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通過系統(tǒng)分析的方法,對設計評審全程進行了步驟識別,并對各步驟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效模式進行了預測,針對失效原因設計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并通過實際應用驗證其有效性。結果表明:因為過程步驟分解細致、過程風險全面預測和解決方案的應用,實施案B在評審有效性方面明顯優(yōu)于實施案A。
關鍵詞:設計評審 預評審 風險 解決方案
中圖分類號:F23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4914(2015)02-029-02
一、引言
隨著近年來中國制造業(yè)發(fā)展瓶頸的不斷顯露,大家越來越深刻地認識到,設計開發(fā)是決定最終產品質量和成本的主要因素;而開發(fā)過程中各階段的設計評審質量,直接決定了過程和結果的質量水平。以往常見的設計評審,很多專家事先不了解項目具體情況和當期評審重點,或沒有足夠的時間進行充分準備,評審活動變成了到現(xiàn)場聽“科普會”。因為評審專家不能發(fā)現(xiàn)有價值的問題,使設計者感覺評審活動只是向專家們匯報工作情況,非但對其工作無實質性幫助,反而占用其寶貴的項目資源而心生抵觸情緒。最后評審會變成了形式上的工作任務,背離了其作為設計過程質量控制有效方法的初始目的。
二、推行設計評審之前工作方法介紹
筆者所在的團隊,從2007年開始,從最早的模仿開始做產品開發(fā),對產品開發(fā)各階段必須經歷的流程無系統(tǒng)概念,各項工作均根據團隊成員的歷史經驗推進。設計工作的編制、審核和批準,主要是設計者自審、直屬上司根據經驗審核,再報請高一級管理者批準。設計本身隱含的問題往往要等到產品做出來才能發(fā)現(xiàn),修改的成本非常高,而且項目交付周期一拖再拖。
三、設計評審實施案A
2009年中,筆者和所在的團隊成員一起,對如何實施設計評審進行了策劃?;诋敃r的認知,我們主要是根據經驗對對設計評審的過程進行了識別,如表1所示。
實施結果:
(一)被評審文件的初始質量水平參差不齊
分析原因是當時公司尚未制定設計標準和各類檢查表,故不同項目的自審和準入審核實施無統(tǒng)一標準,完全由設計師本人及其直接上司根據各自工作經驗把關。
(二)評審會開成了“科普會”
由于項目進度緊迫的原因,部分評審通知發(fā)出的時候,評審資料包尚未最終完成,故評審專家有時只是收到了評審通知和不完整的項目資料,所以不少評審專家實際上是到評審現(xiàn)場來熟悉項目的。
(三)評審會輸出質量較差
由于事前沒有專門的流程引導,很多來自不同部門的專家對評審流程理解程度不一致,導致很多專家未進行有效預評審、無書面反饋意見,在評審會現(xiàn)場憑記憶或經驗口頭向設計者發(fā)問,由設計者答疑;或頻頻出現(xiàn)細節(jié)問題長時間的討論、澄清,評審會一度開得遠超預定時間;甚至大量評審不得不最后都提請最高決策者拍板定論。
最后,由于評審會實際上未給設計者提供有價值的意見或建議,使設計者感覺評審活動只是向專家們匯報工作情況,非但對其工作無實質性幫助,反而占用其寶貴的項目資源而心生抵觸情緒。最后評審會變成了形式上的工作任務,背離了其作為設計過程質量控制有效方法的初始目的。
四、設計評審實施案B
從2010年第四季度開始,公司聘請外部咨(下轉第31頁)(上接第29頁)詢機構駐場輔導,筆者和研發(fā)、質量等關聯(lián)人員重新回顧并優(yōu)化評審工作方法。
結合過往失敗的經驗,團隊通過學習逐步認識到設計評審的目的:一是評審工作產品是否符合規(guī)定的要求,從而發(fā)現(xiàn)缺陷;二是對是否具備展開下一步工作的條件進行判斷;三是在可能的情況下,提出糾正缺陷的方法或建議。
根據做事講方法、做事講保障的基本原則,筆者和全體團隊成員對如何展開有效評審進行了系統(tǒng)策劃:對設計評審全程進行了步驟識別,對各步驟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效模式進行了預測,并針對性地設計了相應的解決方案,如表2所示(見第29頁)。
自2011年1月至今的實施結果概括如下:
(一)流程可控
由于對設計評審全程進行了有效的步驟識別,并固化成為流程,通過培訓和前期引導的方式,使所有的評審參與者都有了一致的認識,確保了不同設計團隊不同專家團隊工作方法的一致性,降低了溝通成本,提升了效率。
(二)風險預先識別和解決方案的設計
通過對每個步驟可能出現(xiàn)的失效模式進行了預測,并設計了相應的解決方案,確保了評審活動過程中每個步驟都能如期達到預定的效果。
(三)應用工具提升工作效率
設計大量表單作為應用工具,有效提醒以防止工作疏漏,確保了評審整體工作和每個細節(jié)都能形成閉環(huán)。
五、結論
因為評審工作的活動策劃、流程設置、過程風險識別和有效推進解決方案的落實,實施案B在評審目的、評審過程保障和評審結果達成等各方面都明顯優(yōu)于實施案A。
參考文獻:
[1] 丁蓮,湯文成,吳錫英.產品設計質量評審系統(tǒng)的研究和建立[J].機械工業(yè)自動化,1997(1)
[2]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9016-2005質量管理體系 項目質量管理指南[S].2005
[3] BSEN,Design review(IEC 61160:2005)[S].BSI Standards Publication,2006,ALL
[4]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 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 要求[S].2008
[5]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9015-2008質量管理體系 質量計劃指南[S].2008
[6] 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GB/T19004-20011追求組織的持續(xù)成功 質量管理方法[S].2011
[7] BSEN,ISO 13485:2012 Medical devices -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s-Requirements for regulatory purposes (ISO 13485:2003) [S]. BSI Standards Publication, 2012
[8] 黃建農.如何提高設計評審質量[J].北京宇航系統(tǒng)工程研究所,1993(2)
(作者簡介:高旭宏,黑龍江科技大學MBA在職學員,研究方向為企業(yè)管理決策分析;現(xiàn)就職于瑞奇外科器械(中國)有限公司,負責研發(fā)質量管理。)(責編:賈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