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蘭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教師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fā)展的互動過程。由此可見,新《課程標準》下的教師不再是“師道為尊”,而是“平等中的首席”。教師在課堂上與學生“互教互學”,形成“學習共同體”,這樣互動的語文課堂,才會創(chuàng)造無限精彩!
一、 積極暗示,引導學生互動
我每接手一個新班,都感覺學生很放不開。他們忽閃著大眼睛,課堂上不敢輕舉妄動,靜觀老師言行。這時,我往往采用“積極暗示法”,告訴同學們該怎樣去學習,該如何去適應新的老師。如:我在班上提問時,只有幾個同學響應,其他同學都不敢發(fā)出聲音。其中許嘉祺同學的聲音又細又高,我就以她為“切入點”引導:“不錯,我總能聽到許嘉祺同學清脆的聲音,像音樂一樣飄在教室上空!”其他同學一聽,原來大聲回答老師提問可以得到老師的表揚,于是也不示弱了,都放開了嗓子互動起來。逐漸地,課堂氣氛就活躍了起來。大家都在參與學習,還怕學不好嗎?
緊接著,我便引導學生們在課堂上如何做筆記。我翻看了幾位同學的筆記本,其中有位學生不僅記得工整,而且用不同的顏色標出了重點。我拿起她的本子,當著全班同學的面表揚她,其實也是在“積極暗示”其他同學:“這位同學的筆記簡直是藝術品!大家看看,她的字多么工整,最有意義的是,她還使用了不同顏色的筆,標出了不同的內容,有的地方還配上了簡筆畫!老師給她點個贊!”我用紅筆給她畫了個大大的五角星。之后,課堂上我想要的畫面出現(xiàn)了:我在黑板上板書,學生們在下面認真地記著筆記,重要的地方還標示出來……從他們渴望的眼神中,我知道他們也想要老師給他們的筆記畫一個大大的“贊”喲!
“積極暗示法”真是一件法寶,它能夠引導學生在課堂上互動參與,朝著教師預設的良好的教育方向發(fā)展。
二、 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樂于互動
小學生喜歡幽默風趣、充滿新奇的語文課堂??菰锏恼f教、被動的回答,他們是厭惡的。
我常常將小游戲、分角色朗讀、情景劇等帶進課堂,從學生們積極參與的表現(xiàn)來看,這樣的語文課堂他們喜歡得不得了。上《晏子使楚》這一課,我沒用常規(guī)的教學方法,而是在理解了課文的基礎上,讓學生回家準備準備,第二天來表演情景劇。想不到,第二天的表演準備讓我大為驚嘆:有的學生用紙盒子做了秦始皇的皇冠,有的用毛筆在白紙上寫了大大的“囚”字,有的同學還帶了押解犯人的木棍……他們自主理解課文的能力,他們無限的創(chuàng)造力,怎么能不令我驚嘆?我則像導演一樣負責指導他們如何更好地表現(xiàn)自己,如何使自己的語言、神態(tài)更符合自己的角色。整節(jié)課生趣盎然,課文中的人物形象活躍在課堂上,深深地印在同學們的心中。
課后,有的同學在日記中寫道:“原來語文課還可以這么去學,我真是太喜歡語文課了,太喜歡劉老師了!”
我的形近字教學,叫“虧本大甩賣”——教一個生字,甩賣三四個形近字,同學們在課堂上“搶”得熱火朝天,學得不亦樂乎;修改病句教學,我稱它為:給句子動手術。這個病句是“截肢”呢,還是“微創(chuàng)”就可以了?同學們對病句“會診”后,都會選擇最佳的“救助”方案,不至于小題大做,或“救助”不當。
這樣的課堂,學生們樂于互動,主體性也得到了體現(xiàn),個性得到了張揚,發(fā)揮了他們主動能動性,學生們學得有滋有味。
三、“課堂小操”,讓學生勤于互動
所謂“課堂小操”,就是我自編的一些簡單的動動手、動動肩、動動脖子的小活動。一般用在同學們比較疲倦,課堂氣氛比較沉悶時候。我以禮物的形式“送”給大家。
“今天同學們課堂作業(yè)做得不錯,老師送給大家一支拍手操——你最棒,我最棒,大家都很棒!”同桌之間就相互邊拍手邊慶賀。
“累了吧?老師送兩分鐘給大家——左聳聳,右聳聳,前點后仰。”學生聳聳肩,點點頭,仰仰脖子。
有時我還在課堂上教同學們念繞口令:“出東門,過大橋,大橋底下一樹棗,青的多,紅的少。一個棗,兩個棗,三個棗,四個棗,五個棗……”
此時的課堂,沉悶沒有了,疲倦沒有了,取而代之的是興趣,是快樂,是歡笑。等同學們的精神狀態(tài)得到了調整,我們又繼續(xù)新的學習內容。
互動的課堂,教師尊重學生,熱愛學生,對學生持肯定、接納的態(tài)度,輕松民主的教學氛圍,能緩解學生內心的緊張,從而激發(fā)他們的思維和想象力。學生會尊重、信任老師,會積極配合教學,他們的自信心和學習熱情提高了,課堂上出現(xiàn)了一個又一個精彩的瞬間!
互動課堂,精彩無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