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進入知識經濟時代以來,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步伐逐漸加快。作為大數據時代的新產物,MOOC自出現以來呈現出方興未艾之勢,它為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平臺。合理利用MOOC,必將推動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為我國走向教育強國注入新的力量。
關鍵詞:MOOC;高等教育國際化;新平臺
2012年被稱為“MOOC元年”,幾年內MOOC在全球迅速興起,MOOC憑借其掌握的國際知名高校的最優(yōu)秀師資,已成功地讓全球各地數以千萬的學子實現了從國際知名高校中汲取知識精華、分享尖端教育資源的愿望,也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一個全新的平臺。目前,我國的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展現出良好的發(fā)展態(tài)勢,MOOC的出現無疑打開了一扇大門,使我國高等教育在教育模式和理念方面能更好、更快地向國際靠攏,向世界一流教育看齊。
一、MOOC帶來的新特征和新機制
高等教育國際化表現在教育目標、內容和活動的國際化。目前,我國在教育活動國際化上取得了顯著成效,包括對外合作交流項目和開設孔子學院等,但在教育目標和內容的國際化方面成效微弱,所以MOOC與現有的高等教育特征和機制相比優(yōu)勢格外顯著。MOOC(大規(guī)模網絡開放課程)具有兩大顯著特征——大規(guī)模和開放性,已為廣大用戶知曉。正是由于MOOC史無前例的以網絡為平臺開設了全球范圍內的優(yōu)秀課程資源,并且公開免費,恰恰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提供了嶄新的平臺,為高校、教師和學生在虛擬網絡空間進行國際間交流與合作提供了一種新機制。其次,MOOC兼具專業(yè)性和社會性的特征,使高等教育的國際化水平達到新的高峰。所謂專業(yè)性,是指MOOC課程大多是由全球范圍內知名院校的知名專家、教授團隊提供,他們對所在學科具有最頂尖的研究和了解,能夠準確把握學習者的喜好。所謂社會性,是指MOOC由產生到快速發(fā)展,離不開人們的需求和社會、科技的發(fā)展,它的出現是符合時代發(fā)展需求的。2014年,馬云這個名字在中國備受追捧,主要因為他是中國網絡電商的成功領頭人,短短十年間,網絡店鋪已經遍及全國、各個領域,甚至動搖了部分實體商鋪的發(fā)展。如果把以教師講授為主的傳統(tǒng)教育模式比作傳授知識的大型商鋪,在十年后,MOOC平臺有可能成為一個高等教育界的“淘寶網”,集合各國教育資源。
網絡的無國界和便利為高等教育國際化鋪設了軌道,而MOOC也有沖擊我國現行高等教育模式的趨勢,這預示著MOOC必將成為全球化軌道上嶄新的列車,引領我國高等教育國際化駛向新的方向。
1.基于價值觀的新特征——平等性
體現在MOOC學習的雙向選擇方面。傳統(tǒng)教育模式是學生聽、教師講,學生無法自主選擇教師,從而導致學生在校學習的被動性和對教師的依賴性,不利于學生發(fā)散思維和創(chuàng)新意識的形成。MOOC的到來,在一定程度上秉承了孔子“有教無類”的思想。MOOC提供大量優(yōu)質的免費網絡課程,體現了在知識面前人人平等,使學生皆有接受教育的選擇權力。
2.基于制度的新特征——平面化
MOOC的開放性不言而喻,與傳統(tǒng)高等教育模式相比,更體現出民主性,不限制學生思維和喜好。依照現行的教育制度,學生一成不變地在學校接受縱向化的課堂授課,即由教授、老師講授的由上至下的必修課程學習,這大大限制了學生對知識的選擇自由。而MOOC帶來的是嶄新的平面化教學制度,注重教師與學生的互動,使得課堂中沒有身份的局限,把縱向教育制度打開成一個平面,出現“翻轉課堂”的效果,使學生參與度更高。
3.基于傳統(tǒng)教育技術的新特征——平臺化
MOOC借助網絡平臺運營商,與傳統(tǒng)的課堂和網絡視頻課程相比,具有涉及的范圍更廣、領域更全、規(guī)模更大的特點。信息技術提供的平臺,不僅為學習者提供了全球范圍內與名師互動的機會,還使他們有機會與共同學習的伙伴及研究者進行溝通交流,從而形成反饋,彌補了傳統(tǒng)教育技術的缺口。
基于以上新特性,MOOC已成功吸引了我國越來越多的學習者。根據MOOC三大平臺之一的Coursera的數據顯示,2013年Coursera上注冊的中國用戶共有13萬人,位居全球第九。而在2014年達到了65萬人,增長幅度遠超過其他國家。MOOC開設的課程、其授課機制和管控機制,與以往網絡視頻公開課也有很大不同,MOOC帶來的是更有效、更全面的學習。
二、MOOC是高等教育國際化的新平臺
1.MOOC帶來傳播知識資源的新空間
除了帶來教學模式的革新,MOOC帶來的最豐富的資源就是與時俱進并與國際接軌的新知識。高等教育的國際化在很長一段時間內被理解為學生、學者的跨境交流,從而進行文化傳播。但是有機會進行跨國交流的人畢竟是少數,高等教育真正意義的國際化不應只局限在這少部分人身上。MOOC就是這樣一個平臺,讓所有渴望享受海外教育資源的人足不出戶就可以獲取最權威的知識。edX報告顯示,2012年至2013年期間,約有72%用戶是來自美國以外的國家,有2.07萬(2.7%)的IP或郵件地址來自聯合國定義的最不發(fā)達國家。
MOOC的出現順應了現代社會人們對多元知識的需求,以三大平臺之一的Coursera為例,在網站首頁的左上角,有實時注冊人數的統(tǒng)計數據,幾乎每秒鐘就有一人在Coursera注冊。截止目前,它已擁有來自全球的注冊學員1200多萬人,117所合作大學,895門課程。課程涵蓋了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計算機科學、生物學、醫(yī)學、藝術、教育學等24個大類的學科,其中,計算機科學、人文和社科占比較大,分別達到10%和8%。我國也緊跟時代步伐,已有北京大學、復旦大學、國立臺灣大學、香港中文大學、上海交通大學5知名高等院校先后加入了Coursera平臺,分享了近60門優(yōu)秀課程。由此可以看出,MOOC平臺奪人眼球之處在于,在國際知名高校之間搭建平臺從而吸引越來越多的全球學子,更多的學習者選擇MOOC平臺分享知識資源的同時,吸引更多的知名學府和組織加入MOOC,如此往復,良性循環(huán)。
2.以國際化推動區(qū)域化
高等教育的區(qū)域化這一概念并不是新生事物。高等教育國際化與區(qū)域化是辯證統(tǒng)一的關系,只有在推動高等教育區(qū)域化發(fā)展的過程中,由小區(qū)域發(fā)展助力于大區(qū)域發(fā)展,才能幫助高等教育國際化實現目標,但在此過程中,國際化大潮中又應該保證本國資源的區(qū)域化。所以,MOOC的無國界性質,讓國內機構和高??吹搅藝H化發(fā)展的新途徑,同時,也因為語言,思考了MOOC打開的新視域,建立自己的MOOC平臺,這大力推動高等教育區(qū)域化的發(fā)展。國內一流大學一馬當先加入了MOOC三大平臺,無疑會在此過程中提高知名度,在獲得國際認可的同時,這部分大學也會帶動區(qū)域內大學的發(fā)展。目前,中國最大的互聯網門戶網站之一的網易,已與Coursera等國際MOOC供應商合作創(chuàng)建區(qū)域平臺,旨在把來自全球MOOC平臺的課程提供給中國用戶。同時,網易還與國內的16所重點大學創(chuàng)建了國內的區(qū)域性MOOC平臺,專門提供中文課程。另外,MOOC在中國調動區(qū)域性互動學習的網站還有果殼網,它把來自全球所有MOOC供應商的各種課程的信息為中國學生匯總起來,也將英文內容的課程翻譯成中文,以幫助中文用戶克服語言障礙。這樣一來,MOOC為我國高等教育區(qū)域化開拓了新空間,區(qū)域教育得到了積極發(fā)展。
3.MOOC帶來連接教育與社會的新力量
MOOC為高等教育國際化打開了一扇新的大門,讓我們看到了學習的新模式和教育的新機制。同時,MOOC還帶來由高校和社會非學術機構、組織甚至企業(yè)媒體共同提供高等教育資源的新思想,為未來高等教育國際化中教育與社會同步注入了新力量。我國現有的傳統(tǒng)高等學府,管理的話語權通常在中央和各省市的高等教育行政部門,尤其是國際知名的國內高校,其發(fā)展離不開國家的政策和財政支持,而MOOC的出現讓我國高等教育看到了引入了社會合作伙伴的優(yōu)勢。通過研究MOOC三大平臺的合作伙伴可以發(fā)現,MOOC不僅涵蓋了由世界知名高校和名師提供的課程,還包括一些由非學術組織、機構、社會企業(yè)和協會等提供的課程。以MOOC三大平臺中的Coursera和edX為例,包括創(chuàng)始學校在內,Coursera與edX的合作伙伴和成員分別有106個和72個。其中,Coursera的合作伙伴有包括世界銀行、現代藝術博物館、國家地理協會等在內的非學府機構和組織,占合作伙伴總數的8.5%,共開設或已上線籌備開設課程30門;edX的成員也有諸如環(huán)球教育集團、美洲開發(fā)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等在內的非營利性組織和企業(yè),占合作伙伴總數的16.7%。這些組織機構和企業(yè)結合自身特有的資源開設相關課程,如世界銀行在Coursera開設了包括“公民參與:改變世界發(fā)展方向?”等三門課程;美國自然歷史博物館開設了“進化論:教育者課程”等三門課程。由于MOOC免費且無國界,對學習者不設門檻,所以就更加需要這些來自社會的非教育學府機構和組織提供人們更需要的知識和經驗,使MOOC搭建的學習平臺最終成為國際化的巨型學習樞紐。這也讓我們逐漸看到,MOOC帶來的新型合作伙伴會成為推動高等教育國際化、區(qū)域化進程的新生力量。
高等教育國際化既是時代發(fā)展的趨勢,也是中國高校培養(yǎng)國際創(chuàng)新人才的內在要求。在看到MOOC帶來的影響和新特性之后,2010年我國借鑒MOOC的模式推出了爾雅網絡平臺,其中包含了高校通識課程和學分系統(tǒng),全國850家高校用戶已將這一平臺成功應用于教學過程,已有約530萬學生獲得學分,是目前國內最大的MOOC平臺。此外,高校間還利用國內MOOC平臺進行教學實踐經驗的分享,由于足以看出,我國正在合理運用MOOC來不斷推進著高等教育國際化進程。因此,應利用MOOC發(fā)展的新契機,思考如何將我國的高等教育推向世界,以及如何運用新平臺合理利用世界教育資源是順應MOOC潮流的關鍵問題。
作者簡介:李婧怡,女,教育經濟與管理專業(yè)研究生在讀,研究方向:教育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