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偉男
【摘要】在奔流不息的歷史長河中,曾涌現(xiàn)出一位極具思想文化的人物,他支配著中國長達兩千多年的主流思想,并開創(chuàng)了一個劃時代的學術流派,成為該學派的奠基人。在今時今日,他的影響已經(jīng)享譽全球,他就是孔子。作為中國歷史上最偉大的思想教育家之一,孔子讓我們銘記的并非只有他的哲學觀點,同樣熠熠生輝的還有他的樂教思想。時勢造就英雄,在那個紛亂的年代誕生了這樣一位極具音樂審美的偉大藝術家,他的音樂倫理、價值和審美思想則流傳至今,給后世人們帶來深遠的影響。
【關鍵詞】孔子;樂教;影響
孔子的音樂思想代表著中國古代音樂的正統(tǒng),他對音樂的癡迷程度已經(jīng)超乎了人們的想象,一方面這樣的理論基礎來源于古代樂教的傳承,另一方面則來源于孔子自身對于音樂精髓的不斷挖掘。
一、音樂的產(chǎn)生
最早的音樂是如何產(chǎn)生的?音樂不單單是藝術門類的一脈,并且也是人類的一種社會現(xiàn)象,它是伴隨著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而出現(xiàn)的,同樣音樂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到一定時期的產(chǎn)物。
在我國,音樂活動早在原始社會就已經(jīng)產(chǎn)生了,那時的音樂與舞蹈是密切聯(lián)系在一起的,人們的生產(chǎn)生活都與音樂息息相關。《尚書·益稷篇》中載:擊石拊石,百獸率舞?!彼鑼懥嗽忌鐣藗兦脫羰嗟男蜗?,并描繪出了百獸率舞的熱鬧場景。那時的音樂十分的古樸純粹,人們或許只是為了模仿叢林中野獸的叫聲,或只為了抒發(fā)自己的情感,而去進行這些簡單的音響活動。
二、孔子樂教思想的直接來源
古代音樂發(fā)展的第一個高峰出現(xiàn)在西周時期,那時“禮樂制度”一度成為為了維護周王朝統(tǒng)治的工具?!岸Y樂”在中國古代文化中占據(jù)著崇高的地位,以“禮”來節(jié)制人們?nèi)粘5乃枷牖顒樱浴皹贰眮硗七M統(tǒng)治階級的教化理念,這是周人偉大的創(chuàng)舉??鬃由畹臅r代處于“禮崩樂壞”的大變革時期,再加上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使得身份高貴的人逐漸喪失了優(yōu)越的生活環(huán)境,而社會的基層民眾通過勞動賺取了生活物質(zhì)資源,最初氏族社會所標榜的宗法分封等制度從根本上發(fā)生了動搖,“禮樂制度”已經(jīng)蕩然無存??鬃用鎸@種局面心生悲涼,據(jù)《論語·八佾》中記載:“周監(jiān)於二代,郁郁乎文哉!吾從周。”意思是說,周禮是借鑒夏禮和殷禮建立起來的,這是怎樣的豐富多彩啊,這樣我便遵從周朝的制度。這可以得知,孔子對于周朝“禮樂制度”的高度憧憬,在他的心目當中,西周井然有序的社會環(huán)境才是他所追求的理想社會狀態(tài)。在周禮中,讓人印象最深刻的要數(shù)它所制定出來的等級森嚴的制度,什么身份的人可以享受何種待遇、該怎樣處世都有明確的要求。這種嚴苛的制度在音樂方面表現(xiàn)的更甚,其中包括樂舞的使用,依據(jù)禮樂制度,樂舞要有“佾數(shù)”的嚴格規(guī)定,“佾,列也,舞者八人為列?!保ā墩撜Z正義》)依據(jù)規(guī)定,天子可以享用的樂舞數(shù)為六十四,諸侯可用四十八,卿大夫可用三十二,士這一階層則可用十六。又見《論語注疏》中所載:“魯以周公故,受王者禮樂,有八佾之舞。季恒子僭于其家廟舞之,故孔子譏之。”說的是季氏無視禮樂制度,僭越天子,公然使用八佾樂舞在家廟之上,在孔子看來,這是亂政之舉,實在無法忍受。
周朝禮樂制度的嚴謹精妙全然透過“禮樂”顯現(xiàn),那么“禮”究竟是什么?關于“禮”的起源,《說文·示部》中寫道:“禮,履也,所以事神致福也。”禮是禮義,即行為的準則,履是履行、實踐的意思,就像腳要穿鞋子走路,人們要按照禮制行事。禮的緣起于祭祀鬼神有關,祭祀之中往往參與著樂舞的成分,成為了祭祀典禮上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呂氏春秋·古樂》中記載著葛天氏之樂,當中夾雜著諸多樂舞的成分?!拔舾鹛焓现畼?,三人操牛尾,投足以歌八闋:一曰載民,二曰玄鳥,三曰遂草木,四曰奮五谷,五曰敬天常,六曰達帝功,七曰依地德,八曰總萬物之極?!?/p>
可見,“禮”與“樂”往往是伴隨存在的。在古代,由于當時的社會生產(chǎn)低下,人們紛紛祈求上天或神靈的幫忙而采取祭祀活動,整個活動在有準備的前提下進行,并嚴格規(guī)定了什么時段能做什么事情。人們在祭祀活動中有節(jié)奏的將身體扭動,并發(fā)出內(nèi)心的呼喊,以求“上達于天”,從而實現(xiàn)和神靈交流的心愿。周代的“樂”并不是指單純的音樂,而是在于他要與“禮”相互呼應,來劃定人們的思想生活,言行舉止,等級身份的不同。
在“禮樂制度”的要求之下衍生出了“六藝”教育,要求學生掌握:禮、樂、射、御、書、數(shù)六項基本才能?!梆B(yǎng)國子以道,乃教之六藝:一曰五禮,二曰六樂,三曰五射,四曰五御,五曰六書,六曰九數(shù)。”(《周禮·保氏》)其中,樂居第二位,足以見得周代人們對于樂教的重視程度。在周代的樂教體制中,大司樂處于音樂教育機構的最高職,掌握著音樂教育與執(zhí)行禮樂的職能,他的培養(yǎng)對象主要是王公貴族子弟。在大司樂以下,設有“樂師”、“大胥”、“大師”、“小師”、“ 胝蒙”、“司干”等等諸多音樂官職人員,分別負責日常的音樂活動。
《禮記·內(nèi)則》記載:“十有三年學樂,誦詩,舞勺。成童,舞象,學射御。二十而冠,始學禮,可以衣裘帛,舞大夏?!睆倪@一段話得知,周代的教育制度有著嚴格的規(guī)范和要求,學生到了一定的年歲才可以習得相應的知識和才能,這體現(xiàn)出周代教育體系的成熟與完善,教學內(nèi)容也具有層次性和系統(tǒng)性。
三、孔子的音樂實踐
孔子是儒家音樂的奠基人,他本身就是一位非常杰出的音樂家和音樂鑒賞家,從歷史文獻中都可以看出,孔子是一位勤勉并致力于音樂實踐的人??鬃诱J為人的一生是不斷學習進取的一生,應該“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保ā墩撜Z·泰伯》)孔子認為人的修養(yǎng),開始于學詩,自立于學禮,成熟于學樂,儒家學派認為詩、禮、樂三者是教化民眾的基礎與手段,應該要恰當利用。因此,這一理念可謂是儒家的教育思想的概括,進一步,則可以歸結為審美教育思想。孔子將音樂的學習視作能否成為君子的試金石,在孔子看來,音樂不僅可以與政治相輔相成,成為構建社會基石的重要原料,而且還可以影響人心,陶冶情操,塑造個人品格與審美。
孔氏認為音樂是輔佐政治強有力的手段,他的主張是“以樂治國”?!抖Y記·樂記》中記載:“生則樂,樂則安,安則久,久則天,天則神。天則不言而信,神則不怒而威,致以治心者也。”從這里可以看出,樂教的目的是為了政治教化,讓人們臣服于天子的統(tǒng)治,也讓這個社會趨向于緩和與平靜。
在音樂實踐方面,孔子已經(jīng)到了近乎癡迷的程度,《論語·述而》記載:“子與人歌而善,必使反之,而后和之?!闭f的是孔子與別人一起唱歌,唱的好一定要讓對方再唱一遍,自己再跟著合唱一遍。這證明了孔子對于音樂的熱愛與追求,同時又體現(xiàn)出他“三人行,必有我?guī)煛钡膶W習態(tài)度。在《史記·孔子世家》中則記錄著一段非常詳述并精彩的學習過程:“孔子學鼓琴師襄子,十日不進。師襄子曰:“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鹨蚜暺淝?,未得其數(shù)也?!庇虚g,曰:“已習其數(shù),可以益矣?!笨鬃釉唬骸扒鹞吹闷渲疽??!庇虚g,曰:“已習其志,可以益矣。”孔子曰:“丘未得其為人也?!庇虚g,有所穆然深思焉,有所怡然高望而遠志焉。曰:“丘得其為人,黯然而黑,幾然而長,眼如望羊,如王四國,非文王其誰能為此也!”這里詳細的記載了孔子學習音樂進度的情形。在此古中表明,孔子在學習音樂上非常探求音樂的意境和內(nèi)涵,要做到“情”與“意”的高度結合,好的音樂,一定是充滿生命力的音樂。文中的“曲”與“數(shù)”是技術層面上的問題,而“志”則是形成音樂的精髓,“人”則反映出音樂精神當中人的精神主體??鬃臃磸湍ゾ氉约旱募妓?,不斷開拓精神層面,從琴技演繹到音樂探索,再到人格的追求,這就是一個偉大藝術家藝術活動的過程。
孔子不僅自身研習音樂樂論,還擅長鑒賞各類音樂詩詞,他將音樂審美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墩撜Z·八佾》中記載:子謂《韶》,盡善矣,又盡美矣。謂《武》,盡美矣,未盡善也。孔子熱衷于《韶》樂盡善盡美的藝術表現(xiàn),而將《武》樂認定是盡美未盡善的藝術,從這里,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出孔子對于音樂的審美觀點。由于史料的缺乏,導致現(xiàn)今難以還原《韶》樂的面貌,但從《尚書·舜典》可以知,《韶》樂樂風“直而溫,寬而栗,則而無虐,簡而無傲。詩言志,歌永言,聲依永,律和聲。八音克諧,無相奪倫,神人以和?!保ā渡袝に吹洹罚o論是在音樂手段還是內(nèi)涵變現(xiàn)上都達到了“至美”的狀態(tài),這是一種天地人和諧統(tǒng)一的狀態(tài),讓自然社會寧靜的狀態(tài),以此來展示社會的安寧與穩(wěn)定,處處彰顯和諧。而《武》樂的則描寫了周武王通過武力手段討伐商紂而以得天下,《武》樂的內(nèi)涵是歌頌武王的“武德”,即便武王伐紂符合民心,順應歷史發(fā)展,但還是造成了大量傷民流離失所,妻離子散,所以,孔子認為《武》樂未盡善。由此可見,孔子的音樂審美標準建立在“善”的基礎之上,用“美善合一”的標準來衡量樂舞與詩歌。這表達了孔子內(nèi)心盡善盡美,文質(zhì)彬彬的音樂審美品格,也是儒家學派,乃正整個中華民族音樂審美的最高境界。
縱觀歷史,孔子和整個儒家學派都歷經(jīng)了滄桑巨變,每一步都印上了時代的痕跡,時至今日,我們?nèi)耘f感到迷茫困惑,仍舊有許多疑問,關于孔子,關于人生,關于整個時代,孔氏也有諸多塵封的歷史殘片等待后人去挖掘整理。我們從孔子的音樂思想中找尋天地人和,萬物和諧,猶如烈日下的清泉,會帶給迷茫的人些許慰藉。
參考文獻
[1]楊蔭瀏.中國古代音樂史稿(上)[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04.
[2]匡亞明.孔子評傳[M].濟南:齊魯書社,1985.
[3]徐復觀.中國藝術精神[M].沈陽:春風文藝出版社,1987.
[4]孫玉梅.周代禮樂制度與孔子的音樂思想[D].長春:東北師范大學,2007.
[5]黃河.周代音樂教育對我國當今音樂教育的啟示[D].重慶:重慶師范大,2013.
[6]王平.論孔子的樂教思想[J].西北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