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中國知識界中,魯迅是一個孤獨的行者,因此,在他一生以專制政府為目標、沒有任何援手、充滿各種風險和干擾的斗爭中,需要特別的勇敢和堅毅。本文從三個角度探討林賢治筆下的“一個人的魯迅”系列圖書中真實的魯迅形象。
【關鍵詞】 魯迅;反抗;精神領袖
【作者單位】李君玲,書評人。
陳丹青在魯迅紀念館發(fā)表的講話中說他幾十年都想念著同一個人,這個人就是魯迅。這一句話擲地有聲,表現(xiàn)的不僅是對魯迅的懷念,更是對魯迅精神的追崇。
魯迅,一直是眾人關注的焦點,在這樣的聚焦中,有褒有貶,有理解也有誤會。尤其是魯迅文章從中學課本中刪除,引發(fā)了從學者到普通學生的熱烈討論——“今天,我們還要讀魯迅嗎?”“今天,我們?yōu)槭裁葱枰斞??”溫儒敏回答了我們的問題:魯迅發(fā)現(xiàn)了中國和中國人,讀魯迅其實在了解我們自身。錢理群也曾回答過這個問題:在今天這個浮躁、浮華、空談的時代,或許我們正需要魯迅這樣的文化“苦工”。專家學者、社會輿論都在傳達這樣一個理念:我們是需要魯迅的。那我們讀懂魯迅以及他的作品了嗎?
很多人對魯迅的了解,其實根本談不上了解,僅限于讀過他的《狂人日記》《阿Q正傳》等文章,除了這些文本,我們還知道什么?自己看魯迅,畢竟見識短淺,許多內涵與深意不一定能看懂,即便看出點眉目,大多也只是浮于表面。就像《紅樓夢》,自己抱著啃,或許是費力艱澀的,然而,專家學者對《紅樓夢》的研究與解讀,不僅數(shù)量多,而且研究深入,解讀清晰。要讀懂《紅樓夢》就不能只讀名著本身,更要“博采眾家之長”。同樣的,想要讀懂魯迅,并不是看魯迅的三五篇文章就能看懂,也不是一套《魯迅全集》就能深入透析,除了讀魯迅,還要看別人如何讀魯迅。中國專門研究魯迅、“吃魯迅飯”的專家,據(jù)說有兩萬人。所以要想認真全面且正確地讀懂魯迅、讀懂魯迅所說的中國和中國人、讀懂我們自己,可以去讀讀這兩萬多專家的幾萬萬文字,但這段文字路線實在太長了。不過說到讀魯迅,我們就不得不提林賢治和他的“一個人的魯迅”。
一、一個林賢治內心的魯迅
魯迅可謂現(xiàn)代中國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地影響著專家、讀者,影響著一代又一代的知識分子。林賢治對魯迅是崇拜的,正如他所說:“在中國,魯迅是唯一使我確信的一位真正能為中國的進步和底層大眾的命運著想的知識分子?!?這種偶像式的崇拜,其實充斥著強烈而深刻的個人體驗與共鳴。林賢治出生于魯迅身后的時代,他經歷的是20世紀下半葉中國社會、政治變動的另一番版圖。雖然經歷的時代不同,但他與魯迅有著相似的生存境遇。在經歷“文革”困頓的時候,林賢治開始系統(tǒng)全面地研究魯迅。在這段抑郁的時期,魯迅的著作就是他的“強力止痛劑”,這一味藥不僅有效地治愈了林賢治的困頓,更激蕩起他內心的波瀾,升華了他對魯迅的情感。林賢治從20年如一日地研究魯迅,到轉向拷問當代知識分子群體命運,成為一位思想布道者。這并不是遠離了魯迅,就如林賢治自己所說,他在著作里寫下的每一句話,都來源于思想煎熬時,從魯迅文字中攝取的巨大精神感召。從這個角度來說,魯迅是林賢治的標桿,是他永遠樹立的榜樣。
在我看來,一個可以稱之為偶像的人,必定是讓自己喜歡的;林賢治對魯迅的這種崇拜,使他一定會對這位偶像進行帶入個人情感的解讀。事實也是這樣,如林賢治所說:“歷史是人寫的,人必然會把主觀性放進去。誰寫魯迅,就是誰的魯迅,只能是這樣。不能說這個世界上現(xiàn)在還有什么客觀的、真實還原了的魯迅。魯迅是個體的魯迅,他代表他自己,不代表什么集團。從接受者一方來講,魯迅也是個體的,不是什么集體意識,是每個人用心去領會的?!币虼?,讀“一個人的魯迅”,你會看到林賢治心目中的魯迅,而這個魯迅,可能與歷史上真實的魯迅有很大差異,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去細細品讀“一個人的魯迅”中林賢治眼中的魯迅。林賢治筆下的魯迅,是一個叛逆者、復仇的戰(zhàn)士、舉火把的人、無政府主義者、鄉(xiāng)土詩人、守夜者、真正的知識分子,是“一個從無愛的人間走來的人,一個向墳的過客,一個背負了巨大的虛無,卻執(zhí)著地挑戰(zhàn)死亡的人”。縱使不少學者認為林賢治筆下的魯迅過于完美,但是林賢治始終認為自己堅守的是“內心的魯迅”,我們可以從“一個人的魯迅”系列中品讀出這一種擁護與堅持。
二、一個反抗的魯迅
“以反動破壞充其精神,以獲新生為其希望,專向舊有之文明,而加之掊擊掃蕩焉?!濒斞冈凇段幕琳摗防镏赋觯l(fā)端于19世紀文明的新精神,實質是一種反抗精神。在林賢治的書中,魯迅的形象是鮮明的,這種鮮明的特色甚至赤裸裸地體現(xiàn)在書名中,作者毫不掩飾——《反抗者魯迅》一如書名,在這部傳記中,林賢治將魯迅定位成一個“反抗者”的角色。
魯迅的反抗體現(xiàn)在他一直在揭示時代的真相。魯迅處于一個動蕩的社會環(huán)境中,那個時代混雜著傳統(tǒng)中國的黑暗、現(xiàn)代思想的光明,充斥著東西方文化的沖突。那是一個正在轉型的社會——農業(yè)社會轉向工業(yè)社會、從專制政治轉向民主政治,這種轉型是粗糙的,而這種改革的進程又相當緩慢。在這樣的時代氛圍下,人,被“吃了”,也就是作為個人從生存到發(fā)展的各種權利,全然遭到剝奪;用馬克思對專制社會的概括,就是“輕視人,蔑視人,使人不成其為人”。然而這個時代的人,早已習慣了這種奴隸的境遇,他們麻木,茍且偷生,不敢正視現(xiàn)實,甚至善于遺忘,這簡直就是一種“本能”。魯迅所做的反抗,不但在于去揭露黑暗的事實,更在于去暴露各種企圖掩飾黑暗的行為??膳碌氖?,這期間,除了官方的布置,還有“同人”的合謀,以及民眾的參與。天生敏感的魯迅又豈能容忍這些有害的事物呢?于是他斗爭、反抗,他極力使人們司空見慣的東西陌生化,使隱蔽的東西公開化,使穩(wěn)定均衡的東西極端化和尖銳化??傊?,他要使“黑暗的動物”現(xiàn)形,使“鐵屋子”里的人們無法昏睡和假寐,使大家看見事實的實在性,使真理自明。魯迅的全部努力,幾乎都在揭示時代的真相。
魯迅的反抗體現(xiàn)在他總是以一種與人們相悖的態(tài)度和方式對待世界的真實,這種反抗是全方位的。魯迅的反抗不僅是一種斗爭,更是一種反叛、突圍,是一種懷疑一切的態(tài)度。魯迅不相信中國歷史,因為那是為統(tǒng)治者編修的“家譜”;魯迅反對蒙昧主義,但他不信任中國的學者;魯迅關注底層階級,但他同樣反對“迎合”大眾。魯迅的敵人從來不是面對正前方的人,而是來自上面、背后、內部,來自周圍的世界。林賢治做“一個人的魯迅”系列叢書,目的在于發(fā)揚和傳承魯迅這一反抗精神。林賢治的筆墨重在描摹作為思想家而非文學家的魯迅,更加突出了他是如何用一生來履行自己作為知識分子的天然使命,如何與國民黨政府、左聯(lián)、新月社以及青年進行論戰(zhàn),其中包含了他對各個派別的抨擊,對諸如專制、集權、書籍審查制度、人權、國家、民族等一系列理論的冷靜思考。因此,魯迅的反抗,魯迅的斗爭,是全方位的。
三、一個完整的魯迅
就如前面所說,研究魯迅、靠魯迅吃飯的人,有兩萬多,研究魯迅的文字千千萬,要讀懂魯迅,就要讀魯迅的著作,看別人眼中的魯迅。然而,在很多人的研究里,對魯迅的解讀是不完整的。就如林賢治所說:“當時所有的魯迅傳記,包括臺灣的《魯迅正傳》,都有一個共同問題:寫魯迅少年的時候篇幅多,中年魯迅寫得少,晚年很薄。這是很奇怪的。包括后來魯迅與周揚的沖突,革命營壘內部的矛盾,大家都避而不談了?!贝_實,在此之前,我們看到的魯迅是不完整的。林賢治肯定不容許這種不完整發(fā)生在偶像身上,因此,《反抗者魯迅》作為“一個人的魯迅”系列書籍中最為生動并富有趣味的一部,為讀者直觀形象地了解與還原魯迅一生提供了參考。在這部傳記中,林賢治以其獨特的視角、激越且富于詩意的筆觸,復原了一個豐富、完整的魯迅,不僅傾注了林賢治對魯迅作品的深刻理解,而且更大的價值在于對魯迅的思想與人格做出精彩而獨特的分析與評價。尤其是“一個人的魯迅”系列書籍中《魯迅的最后十年》,林賢治對被模糊掉的關于魯迅晚年革命營壘內部的矛盾和斗爭,對“國防文學”“民族革命戰(zhàn)爭的大眾文學”兩個口號的論爭等,進行了深入的挖掘,厘清了脈絡,呈現(xiàn)了一個完整的魯迅。
我們埋頭品讀《魯迅全集》,因為那是要讀懂魯迅的必經之路,也是品讀 “一個人的魯迅” 系列圖書深義的唯一路徑,但是,那并不意味著就一定能讀懂魯迅?!耙磺€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一千個研究者心中,也可能有一千個魯迅。林賢治,他“內心的魯迅”,是他“一個人的魯迅”,值得細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