世界上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在與以蘇聯(lián)為首的社會主義國家建立“同盟關系”的同時,特別要做好以印度、緬甸、印尼等為代表的“中間國家”的工作,以此作為打破封鎖和包圍的主要突破口和重要戰(zhàn)略步驟,進而打破以美國為首的西方國家對新中國的包圍和封鎖,“美國這樣的大國如果不要和平,我們就不得安寧,大家也不得安寧”〔8〕。要消除美國這樣強大的對手對新中國的威脅,“我們需要和平環(huán)境,需要朋友”。以上這些分析,是富有創(chuàng)建性的。這一理論與蘇聯(lián)把世界劃分為“兩個陣營”的主張有所區(qū)別,更符合二戰(zhàn)后國際格局的實際,為中國在世界范圍內團結和爭取更多朋友以打破西方國家的包圍和封鎖提供了更加廣闊的空間。在與西方國家的長期斗爭中,毛澤東向全世界展示了他高超的政治智慧和高屋建瓴、勢如破竹的宏大氣派,集中體現(xiàn)了站立起來的中國人民不屈的性格。聯(lián)合國秘書長瓦爾德海姆在聯(lián)合國全體大會上作專門發(fā)言說:“毛主席是一位偉大的政治思想家、哲學家和詩人”,“差不多半個世紀以來,他的影響遍及整個世界”,“他實現(xiàn)自己理想的勇氣和決心將繼續(xù)鼓勵今后的世世代代”。安理會主席在1976年9月10日的毛澤東的悼念會上致悼詞說:毛主席“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聯(lián)合國教科文執(zhí)行局書記說:毛主席“是不僅為自己的人民而且為全世界人民向未來打開了門窗的世界性人物”。

其次是對外開放理論。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的最強音,在對外開放理論和實踐中,隱含的是鄧小平提出的“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代世界的兩大問題”、“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的發(fā)展需要中國”等理念。在《鄧小平文選》第二卷和第三卷中,鄧小平數(shù)十次談到“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重點破解了世界的一致性。 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叭魏我粋€民族、一個國家,都需要學習別的民族、別的國家的長處,學習人家的先進科學技術?!薄?〕

再次是社會主義也可以搞市場經濟的理論。在諸多的研究史料中,筆者注意到,鄧小平在魯山革命時期就已經敏銳地關注到市場經濟的作用。在《躍進中原的勝利形勢與今后的政策策略》報告(即“魯山報告”)中,鄧小平指出:“像魯山街上這個小市場,如果倒閉了,起碼有一萬人失掉生計,馬上向你伸手要飯吃。我們這個區(qū)有三萬人靠種植煙草生活,如果紙煙廠垮了,不能出口,這三萬人馬上沒有飯吃,沒有衣穿。究竟是打倒了資本家,還是打倒了老百姓?我看這不是打倒了資本家,而是打掉了人民的生計。”〔10〕要實行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就必須回答市場經濟同社會主義是否存在根本矛盾的問題。在1979年11月26日,鄧小平在會見美國不列顛百科全書出版公司編委會副主席吉布尼和加拿大麥吉爾大學東亞研究所主任林達光等的談話,就已明確提出社會主義也可搞市場經濟。1987年2月6日,他同幾位中央負責同志談話中指出:“為什么一談市場就說是資本主義,只有計劃才是社會主義呢?計劃和市場都是方法嘛。只要對發(fā)展生產力有好處,就可以利用。它為社會主義服務,就是社會主義的;為資本主義服務,就是資本主義的。好像一談計劃就是社會主義,這也是不對的,日本就有一個企劃廳嘛,美國也有計劃嘛。我們以前是學蘇聯(lián)的,搞計劃經濟。后來又講計劃經濟為主,現(xiàn)在不要再講這個了?!薄?1〕這些論述有力地打破了市場經濟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根本區(qū)別的傳統(tǒng)觀念,為我國堅持市場取向的改革開放、為中國在世界中的新格局開辟了廣闊道路。

鄧小平何以能找到破解中西方關系的理論鑰匙?筆者認為有三個值得考量的原因。

首先,鄧小平青年時代赴法國勤工儉學成為他認識西方現(xiàn)代化的起點。留學法國讓鄧小平近距離地觀察西方,了解工業(yè)社會,同時也成就了鄧小平革命生涯。鄧小平從1920年夏到1926年初,在法國生活了五年多,由愛國青年成長為馬克思主義者,可以說這一階段是他革命生涯的開端。為什么會留學法國?一戰(zhàn)爆發(fā),大量法國青年應戰(zhàn),工廠缺乏勞動力,在亞洲招募華工,一些有識之士認為這對中國來說是一個機會,鄧小平就是參與了留法勤工儉學會重慶分會的援助得以留學。在不少中國青年眼里,法國是資產階級革命進行得較徹底的國家,一些科學新說多出自法國,而去法國的留學費用與到其他國家相比又最低。因此,到法國勤工儉學成為許多熱血青年共同的夢想。于是他們懷著振興中華,挽救危亡,追求新思潮,向西方學習的目的,遠赴法國勤工儉學。周恩來、鄧小平、陳毅、李富春和蔡暢等都曾在20世紀20年代到法國勤工儉學,追求馬克思主義真理。鄧小平到鋼鐵廠做雜工,運煤、搬鋼板,用汗水換取生活費。后來他又到處找活干,在巴黎近郊的雷諾工廠當鉗工、在蒙達爾紀的哈金森橡膠廠粘膠鞋,在飯館當招待,在碼頭運貨物,在建筑工地搬磚,還做過清潔工。1920年10月21日,鄧小平和其他中國留學生進入巴耶中學學習。但是,5個月后因費用無法自己負擔,不得不離開中學,“儉學”不成,只好“勤工”。

1975年5月12日,鄧小平以國賓身份訪問法國,受到法國政府和人民的熱烈歡迎。在法國期間,鄧小平兩次同法國總統(tǒng)德斯坦會談,內容涉及反對霸權主義維護世界和平、中國與歐洲關系、國際經濟新秩序、雙邊經貿及能源等問題。鄧小平以戰(zhàn)略家的眼光高瞻遠矚地強調:歐洲和亞洲實際上是一個大陸,你們在西邊,我們在東邊,把我們聯(lián)系在一起的因素比人們想像到的要多得多。我們深信,只要我們雙方共同努力,我們一定能夠對國際局勢的積極發(fā)展做出各自的貢獻。

其次,在出訪東南亞、日本和美國的過程中完成了對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準確定位。鄧小平“三起三落”的特殊經歷造就了他不同尋常的政治視野,使他對學習和利用國外資源管理科技有著非同常人的敏銳和迫切。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的一年期間,鄧小平相繼訪問了緬甸、尼泊爾、朝鮮、日本、泰國、馬來西亞、新加坡和美國。這一系列出訪,特別是對美國和日本的訪問,幫助鄧小平完成了對中國與外部世界關系的準確定位,初步形成了通過實行改革開放促進中國與世界共同發(fā)展、互利共贏的戰(zhàn)略大思路。1979年鄧小平復出后首次訪美,也是認清了美國現(xiàn)代化的力量有助于為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營造一個穩(wěn)定的國際安全環(huán)境。美國訪問還向全世界傳達了一個重要的信息:中國確實是開放了。正是鄧小平認識到和美國搞好關系的重要性,把發(fā)展中美關系放在中國外交的第一位,才有了中國真正的開放,才迎來了中國經濟的大發(fā)展。中國現(xiàn)代化需要世界,需要西方。鄧小平不僅從中國現(xiàn)代化建設的角度來思考中美關系,他更從全球戰(zhàn)略的角度來考慮中國與西方關系,即與鄰國保持和睦關系,與發(fā)達國家建立正?;饨?,讓中國在和平發(fā)展的國際環(huán)境中一心一意抓經濟建設。

再次,在市場經濟中找到了中國與世界溝通的平臺。中西關系也是社會主義與資本主義的關系。1989年政治風波以后,中國改革陷于進退兩難的境地。反“和平演變”的呼聲蓋過改革開放,“批判資產階級自由化”傷及改革開放各個領域,舉國上下大有舉棋未定、方向搖擺之惑,質疑改革“姓社姓資”的聲浪漸響。當時在黨內關于改革的認識是不統(tǒng)一的,進行了十多年的改革開放隨時有中斷的危險。為了打消國內外對改革開放的顧慮,88 歲的老人坐不住了,出訪深圳,提出要鼓勵大膽改革,要大力發(fā)展市場經濟。1992年鄧小平發(fā)表著名的南方談話,強調市場的重要性奠定了中國與世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平臺。

鄧小平個人經歷的困擾與中國“向何處去”的這一社會論題構成了筆者的學術想像力。我們已開始明白鄧小平生活在自己時代生活歷程之中,而這個歷程又存在于現(xiàn)代化歷史序列之中,他抓住時機高屋建瓴提出中國現(xiàn)代化發(fā)展階段理論,對中國社會的發(fā)展和歷史的演進作出了卓越的探索。鄧小平最大的歷史貢獻就是破解中國與世界的關系,提出了和平與發(fā)展是世界的主題的論斷。雖然鄧小平離開了這個世界,但是在他身后,一個日益強盛的中國將是他留下來的最大遺產。總之,他改善了中國與每一個重要國家的關系。與各國保持和睦關系,集中精力搞好國內的經濟建設,為我國今天成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發(fā)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三、鄧小平的政治智慧

中國不能脫離世界,中國必須融入世界,與世界對話與分享文明。當前有一個熱門話題:習近平如何繼承和創(chuàng)新鄧小平改革開放事業(yè)?據(jù)海外媒體報道稱,習近平的對外戰(zhàn)略與前任領導人毛澤東、鄧小平存有很多相似之處。中國現(xiàn)在正與俄羅斯結成聯(lián)盟,共同對抗在右傾化道路上愈走愈遠的日本和推行“重返亞洲”戰(zhàn)略的美國。熱議的核心隱藏著一個關鍵問題是鄧小平關于中國與世界關系的政治智慧對新一代領導集體治國理政可以借鑒的思想是什么?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三個方面的內容。

首先,勇于向前看的智慧 。改革之初最迫切的問題就是如何向西方學習。鄧小平既要肯定毛澤東,又要為檢討毛澤東的晚年失誤留出空間。他特別強調,改革是對毛澤東的事業(yè)和思想的繼承和進一步發(fā)展。“三中全會以后,我們就是恢復毛澤東同志的那些正確的東西嘛,就是準確地、完整地學習和運用毛澤東思想嘛?;军c還是那些。從許多方面來說,現(xiàn)在我們還是把毛澤東同志已經提出、但是沒有做的事情做起來,把他反對錯了的改正過來,把他沒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當長的時期,還是做這件事。當然,我們也有發(fā)展,而且還要繼續(xù)發(fā)展?!薄?2〕籌備1978年中央工作會議是一個很值得研究的案例。他為了這次講話寫了三頁紙,共計1600字的說明,他對起草人說,要說明中國是多么落后,多么需要改革。起初列了七個問題,講話時只談四個問題,核心是解放思想,開動腦筋,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鄧小平這些思想從根本上將中國融入世界營造了黨內外思想氛圍。

其次,創(chuàng)新理論的智慧。開放總是有挑戰(zhàn)的,不是一帆風順的。1992年他點燃了一把更大的火,強力發(fā)展市場經濟。為什么要發(fā)展市場經濟?1989年前后,經歷通貨膨脹引起的恐慌、政治風波、蘇聯(lián)解體和東歐政權的相繼垮臺,這一系列事件使北京氣氛高度緊張,出現(xiàn)了兩派,建設派與平衡派(要把國家控制在他們認為安全的軌道上)。鄧小平則認為,不加快國家的發(fā)展,共產黨的統(tǒng)治就會陷入危境,因此,他同樣堅定地認為,只有加快發(fā)展和開放才能維持民眾的擁護,使國家得以發(fā)展下去。這不僅是個經濟問題,實際上是個政治問題。1991年底,鄧小平拿出了他的魄力,不把時間浪費在爭論上,他要采取行動爭取支持。鄧小平說出了他的要點,“貧窮不是社會主義”。他認為我們不僅要反思“什么是社會主義、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的問題,而最重要的是要探索用什么方法才能更有力地發(fā)展社會生產力,使社會主義能夠發(fā)揮出它固有的優(yōu)越性?!笆袌鼋洕皇琴Y本主義的專利”,社會主義應當把計劃經濟和市場經濟結合起來,才能解放生產力,加速經濟發(fā)展。“總結歷史經驗,中國長期處于停滯和落后狀態(tài)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閉關自守。經驗證明,關起門來搞建設是不能成功的,中國的發(fā)展離不開世界?!薄?3〕鄧小平在1992年初發(fā)表的南方談話,在總結實踐基礎上形成的新的思想、新的觀點、新的論斷,回答了搞市場經濟意味著走資本主義道路這一長期困擾著我們的問題,把馬克思主義經濟理論推向新的階段,并開啟了中國改革開放的新政,“對內經濟搞活,對外經濟開放,這不是短期的政策,是個長期的政策,最少五十年到七十年不會變”〔14〕。鄧小平強調,中國的對外開放固然會加速我國社會生產力的發(fā)展,同時,中國也會因此對國際的經濟作出較多的貢獻。所以,無論從中國的角度看,還是從世界的角度看,中國的對外開放都是必要的,長期的,中國的發(fā)展對世界和平與世界經濟有利。中國將堅定不移地實行對外開放,并為此創(chuàng)造條件。

第三,構建新型政黨外交關系的智慧。中國的重心工作轉向現(xiàn)代化建設,現(xiàn)代化建設離不開國際環(huán)境。國際環(huán)境是什么?這是一個亟需澄清的理論問題,這關系到中國共產黨如何與世界政黨打交道。20世紀70年代末以前的政黨外交具有鮮明的意識形態(tài)特點,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發(fā)展與各國各類政黨的黨際關系。鄧小平揚棄了以往將所處時代定位為“帝國主義與無產階級革命時代”、“革命和戰(zhàn)爭是時代的基本特征”的觀點,提出了“和平和發(fā)展是當今時代兩大問題”的新觀點。他明確指出:“現(xiàn)在世界上真正的大問題,帶全球性的戰(zhàn)略問題,一個是和平問題,一個是經濟問題或者說發(fā)展問題?!薄?5〕在這種新格局中,“中國現(xiàn)在是維護世界和平和穩(wěn)定的力量,不是破壞力量?!薄?6〕“如果說中國是一個和平力量、制約戰(zhàn)爭的力量的話,現(xiàn)在這個力量還小。等到中國發(fā)展起來了,制約戰(zhàn)爭的和平力量將會大大增強。”“那時中國對于世界和平和國際局勢的穩(wěn)定肯定會起比較顯著的作用。”〔17〕依據(jù)這一判斷,中國共產黨及時調整政黨外交戰(zhàn)略,積極發(fā)展與各國各類政黨的友好關系,就成了我們黨政黨外交的一個重要任務。鄧小平對此強調指出:“要重視廣泛的國際交往,同什么人都可以打交道,在打交道的過程中趨利避害。”〔18〕“著眼于自身長遠的戰(zhàn)略利益,同時也尊重對方的利益,而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不去計較社會制度和意識形態(tài)的差別?!薄?9〕這一策略為我國改革開放爭取到了良好的外部條件。正是實行了鄧小平確立的對外開放戰(zhàn)略,充分利用國際國內兩個市場,兩種資源,才確保了國家實現(xiàn)跨越式發(fā)展。

鄧小平為中國打開了一個多彩的世界。雖然毛澤東在1969年中蘇邊境沖突后開始向西方開放,中國在1971年也重新取得了聯(lián)合國的席位,但是毛澤東在世時中國的大門僅僅打開了一條縫,在世界上開啟了中國的一席之地。而鄧小平真正打開了國家的大門,與各國建立了新型合作關系,與世界接軌,從而使中國成為國際新秩序的一員。僅以留學生數(shù)據(jù)為證,1978年,中國促請美國接受百名留學生。鄧小平去世十年后,有140萬中國學生在海外留學,大約有39萬人學成歸國。1992年中國已經在全球貿易與學術對話中扮演著積極的角色。值得一提的,在鄧小平理政的時代,中國的學術和研究機構也有了極大發(fā)展,從而加深了中國對世界的了解。盡管對鄧小平的豐功偉績有著歷史的定論,無論是政壇還是學術界,但是,筆者認為需要進一步討論的是,不要低估鄧小平對中國共產黨、社會主義和中國社會的轉型所帶來的深刻的影響。從社會結構、社會影響和社會力量的培育來看,鄧小平帶來了從以農村為主的社會向以城市為主的社會的深刻轉型,而且這種轉型還在繼續(xù),社會從脆弱向堅實邁進,各種社會力量在中國角逐,從亂象叢生的社會向和諧有序社會進步已經是勢不可當。當我們今天享受改革的成果時,我們依然不能忘記那個有著濃濃的四川口音的鄧小平,他的價值會隨著我們的社會發(fā)展越來越被肯定。 一個人,一個時代,是有深刻的內涵的。他始終走在時代的前列,他的成長是與中國歷史、中國共產黨和中國社會主義緊密相連的,他無愧于時代的使命和責任。

〔參考文獻〕

〔1〕武市紅.國外鄧小平研究述評〔J〕.黨的文獻,2003(02).

〔2〕沈傳亮.一部鄧小平研究的權威參考書——評《鄧小平研究述評》〔J〕.北京黨史,2004(04).

〔3〕習近平.在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10周年座談會上的講話〔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7.

〔4〕王敏玉 .十年來國內鄧小平生平研究述評〔J〕.黨的文獻,2014(增刊).

〔5〕〔美〕傅高義著,馮克利譯.鄧小平時代〔M〕.北京:生活·讀書·新知三聯(lián)書店,2013:3-16.

〔6〕〔匈牙利〕巴拉奇·代內什.鄧小平〔M〕. 北京:解放軍出版社, 1988:268.

〔7〕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441.

〔8〕毛澤東.毛澤東文集:第6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9:341.

〔9〕〔12〕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91,300.

〔10〕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102-103.

〔11〕〔13〕〔14〕〔15〕〔16〕〔17〕〔18〕〔19〕鄧小平.鄧小平文選: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203, 78,79,105,104,105,260,330.

(責任編輯 王麗娟)

猜你喜歡
歷史貢獻
淺談抗大對抗戰(zhàn)勝利的歷史貢獻
黨史文苑(2017年2期)2017-02-20 14:34:55
近代中國教會大學體育文化的傳承研究
淺論艾思奇《大眾哲學》的歷史貢獻及當代啟示
淺析川陜蘇區(qū)婦女教育
考試周刊(2016年9期)2016-03-12 06:29:24
體壇碩彥 留德先驅:江良規(guī)體育思想研究
《八路軍軍政雜志》對鞏固抗日民族統(tǒng)一戰(zhàn)線的歷史貢獻
長征時期張聞天對俄界會議的歷史貢獻
陳云領導中央顧問委員會期間的歷史貢獻
陳云領導經濟工作的特點及歷史貢獻
黨的十八大對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歷史貢獻
世紀橋(2015年5期)2015-06-10 10:26:34
临泉县| 巴南区| 宁蒗| 正镶白旗| 怀化市| 潼南县| 连州市| 大兴区| 康平县| 洛南县| 海晏县| 赞皇县| 文登市| 烟台市| 永康市| 惠安县| 青冈县| 三河市| 商都县| 响水县| 阿克| 宁南县| 焦作市| 辽宁省| 体育| 新津县| 七台河市| 和平区| 昭通市| 渑池县| 宁强县| 抚松县| 遵义县| 广河县| 海阳市| 金沙县| 扎囊县| 凌云县| 百色市| 松江区| 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