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買爾·艾衣提
【摘 要】信息技術自身發(fā)展速度極快,信息技術課程對教師的教學能力也有極高的要求。同時,信息技術課程與傳統(tǒng)語數(shù)外課程不同,初中信息技術不能完全采用傳統(tǒng)教學方法和教學模式。在兩個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初中信息技術課堂教學長期處于較低的水平。因此,本文從教學層面,淺談構(gòu)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策略。
【關鍵詞】初中信息技術 學生 高效課堂
針對學情不同的學生,需要采用分層教學,讓各個層次的學生都等獲得學習提高的機會。分層教學并非將學生分為不同層次,再采取不同教學方式,而是通過設計不同的教學問題,讓所有學生都能參與學習。
1、注重教學方式的調(diào)整,適當開展分層分類的教學
由于受各種外界和內(nèi)部因素的影響,每個班中學生都各不相同。筆者所任教的班級中有的學生信息技術的素養(yǎng)相當好,無論是理論知識還是具體操作都很棒,其中有的程度甚至大大超過了初中階段信息技術的教學要求。但是也有極少部分學生連基本的打字都不會。所以針對這樣的良莠不齊情況,上課不能全班“大鍋飯”,一定要注意層次差異,必須適當?shù)亻_展分層分類的教學,才可以實現(xiàn)高效的課堂。要不然課堂上就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好的學生不學也不昕,因為已經(jīng)掌握。而本來就不行的學生那就只能是更加地聽不懂學不會,惡性循環(huán)。所以教師在了解了學生之間的實際差異后,在課堂授課時,就應該做一些相應的設計以達到分層分類的目的。當然此處指的分層和分類不是有意地將學生簡單以好和壞進行分類化處理,而是根據(jù)教學的具體實際情況,設計一些不同難易程度的實踐操作題。
2、改變相應的課堂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是愛因斯坦的名言。要有高效的課堂就必須讓學生在課堂上產(chǎn)生學習興趣。只有學生主動地學習,那么在課堂上學到的知識點才會印象深刻,才能說是達到了學習效果和提高了學習效率。所以,在信息技術課程中結(jié)合其自身優(yōu)勢,適當改變課堂模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很重要。舉例:在講授鍵盤指法時,學生大都表現(xiàn)出不太專注或是心不在焉。因為這部分內(nèi)容易講,主要靠實踐操作來鞏固,但是真正實踐操作起來卻很枯燥。為了使學生能夠掌握規(guī)范的鍵盤指法和必要的信息技術素養(yǎng),筆者就大膽嘗試利用一個DOS系統(tǒng)下訓練鍵盤操作小游戲來給學生進行實踐操作。原本枯燥、單調(diào)、乏味的鍵盤指法訓練,在此相對輕松的游戲過程中變得豐富多彩起來。當然筆者不是鼓勵和要求信息技術課堂都去玩游戲,這必須要根據(jù)課堂教學的實際情況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決定,不能一概而論。筆者覺得教師在講課時可以根據(jù)教學的實際情況結(jié)合一定的多媒體設施讓學生多方面多角度來感受信息技術這門課程,使之對信息技術課程產(chǎn)生一定的學習興趣。既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又提高了學生對知識點掌握的程度。
3、強化課堂的實踐環(huán)節(jié),提高學生實際的操作應用能力
信息技術是一門對操作性和實踐性要求非常高的課程,這也正是它區(qū)別于其他課程一定要在機房中上課的原因。實踐是檢驗理論知識學習好壞的最佳途徑,只有在實踐中才能發(fā)現(xiàn)學習中的不足,才能檢驗對于知識點是否真正的掌握。在筆者的課堂中一般每節(jié)課45分鐘至多只講15分鐘至20分鐘,其余的時間大都是留給學生進行上機操作實踐的。例如:筆者在授課時遇到一些相對簡單或是掌握程度較好的知識點往往采取集體觀摩實踐操作的方式來學習。如word中如何運用“查找”功能,筆者會選一位操作較好的學生利用廣播軟件當眾演示,相信大部分人都已掌握,少部分沒有掌握的也可以通過這次演示來學習。但是接著筆者會順勢引出來講解“替換”,這個功能一般學生用的不多,掌握情況也一般。通過講解學生會了解實際上“查找”和“替換”很類似但功能大不一樣,操作也不難掌握。課堂上筆者通過這樣的安排可以合理地節(jié)約一定的講課時間,以更好讓學生進行實際操作。除此之外,教師也可以在課外舉行電腦繪畫比賽、電腦小游戲過關比賽、網(wǎng)頁制作比賽、網(wǎng)站建設以及機器人比賽等等,來加強學生對參與實踐的積極性。通過各種競賽,不但豐富了學生的學習和生活,而且也提高了學生基本操作的能力。
4、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提高學生的自主能動性
在課堂上教師是引導者,而學生則是學習的主體。所以課堂教學過程中既要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又要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的意識和學習欲望,從而充分有效地發(fā)揮學生的學習能力。有很多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性,如:學案導學、角色轉(zhuǎn)換、小組合作學習以及任務驅(qū)動等等。拿任務驅(qū)動模式舉例來說,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就一個知識點提出一個學習任務,然后把班級學生分成若干個小組再讓每個小組進行研究性學習,最后留出一定的時間給各學習小組上臺講解和演示。學生講解通過任務驅(qū)動學習到的認識點,還可以與老師互動,而老師和臺下的學生也可以提問臺上的“小老師”。經(jīng)過這樣的學習,激發(fā)了每個學習小組的學習興趣,自然促進了相互之間配合與默契,也提高了知識搜集和整理能力。結(jié)果是不僅能使課堂知識得到更好的掌握,而且培養(yǎng)了學生的信息素養(yǎng)和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更能增強學生獨立意識和團體協(xié)作精神。
總之,高效課堂既是一種理念的課堂,同時也是一種教學模式的實踐。想要得到高效的課堂就要從學生的實際出發(fā),選擇性地運用相應的教學方式和課堂模式,更需要在教學實踐過程中不斷進行實踐和總結(jié),才能真正地使信息技術課堂達到高效果和高效率。眾所周知,構(gòu)建初中信息技術的高效課堂,不是一日之功,也不是一人之能,還需要所有信息技術教師和相關的教科研人員不斷探索和努力。同時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也是一個系統(tǒng)的過程,并不是幾個人或是幾篇文章就可以解決的,以上所述只是筆者個人觀點的闡述,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諒解。希望能為初中信息技術高效課堂的構(gòu)建提供一些思路,與大家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