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新哲
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詩經楚辭,唐風宋韻,讓人沉醉不知歸路。詩詞之美,美在意境。正如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中所說:“章之妙,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贝_實,“詩歌不是無情物,字字句句吐衷腸”。古詩詞教學應該是情與情相融,心與心相約的詩意課堂。
詩意課堂從何而來,我認為:它從讀中來!葉圣陶先生曾指出語文“是讀的學科”。古詩詞教學更是以讀為主,讀是小學古詩詞教學的靈魂。
一、疏影橫斜水清淺——讀通文字,動情
小學生身心發(fā)展的特點,決定了古詩詞閱讀的目的不在于理解內容的深度,而在于積累語言,增強語感,提高文學修養(yǎng)。詩詞教學課堂伊始如何使學生動情?非讀不行,畢竟“七分詩,三分讀”。
引導學生在不同方式的讀中,關注字、詞,大致了解詩詞的大意,把握好讀的節(jié)奏、輕重、快慢,詩詞的情感基調就出來了。
特級教師王崧舟深諳“引領學生誦讀是經典詩詞教學之根本”,他在執(zhí)教《長相思》時第一環(huán)節(jié)就是指導學生讀詞,讀的重點就落在讀通詞,讀懂詞意,催學生動情于讀中。
師:同學們,在王安石的眼中,鄉(xiāng)愁是那一片吹綠了家鄉(xiāng)的徐徐春風。而到了張籍的筆下,鄉(xiāng)愁又成了那一封寫了又拆、拆了又寫的家書。那么,在納蘭性德的眼中,鄉(xiāng)愁又是什么呢?請大家打開書本,自由朗讀《長相思》這首詞,注意,仔仔細細讀上4遍,讀前兩遍的時候,注意詞當中的生字和多音字,要把詞念得字正腔圓;讀后兩遍的時候,要注意把它念通順,注意詞句內部的停頓。明白嗎?
生:(齊答)明白。(生讀)
師:(課件出示《長相思》這首詞。)好,誰來讀一讀《長相思》?其他同學注意聽,這首詩當中的一個生字,一個多音字,聽他有沒有讀準了。
生:(朗讀)
師:讀得字正腔圓,真好!風一更這個“更”是多音字,聒碎鄉(xiāng)心的“聒”是個生字,她都念準了。來,我們讀一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
生:(齊讀)風一更,雪一更,聒碎鄉(xiāng)心夢不成,故園無此聲。
師:再來一遍。
生:(齊讀)
師:很好!誰再來讀一讀《長相思》?請你,其他同學注意聽,特別注意,他在讀詞句的中間時是怎么停頓的,是不是讀得有板有眼。
生:(朗讀)
師:真好,你們有沒有注意到,這位同學,在讀“向榆關那畔行”時候,哪個地方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他在身向榆關”的后面停頓了。
師:你有沒有注意到,他在讀“夜深千帳燈”的時候,哪個地方又停頓了一下?
生:他在“夜深”后面停頓了一下。
師:你們聽出來了嗎?
生:(齊答)聽出來了。
師:對,這樣讀就叫有板有眼。我們讀這兩句詞。
生:(齊讀)
師:再來一遍。
生:(齊讀)
師:真好,同學們,讀古代的詩詞,不但要把它讀正確,讀得有節(jié)奏,還要盡可能讀出它的味道來。(①)
上面的教學片斷中,王老師用凝練而富有詩意的語言概括了王安石《泊船瓜洲》和張籍《秋思》中的鄉(xiāng)愁。然后十分自然地引發(fā)學生對納蘭性德《長相思》鄉(xiāng)愁的探尋。如何探尋?那便是反復的朗讀。首先要求學生仔仔細細讀上四遍,由讀準生字、多音字開始,再要求讀得字正腔圓,讀得抑揚頓挫、停頓適當。然后提升讀的要求,從讀的實踐中要求學生“爭取讀出你的味道和感覺來”。讀的層次分明,一步一個臺階,步步遞升,讓學生在讀中真真切切體悟到詞人的鄉(xiāng)愁。
二、濃綠萬枝紅一點——捕捉文眼,悟情
詩(詞)有詩(詞)眼,文有文脈。劉熙載在《藝概·詞曲概》中說:“眼乃神光所聚。”指出了詩(詞)眼的含義,認為眼是全篇題旨之核心,神光之透鏡。也就是說,詩詞之眼是一首詩(詞)或一句詩(詞)中最精彩最關鍵的詞句。找準了詩(詞)眼,抓住了文脈,也就扼住了古詩詞閱讀教學的咽喉,以此為切入口,構建閱讀教學的話題,閱讀教學也就有了抓手,悟情有了催生點。
在尋找詩(詞)眼的時候,注意古詩詞中的動詞、形容詞、數量詞和虛詞。但是千萬不可看到這些詞性的詞語就當作詩眼,須知先有“詩詞”后有“眼”,首先得理解整首詩詞的含義,方能看出“眼”在何處。也不可看到一字就認為是全詩詞的唯一詩眼。詩眼有一句之眼,數句之眼,全首之眼;詩詞眼可以是一個字,也可以是一個詞,可以是一句詩,也可以是幾句詩。更不可把生硬字看作詩眼。古人強調煉字要精確而又有天然之妙,詩眼貴在貼切自然,做到平字見奇,常字顯妙,所以不可把生硬字看作詩眼。
三、林間新綠一重重——抓住詩象,融情
詩重情,更重想象。古詩詞教學中只有喚起學生情感體驗,產生移情和共鳴,讓學生借助想象,由此及彼,調動自己的生活經驗,來再現(xiàn)作品中的形象,才能入境悟情,方能人文融情。王自文老師執(zhí)教《古詩兩首》時(《題臨安邸》、《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在引領學生讀出詩句背后的那份情、那段愛、那顆心、那種味,就很好地抓住“詩象”這一中介進行引導:
師:這里的“胡塵”,寫出的難道僅僅是金兵戰(zhàn)馬所揚起的塵土嗎?(學生搖頭。)
師:請同學們聽錄音展開想象:在金兵戰(zhàn)馬啾啾的嘶鳴聲中,在金兵戰(zhàn)馬嗒塔的踐踏聲中,你仿佛看到了一幕幕怎樣的場景?
生:我看到了白發(fā)蒼蒼的老人慘死在金兵的鐵蹄之下。
生:我看到了青青的禾苗在金兵的馬隊過后被連根拔起。
生:我看到了破落的村莊,瑟瑟的茅屋?!á冢?/p>
王教師抓住了“胡塵”兩字,讓它化為這樣的畫面:戰(zhàn)馬嘶鳴、鐵蹄肆虐,哀聲遍野,生靈涂炭……試想,此景此境,怎不讓人頓生悲切凄涼之情?誰又能置身于詞外呢?
我在教學陸游的《示兒》時,就抓住一個“悲”字:“詩人為什么而悲?你看到了怎樣的悲涼畫面?”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產生聯(lián)想,文字轉化成了詩人死不瞑目,詩人老淚縱橫,詩人用顫抖的手寫下了這首詩溘然長逝,詩人用微弱的聲音喃喃地說著:收復中原,還我河山的悲涼畫面……
讀詩詞要融情,情來自何方?靠咀嚼字面意思是很難生成的?!扒椤币俊跋蟆比ワ@,當平面的詩句通過學生的想象生成為一幅幅鮮活的畫面、一段段感人的旋律、一幕幕立體的場景時,學生才能投身其中,感詩人所感、想詩人所想、悲詩人所悲、恨詩人所恨,于是,詩句背后的情味和意蘊,就在“象”的召喚和引領下,噴涌而起、一瀉千里。
四、點水蜻蜓款款飛——拓展資源,縱情
古詩詞是中華古典文化的結晶,是祖國優(yōu)秀的文化遺產。古詩詞的積累,會增強兒童對美的鑒賞力。新大綱明確地要求:“小學階段背誦優(yōu)秀詩文不少于150篇(含課文)”,但縱觀我們的教材,小學六年的教材中古詩的總篇數也不足四十篇。如何對古詩詞進行拓展,使課文信息量更豐富呢,學生得到更多的情感體驗呢?課堂中根據詩詞的內容或表達,進行相關的拓展!
魯迅先生說:“意美以感心?!蔽覀兊墓旁娫~教學課堂就是詩意詩情徜徉的河流,讓孩子們在我們的課堂中吟誦千古美文,噴涌萬般情感,得千古美文的文學滋養(yǎng),積累優(yōu)秀的語言材料,為他們終生學習奠定基礎,為他們的人生平添無限詩意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