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恒偉 李旭東 賈秋龍
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的變化及臨床意義
姬恒偉 李旭東 賈秋龍
目的 探討肝硬化患者血氨水平在合并不同消化道癥狀中的變化及治療前后變化的臨床意義。方法 216例肝硬化患者作為觀察組, 其中單純肝硬化111例,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58例, 肝硬化伴便秘47例, 對105例伴消化道癥狀的患者進行酸化腸道法治療。另外選取75例單純消化道出血患者, 80例單純便秘患者及進行體檢的60例正常人作為對照。比較各種類型患者血氨水平差異及經(jīng)酸化腸道治療后的變化情況。結(jié)果 單純性消化道出血、單純便秘患者與正常人血氨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純肝硬化、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單純肝硬化患者(P<0.05);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伴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治療2 d后血氨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P<0.05)。結(jié)論 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氨檢測并觀察其變化能有效指導和制定治療方案。
肝硬化;血氨;肝性腦病
肝硬化是臨床常見的慢性肝病, 易并發(fā)肝性腦病, 在肝性腦病進展過程中發(fā)揮著重要作用[1]。血氨主要由腸道合成, 并在肝臟中轉(zhuǎn)化為尿素和谷氨酰胺, 再經(jīng)腎排出尿素和氨[2]。故血氨濃度與腸、肝、腎三個器官功能狀況密切相關。肝硬化患者因肝對氨的轉(zhuǎn)化能力減弱, 因此血氨濃度主要由腸道、腎臟功能所決定[3]。本文對肝硬化患者伴各種消化道癥狀患者的血氨濃度及經(jīng)治療后血氨的變化情況進行研究,以探討肝硬化患者血氨濃度與消化道癥狀間的關系, 為降低血氨尋找一種有效的方法。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2年6月~2014年12月本院肝病科確診并住院治療的肝硬化患者216例, 診斷均符合肝硬化診斷標準[4]。其中男132例, 女84例;年齡26~61歲, 平均年齡(53.2±12.0)歲;肝硬化類型:酒精性肝硬化38例, 肝炎性肝硬化150例, 膽汁淤積性肝硬化25例, 其他原因引起的肝硬化3例;功能Child-Pugh分級:A級54例、B級76例、C級86例;單純肝硬化111例,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58例,肝硬化伴便秘47例, 排除標準:糖尿病、高血壓、肝腎綜合征、原發(fā)性腎病患者。另外選擇同期75例單純消化道出血患者, 80例單純便秘患者及在本院門診進行體檢的60例正常人作為對照。
1.2 血氨檢測 所有研究對象均禁食8 h, 抽取晨起空腹靜脈血 5 ml, 加入肝素鈉抗凝, 離心10 min, 獲得血清后采用M162089化學分析儀(北京中西遠大科技有限公司產(chǎn)品), 配套試劑采用配套試劑盒。
1.3 治療方法 采用酸化腸治療, 伴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105例, 給予口服乳果糖(3次/d, 15 ml/次)、口服白醋(250 ml/d)及白醋灌腸(1次/d)治療。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 d后采集空腹靜脈血3 ml, 檢測血氨水平。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0.0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數(shù)據(jù)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s)表示, 采用t檢驗。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各組血氨水平變化情況 單純性消化道出血、單純便秘患者與正常人血氨水平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單純肝硬化、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P<0.05);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單純肝硬化患者(P<0.05);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見表1。
表1 各組血氨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μmol/L)
表1 各組血氨水平變化情況比較, μmol/L)
注:與正常人比較,aP>0.05,bP<0.05;與單純肝硬化患者比較,cP<0.05;與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比較,dP<0.05
項目例數(shù)血氨水平單純肝硬化111 46.22±28.19b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58 68.82±30.55bc肝硬化伴便秘47 95.69±42.72bcd單純性消化道出血75 24.62±10.63a單純便秘80 23.45±9.22a正常人6022.86±8.95
2.2 酸化腸治療前后血氨水平變化情況 伴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105例經(jīng)酸化腸治療前血氨水平為(80.6±36.2)μmol/L,治療2 d后血氨水平為(49.8±20.3)μmol/L, 治療后血氨水平明顯低于治療前,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肝性腦病病因病機尚不明確, 目前主要有氨中毒學說、氨基酸失衡與氧化應激學說等。眾多研究表明, 血氨水平可預示肝性腦病的嚴重程度[5]。氨代謝主要在腸道、肝臟、腎臟中完成。氨由腸道產(chǎn)生, 在肝臟中轉(zhuǎn)化, 在腎臟中排出體外[6]。因此腸道、肝臟、腎臟中任何一個功能異常均會影響氨的代謝過程。本研究發(fā)現(xiàn), 單純性消化道出血、單純便秘患者與正常人血氨水平比較無統(tǒng)計學差異。而單純肝硬化、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人(P<0.05),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單純肝硬化患者(P<0.05), 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水平明顯高于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P<0.05), 提示肝硬化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氨代謝障礙。
肝硬化伴消化道出血患者高于單純肝硬化患者及單純性消化道出血患者, 提示在肝功能正常情況下, 消化道出血產(chǎn)生的血氨進入血液循環(huán)后很快被肝臟代償性轉(zhuǎn)化, 故血氨濃度變化不大;但是肝硬化患者由于門靜脈高壓致使食管靜脈曲張破裂出血, 血紅蛋白在腸道中被代謝生成氨并進入血液循環(huán);另一方面, 因肝細胞數(shù)量減少及其功能減弱, 致使肝臟鳥氨酸循環(huán)障礙, 腸道產(chǎn)生的氨無法轉(zhuǎn)化為尿素而使血液循環(huán)氨升高[7]。
本組中肝硬化伴便秘患者血氨濃度顯著高于單純肝硬化患者及單純便秘患者, 提示便秘患者因腸腔內(nèi)容物滯留時間增加, 促使腸菌酶分解蛋白質(zhì)而產(chǎn)生更多的氨, 同時腸吸收的氨也增加。若肝功能正常, 血氨則會被代償性轉(zhuǎn)化, 從而使血氨升高不顯著;當肝硬化導致門靜脈高壓使得消化道黏膜水腫, 消化道蠕動能力減弱, 致使氨生成及吸收均增加,肝對氨的轉(zhuǎn)化能力減弱, 致使進入血液循環(huán)的氨增加。本研究發(fā)現(xiàn), 肝硬化合并便秘的患者血氨濃度顯著高于合并消化道出血的患者, 提示與合并消化道出血相比, 肝硬化患者合并便秘發(fā)生血氨水平升高的幾率較高。另外, 本研究對105例伴有消化道癥狀的患者在酸化腸道前、治療后的血氨濃度進行檢測, 結(jié)果顯示, 腸酸化后血氨水平明顯降低, 提示腸道內(nèi)酸堿度對血氨濃度有較大的影響。目前常用的改善腸道功能的方法有酸化腸道和使用抗生素, 而酸化腸道能增加腸蠕動能力, 促進腸病原菌、機體代謝產(chǎn)物及腸源性有毒物質(zhì)排出體外, 降低氨的產(chǎn)生;同時降低結(jié)腸內(nèi)的pH值, 使腸道內(nèi)NH3轉(zhuǎn)為NH4+, 而NH4+不會被腸道吸收而被排出體外,從而降低血氨水平。
總之, 肝硬化患者合并胃腸道出血、便秘、腸道感染及腸道pH值會增加血氨濃度, 因此通過肝門靜脈分流術(shù)治療消化道出血、酸化腸道法及增強腸道蠕動能力均可有效降低血氨, 故對肝硬化患者進行血氨檢測并觀察其變化能有效指導制定治療方案。
[1] 程燦昌.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硬化伴發(fā)肝性腦病的療效觀察. 現(xiàn)代中西醫(yī)結(jié)合雜志, 2015, 24(6):616-618.
[2] 蘇東星, 吳縣斌, 龐麗興. 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硬化伴發(fā)肝性腦病68例療效觀察 .內(nèi)科, 2013, 8(4):362-363.
[3] 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專家委員會. 肝性腦病診斷治療專家共識.中華實驗和臨床感染病雜志(電子版), 2009, 3(4):51-56.
[4] 劉冠軍, 王合群, 王良超. 門冬氨酸鳥氨酸治療肝性腦病55例療效觀察.臨床醫(yī)學, 2010, 30(6):60-61.
[5] 陳立艷, 楊寶山, 馬英驥. 復方甘草酸苷對小鼠暴發(fā)性肝功能衰竭的保護作用.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5, 13(3):63-66.
[6] 盛大平, 徐元宏, 李濤, 等. 血氨檢測的臨床適應證及其價值探討. 國際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0, 31(6):565.
[7] 中華肝臟病學會肝纖維化學組. 肝纖維化診斷及療效評估共識. 中華肝臟病雜志, 2002, 10(5):327-338.
10.14163/j.cnki.11-5547/r.2015.34.016
2015-06-16]
453000 新鄉(xiāng)市傳染病醫(y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