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愛霞
[摘 要]由于學生厭學心理是長時間學習問題累積生成的,因此,克服厭學心理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只要教師懷揣教育愛心,真正關心愛護學生,既關注他們的生活,也關注他們的心理,從側面和正面兩個角度同時努力,學生厭學心理一定會有很大的改善。
[關鍵詞]初中生 英語 厭學 改善
[中圖分類號] G633.4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674-6058(2015)36-0059
我們在英語教學實踐中,經常發(fā)現(xiàn)部分學生“討厭英語”“看見英語頭就疼”“英語認得我,我認不得英語”等等現(xiàn)象,部分學生的英語作業(yè)從來不做,英語課從來不聽,單詞前讀后忘,英語更是無法開口說,很多學生從七年級下學期開始甚至放棄了英語學習。這種種情形其實是學生英語厭學心理的外在體現(xiàn)。最近,筆者通過與學生交談、問卷調查、走訪學生家庭等方式針對八年級學生英語厭學心理進行了一次詳細調查,發(fā)現(xiàn)造成學生英語厭學心理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學生英語厭學心理的原因分析
1.缺乏必要的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英語學習動機,是學生學好英語的前提,能使學生生成持續(xù)認真學習英語的動力。但筆者在調查中發(fā)現(xiàn),由于語言學科本身的抽象性、教學評價的滯后性以及學生英語基礎差等多方面因素,很多學生缺乏學習英語的興趣,缺乏明確的英語學習目標。同時,由于初小英語學習銜接工作未能到位,很多學生不知道如何平衡日益增多的初中課程學習,而且,初中階段的英語詞匯量相比小學期間驟然增多,學生適應能力比較差,不能及時調整相應的學習方法,加上教師教得機械,英語學習氣氛沉悶,學生學習的主體地位不能得到充分體現(xiàn),學習英語的積極性不能充分調動出來。
2.學生學習態(tài)度較為消極
由于初中生的認知局限,他們對英語學習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還不是非常明確;部分學生缺乏堅強的意志,在英語學習中遇到較難的學習任務就容易退縮,久而久之會對英語學習產生厭學心理。在調查中我們還了解到,家長也是造成學生學習態(tài)度消極的重要因素之一,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難題時,家長限于自身文化素質低或由于工作、家庭事務的繁忙而不能給予孩子及時的幫助,使學生長期陷于學習迷茫,內心苦悶而又得不到很好的排解。如此惡性循環(huán),學生怎能不厭學?
3.學生英語學習方式欠妥當
一些學生迫于人生前途的追求或教師、家長的壓力,看似很努力地在學習英語,每天花在英語學習上的時間甚至是其他學科的幾倍,但學習效果卻不明顯。他們每天依靠大量的記憶、做題來學習英語,忽視了英語學習是聽說讀寫等各方面能力的積累和提升,一些重要的詞匯或語法記憶沒有問題,但到了語境中的考查就手足無措,不是忘了詞性就是忘了詞形,這樣的英語應試學習方式是非常被動的,注定不會有好的學習效果。
二、學生英語厭學問題的改善策略
1.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的
學生一定要有合適的學習動機,才會有適當的內驅力引導自己主動學習。因此,我們要引導學生明確英語學習的目的,對他們講清新時代認真學習英語的重要性和目前認真英語學習的迫切性,讓學生學會對自己的前途、對國家、對社會負責,認識到提升自身素質、適應新時代發(fā)展的必要性。
2.引導學生培養(yǎng)英語學習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學習任何學科,只要明確了學習目的,具備足夠的興趣,就一定能有意志力認真完成學習任務,克服學習中各種意想不到的困難。英語教師除了從思想上給學生樹立興趣的意識之外,更重要的是變革傳統(tǒng)一講到底的教學方式,積極地創(chuàng)設生動活潑的英語課堂教學氛圍和靈活多樣的課堂活動方式,如英語對話情境表演、觀看英語視頻、欣賞英文歌曲等等。通過多種方式讓學生切實轉變對語言學科的刻板印象,重塑語言學科生動活潑的魅力,從而激發(fā)自己對語言學習的興趣。
3.引導學生改進英語學習方式
對于學生在英語學習中的心理壓力現(xiàn)象,我們要用積極的評價語言鼓勵他們,讓學生享受學習成功的喜悅,明白自己在英語學習方面的優(yōu)勢所在。同時,用委婉的語氣巧妙點出學生在英語學習中還有待改進的心理和方法問題,如正確對待考試壓力;有原則地合理安排課程學習時間和休息時間,晚上過了10點馬上休息;踏實掌握所學英語知識,將語言知識放到交際環(huán)境中靈活掌握,避免死記硬背現(xiàn)象等等。
當然,由于學生厭學心理是長時間學習問題累積生成的,因此,克服厭學心理也不是一朝一夕之功。但筆者堅信,只要我們懷揣教育愛心,真正關心愛護學生,既關注他們的生活,也關注他們的心理,從側面和正面兩個角度同時努力,學生厭學心理一定有很大的改善。
[ 參 考 文 獻 ]
[1]趙純海.厭學現(xiàn)象探究[J].渤海大學學報,2006(2).
[2]尹剛,陳靜波.給英語教師的101條建議[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責任編輯 黃 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