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凌燕
摘 要:合唱的流動性是表達作品的音樂性的重要部分,需要排練者和演唱者從氣息、內心音樂聽覺、體態(tài)律動等方面去理解并演繹。
關鍵詞:流動性;歌唱氣息;體態(tài)律動
中圖分類號:J61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8882(2015)01-109-01
旋律優(yōu)美、風格流暢的合唱作品經常受到廣大合唱教師和團員的喜愛,而且占據眾多合唱作品中的絕大部分。節(jié)奏性不強,速度適中,旋律優(yōu)美容易傳唱等的特點是這類合唱作品受歡迎的主要原因。然而,如要作品當中的流動之美充分地表達,卻需要合唱教師和合唱團員的仔細琢磨。筆者主要以親身排練過的合唱作品《唱出世界的聲音》來探討如何更好的表達合唱的流動性。
一、針對性的氣息練習
演唱者的氣息運用與歌唱的流動性表達密切相關,沒有經過長時間系統(tǒng)的聲樂訓練的業(yè)余合唱團員通常較難理解這兩者之間的因果關系。說話時的氣息是單向的,呼與吸各行其是;而歌唱的呼吸是氣息對抗的雙向運動,即呼氣的同時還要保持向下滲墜的吸氣狀態(tài)。[]對于《唱出世界的聲音》這首作品,主動的氣息支撐是表達其流暢自由的結構之關鍵。指導教師往往會用語言幫助合唱團員勾畫畫面和醞釀情緒,但客觀存在的演唱技巧訓練才是解決之根本,如針對性的氣息練習。練習最好要配合特定身體的動作去完成的。氣息的支撐和對抗是依靠腹部和橫膈膜的氣息控制來完成,大部分人在日常的說話很少去觸碰這一塊肌肉,更無從單單靠語言的描繪來理解。因此指導教師可以用以下兩個身體的動作來幫助合唱團員更好地體會它。
動作一:平躺地上,雙臂自然放在身體兩側,雙腿伸直放松,然后上身和雙腿緩緩同時抬起并于離地30度角之處停留10至20秒,感受腰部腹部的主動支撐并對抗的感覺。
動作二:依靠較重的物體作為道具,如鋼琴等、裝滿水的水桶等。讓演唱者正面面對物體,彎腰雙手提物,使得物體停留在地面上空10公分處并保持10至20秒,感受腰部腹部的肌肉主動的支撐對抗之感。
二、內心的音樂聽覺
作為音樂表演者除了掌握專門的技能技巧之外,良好的內心音樂聽覺、豐富的情感及文化藝術修養(yǎng)都是必備的。[]內心的音樂聽覺是綜合的一種對音樂理解能力,它取決于演唱者多方面的素質。合唱團為了表達作品的流動之美,內心的音樂聽覺不可或缺。我在排練《唱出世界的聲音》時,為了讓合唱團能更好地理解它,更好地培養(yǎng)內心的音樂聽覺,我找來了不同的該作品演唱的優(yōu)秀合唱團視頻給合唱團觀摩學習。如上海春天少兒合唱團參加全國中小學藝術展演的決賽視頻版本、香港城市青年合唱團演繹的版本、還有廣州市中小學合唱藝術節(jié)最后總決賽優(yōu)秀團隊展演的現場觀摩。這個過程非常有效,合唱團通過直觀的感受,會先入為主地培養(yǎng)對這個作品的感覺和熟悉度,然后經過長時間的內心“發(fā)酵”,往往不需要指導教師過多的語言描繪,她們就會有屬于自己的,恰當的內心音樂聽覺了。
三、拋掉“節(jié)拍器型”的節(jié)奏包袱
這里并非否定節(jié)奏的重要性!因為節(jié)奏是客觀事物在自然屆中最普遍的現象之一,生活的變故、強弱、快慢都是淤生出節(jié)奏變化,它以最基本的生命形式存在。[]因此在歌唱音樂藝術中,良好的歌唱素養(yǎng)必須包含音準、節(jié)奏的準確。但對于流動性為主的合唱作品,演唱者如果太拘謹于節(jié)奏的精準,甚至在演唱的時候用手一拍一拍地劃拍子,這樣是不利于歌唱的流動性表達的?!冻鍪澜绲穆曇簟肥且皇?/4拍子的作品,往往合唱團員在熟譜過程中是用手比劃著“三角形”完成的。這樣的劃拍對于這首作品來講是非常不利的,因為這首作品的速度是一拍等于120,如此快速的速度若要用“三角形”劃拍會將它唱成如《阿拉木汗》一樣的活潑跳躍風格的作品。熟讀《唱出世界的聲音》這首作品,我們就知道它的樂句大部分由四小節(jié)到六小節(jié)組成的長句子,雖然速度寫著120,但對于長句子這樣的結構,它依然是歌唱性的,從容的,流動感極強的作品。因此,指導教師要引導合唱團員拋來“三角形”這樣的節(jié)拍器型的劃拍方式,哪怕內心節(jié)奏的律動都不能是這樣。改為用以小節(jié)為單位的合拍劃法,最好能依賴歌詞的抑揚來調整節(jié)奏的律動。如女高音的第一句歌詞“世界進入了我的眼睛,美麗化成了我的心情”,這一大句子總共10個小節(jié),演唱者可以隨性地按照看到的節(jié)奏組合長短地念歌詞,只要大概依靠節(jié)奏的長短,然后投入地帶有畫面感地反復念唱,感受其中的抑揚拉伸的感覺,反而更貼切作品的節(jié)奏流動之美。
四、有效的身體律動
著名的音樂教育家達爾克洛茲先生認為:音樂本身離不開律動,而律動和人體本身的運動有密切的聯系,因此,單純地教音樂、學音樂而不結合身體的運動,至少是孤立的,不全面的。針對這一點,達爾克羅茲提出了"體態(tài)律動學"的教學法。為了更好地表達歌唱的流動性,在合唱訓練中加入有效的身體律動是可以起到良好的輔助作用的。以《唱出世界的聲音》這首作品為例,筆者干脆用一節(jié)排練課的時間,不演唱作品,改成體態(tài)律動訓練。因為通常體態(tài)律動訓練是一些針對兒童音樂教育的動作組合,對于大學生而言,這樣的律動一開始是不被她們接受,總認為太幼稚而放不開。指導教師要提前做好認真對待,角色帶入的引導,讓成年的大學生從小朋友的單純和投入來完成這些律動。律動的動作并不重要,只要符合《唱》這個作品的節(jié)奏需要,哪怕是單純地身體左右搖擺,或者用手臂來前后滑動等等帶有流動性質的律動也是很有效果的。
參考文獻:
[1]王斐,淺談歌唱的流動性,[J]黃河之聲,2005(1)
[2]林鳳卿,內心音樂聽覺在音樂表演中的層次地位及其建立,[J]藝術探索,2005(s2)
[3]丁繼勇,節(jié)奏在表演中的作用,[J]四川戲劇,20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