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洋
【摘要】扎恩達勒是達斡爾族的民歌,它與達斡爾族的民俗活動密不可分。本文以筆者2015年3月對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梅里斯區(qū)的田野調查為基礎,以達斡爾族民歌為研究對象,對其進行深入分析,闡述民歌對達斡爾族民族文化傳承的意義。
【關鍵詞】達斡爾族 抹黑節(jié);扎恩達勒
在黑龍江的西北地區(qū)生存著一群勤勞、勇敢、善良的民族——達斡爾族,這片森林、大地、草原給予達斡爾族繁衍生息的空間,教會他們如何生存,生存又激發(fā)出他們心中的歌與舞。在達斡爾族的歌舞中描繪的正是他們與自然的相互滋長、相互給予、相互對峙的史詩。
一、“抹黑節(jié)”的源起
達斡爾族稱“抹黑節(jié)”為“闊德格·烏都日”節(jié),是達斡爾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它源于達斡爾族的春節(jié),達斡爾族認為同年三十至正月十五都是春節(jié),在春節(jié)時陽氣上升,陰氣下降,人在夜晚出行及玩耍時都比較安全。正月十六以后陰陽各半,此時達斡爾族“活計”也相繼開始,為了驅邪防病、保佑一年的平安,正月十六那天,孩子沒起床之前在他們印堂上抹上鍋底灰,成人們也會去互相打黑臉,所以達斡爾族把正月十六定為“抹黑日”,隨著時間的推移,“抹黑日”演變成今天的“抹黑節(jié)”。
二、“抹黑節(jié)”中的扎恩達勒
扎恩達勒在達斡爾族“抹黑節(jié)”中是不可缺少的部分,它歌詠達斡爾族的歷史、傳統(tǒng)、民俗、文化與生活,記錄了歷代人們的歡樂與悲苦,是達斡爾族真實的寫照。
(一)關于生產(chǎn)民俗的扎恩達勒
達斡爾族在其獨特的自然環(huán)境中生存,造就了他們特有的生產(chǎn)活動,達斡爾族的生產(chǎn)活動以農(nóng)耕、畜牧為主,漁獵、采摘為輔。民歌中就有許多是描繪斡爾族生產(chǎn)活動情景,宣泄了達斡爾族人心中的情感。在解放前,達斡爾族人過著吃柳蒿牙、住在荒野草地的艱苦生活,飽受階級、民族的壓迫,在這些歌曲中都能體出他們的艱苦心情。這些歌曲大多都是即興發(fā)揮,曲調單調,反復演唱,歌詞不加修飾,歌曲中的襯詞使用較多。(如畜牧歌曲《牧歌》、漁獵歌曲《快去撒網(wǎng)羅》、采摘歌曲《采“昆木勒》。)
牧歌
養(yǎng)育牛羊的是遼闊的草原,伴隨牧人生活的是苦難。
快去撒網(wǎng)羅
大哥呀大哥,大哥呀大哥,咱們快去撒網(wǎng)羅。
鯉魚呦鯉魚,順流而下擠滿江面,咱們去撒大網(wǎng)吧。
草根魚呦草根魚,悠閑的游過來了,咱們去撒大網(wǎng)吧。
(4、5、6、7段略)
采“昆木勒”
姐姐,姐姐呀姐姐,我們去采“昆木勒”吧。
上船把槳搖兩搖,船兒像兩歲的馬兒在奔跑。
再把雙槳搖三搖,船兒像三歲的馬兒在飛跑。
你看西北邊涌起了滾滾烏云,咱們快點走吧。
貧困的生活多艱難,腳上沒有鞋襪穿。
(二)關于生活民俗的扎恩達勒
達斡爾族民歌中涉及達斡爾族生活民俗方方面面,即有描寫達斡爾族人的“衣食住行”,又有描繪愛情、婚姻等。愛情是人類永恒的話題,達斡爾族民歌中描寫愛情的歌曲不在少數(shù),如《心上人》《情歌》等。達斡爾族青年男女在封建禮教的束縛下,婚姻都由不得自己決定,很多在小時就已被許配,嫁的地方也很遠,回娘家對于她們來說非常困難,因此出現(xiàn)了許多描寫達斡爾族婦女想念娘家親人的歌曲,如《想娘親》《媽媽,我的苦難呦》《小媳婦盼親人》。
小媳婦盼親
蜘蛛垂下來,我們爸爸又來啦。
蒼鷹飛過來,娘家親人要來啦。
蝙蝠飛過來,我的媽媽要來啦。
蝴蝶飛過來,我的嫂子要來啦
鴿子飛過來,娘家姐妹要來啦。
達斡爾族人在如此艱苦的環(huán)境中生存,仍能保持一種樂觀的心態(tài)去憧憬未來、贊美家鄉(xiāng)、贊美大自然。
四季歌
春季里來暖洋洋,初升的太陽照山梁,
山坡的白雪融化了,迎春花兒吐芳香,莊稼人兒春耕忙。
夏季里來好風光,鮮花開在原野上,
微風輕輕吹過來,萬頃麥田起波浪,勤勞的農(nóng)民鋤草忙。
(3、4段略)
(三)扎恩達勒的音樂形態(tài)
1.旋律旋法
達斡爾族民歌旋律以級進和小跳為主,多以五聲音階波浪形形式進行,有時有四、五度跳進,很少有大的起伏,曲調自然流暢、平穩(wěn)。(如《大蔥的綠》)
2.節(jié)奏節(jié)拍
達斡爾族民歌以二拍子、四拍子、六拍子居多,節(jié)奏相對規(guī)整、對稱,少部分歌曲使用變換拍子和混合拍子。在樂句中八分音符和十六分音符的結合使用相對較多,附點節(jié)奏和切分節(jié)奏的使用也比較多,歌曲中常會出現(xiàn)長音,多用在表現(xiàn)遼闊草原、廣闊大地。
3.調式調性
達斡爾族民歌多是五聲音階,六聲音階和七聲音階較少。以徵調式居多,再是宮調式和商調式,角調式較少。
4.曲體結構
達斡爾族民歌的曲體結構比較簡單,多為單樂段,以對稱的兩樂句居多。多樂段也基本都是由相同樂句構成。達斡爾族民歌也有一些由非方整性樂段構成,如一些三五句組成的一首歌曲。
三、扎恩達勒對民族文化傳承的意義
“民族音樂學的基本特征,是將某民族現(xiàn)存的傳統(tǒng)音樂置入該民族特定的自然環(huán)境和社會環(huán)境中去,通過對該民族成員(個體或群體)是如何根據(jù)自身文化傳統(tǒng)構建、使用、傳播和發(fā)展這些音樂的?!惫P者通過對齊齊哈爾梅里斯區(qū)進行田野調查,研究其扎恩達勒與民俗活動的關系以及民族音樂的本體。扎恩達勒不僅是達斡爾族一種歌唱形式,更是繼承、傳承民族文化的載體,“抹黑節(jié)”是保護和傳承民族文化的一個平臺,通過這個平臺展現(xiàn)達斡爾族的扎恩達勒,讓更多人去了解、研究、保護扎恩達勒,進而讓更多人認識達斡爾族,探究達斡爾族的風俗習慣、文化背景、歷史根源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