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 要?信息技術(shù)的浪潮不可阻擋,中學英語信息化教學的有效實施,需要以信息技術(shù)為輔助手段,運用辯論會學習法、角色扮演法和透析法來提高英語教學的有效性。
關(guān)鍵詞?英語信息化教學 ?辯論會學習法 ?角色扮演法 ?透析法
2014年6月6日,南京市H中學舉行了“信息技術(shù)進課堂”的教學觀摩活動,筆者參與了整個英語課堂教學過程,課堂中教師與學生運用IPAD進行互動教學,教師先讓學生用IPAD通讀先前已經(jīng)下載好的英語文章,同時在文章中標出生詞。之后,教師向?qū)W生提出一些問題,讓他們在文章中找出答案,閱讀相關(guān)段落,師生共同學習一篇英語文章,并對文章中的問題進行討論,從而使學生的聽力、閱讀、口語得到訓練。然而讓筆者不得不進行反思的是:學生手持IPAD,教學卻和原先粉筆加黑板的教學如出一轍,這樣大的花費,意義究竟何在呢?本文就此對當下英語信息化教學進行反思,探討如何才能讓技術(shù)服務于英語課堂教學。
一、書籍、粉筆與黑板——傳統(tǒng)英語教學
網(wǎng)絡技術(shù)是一把雙刃劍,用好了,學生學得更有趣,教師教得更輕松;用歪了,學生會耽誤學業(yè),教師會輕視教學。比如有些教師因為有了網(wǎng)絡,就不再備課,而是從網(wǎng)絡上下載課件,上課時照本宣科。長此以往,教師的學習能力會大不如前。然而在網(wǎng)絡未進入課堂之前,那時的課堂教學也僅僅只有書籍、粉筆和黑板,可是教師對教材內(nèi)容滾瓜爛熟,很多教師根本不用教材就能上課。同時還會給學生補充許多書本上沒有的知識點,這些知識點都是教師利用課下時間搜集而來,通過自己的知識再加工傳授給學生。而現(xiàn)在由于網(wǎng)絡的存在,使得師生更容易獲得知識,很多教師認為已經(jīng)不再需要記憶,只要把課件準備好讓學生在課堂上學習就行了,殊不知教師的自學能力也正在一步步退化。
英語作為一門語言,如果僅僅限定于從書本中學習,那是遠遠不夠的。書本內(nèi)容往往是編寫人員精心挑選的知識點,所以要擴大學生的詞匯量、拓展句型的表達,還應當拓寬學生的視野。而正是由于信息化帶來的便捷,學生可以接觸許多地道的英語資料,如國外的報刊、雜志、新聞和電影等等。如果學生能夠每天閱讀大量的英語報刊,日久時長、耳濡目染,這樣大量的輸入,必將會帶來有效的輸出。而反觀現(xiàn)在的英語教學,在網(wǎng)絡條件下,其教學卻和傳統(tǒng)課堂沒有差異,那么以信息技術(shù)作為支撐的英語教學意義究竟何在呢?
二、WIFI、IPAD——信息化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J.M.Broder和J.H.Dorfman認為有效教學是指有效地促進學生的學習,完成教學目標。[1]C.Kyriacou指出有效教學主要關(guān)心某種教育活動怎樣更好地促進學生的理想學習。[2]高慎英和劉良華認為凡是能夠有效促進學生發(fā)展,有效地實現(xiàn)預期教學效果的教學活動,都可稱之為有效教學。[3]姚利民認為在一定的教學活動中投入的時間、精力、努力帶來最好教學效果的教學,是卓有成效的教學。[4]然而這些學者對于某個學科的有效教學的闡述并不透徹,筆者認為信息化英語教學的有效性體現(xiàn)在其彌補了英語課堂教學的兩個不足。
1.彌補了課堂知識點與口語訓練的不足
無線網(wǎng)、平板電腦、智能手機已經(jīng)影響著英語課堂的教學。誰能對信息技術(shù)的發(fā)展熟視無睹呢?加上中學生對于網(wǎng)絡和智能手機如此青睞與迷戀,恰當引導可以讓其更加快樂、輕松地學習,不當使用或許會讓學生對英語學習更加反感。在南京市H中學的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與學生利用網(wǎng)絡共同學習一篇英文文章,這篇英文文章專門介紹美國飲料業(yè)巨頭可口可樂公司。也許英語課本中并沒有這樣的文章,而借助網(wǎng)絡教師就可以有針對性地從網(wǎng)絡中下載特定專題的文章,比如介紹英美文化的、介紹戰(zhàn)爭的、介紹飲食文化的等等。如此豐富的英文文獻既可以增加學生的詞匯量,同時也開闊了學生的視野。然而美中不足的是,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并沒有做好引導者、學習者的角色,多數(shù)時間教師仍然充當傳授者的角色。師生之間的互動也僅僅是學生用英語回答了一些問題,并沒有表達自己的觀點。學生之間的互動仍然較少,詞匯量或許得到了提升,而學生英文口語并沒有得到訓練。語言是一種交流工具,不會交流那就失去了語言最本質(zhì)的作用。
2.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的趣味性不足
傳統(tǒng)教學中,書籍、粉筆與黑板,教師在三尺講臺上傳道授業(yè),學生在臺下聚精會神地聆聽。傳統(tǒng)課堂教學上,上課開小差、分神的學生很多,學生感覺學習很無聊,常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tài)。而在網(wǎng)絡技術(shù)興起的今天,利用網(wǎng)絡就可以擺脫傳統(tǒng)英語教學的枯燥性。語言的學習在于靈活運用、在于脫口而出。而現(xiàn)階段面臨考試的學生,都把提升英語考試成績作為第一要義,但語言的學習難道就不應該有趣味性嗎?就筆者的英語學習經(jīng)歷而言,英語學習重在聽力的提高上,在網(wǎng)絡上有大量的英語公開課,學習這些課程既能夠訓練聽力又可以獲得知識。這樣的英語學習不僅有趣,而且可以培養(yǎng)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這就需要教師具有篩選好材料的能力,并且能夠在課堂上對學生起到引導作用。
三、英語信息化課堂教學——路在何方
1.授人以“漁”必先有“魚”
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如果想輕松運用信息技術(shù)來學習,首先必須要熟練掌握信息技術(shù)。比如平板電腦的操作、軟件的安裝、課件的制作、資料的查詢等等。在英語的信息化教學中更是如此,一些外文資料的查詢往往還需要登錄國外網(wǎng)站進行注冊方能下載資料。同時在課堂教學中,對英語文章的分析有時還需要進行知識擴充,比如對某些英語句子需要分析結(jié)構(gòu)成份,這就要求教師能熟練運用文字處理工具。課件的制作還需要用到視頻軟件、音頻軟件、辦公軟件以及作圖軟件,這些硬實力既需要教師掌握,以便對學生進行教學,同時也需要學生了解其操作。如口語測試需要學生對著音頻軟件錄下自己的口語語音,然后上傳至網(wǎng)絡,由大家進行評分,這就需要學生掌握一定的的電腦和軟件操作知識。面對信息技術(shù)的日益發(fā)展,不學習就會被淘汰,網(wǎng)絡科技為我們帶來了便利,不論是誰必須先學好基本的電腦操作知識,方能讓技術(shù)服務于我們的課堂教學。
2.辯論會學習法
筆者認為英語的學習,除了應對來自中高考的考試壓力,還應當樹立一種新的語言學習的認識,一門語言的習得,會讓學習者了解到其他國家的文化,了解其他民族的風土人情,這些既可以從書本閱讀中學到,也可以通過與外國人的交流學到。在學生養(yǎng)成閱讀習慣之后,就需要在課堂上鼓勵學生把讀到的東西拿出來與同學分享,同時也可以鍛煉學生口語表達能力。該如何鼓勵學生用英語進行交流呢?可以建立聊天室、QQ群、微信討論組、論壇等,英語教師與學生在這些社交媒體中可以只用英語進行交流,鼓勵學生大聲說出英語,用英語來討論某些話題。在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中,普遍缺少對口語表達能力的訓練,教師與學生、學生與學生之間的短暫對話是遠遠不夠的。如果在課下,在網(wǎng)絡上以英語辯論會的形式展開對話,收效就會好很多。比如教師布置好某一辯題,讓學生分成贊成與反對兩方,學生首先針對問題查閱資料,形成自己的觀點然后與同學進行辯論,在唇槍舌劍的激烈辯論中,口語表達得到了前所未有的突破。同學們對自己觀點需要澄清,同時也需要聽清他人所表達的意思,在這樣的辯論中,聽力水平上去了,口語表達鍛煉了,最關(guān)鍵的是學生的自信心提高了,敢于表達出自己的看法,這是難能可貴的。學生在前期需要大量地閱讀英語資料,這又擴充了其詞匯量,所以在這樣的學習中,學生的眼耳口舌,全面地得到了訓練。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是通過模仿電視劇或戲劇中的片段,讓學生在趣味中學習英語的教學方法。許多優(yōu)秀的故事片在傳到我國之后,學生們已經(jīng)熟悉了其故事情節(jié),但是沒有模仿故事主人公對白的體驗。那么教師就可以嘗試用角色扮演的方法,讓學生扮演故事中的人物,進行模仿表演。比如莎士比亞《哈姆雷特》中的對白,經(jīng)典好萊塢電影《教父》《碼頭風云》中的人物對白等等,早已經(jīng)被人所知,為何不讓學生們試著對其進行模仿呢?此時網(wǎng)絡技術(shù)就成了最佳的輔助手段,教師可以從網(wǎng)絡下載一些經(jīng)典電影的片段,先給學生放映幾遍,讓學生感受對白中主人公的說話語氣和情緒,然后讓他們對其進行模仿,這時可以把電影調(diào)成靜音,讓學生輪番扮演影片中的角色,為其進行配音。等到學生已經(jīng)記住了影片中的對白后,就可以撇開電影,完全模擬其情節(jié)在教室中進行表演,這樣的學習過程不僅充滿趣味性,也讓學生記住了英語學習重在交流不是考試,其語言能力必將提高。
4.透析法
現(xiàn)在,許多中學英語課堂教學仍然以學生做題為主,教師講題為輔,殊不知英語的題型千變?nèi)f化,講了這個忘了那個,學生的成績?nèi)匀缓茈y提升上去。筆者認為,做題目并不一定能提升成績,做題的目的在于檢驗自己的學習能力與知識掌握水平,它不能作為一個提高成績的手段。英語教學中,透析法是個不錯的選擇,透析法的精髓在于讀英文一定要讀下去,不是見到陌生的單詞就去查字典,在不斷地與生詞接觸的過程中,一次記不住,兩次記不住,等到五次以上往往就有印象了。這其實就是書讀百遍其意自見的道理。一定要享受閱讀之樂,而不是一查到底,這樣才能培養(yǎng)出閱讀的興趣。閱讀英語文章,各種類型的文章都應該讀,不應該是超過學生詞匯量的文章就不讀了。不過筆者還是建議尋找到符合學生最近發(fā)展區(qū)的文章,讓學生讀起來不至于滿眼的生詞從而打擊其信心。閱讀是擴充詞匯量最好的方法,閱讀也是學習英語的最為有趣的方法。所以借助于網(wǎng)絡,就可以下載各類英文文獻,如中外人物事跡,商業(yè)經(jīng)濟、歷史地理、生物醫(yī)學等等各個領域,倘若學生每天都能讀大量的英語文章,這樣大量的輸入必將會有有效的輸出。至于考試中的單詞,在已經(jīng)有這樣大量的輸入之后,還用擔心單詞不認識嗎?還會擔心英語作文不會寫嗎?很多人都認為語言學習需要多開口,可是肚子里沒有“干貨”,如何說得出來呢?對一個問題形成獨有的看法,不僅需要學生開口說出來,更需要自己大量翻閱書籍,大量閱讀這樣才能有輸出。總之,借助于網(wǎng)絡,語言的學習可以更加有趣,信息化的英語教學仍然需要我們不斷探索。
參考文獻
[1] J.M.Border&J.H.Dorfman.Determinants of Teaching Quality: What’s Important to Students[J].Research in Higher Education,1994(35).
[2] ?C.Kyriacou.Effective Teaching in Schools[M].Oxford: Basil Balackwell,Ltd,1986.
[3] 高慎英,劉良華.有效教學論[M].廣州:廣東教育出版社,2004.
[4] 姚利民.大學有效教學特征之研究[J].現(xiàn)代大學教育,2001(4).
[作者:朱茂勇(1992-),男,安徽馬鞍山人,南京師范大學教育科學學院在讀碩士研究生。]
【責任編輯 ?陳國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