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勝月 劉戌昕
【摘 要】本文主要挖掘揭示了一些國學經(jīng)典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從數(shù)學視角研究國學內(nèi)涵,通過典型例題具體分析說明成語典故的哲理在數(shù)學命題、解題中的應用,旨在引導學生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欣賞數(shù)學,使數(shù)學進一步貼近大眾。
【關鍵詞】國學經(jīng)典 數(shù)學思想方法 命題 解題 賞析
【中圖分類號】G6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4-4810(2015)08-0120-02
一 國學經(jīng)典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
后發(fā)制人,出自《孫子·軍爭》:“后之發(fā),先之至,此用兵之要術也”,意為等對方先動手,再抓住有利時機反擊,制服對方。蘊涵極限定義思想方法。在函數(shù)極限的ε-δ定義中,對任意ε>0,總存在δ>0,使得當0﹤∣x-x0∣﹤δ時,都有∣f(x)-A∣﹤ε,則稱f(x)在x趨向于x0時的極限為A。這里δ后制ε。同樣在數(shù)列極限的ε-N定義中,N后制ε。
愚公移山,這個故事記載在戰(zhàn)國·列子《列子·湯問篇》中。故事的主人公愚公曰:“子子孫孫無窮匱也”,意為子子孫孫無窮無盡。蘊涵數(shù)學歸納法中的遞推思想(由命題對k成立推出命題對k+1成立)。
欲擒故縱,兵法《三十六計》第十六計,意為故意先放對方一馬,使敵人放松戒備,充分暴露,然后再將其捉住。其中蘊涵反證法思想:先假設命題結論不成立,即命題結論的否定成立(故縱),再經(jīng)過推理論證得出矛盾,從而證明結論成立(欲擒)。
田忌賽馬,記載在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五·孫子吳起列傳第五》中。齊國大將田忌和齊威王賽馬。他們把馬分成上、中、下三等,上等馬對上等馬,以此類推。田忌每個等次的馬都比齊威王的慢,因此三個回合下來,田忌皆敗。一旁觀戰(zhàn)的朋友孫臏給他支著兒,于是新一輪賽馬開始了,田忌先用下等馬對齊威王的上等馬,再用上等馬對齊威王的中等馬,又用自己的中等馬對齊威王的下等馬。田忌以兩勝一敗的成績贏了齊威王。同樣的馬匹,只是調(diào)換了比賽的出場順序,就得到反敗為勝的結果。這里蘊涵運籌學中的最優(yōu)化思想。
曹沖稱象,出自晉·陳壽《三國志·魏書·武文世王公傳》。有一次,孫權送來了一頭巨象,太祖(曹操)想知道這象的重量,詢問屬下,都不能說出稱象的辦法。曹操的小兒子曹沖說:“把象放到大船上,在水面所達到的地方做上記號,再讓船裝載石頭,當水面達到該記號的時候稱量這些石頭的總重量,大象的重量就等于石頭的總重量?!辈軟_把大象的重量轉(zhuǎn)化為石頭的重量,使問題得到解決。此典故蘊涵轉(zhuǎn)化與化歸思想?!秴问洗呵铩げ旖瘛吩唬骸肮蕦徧孟轮?,而知日月之行,陰陽之變。”意思是說,觀察堂屋影子的變化就能知道日月運行的情況,反映了象與原象的變化關系。蘊涵映射與函數(shù)思想。
二 巧悖數(shù)學思想,成就千古名篇
佛教把眾生世界分為“三界”,孫悟空乃三界之外靈物,吳承恩巧妙違背數(shù)學分類思想的不重不漏原則,成功地塑造了我國古代四大名著之一《西游記》中的孫悟空人物形象。
刻舟求劍,出自戰(zhàn)國·呂不韋《呂氏春秋·察今》。楚國有個人乘船渡江,劍從船上掉進了水里。他急忙在船沿刻上記號,說:“這兒是我的劍掉下去的地方?!贝堪逗?,這個人順著船沿上刻的記號下水去找劍。船已經(jīng)走(行駛)了很遠,而劍還在原來的地方不會隨船而前進。用這樣的辦法來找劍,不是很糊涂嗎?我們從現(xiàn)代數(shù)學映射觀點來看,原象只有船沿上刻的記號一個,船行駛以后出現(xiàn)了無數(shù)個象(記號對應的水下位置),這個楚國人違背了函數(shù)與映射思想,誤解了象與原象(事物自身)的對應關系。
三 成語典故的哲理在數(shù)學命題、解題中的應用
擒賊先擒王,出自唐·杜甫《前出塞》詩之六:“射人先射馬,擒賊先擒王”,指作戰(zhàn)要先抓主要敵手,也比喻做事要抓關鍵。在恒成立問題的解題中,常利用最值(最大值或最小值)解決問題。
例1,(2013新課標全國Ⅰ卷理21)已知函數(shù)f(x)=x2+ax+b,g(x)=ex(cx+d),若曲線y=f(x)和曲線y=g(x)都過點P(0,2),且在點P處有相同的切線y=4x+2。(1)求a,b,c,d的值;(2)若x≥-2時,f(x)≤kg(x),求k的取值范圍。
解析:(1)(略)。(2)由(1)知f(x)=x2+4x+2,g(x)=ex(2x+2)。當x≥-2時,f(x)≤kg(x),即x≥-2時,kg(x)-f(x)≥0恒成立。令F(x)=kg(x)-f(x),則x≥-2時,F(xiàn)(x)的最小值(擒王)非負即可。F′(x)=(kex-1)(2x+4),由題設可得F(0)≥0,故k≥1,令F′(x)=0,得x1=-ln k,x2=-2。
(1)若1≤k0,即F(x)在[-2,+∞)上最小值為F(x1)=2x1+2- -4x1-2=-x1(x1+2)≥0,此時f(x)≤kg(x)恒成立。(2)若k=e2,F(xiàn)′(x)=(ex+2-1)(2x+4),故F(x)在[-2,+∞)上單調(diào)遞增,F(xiàn)(x)在[-2,+∞)上最小值為F(-2)=0,所以f(x)≤kg(x)恒成立。(3)若k>e2,則F(-2)=-2ke-2+2=-2e-2(k-e2)<0,從而當x∈[-2,+∞]時,f(x)≤kg(x)不可能恒成立。
綜上所述,k的取值范圍為[1,e2]。
以逸待勞,出自《孫子·軍爭》:“以近待遠,以佚待勞,以飽待饑,此治力者也”,意指我方養(yǎng)精蓄銳(以逸即以靜),坐等疲乏的敵人來犯時給以迎頭痛擊(待勞即制動)。在求解含兩個以上動點的最值時,常依據(jù)這一策略以靜制動地解決問題。
例2,(2013重慶卷理7)已知圓C1:(x-2)2+(y-3)2=1,圓C2:(x-3)2+(y-4)2=9,M,N分別是圓C1,C2上的動點,P為x軸上的動點,則|PM|+|PN|的最小值為( )。
A.5 -4 B. -1 C.6-2 D.
答案:A。
解析:將P點到圓上動點的距離轉(zhuǎn)化為到定點圓心的距離(以靜制動)。
|PM|min=|PC1|-R1,|PN|min=|PC2|-R2(R1,R2分別為兩圓的半徑)
(|PM|+|PN|)min=(|PC1|+|PC2|)min-R1-R2
兩圓心坐標分別為C1(2,3),C2(3,4)。C1關于x軸對稱的點C1′的坐標為(2,-3),連接C2C1′,線段C2C1′與x軸的交點即為P點(如圖1)。
(|PM|+|PN|)min=(|PC1|+|PC2|)min-R1-R2=|C2C1′|-
R1-R2
= -1-3= -4= -4
借尸還魂,兵法《三十六計》第十四計,原意是指使已經(jīng)死亡的東西,借用另一種形式出現(xiàn)。其實質(zhì)是利用沒有作為或不能有作為的加以控制。受借尸還魂策略的啟發(fā),我們常常利用某些公式的結構形式解題、命題。待定系數(shù)法也可看作借尸還魂策略在數(shù)學解題中的應用。
例3,(2013安徽卷理8)函數(shù)y=f(x)的圖象如圖2所示,在區(qū)間[a,b]上可找到n(n≥2)個不同的數(shù)x1,
x2,…,xn,使得 ,則n的取值范
圍為( )。
A.{3,4} B.{2,3,4} C.{3,4,5} D.{2,3}
答案:B。
解析:利用過兩點直線的斜率公式結構形式,將條件
看作 ,
問題轉(zhuǎn)化為過原點作直線與函數(shù)y=f(x)的圖象可以有幾個不同的交點,觀察可得n的取值范圍是{2,3,4}。
例4,(2013湖北卷理13)設x,y,z∈R,且滿足:x2+y2+z2=1,x+2y+3z= ,則x+y+z=________。
答案: 。
解析:利用向量數(shù)量積的坐標公式結構形式,設向量a=(x,y,z),b=(1,2,3),把x+2y+3z看作是a·b,即a·b=x+2y+3z= ,又| a |=1,| b |= ,
∴向量a,b方向相同,∴z=3x,y=2x,
代入已知得 ,
∴x+y+z=6x= 。
例5,[2013福建卷理21(1)(選修4-2:矩陣與變換)]
①已知直線l:ax+y=1在矩陣 對應的變換作用
下變?yōu)橹本€l′:x+by=1。求實數(shù)a,b的值。
解:(1)①設直線l:ax+y=1上任意點M(x,y)在矩陣A對應的變換作用下的像是M′(x′,y′)。
由 ,得 。
又點M′(x′,y′)在l′上,所以x′+by′=1,即x+(b+2)
y=1,利用直線l方程的形式,通過待定系數(shù)法得 ,
從而 。
倒行逆施,出自西漢·司馬遷《史記·卷六十六·伍子胥列傳第六》:“吾日莫途遠,吾故倒行而逆施之”,意為做事違反常理,不擇手段。參考倒行逆施這一思維方式,數(shù)學命題時常給出結果而求過程中的參數(shù)。分析法、逆向思維解題、逆用公式等也可看作這一思維方式在數(shù)學解題中的應用。
例6,(2013浙江卷理13)設z=kx+y,其中實數(shù)x,y
滿足 。若z的最大值為12,則實數(shù)k=_______。
答案:2。
解析:根據(jù)約束條件畫出可行
域如圖3。因為z的最大值為12。
所以直線kx+y=12必過(4,4)
點,∴k=2。
一般線性規(guī)劃問題是已知可行
域求目標函數(shù)的最值,本題是已知目標函數(shù)的最大值求目標函數(shù)中的待定系數(shù)。
反客為主,出自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七十一回:“拔寨前進,步步為營,誘淵來戰(zhàn)而擒之,此乃反客為主之法?!币鉃榭腿朔催^來成為主人,比喻變被動為主動。將常量視為變量、變量視為常量是反客為主在數(shù)學解題中的具體體現(xiàn)。
例7,設不等式2x-1>m(x2-1)對滿足|m|≤2的一切實數(shù)m的取值都成立,求x的取值范圍。
四 后記
“體現(xiàn)數(shù)學的文化價值”是高中數(shù)學課程基本理念之一。挖掘國學經(jīng)典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是從數(shù)學視角研究國學內(nèi)涵,把數(shù)學文化從縱向用數(shù)學、看數(shù)學拓展為橫向用數(shù)學看文化,豐富了數(shù)學的美學內(nèi)涵,提升了數(shù)學的文化價值。教學中適當剖析國學經(jīng)典中的數(shù)學思想方法,可以激發(fā)學生學習數(shù)學的興趣,陶冶學生情操;可以幫助學生從學數(shù)學、用數(shù)學逐步學會欣賞數(shù)學,使數(shù)學進一步貼近大眾。
〔責任編輯:龐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