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寶英
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夸美紐斯說:“教學是一種教來使人感到愉快的藝術。它能使教師和學生全部得到最大的快樂?!闭Z文教學要想達到這種境界,教師必須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舞臺”,讓他們在教師為之設計的“舞臺表演”中獲得一種學習的熱情和快樂,讓他們感受到語文這門學科的巨大魅力,從而使語文課堂教學“死”中得“活”。
講臺就是舞臺,舞臺為表演者提供了展示自己才華和技藝的空間,也是表演者和觀眾進行溝通的紐帶和橋梁。觀眾只有通過演員的舞臺表演,才能更深入透徹地了解和把握文學劇本的內涵。所以,教師盡可能多地創(chuàng)設各種情境,讓學生充分利用舞臺這片天地大膽地去表演。我想,收效是可想而知的。
“作者胸有境,入境始與親”。在語文教學中,教師應該關注課堂氣氛,善于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把心放進去,“入其境知其事,明其事而通其情”。其實,“舞臺表演”是一個師生互動的過程。作為“演員”的學生要按照預先設計好的“劇本”去演,作為“導演”的教師,應該在學生表演前做好充分的準備,要深入地鉆研教材,條分縷析,提取重點,分析難點,把教材“吃透”。所謂“吃透”就是把課文中涉及的每一個人物的表情、語言、動作等一一地“提取”出來,按照一定的程序編成劇本,然后分配學生去充當劇本中的每一個角色。同時,教師在學生排演時,應要求學生突出劇本人物之間的矛盾沖突,要濃縮文本內容,把文中的主要事件或補編的情節(jié)在有限的時間和有限的舞臺上加以表演。
同時,劇情不宜太長,人物不宜太多,場景的變換不宜太頻繁;臺詞要簡練、生動,對白不限于原話,可以根據(jù)劇情的需要自行創(chuàng)作,如增加一些內心的獨白等。如果表演時需要道具,那么完全可以讓學生按照劇情的需要進行自主設計。
譬如在《雷雨》一課的教學中,我完全采取了戲劇表演的方式來調動他們學習的主動性和創(chuàng)造性。在課堂上,學生們非常踴躍,積極地爭取扮演劇中的每一個角色,他們不僅搶著扮演四鳳、大海等角色,就連周樸園的角色也要爭一爭,從而把講臺變成了舞臺。在舞臺上每一個學生都能各盡所能,各盡其用。他們能夠把課堂當做舞臺,盡情地發(fā)揮,這樣一次又一次地把課堂教學推向高潮。但更重要的是,學生充滿激情的表演把我們帶到了那個沉悶的下午,讓我們親眼“見證”了周家這個大家庭是怎樣崩塌的。
為此,在這一節(jié)課結束之后,我還讓每一個學生發(fā)表自己的感想以及對劇中每一個人物的認識。他們談得很深刻,說出了自己獨特的理解和體會。作為教師要允許學生暢所欲言,各抒己見,要科學運用“無錯原則”來評價學生的每一次發(fā)言。比如,一句口頭表揚,一個熱情鼓勵,一次表現(xiàn)機會給予都可以使學生樹立起自尊和自信,幫助他們驅逐心靈的陰霾,使他們能夠從學習的苦悶中解脫出來,感受到學習語文的快樂。
所以說,要想讓學生找到學習的樂趣,就必須打破束縛學生自主性和創(chuàng)造性的陳舊教學模式,把學生從沉悶壓抑的課堂上“解救”出來。例如,多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多讓學生發(fā)表不同意見,多讓學生提出問題,多讓學生討論、爭辯,總的來說,就是要把課堂這片天地還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讓課堂成為學生表演的“舞臺”。
這樣的教學方式最大的特點是能夠讓每一個學生參與其中,去體味文中的每一個人物。這不僅豐富了學生的思想,歷練了學生的情感,開拓了學生的內心世界,還讓他們敢于說真話,做真人,也讓每一個生命個體更加成熟,更加充實,更加有力量和魅力。正如華東師大葉讕教授所說:“課堂教學蘊含著巨大的的生命力,只有師生的生命活力在課堂教學中得到有效發(fā)揮,才能有助于新人的培養(yǎng)和教師的成長,課堂才有真正的活力?!闭n堂是生活,講臺即是舞臺,讓學生盡情地在生活的舞臺上展示自己的青春活力,展現(xiàn)自己的才華,真切地感受到學習語文的樂趣。唯有如此,才真正的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的“巨大的生命力”。
隨著中學語文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教學理念也在發(fā)生著根本性的轉變,尤其是新課標的出現(xiàn),語文教學面臨著極為嚴峻的考驗與挑戰(zhàn),特別是身處一線的教學者必須拿出一套切實可行的教學方法,在教學中走出一條創(chuàng)新之路,使語文這門學科變得“活”起來,變得“火”起來。
★作者單位:內蒙古托克托縣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