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靜思
一
一九四二年四月《詩八首》最初發(fā)表于《文聚》時,剛剛畢業(yè)于西南聯(lián)大的穆旦才二十四歲。此前日本發(fā)動的全面侵華戰(zhàn)爭,使得“行年二十”的穆旦隨清華大學(xué)長途跋涉到長沙,橫貫湘滇黔三省,徒步跋涉三千里抵達昆明,備嘗“輾轉(zhuǎn)流徙”之艱辛。穆旦、鄭敏、杜運燮、袁可嘉和王佐良等青年詩人卻能在西南一隅受到朱自清、聞一多、馮至、卞之琳等前輩詩人和著名學(xué)者的熏陶和教導(dǎo),同時還受到燕卜蓀、里爾克、葉芝、艾略特、奧登等一大批外國著名詩人的影響,這或許是不幸中的萬幸。也正是在此期間,穆旦開始系統(tǒng)地接觸英國現(xiàn)代詩歌和詩歌理論,求索現(xiàn)代人的抒情經(jīng)驗與現(xiàn)實結(jié)合的道路。這些讓其很早便在詩中表現(xiàn)出感情的含蓄節(jié)制和較多的理性成分,呈現(xiàn)出“早熟”的特征。
穆旦在詩中很少燃燒一瀉千里的激情,他始終保持著冷靜和知性,去尋求個人對對象的最好關(guān)照點。穆旦曾在一篇關(guān)于艾青的詩評中寫道:“作為一個土地的愛好者,詩人艾青所著意的,全是茁生于我們本土上的一切呻吟、痛苦、斗爭和希望?!边@句話又何嘗不是在說自己。他也在努力地用自己的筆觸,用散發(fā)著芳香和溫暖的文字去關(guān)照中國土地上的呻吟、痛苦、斗爭和光明。
最難以忘懷的自然是那首膾炙人口的《贊美》。作者借助一個飽經(jīng)滄桑的受難者形象—農(nóng)夫,以不是“贊美”的口吻贊美著這“佝僂的人民”,這“無盡的呻吟和寒冷”中正在崛起的民族。詩歌表現(xiàn)的是希望和光明,是對中華民族堅韌意志和頑強生命力的頌揚,是一種對民族光明前途的堅定信念。作者以極大的熱忱去關(guān)照客觀世界,表現(xiàn)出強烈的悲憫情懷。誰能想到如此節(jié)制而深沉的詩歌出自于一個剛剛二十出頭的青年,誰又能不驚嘆于一位青年竟然可以把民族的苦難和人民的贊美表達得如此富有冷靜而知性的美感。相比于艾青“雪落在中國的土地上,/寒冷在封鎖著中國呀……”這樣的呼喊,穆旦在詩歌中將現(xiàn)實、象征與玄思密切結(jié)合,表現(xiàn)出更為凝重的理性思辨色彩和知性美。
《詩八首》是穆旦對愛情關(guān)照的經(jīng)典作品之一。整首詩歌的基調(diào)是冷靜而感傷的,冥冥之中不具名的定律在破壞著個人對愛情的信仰,使得詩人無法尋求愛情的本質(zhì)。穆旦不是僅僅站在個人的層面,也不囿限于某一時空之內(nèi),包括《詩八首》在內(nèi)的愛情既是個人的訴說,又是對個人的抽離,實現(xiàn)一種更普遍、更廣闊、更本質(zhì)的愛情表達,就如同“雖然她竟說了一句謊,重復(fù)過多少世紀,/為什么責(zé)備呢?為什么不寬恕”(《隱現(xiàn)》)、“相同和相同溶為怠倦,在差別間又凝固著陌生”(《詩八首》)等詩句一樣,帶有廣泛的真理和智慧之光。
二
如大多數(shù)闡釋者所闡發(fā)的那樣,第一首講的主要是隨著成熟季節(jié)的到來,一種原始的情感不請自來,潛藏在我們身體內(nèi)部的生命本能慢慢開啟。
一
你底眼睛看見這一場火災(zāi),
你看不見我,雖然我為你點燃,
哎,那燒著的不過是成熟的年代,
你底,我底。我們相隔如重山!
從這自然底蛻變底程序里,
我卻愛了一個暫時的你。
即使我哭泣,變灰,變灰又新生,
姑娘,那只是上帝玩弄他自己。
二
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
而我們成長,在死底子宮里。
在無數(shù)的可能里一個變形的生命
永遠不能完成他自己。
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
這時候就聽見我的主暗笑,
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
使我們豐富而且危險。
第一首采用起興的手法,通過“你底眼睛”看到萌生出的一種強健的、發(fā)自個體生命本能的力量,一種野性,“一團猛烈的火焰”(《野獸》)。你看見了“火災(zāi)”,卻看不見我為誰而點燃,這里形成一種暫時的隔膜—你對我的屏蔽,也是“少女在理性控制之下的情緒冷靜”。燃燒的火象征著激情,“成熟的年代”指代的就是無法遏制的青春激情,一種源自身體本能的力量,“你底,我底”,在我們的身體內(nèi)部都涌動著。這讓我們聯(lián)想到《春》中對欲望的抒寫:“藍天下,為永遠的謎蠱惑著的/是我們二十歲的緊閉的肉體……呵,光、影、聲、色都已經(jīng)赤裸,/痛苦著,等待伸入新的組合。”有激情就可以毫無間隙嗎?不是的?!拔覀兿喔羧缰厣?!”你我在情感、心靈上還有很遠的距離,但這種距離感是陌生前提下的距離感,更加強調(diào)外部的距離感?!白匀坏淄懽兊壮绦颉?,這是一種生命的進化和演變,是一種歷史的漫長性和變化的永恒性,但“我卻愛了一個暫時的你”,這里強調(diào)的是一種暫時性,在時間之維上短暫的擱置和停留,是漫長時間之維中凝固的點,是相對于永恒性的暫時性。后四句暗含著永恒和暫時的對比,和《隱現(xiàn)》一詩中的“雖然她的愛情限制在永變的事物里”表達了相似的主題。實際上,詩歌第一首的“暫時”、第八首的“偶然”與第五首的“永存”、第七首的“永續(xù)”、第八首的“永青”在更大的、整體的層面上呈現(xiàn)了一種永恒與暫時的辯證和對立。第一首詩是輕輕的開啟,既含有“君子好逑”、“求之不得”、“輾轉(zhuǎn)反側(cè)”的感傷,又有一種永恒與短暫的傷感存在,但這兩種感傷有著質(zhì)的差別。
如果按照尋常邏輯,第二首詩的開篇兩句應(yīng)該是“在子宮里孕育你我/而我們成長,在水流山石間”,但詩人卻別出心裁地表達為“水流山石間沉淀下你我,/而我們成長,在死底子宮里”,這既能緊承第一首詩歌永恒與暫時的對照,又形成一種強烈的隱喻?!八魃绞g沉淀下你我”,“水流山石”、“沉淀”都強調(diào)一種時間的漫長性,也表現(xiàn)一種成長的莊重性,甚至有著坎坷和偶然性。但是,一個“而”字,作了轉(zhuǎn)折,“在死底子宮里”,“子宮”指的是什么?子宮就是母親身體里孕育你的地方,就是給你提供營養(yǎng)、溫暖、保護的地方,但是“在死底子宮里”,既然是死的,那就意味著喪失了營養(yǎng)、溫暖、保護,這是不是就有一種對時代的隱喻或者象征在里面呢?就如同王佐良所言:“在一個詩人探問著子宮的秘密的時候,他實在是問著事物的黑暗的神秘。”在這樣的處境中,我們的變化和形成永遠無法“完成”自己,“完成”強調(diào)一種動態(tài)的變化過程,具有比較深刻的哲學(xué)意味。
愛情的發(fā)展往往就是由淺入深、由表及里的過程,僅僅有生命本能和激情的開啟是無法實現(xiàn)你我的靠近的,第一首詩中已經(jīng)遭遇了失敗,所以接下來需要心靈的交流,理智的開啟。“我和你談話,相信你,愛你”,這是情感的交流,本身也隱含著由淺入深的變化過程?!斑@時候就聽見我的主暗笑”,在愛的發(fā)展過程中,“你我”的理性仍然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不斷地他添來另外的你我”。情感和理智不斷敞開和“相談甚歡”之時,它們也在相互地警惕和沖突,呈現(xiàn)了對愛情淡淡的不安和憂慮感。
三
愛得正濃烈時,理智是經(jīng)受不住激情和本能的不斷沖撞的。我們通常說,戀愛中的女人智商為零。實際上,深陷愛河的男人也是很難自拔的。第二部分講的就是隨著情感的不斷加深,愛情將在摩擦沖突和半推半就中得到深化。
三
你底年齡里的小小野獸,
它和青草一樣地呼吸,
它帶來你底顏色,芳香,豐滿,
它要你瘋狂在溫暖的黑暗里。
我越過你大理石的智慧底殿堂,
而為它埋藏的生命珍惜;
你我的手底接觸是一片草場。
那里有它底固執(zhí),我底驚喜。
四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
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
而那未形成的黑暗是可怕的,
那可能的和不可能的使我們沉迷。
那窒息我們的
是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語,
它底幽靈籠罩,使我們游離,
游進混亂的愛底自由和美麗。
王佐良曾評論說:“他總給人那么一點肉體的感覺,這感覺所以存在是因為他不僅用頭腦思想,他還‘用身體思想。關(guān)于愛情,他的最好的地方是在那些官能的形象里?!钡谌自妼θ怏w的感覺、官能的形象是體現(xiàn)得比較明顯的?!靶⌒〉囊矮F”是隨著年齡變化的生命本能力量,“是潛意識中產(chǎn)生的一種愛的沖動”。與《春》中“綠色的火焰在草上搖曳”一樣,“和青草一樣地呼吸”既是本能、激情的蔓延和生長,也是一種生命的綠色,一種充滿“芳香”、“豐滿”和活力的生命本能的表征;理性里卻有野性在涌動。
很多研究者認為“大理石的智慧底殿堂”突出理智的堅硬、冷靜,但我們是否還可以從相反的方向來豐富一下呢?我的“越過”、“驚喜”恰好有我的情感因素和生命本能的作祟,你的理智正好和我的激情相映襯。如此理解可以更好地看出,這里既有感情的深化,又有靈與欲連續(xù)而又激烈的博弈。此處的“草場”自然不是指“放牧的草場”這樣的普遍含義,它在句子中的真正意義已經(jīng)偏離了它在字典內(nèi)的普遍含義,從一個指稱語義場(Field of reference)轉(zhuǎn)向了另一個指稱語義場,形成富有張力和跨越意義的隱喻。前文的“野獸”、“大理石”、“殿堂”以及后文的“巨樹”等都有著相同的效果,豐富著我們對詩歌的閱讀體驗。同時我們應(yīng)該注意到,前四句是以“你”開啟的,而接下來的四句是以“我”來開啟的,上下兩節(jié)分別反映出“你我”的激情,但激情背后又有理性潛伏著。這樣的表達將激情推向縱深,這不是某一方的單相思,而是“郎有情妾有意”的“長相思”。
“靜靜地,我們擁抱在,/用言語所能照明的世界里?!边@里用到“靜靜地(的)”一詞,既是一種提醒和轉(zhuǎn)折,更形成一種熱烈與沉寂的張力。這首詩歌是感情的進一步深化,可以說已經(jīng)到了交融的境地,但是“未形成的黑暗”慢慢襲來。對前三首詩歌的不斷深化而言,此處的黑暗襲來對全詩形成一種回環(huán),是一種預(yù)感,或者說是一種潛藏的危險。
有研究者認為此節(jié)中“未生即死的言語”指的是想要表達而又未能說出口的胎死腹中的甜蜜情話,其實是有很大商榷空間的。我認為此處的“甜蜜的未生即死的言語”指的是,當(dāng)深情擁抱或者情感正濃時,那種海誓山盟、甜言蜜語全都順勢而來,令人沉醉。這種甜言蜜語有生命力么?就如《隱現(xiàn)》中“我永遠愛你,永不分離”這樣的許諾有真正的意義么?這都是“重復(fù)了許多個世紀”的謊言,是虛幻的,沒有實質(zhì)內(nèi)容的,所以本質(zhì)上說它是“死的”。此處的生命力不是看你使用得有多長久和頻繁,而是強調(diào)一種實質(zhì),真實的內(nèi)容?!蹲匀坏讐簟分杏羞@樣的句子:“那不常在的是我們擁抱的情懷,/它讓我甜甜的睡:一個少女底熱情,/使我這樣驕傲又這樣的柔順。/我們談話,自然底朦朧的囈語,/美麗的囈語把它自己說醒。”這兩種解釋最終的旨歸都是“美麗的囈語”,但是其意義是有差別的。后一種解釋更強調(diào)愛情的本質(zhì)性,愛情的實質(zhì)到底是什么,這是善意的謊言容易蒙蔽的。
四
在第二部分中,筆者已經(jīng)提示道“未形成的黑暗”的慢慢襲來對全詩形成一種回環(huán),有一種潛藏的危險,而第三部分主要講的就是“我”對愛情的求索和愛情遭遇的危險。這部分由對愛情的認識到對愛情方法的求索,是對呈直線上升的情感的抑制,是螺旋式發(fā)展的轉(zhuǎn)彎處。
五
夕陽西下,一陣微風(fēng)吹拂著田野,
是多么久的原因在這里積累。
那移動了景物的移動我底心,
從最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安睡。
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巖石的,
將使我此時的渴望永存,
一切在它底過程中流露的美,
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
六
相同和相同溶為怠倦,
在差別間又凝固著陌生;
是一條多么危險的窄路里,
我驅(qū)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
他存在,聽我底使喚,
他保護,而把我留在孤獨里,
他底痛苦是不斷的尋求
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須背離。
縱觀全詩,出現(xiàn)明顯時間變化和界定的就只有第五首中的“夕陽西下”一處,在全詩的節(jié)奏中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它既是時間的變化,也是一個激情消退的黃昏,“那滿天的火舌就隨一切歸于黯淡”?!耙魂囄L(fēng)吹拂著田野”,這是激情過后的平靜,但還不是一種平淡,也不是永久的平靜,只是一種暫時的平靜?!澳且苿恿司拔锏囊苿游业仔摹保裁匆苿恿司拔锬??從上文來看,似乎這里“移動了景物的”指的是“微風(fēng)吹拂”,但從詩歌整體來看,這里“移動了景物的”指的是更久遠、漫長、永恒、滄海桑田般的東西,那就是時間。“從最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古老的時間從古老的開端流向你,“安睡”—一種寧靜的狀態(tài)。
“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巖石的,將使我此時的渴望永存”,這個句子實際上沒有主語,“那形成了樹木和屹立的巖石的”只是一個形容詞詞組,一種限定。那此處的主語最可能的是什么呢?就是時間,一種可以形成一切的時間。它會讓“我”此時的渴望永存,在時間的歷史上被記載下來?!耙磺性谒走^程中流露的美,/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這句的主語是“美”、“時間流逝中的美”,它教我“愛你的方法,教我變更”,這里是一種強烈的探索自覺。整首詩的玄思終于在此處有了著落,讓我們懂得了詩人的用意,原來求索愛這個動作的方法,是認識論上的方法論。
第五首詩已經(jīng)不是熱烈的愛,而是一種寧靜的“安睡”狀態(tài),第六首是愛情矛盾性的思考,是呈直線般上升的愛情的回環(huán)?!跋嗤拖嗤転榈【搿保澳阄摇钡南嗷ノ⒃谙嗷フJ同的基礎(chǔ)上,就是你我心中對對方的認同感,尋找一種相通之處,但是,愛情的長期相處在讓“相同”加深融合的同時,隨之而來的是一種疲勞,自動化(automation)的習(xí)慣經(jīng)驗無法帶來新的激情和波瀾?!霸诓顒e間又凝固著陌生”,此處的“陌生”不是陌生化的陌生,不是一種好奇,而是一種長期相處后新的發(fā)現(xiàn)—對隔閡的發(fā)現(xiàn),此處的距離感是相熟基礎(chǔ)上的距離感,強調(diào)內(nèi)部的障壁?!熬嚯x感”存在于陌生之間,也存在于相熟之間,這就形成一種愛情的二律背反。那該怎么辦呢?“是一條多么危險的窄路里,/我驅(qū)使自己在那上面旅行?!边@是一個危險的兩面不討好的游戲,但是“我”不可能逃避,還必須自己驅(qū)使“自己”在“窄路”上旅行,這可以說是樂于挑戰(zhàn),也可以說是樂于受虐,但這就是愛的必然之途。正如詩人自己所言:“愛情的關(guān)系,生于兩個性格的交鋒,死于‘太親熱、太含糊的俯順。這是一種辯證關(guān)系,太近則疏遠了。該在兩個性格的相同和不同之間找到不斷的平衡,這才能維持有活力的愛情?!闭麄€四句詩其實都闡釋了一種矛盾,而且是一種普遍的矛盾,從個人的特殊性上升到人類群體的普遍性。
后四句很難理解的詞語便是“他”??傮w來看,這里的“他”應(yīng)該是相同的,因為在貼緊的三句話換用三種不同的象征意義,這于作者和讀者都具有挑戰(zhàn)性。結(jié)合前面四句的分析,此處的“他”指代的是相同與差別的平衡狀態(tài),也就是相同和差別巧妙的交集,是那條“危險的窄路”。作為尋求愛的方法的“我”(追求者),只要“我”愿意求得你的高興,“我”就可以驅(qū)使我自己認同你,去擴大我們的交集?!八淄纯嗍遣粩嗟膶で?你底秩序,求得了又必須背離”,詩人在最后兩句對愛情的這種道理作了總結(jié),這種平衡狀態(tài)和交集(求索愛)的痛苦就是要去不斷地尋求“你底秩序”,求得了我就必須對自身作一個背離,因為要認同你。
這一部分作者思考的復(fù)雜性是令人驚嘆的,詩人把愛情矛盾的痛苦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而且超出了個人的層面,使之普遍化,形成一種愛的辯證法。
五
經(jīng)歷了熱烈和冷卻的起伏之后,詩歌進入了它的尾聲,愛情也走到了它的結(jié)尾處。這部分對愛情進行了歌頌和贊美,也作了冷靜的審視,更看到愛情的悲傷。
七
風(fēng)暴,遠路,寂寞的夜晚,
丟失,記憶,永續(xù)的時間,
所有科學(xué)不能祛除的恐懼
讓我在你底懷里得到安憩—
呵,在你底不能自主的心上,
你底隨有隨無的美麗形象,
那里,我看見你孤獨的愛情
筆立著,和我底平行著生長!
八
再沒有更近的接近,
所有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
只有陽光透過繽紛的枝葉
分在兩片情愿的心上,相同。
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飄落,
而賜生我們的巨樹永青,
它對我們不仁的嘲弄
(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為平靜。
據(jù)穆旦夫人周與良回憶,她于一九四八年三月由上海坐船出國留學(xué)時,穆旦曾專程從南京來送行,一直送到船上,送了一張相片,相片的反面就寫著第七首詩的前四句。特定的人、特定的場景或許對我們的理解有很大的幫助?!帮L(fēng)暴,遠路,寂寞的夜晚,/丟失,記憶,永續(xù)的時間”,這兩句強調(diào)孤獨感和時間的漫長感。“所有科學(xué)不能祛除的恐懼/讓我在你底懷里得到安憩—”歷經(jīng)了坎坷和漫長,遭遇了孤獨之后,愛情可以讓恐懼安憩,這是對愛情的一種歌頌和贊美。但是作者并沒有因為贊美而讓情感放任,而是用理智進行沖淡,最后發(fā)現(xiàn)了更深刻的悲哀:“我看見你孤獨的愛情/筆立著,和我底平行著生長!”無法相交,無法融合,孤獨地筆立著。前后兩節(jié)正有著“昔我往矣,楊柳依依;今我來思,雨雪霏霏”般的情思和哀樂。
“再沒有更近的接近,所有的偶然在我們間定型”,這看似是一種理想的狀態(tài),但是“沒有更近的接近”還是沒有交融,一個“間”字就表現(xiàn)出了兩人差別的存在。三四句的“相同”不是說“心”相同,而是陽光播撒的方式、狀態(tài)相同。后四句用了比擬的手法,將你我比作兩片樹葉,而時間、歷史比作巨樹?!暗燃竞蛞坏骄鸵髯燥h落,/而賜生我們的巨樹永青”,既是生命的飄落、愛情的未實現(xiàn),消失在歷史的塵埃里,又是一種短暫和永恒的對比。“它對我們不仁的嘲弄/(和哭泣)在合一的老根里化為平靜”,愛情最終沒有永恒,也沒有獲得其本質(zhì),這是時間之維、歷史之維對我們的嘲弄,最終都化為徹底的平靜。恰如史鐵生所慨嘆的那樣,“一個永恒的悖論,就是一個永恒的距離,一個永恒孤獨的現(xiàn)實”。
之所以說穆旦總是用理智抑制著情感,達到知性的美,不只是指他對激情的抑制,還指他對悲傷的理性處置。當(dāng)愛情最終走向幻滅和死亡時,詩人表現(xiàn)出的還是極富魅力的智性,是對冥冥中不具名定律破壞的淡然處之和深深沉思—“愛著是困難的”(《隱現(xiàn)》)。詩人自己也曾說,《詩八首》是“寫在我二十三四歲的時候,那里也充滿愛情的絕望之感”。或許正是因為有迫切和重壓,才有了詩的結(jié)晶,才有了“純粹愛情的詩”。
六
相比于徐志摩、戴望舒等人遠離時代脈搏去關(guān)照個體生命體驗的低徊,穆旦深知詩歌“一和生活有距離,作品就毀了”。他是深入生活內(nèi)臟的理性表達,他要始終保持時代的痛感,“要把我擴充到時代那么大,然后再寫自我,這樣寫出的作品就成了時代的作品”。
志摩的詩帶有極強的書卷氣,執(zhí)著地追求著愛、自由和美。他在詩歌里表達自己的生命體悟,表現(xiàn)自己真實的情感和不羈的個性,執(zhí)著地吟哦著來自“性靈深處的詩句”。就像一位騎士,去和“黑暗”、“荒野”決斗,追尋著“水晶似的光明”。他所追求的愛、自由和夢想往往與現(xiàn)實的羈絆形成張力,而他就在這種張力的縫隙中緩緩地低徊。實際上,在徐志摩的部分詩歌里也已經(jīng)有了現(xiàn)代派的端倪。就比如《為要尋一顆星》一詩,夾雜著詩人的憂郁、懷疑和頹廢,以及一種是否“尋求光明”的猶疑。而“雨巷詩人”戴望舒則更具了現(xiàn)代派的氣質(zhì),但他和眾多同時代詩人一樣,都從鄉(xiāng)村來到大城市,無法融入大城市的生活,成為都市的精神流浪漢,也就自然而然地犯上了“都市懷鄉(xiāng)病”?!队晗铩穾е鴾赝窈桶?,是一首朦朧的贊歌,但是它總有一種隔膜在,既不屬于古老的鄉(xiāng)村,也不屬于現(xiàn)代的都市。它的隔膜反映出的正是詩人的尷尬,也是一個時代的尷尬,一種介乎現(xiàn)代主義都市與浪漫主義鄉(xiāng)村的相遇,糅合的是冷靜傳統(tǒng)與熱烈情感的復(fù)雜情緒。
穆旦所生活的時代,恰好是不安定的,不正常的,個人的生命發(fā)展也是變形的。因此,對于一個渴望表達生活的真實的詩人而言,其詩必然內(nèi)涵著復(fù)雜性。穆旦在早期的一篇文章中開拓性地提出:“為了表現(xiàn)社會或個人在歷史一定發(fā)展下普遍地朝著光明的轉(zhuǎn)進,為了使詩和這個時代成為一個感情的大諧和,我們需要‘新的抒情?!蹦碌┮诙窢幍臅r代里放逐“牧歌情調(diào)”和“自然風(fēng)景”,“有理性地鼓舞人們?nèi)幦∧脗€光明的東西”。在他看來,“新的抒情”不只是要應(yīng)用任何熟悉的事物,更要“充足地表現(xiàn)出戰(zhàn)斗的中國,充足地表現(xiàn)出她在新生中的蓬勃、痛苦和歡樂的激動來”。
對于每一首刻畫光明的詩,抒情的詩,穆旦都希望并且實踐著“新的抒情”。《詩八首》作為一首有關(guān)愛情的抒情詩,作者實現(xiàn)了意象和情緒的“健美糅合”。正如前文分析的那樣,開篇以“火”起興,實際上是生命本能(欲望之火)的象征,“死底子宮”指涉著那個黑暗的時代,“青草呼吸”巧妙地表現(xiàn)出“野獸”的涌動,“大理石的理智底殿堂”形象地表現(xiàn)出理智的特性,“夕陽西下”表現(xiàn)出激情的消退,形成一種熱烈與沉寂的張力,“等季候一到就要各自飄落,/而賜生我們的巨樹永青”更是采用比擬的手法,將“你我”比作兩片樹葉,而時間、歷史比作巨樹;不僅如此,這些意象的運用,還伴隨著詩歌整體節(jié)奏的律動??傮w來看,自然風(fēng)景和意象深深地融入到詩歌的背景和發(fā)展節(jié)奏中,以其豐滿和豐富表現(xiàn)詩歌的內(nèi)涵。
作者抑制沖動和激情,在肉體感官的知覺和理性的表達間尋求智慧。通過前文的細讀可以發(fā)現(xiàn),《詩八首》中有較為豐富的意象群和“官能形象”的表現(xiàn),知覺和情感深深印入詩中,但同時這種整體結(jié)構(gòu)上的永恒與短暫的對立又充滿了思辨和理性,每一次激情的涌動,都緊隨著理性思辨的沖淡,一種“野獸”般的激情最后也在“老根里化為平靜”,全詩在起起伏伏中螺旋式地發(fā)展。情感的節(jié)制和理性的思辨使得詩歌呈現(xiàn)出一種知性美。詩人在表達中深深嵌入了歷史和現(xiàn)實的烙印,融入個體的生存經(jīng)驗,使得詩歌不是簡單的激情充斥,而是有著厚重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