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笛+喬子倩/整理
《櫻桃的滋味》
導演:阿巴斯.基亞羅斯塔米
《櫻桃的滋味》是阿巴斯最好的作品,獲1997年戛納電影節(jié)最佳電影獎,講述一個中年男子開車在德黑蘭郊外徘徊尋找一個能夠在自己自殺后處理后事的人的故事。作為1979年伊朗革命后的第一代電影大師,阿巴斯的《隨風飄逝》還在1999年獲得威尼斯電影節(jié)評委會大獎。
《一次別離》
導演:阿斯哈.法哈蒂
本片獲得奧斯卡最佳外語片、金球獎最佳外語片以及柏林金熊獎。細膩的故事,對信仰和現(xiàn)代生活沖突的思考,以及對聲音的處理都是此片的亮點。阿斯哈.法哈蒂的處女座是《與塵共舞》,一經(jīng)推出就獲得好評。他的第三部電影《煙火星期三》在2006年獲得了芝加哥國際電影節(jié)金雨果獎。
《醉馬時刻》
導演:巴赫曼.戈巴迪
導演憑本片獲得2000年戛納電影節(jié)金攝影機獎。導演用兒童的視角折射出現(xiàn)實世界的殘酷,講述關于庫爾德族人的生活。巴赫曼.戈巴迪于1969年2月1日出生于伊朗班納,他是一名庫爾德人。
《靜謐的生活》
導演:蘇赫拉布.沙希德.薩利斯
1974年柏林電影節(jié)金熊獎提名,最終獲得銀熊獎。一部黑白電影,描述波瀾不驚的生活,卻給人驚天動地的心靈回響。作為前革命時代的伊朗電影代表,他的影片《一次普通事件》在1973年德黑蘭國際電影節(jié)獲獎,并在柏林、倫敦等電影節(jié)上放映?!稛o息的自然界》在1973年柏林國際電影節(jié)獲銀熊獎,《在異鄉(xiāng)》在1973年柏林電影節(jié)獲獎。
《小鞋子》
導演:馬基德.馬基迪
本片獲1999年奧斯卡最佳外語片提名榮獲11項重要獎項,還被美國《時代》雜志評為年度十大影片之一。兒童視角是伊朗電影的特點之一,而此片圍繞一對兄妹展開,純真滿溢。
馬基德.馬基迪曾在莫森.瑪克瑪爾巴夫的電影中擔任主角,延續(xù)了阿巴斯的樸實風格,也開拓了新的藝術成績。2000年他又導演了作品《天堂的顏色》這部溫暖而苦澀的作品,同樣獲得了國際影壇的歡迎與關注。本片獲得蒙特利爾影展最佳影片,曾與《臥虎藏龍》角逐奧斯卡最佳外語片。
《生命的圓圈》
導演:賈法.帕納西
本片獲57屆威尼斯電影節(jié)最佳影片金獅獎。圍繞伊朗女性生活的暗面展開,但觀眾也最好不要以偏概全。值得一提的是,導演剛獲得了2015年柏林電影節(jié)的金熊獎。1960年出生的賈法.帕納西畢業(yè)于德黑蘭的電影與電視學院,曾擔任阿巴斯的助理導演。1995年他執(zhí)導的第一部作品《白氣球》贏得了戛納影展金攝影機獎以及東京影展金獎。
《萬籟俱寂》
導演:莫森.瑪克瑪爾巴夫
本片獲邀參加1998年威尼斯國際電影節(jié),雖未獲獎,卻深受影評人贊賞。這是一個盲童的故事,而音樂貫穿始終。導演在此片中關注盲人的世界,借此反問人心。莫森.瑪克瑪爾巴夫的電影反映了1979年革命以后他的國家所遭受的動蕩時代以及戲劇性的轉(zhuǎn)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