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小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特別強調(diào)要加強朗讀,各學段的目標中都要求“用普通話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那么“正確”“流利”“有感情”的要求在各個學段有所側(cè)重。第一學段是“學習……”,第二學段是“用……”,第三學段是“能……”??梢姷谝粚W段強調(diào)學習的過程,即在老師指導、示范下用普通話朗讀。
朗讀是閱讀的起點,是幫助學生理解課文、發(fā)展思維的重要手段。在教師的指導下,低年級學生可以通過朗讀加深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并能抒發(fā)自己的情懷,表達自己的見解。因此,教學中,教師要注重朗讀指導,提高學生的朗讀能力。
一、教師范讀,示范引領
低年級學生由于知識、閱歷的限制,對于文字內(nèi)容的理解存在一定難度。教師的范讀聲情并茂,能引領學生迅速進入語境,從而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全身心投入,加深對內(nèi)容的理解與感悟。
二、朗讀指導,循序漸進
面對學生在朗讀方面的諸多問題,我們在朗讀指導時一定要放慢速度,教學時先強調(diào)讀正確,再通過反復讀達到讀流利,熟讀后,在此基礎上再要求有感情。如我們可以通過指導劃分詞語,解決學生不停頓或是把詞語讀破的問題。指導句子的停頓,可在學生認識了逗號、問號、嘆號、句號等標點符號后,要求學生根據(jù)不同的標點符號掌握不同的停頓時間,讀出句子的不同語氣。借助形象逼真的插圖,領悟內(nèi)容,讀出感情。還可以通過一篇帶多篇進行朗讀指導。如,一年級下冊,有三篇反復結(jié)構(gòu)的知識體童話,《17.小壁虎借尾巴》《30.棉花姑娘》《34.小蝌蚪找媽媽》。這三篇課文都有一個共同的學習要求,分角色朗讀課文,讀好問話的語氣。我通過群文閱讀的方式,在教學第17課時,指導學生怎樣讀好對話,讀好請求的語氣,而后兩課的朗讀,就放手讓學生實踐。
三、形式多樣,激發(fā)興趣
在教學中,我們可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引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促進學生對課文內(nèi)容的理解。朗讀的形式有齊讀、個別讀、輪讀、接讀、分角色朗讀等。我們要因材施教,適時運用這些朗讀形式。對話較多的課文宜采用分角色朗讀法,如《小壁虎借尾巴》《棉花姑娘》;語言精美的課文宜采用范讀指導法,如《柳樹醒了》;動作表情描寫生動細致的課文宜采用表演朗讀法,如《荷葉圓圓》《小蝌蚪找媽媽》。在課外,還可開展讀書活動提高學生的積極性,在提高朗讀水平的同時增長知識,為以后的學習奠定堅實基礎。教師應引導學生在朗讀過程中體會情感,找評議朗讀中尋求答案,讀中質(zhì)疑,評中解惑,用讀來引發(fā)學生對文章內(nèi)容的進一步理解和認識。
四、內(nèi)化理解,學會思考
《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要讓學生在朗讀中通過品味語言,體會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態(tài)度,學習用恰當?shù)恼Z氣、語調(diào)朗讀。朗讀要自然,防止矯情做作。由于學生對文章的理解不同,處理朗讀的語氣基調(diào)也會截然不同,再現(xiàn)原形的特點也各有千秋。記得在教學《美麗的小路》一文時,朗讀“啊,多美的小路啊!”以及《要小雨了》中的“嘩嘩嘩,大雨真的下起來了!”句子時,好些孩子處理的語音、語調(diào)都不一樣,但都表現(xiàn)了他對作品的理解。可見,教師要注意營造一種輕松、和諧、向上的學習氛圍,允許學生有獨特的解讀。并在評議中比較、鑒別,逐步達成共識,營建利于學生思考的空間。
總之,在低段語文教學中,教師要重視朗讀的訓練與培養(yǎng),讓學生在讀中體味語言的美,在讀中加深對課文的理解與感悟,為其終生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參考文獻:
張洪玲,陳曉波.新版課程標準解析與教學指導.小學語文, 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12(04).
編輯 孫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