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小淀
【摘要】在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是一種特殊的藝術形式,其重點在于“唱”,但特點卻在于“合”。在合唱中,學生不僅要充分發(fā)揮個人的歌唱能力,還要遵從統(tǒng)一的演唱規(guī)則,注重協(xié)調與合作。本文筆者從小學音樂合唱教學入手,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
【關鍵詞】小學音樂;合唱
合唱具有豐富的表現(xiàn)力和強烈的感染力,是歌唱藝術的集中體現(xiàn),也是音樂教學的重點之一,但目前小學合唱教學中還存在著很多突出問題,主要表現(xiàn)在合唱歌曲演唱率低,演唱方式不科學、學生配合意識差等,這些問題長期存在于教學中,嚴重影響了合唱教學的效率。教師要正視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著力尋求解決之法,本文筆者根據(jù)自己的教學經驗簡單談談小學音樂教學中合唱教學實施的有效途徑。
一、技巧式發(fā)聲
很多孩子對合唱的理解就是大家一起扯著嗓子大聲唱,只要唱得響亮、唱得整齊就算是成功,這樣的觀念導致學生對歌唱技巧的忽略,只憑借蠻力,甚至唱到嗓子痛,傷害了聲帶,卻對提高合歌水平無益。要改變這種合唱方式,教師就要從源頭入手,交給學生發(fā)聲技巧,讓學生在合唱中有章可循。發(fā)聲練習旨在改變學生本來的發(fā)聲習慣,糾正學生對發(fā)聲的錯誤認識,幫助他們習得唱歌技巧,培養(yǎng)良好的唱歌習慣,以使聲音更加純凈、圓潤,練就良好的聲音條件,為合唱奠定基礎。
發(fā)聲練習方法的選擇要與學生的年齡特點相吻合。低年齡段的學生接受能力有限,且活潑好動、精神集中能力差,發(fā)聲練習之于這一階段孩子的主要目標就是培養(yǎng)唱歌興趣并養(yǎng)成正確的唱歌姿勢。在發(fā)聲練習中教師要注意寓教于樂,選擇那些趣味性濃訓練曲,讓學生邊學邊玩。例如在學習《聽,是誰在唱歌》這一單元,教師便引導孩子們模仿小動物的叫聲作為發(fā)聲練習,小雞嘰嘰嘰,小羊咩咩咩,小狗汪汪汪,小貓喵喵喵,課堂充滿歡樂,練習也頗有成效。
只有正確地進行呼吸,才能保證氣息充足,確保發(fā)聲的連續(xù)性,這也是中年齡段學生面臨的首要問題。這個年齡段的孩子思維非常活躍,想象力也甚是豐富,教師不妨引導學生將抽象的發(fā)聲技巧與形象的實物建立聯(lián)系,讓學生逐步感受到胸腹聯(lián)合呼吸法與日常呼吸方法的區(qū)別,習得正確的呼吸技巧。例如教師可以請學生想象自己正在身處一片薰衣草莊園,花香四溢,身心放松,感受氣息通過鼻孔,經由肺部,最后沉到腹部,氣息深厚且通暢。
高年齡段的孩子面臨的歌曲難度明顯加大,他們不僅要解決呼吸支撐的問題,更要面對復雜的節(jié)拍、韻律、音域,因而教師可以選擇有代表性的曲目作為發(fā)聲練習的素材,將發(fā)聲練習滲入到教學中的點滴,如學習歌曲《送別》便要用深長、緩慢的呼吸方法,而《海娃的歌》節(jié)奏多變,則需要多種呼吸方法綜合運用。
二、體驗式學習
孩子們早就厭倦了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教師唱一句、學生學一句的方法讓音樂課堂變得教條、無趣,不斷重復雖然能夠教會學生歌曲,但學生絲毫沒有理解歌曲的審美內涵,唱歌技巧也很難得到提高。
新課程立足于以人為本,重視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真實體驗,在教學中,教師應給學生創(chuàng)造機會,引導學生以自我體驗的方式展開學習,變被動接受為主動學習,探尋唱歌奧秘的同時享受音樂所帶來的樂趣。在教學實踐中,筆者發(fā)現(xiàn)教師可以適當增加與動作相關的活動或者小游戲,讓學生在身體上沉醉于音樂活動,從而帶動精神的集中,達到更好的學習效果。
例如在學習歌曲《編花籃》時,筆者首先用編花籃游戲的視頻引導學生初步感受這首歌的意境,在熟悉了歌曲之后,筆者又帶領學生配合音樂的節(jié)奏做游戲,很多學生在游戲中都是邊唱邊動,不亦樂乎。這樣的教學方式讓學生完全沉浸到歌曲中去,身心配合,學得更快、更好。
三、對比式合唱
合唱不同于學生所熟悉的獨唱,它具有音域寬廣、音色豐富、力度變化大、層次多和表現(xiàn)力強等特點,而且合唱的形式多種多樣,各具特點,小學生不僅了解多種合唱形式,還要學會采用不同方式進行合唱表演。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有意識地給學生講授合唱的知識,認識合唱形式的多樣性,并嘗試用多種形式對演繹同一首歌曲,感受效果差異,漸漸糾正對合唱的認識,學會品味合唱聲部之間的協(xié)調韻味,感受“合”的藝術。
例如《白鴿》是一首捷克民歌,也是一首合唱歌曲,在學習過程中,筆者首先采用齊唱的方式,請學生唱熟歌曲,隨后又嘗試了卡農唱法,最后請學生分成三組,練習三聲部合唱,請學生認真感受這三種合唱方法之間的聲音控制技巧和強弱變化處理的不同之處。這樣的學習方式讓學生感受到合唱是一種富有變化的演唱方式,其中奧秘還需要深入探索,未知的魅力進一步感染了學生。
四、創(chuàng)造性模唱
盡管在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中,一味地模唱阻礙了教學的發(fā)展,但是在新的教學契機下,創(chuàng)造性地利用模唱卻能夠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在合唱教學中尤為如此。多次播放范唱音頻能夠讓學生產生聽覺記憶,對于該怎樣唱、產生何種效果建立一個大體的概念,為合唱練習指出方向。
小學生對于合唱技巧并不精通,盡管能模糊地覺察出演唱中出現(xiàn)問題,但是很難獨立找到問題所在,為了幫助學生發(fā)現(xiàn)演唱中的問題,筆者采用錄音、聽唱、對比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模唱。聽自己的合唱錄音能夠讓學生從旁聽者的角度發(fā)現(xiàn)問題,找到與范唱之間的差別,逐步解決音準、音量、音色、節(jié)奏、情感等問題,摸索出方法,積累合唱經驗。
《夏夜》是一首非?;顫姷暮铣枨?,學習時,筆者不僅選擇了童聲合唱的音頻,還配上了螢火蟲在夏夜飛舞的圖像,音頻與圖像的結合讓學生眼前一亮,二聲部的合唱聲音強弱有致,但音色又統(tǒng)一。在將模唱錄音和范唱對比后,很多學生便大膽提出問題,如“那不是燈也不是星”這句的演唱,一聲部用長音表現(xiàn)抒情,而二聲部則短促有力,強調節(jié)奏感,但是在自己的合唱中卻沒能很好地將兩個聲部進行區(qū)別。這種自我找茬的學習方式讓學生進步更快。
隨著音樂課改的發(fā)展,合唱教學在小學音樂中的地位越來越重要,重視合唱教學是每個音樂工作者都必須樹立的教學觀念。筆者建議教師通過技巧性發(fā)聲、體驗式學習、對比式合唱、多創(chuàng)造性模唱的方式提高合唱教學的效率,讓學生認識到合唱的藝術,喜歡合唱,唱好合唱。
參考文獻
[1]吳海蕓.小學音樂班級合唱有效教學之淺談[J].兒童音樂,2013.
[2]周琦,小學低段多聲部合唱教學策略探究(上)[J].中國音樂教育,2012.
[3]黃蕓.讓“天籟”重返音樂課堂——淺談如何在音樂課中提升班級合唱能力[J].學科教學,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