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佳嫻
【關鍵詞】小學音樂 課堂 教學機智 應用
【中圖分類號】G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0450-9889(2015)02A-
0126-01
所謂教學機智理論,就是教育者在一定的教學情境之中,以學生的感受作為出發(fā)點,并做出靈活、及時、敏捷等富有教育意義的行動。這些行動包括教師能隨機應付課堂中出現(xiàn)的突發(fā)事件,并且良好地駕馭課堂,在引導和啟示學生的過程中與學生建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本文在教學實踐經驗基礎上,探索教學機智在小學音樂課堂中的應用。
一、做好充分的課前準備
在音樂課堂中運用教學機智,教師必須擁有扎實的教學基礎和豐富的經驗積累。當今信息時代,學生獲得知識的途徑增多,有些學生了解到的知識可能是教師從沒有接觸過的,教師必須在業(yè)余時間“充電”學習,這樣才能靈活解決課堂中出現(xiàn)的問題。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具有獨特的個性特點,教師要充分了解學生的情況和性格特征,如小學低年級學生求知欲比較強、好奇心重,注意力難以集中,而高年級學生逆反心理比較強。教師應注重因材施教,在教學過程中保持強大的自制力,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環(huán)境。
如在教唱歌曲《五十六朵花》時,這一節(jié)課的教學內容是教會學生唱《幸?;▋洪_心上》《嗯嗨呀》《金瓶似的小山》這三首民歌。為此,教師應該事先查閱有關民歌的資料,如了解柯爾克孜族、朝鮮族、藏族的風俗習慣及音樂特點,然后分析學生的性格特征,結合小學三年級學生活潑好動、形象思維能力比較強的特點,在課堂中營造歡樂、活潑的氛圍,使學生感受不同民族的音樂風格。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準備一些與民族文化相關的視頻資料,豐富課堂教學。教師的教學機智一方面體現(xiàn)在能夠及時更新教學內容,靈活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優(yōu)化教學過程,使其教學有獨特的藝術風格。另一方面,教師還要有意識地培養(yǎng)自己的教學反饋能力,善于觀察、勤于思考、敏于判斷,及時分析、掌握學生反饋的信息,實現(xiàn)教學過程的最優(yōu)化。
二、抓住教學契機因勢利導
在音樂課堂教學過程中,學生往往會對音樂產生不同的認識和感受,一些認識甚至超出了教師的預料。針對課堂上出現(xiàn)的不可預測的變化,音樂教師應該抓住教學時機,為學生解答迷惑,從而達到成功教學的目的。教師在運用教學機智處理教學變化時,可以采用“順水推舟、因勢利導”的方法,即教師對學生出乎意料的問題及時給予答復,從而把學生的疑惑順勢引導到教學內容上。同時,教師也應考慮學生們的性格差異,對于學生不同的音樂感受,教師應發(fā)揮教學機智,給予學生積極的認同和肯定,還可以采取靈活多變的教學手段,激勵和引導學生參與教學活動。
如在學唱《豐收的喜悅》這首歌曲時,筆者發(fā)給學生一些鼓、鑼、鈸等樂器伴奏,由于樂器數(shù)量有限,有一個學生叫了起來:“老師,我沒有樂器,能不能把桌子當大鼓來伴奏呢?”這一句話令全班學生爆笑,有些學生照著他的話,用手使勁敲著桌子,課堂秩序大亂。為了穩(wěn)定教學秩序,筆者因勢利導,采取靈活的教學策略,讓學生伸出手,聽著音樂的節(jié)拍,把桌子當作鼓拍出節(jié)奏。筆者的教學機智有效地穩(wěn)定了教學秩序,有些學生覺得拍子的節(jié)奏太快,自己跟不上,對于學生的這一反應,筆者給予鼓勵和尊重,并且?guī)椭麑W會跟上拍子。這樣的教學引導學生參與音樂教學過程,有助于師生之間建立起和諧的師生關系,提高了課堂教學質量。
三、巧妙應對“意外”情況
教學過程是一個不斷發(fā)展變化的過程,課堂中的“突發(fā)事件”難以預測。因此,處理這類事情時,教師需要具備機敏的應變能力。由于小學音樂課堂是在開放的教學環(huán)境中進行,如果外在環(huán)境發(fā)生了變化,學生的注意力可能被分散,教師的教學思路也會被打斷。對此,教師可以運用“幽默”的教學機智策略,轉化教學環(huán)境中的“意外”情況,排除外部干擾,以吸引學生保持學習興趣,提高課堂教學質量。如教學《四季之歌》時,筆者用電子琴為學生演唱伴奏,一只蜻蜓突然飛進來立在琴架上。一些好奇心強的學生被這只蜻蜓所吸引,其他學生也紛紛停止了歌唱。對于這樣的教學“意外”,筆者幽默地說:“同學們,你們的歌唱得實在太好了,就連蜻蜓都想來聽一聽。我們繼續(xù)唱,唱給蜻蜓聽!”這樣幽默的語言令學生開懷不已,唱歌起來更為起勁。
針對音樂課堂中的偶發(fā)事件,教師只有掌握教學機智的運用策略,才能及時、巧妙、靈活地處理,給課堂教學帶來烘托、補充和增效的作用。
(責編 楊 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