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若木
1910年,愛迪生拍攝了以吸血鬼為題材的12分鐘短片,宣告恐怖片的誕生。20世紀20年代德國表現(xiàn)主義運動掀起恐怖片電影史上第一個創(chuàng)作高潮。美國電影巨頭、環(huán)球電影公司總裁卡爾·勒姆爾無意間讀到加斯通·勒魯?shù)男≌f《歌劇魅影》,將其改編成恐怖片。從鬼魅到人性,從無聲到有聲,從黑白到彩色,在恐怖片初創(chuàng)期高潮和電影技術變革浪潮中,《歌劇魅影》在世界電影史中具有鮮明的獨特性。
一、從鬼魅到人性:魔術師魅影
1925版《歌劇魅影》由魯伯特·朱利安執(zhí)導,郎·錢尼、瑪麗·菲爾賓等人主演,講述了被稱為“魅影”的音樂奇才,他容貌丑陋,隱居在歌劇院的地下迷宮,有如鬼魅一般的神出鬼沒,他愛上了女演員克里斯蒂娜,任何妨礙她成名的人都會被魅影殺死,可惜她仍不愛魅影,魅影也難逃民眾制裁。
魅影向克里斯蒂娜傾述愛情同時,也自述了自己的身份,一個叫艾利克的人,因貌丑而不被世人所接受。影片中有對魅影身份的介紹:學習過作曲,精通妖術。妖術是對魅影諸多“特異功能”最好的解釋了,比如魅影將拉烏爾和神秘警察困在釋放高溫的刑訊室,并讓克里斯蒂娜做選擇,扭動蝎子機關即釋放拉烏爾,但要嫁給魅影,扭動蚱蜢機關則歌劇院化為灰燼。
影片中,魅影多次以剪影形式出現(xiàn),并賦予魅影一個魔術師似的形象,權威且無所不能的形象放大到極限。影片意在宣揚平等、自由、博愛,魅影以“鬼”的形象來講述他作為“人”的故事。
二、“千面人”郎·錢尼:神乎其技的化妝術
環(huán)球電影公司請來“千面人”郎·錢尼飾演魅影。郎·錢尼因主演《巴黎圣母院》(1923)而聞名,精湛的演技和令人稱道的化妝術使其成為20世紀20-30年代好萊塢恐怖片明星之一。
好萊塢恐怖片初創(chuàng)期受到電影技術手段的約束,恐怖效果主要依賴于美術。形如枯槁的四肢、骷髏一般的面容,拉伸且扭曲的五官,郎·錢尼塑造的魅影嚇壞了當時的觀眾,以至于20世紀20年代很多家長用郎·錢尼來恐嚇不聽話的小孩。他扮演魅影時用極細的金屬絲將鼻孔用力地向后拉,因此常導致面龐流血不止。當克里斯蒂娜揭開魅影面具,那張扭曲的面孔呈現(xiàn)于鏡頭前,當時的評論界對此定義為“視覺強奸”,這一表現(xiàn)手法至今還應用于恐怖片中。
郎·錢尼的《巴黎圣母院》和《歌劇魅影》能在當時獲得空前的成功是有社會原因的,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結束,許多士兵回到故土,因戰(zhàn)亂而毀容、傷殘的士兵不計其數(shù),郎·錢尼的這兩部電影無疑迎合了戰(zhàn)后心理。
三、從配樂到色彩:獨特的探索
在電影技術上,1925版《歌劇魅影》是一部具有探索意義的影片。首先在聲音方面,從1895年盧米埃爾兄弟放映電影時配有鋼琴音樂伴奏開始,聲音與電影便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1908年無聲電影配樂登上歷史舞臺,延續(xù)到20世紀20年代,無聲電影配樂的形式已經(jīng)廣泛地應用起來,1925年的《歌劇魅影》也不例外,最初,該片由古斯塔夫配樂。第一部有聲電影《爵士歌王》誕生后,無聲片受到巨大沖擊,有聲電影炙手可熱,環(huán)球電影公司請來戴維·布魯克曼、山姆·派瑞、威廉姆·席勒為《歌劇魅影》重新配樂。
其次,在色彩方面,作為一部黑白片,《歌劇魅影》也是極富探索性意義的。美國特藝色公司開發(fā)的“特藝色染印法彩色電影”嘗試了加色法和減色法等電影技術,在世界電影史上占據(jù)著重要位置。1925年《歌劇魅影》正是“特藝色染印法彩色電影”發(fā)展歷程中的一個代表作品,在假面舞會的段落中出現(xiàn)了彩色畫面,魅影一身紅衣,骷髏頭面具,驚悚效果是不言而喻的。全片中,僅此一段彩色片段,將當時的“二色減色法”技術很好地展現(xiàn)出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