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倩
語調是說話時聲調高低的變化。英語的語調很難掌握,尤其是對我國學生。我國學生學習英語語音的最大困難,不在元音和輔音上,而在語調上。為什么這樣說呢?這與我們的母語—漢語語調的影響有密不可分的關系。
在我國,大多數(shù)學生開始學英語時,已基本上掌握了漢語口語,形成了一套牢固的漢語語音、語調習慣。學習英語的語音、語調是形成一種新習慣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新舊習慣產生矛盾,學生常常會無意識地將舊習慣帶到英語學習中。舊習慣有時會起負遷移作用。在運用英語語言能力進行言語交際時,母語的語音、語調依然會起作用,影響交際的成功進行。分析對比漢語和英語在語調、節(jié)奏方面存在的差異以及它們對我國學生言語交際行為的影響顯得尤為重要。
一、語調
漢語是一種聲調語言,字的每個音節(jié)都有特定的聲調,而且聲調起著區(qū)分和改變詞義的重要作用。例如:“揮”“回”“悔”“匯”四個字的聲母和韻母完全一樣,只是它們的聲調各異,就成了四個意義完全不同的字。因此,我們對聲調特別敏感。把“一句話”說成是“一菊花”,那是不可想象的。漢語聲調分為平仄兩大類:陰平、陽平屬于平聲;上揚、去降屬于仄聲。平聲字的特點是上揚的,音感洪亮;仄聲是下抑的 ,讀時聲音短促,音感脆快。而且漢語句子非常注意聲調的搭配。例如,唐代詩人王之渙《登鸛雀樓》中的著名詩句“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弊终{的搭配是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句內平仄交替,上下句平仄對應排列非常工整。這就形成聲音高低、輕重、緩急的變化,使得詩句讀起來朗朗上口。我國中小學語文教學就非常注重培養(yǎng)學生培養(yǎng)感情的朗讀能力。
然而,英語是語調語言,沒有固定的詞調。詞中音節(jié)聲調高低沒有區(qū)別詞義的作用,它們要服從全句的語調。例如,kite這個詞,隨便你念成平調、升調、升降調、降升調或降調,它的意思不會改變,仍舊是“風箏”,不會變成別的東西。但英語詞在語句中時,就要根據(jù)說話人的態(tài)度或口氣,給它加上某種類型的語調。如我們說:“This kite is mine.↘”句末的mine用降調,表示語氣是肯定的,說明“這只風箏是我的?!比绻覀冇蒙{說:“This kite is mine?↗”則表示我們的語氣是懷疑的,不肯定的,詢問“這只風箏是不是我的?” 如果我們說:“This kite is mine,↗and that one is mine, too.↘” 第一句中念mine時用降升調,表示話尚未說完,還有下文。念too時則用降調,表示這句活已說完。
受漢語語調的影響,我國學生盡管知道英語語調的基本概念,但他們在朗讀和口語訓練中,不能熟練加以運用。該用降調的場合用了升調,該用升調的場合用了降調。這主要是由于漢語的語調一般只出現(xiàn)在句子最后一個音節(jié)上,而英語的語調盡管通常也出現(xiàn)在句子的最后一個重讀音節(jié)上,但升降變化卻分布在全句各個音節(jié)上。如果降、升調運用得不合理,不僅會導致別人的誤解,更有甚者,可能會使講話人顯得粗魯無禮而導致交際失敗。學生的語調掌握得不好,也與教師的教學方法不當有很大關系。教師通常對學生單詞的發(fā)音很重視,有錯必糾,但對語調就不那么嚴格了。
眾所周知,以英語作為母語的人們在口頭交際中,通常使用四種語調:升調、降調、升降調和降升調。然而在實際言語交際中,最為重要的是說話人的語調升降要得當,上升和下降要相對平緩。語調突然急劇地上升或下降通常含有某種情緒或態(tài)度,如生氣、煩躁、著急等。
例如,你正急匆匆地趕路,而前面恰恰有人堵住了路。這時,你如果采用降升調說:Excuse me. 在句尾突然急劇拉升音調,會顯示出自己的急躁、不耐煩。顯然,你自己可能沒有意識到,但聽話人能明顯地感覺到說話人的態(tài)度和情緒。誤用的語調已經使“Excuse me.”本身所含有的禮貌意義喪失殆盡。
二、節(jié)奏
節(jié)奏指語句中各音節(jié)的輕重、長短和快慢之間的關系。它包括重音、時間和連讀。
英語計算節(jié)拍的時間以重音為主,句子中的重讀音節(jié)比其他非重讀音節(jié)發(fā)音時間長,因此,英語的節(jié)奏被稱為作“按重音計時的節(jié)奏”(Stress Timed Rhythm)。
漢語則以音節(jié)數(shù)目為主,每個音節(jié)發(fā)音長短一致。因此,漢語的節(jié)奏被稱為“按音節(jié)計時的節(jié)奏”(Syuable Timed Rhythm)。
英語講究輕重音節(jié)的搭配。例如,“Im ˊsorry Im ˊlate.” 而漢語則講究各種字調的搭配。英語的多音節(jié)詞或語句,總是以重音為骨干,以輕音為陪襯,而重音與輕音又是交替出現(xiàn)的。如果一句話中出現(xiàn)了幾個重音,那么各個重音之間的時間間隔要大致保持相等。為了取得這種時間間隔的相等,說話或朗讀時,就得采用各種方法來調整。
(一) 要注意各個音節(jié)之間的輕音節(jié)數(shù)目
輕音節(jié)少就可以念得慢點,輕音節(jié)多就必須念得快些。如:Its ˋhalf past one.
Its a ˊquarter past e`leven.
第一句話有四個音節(jié),第二句話有八個音節(jié)。但因為這兩句話都各有兩個重音,按照英語的發(fā)音規(guī)則,說這兩句話所占用的時間是基本上相等的,每句話各占兩拍。我國學生對英語語音這一重要特點較難掌握。他們受漢語語音節(jié)奏的影響,說英語時,每個音節(jié)發(fā)音長短一樣,每個詞都清清楚楚地念出來。他們不習慣將幾個輕讀音節(jié)壓縮在一起,快速地說出來。因而,朗讀和說話都不大像英語。母語為英語的人有時甚至會認為這種說話方式非常生硬、沒有禮貌。
(二) 要注意連續(xù)
連續(xù)是指在一個義群中,前一個詞以輔音結尾,后一個詞以元音開頭,講話時,講話人會從一個詞滑想另一個詞。連續(xù)是簡化發(fā)音動作、提高語速、突出節(jié)奏感的重要手段之一。例如,應該讀:This is an egg. 而不是 This / is / an / egg.
我國學生讀英語習慣象讀漢語那樣一個詞、一個詞的朗讀。這一方面是受漢語朗讀習慣的影響,另一方面是我們教學方式不當造成的。在英語學習的入門階段,教師長期對學生進行孤立的單詞和單音的訓練,型成了一個詞、一個詞的發(fā)音習慣。如果在入口處階段就注意在語流中學習發(fā)音,并不時地提醒學生注意連續(xù),連續(xù)是不難掌握的。
(三) 要注意漢英重讀的差異
漢語中輕讀的語法成分要比英語少。而英語中除了實義詞一般都重讀以外,許多結構功能詞,諸如介詞、連詞、助動詞等通常都采用弱讀形式。受漢語影響,有不少學生把句子中的每一個單詞都念成重讀,他們不會使用弱讀形式。例如,他們會把 “ I am a ′teacher.” 讀成“ ′I ′am ′a ′teacher. ”。這樣的讀音在以英語為母語的人們來說,不重要的詞和音節(jié)過分突出,而真正重要的詞和音節(jié)反而沒有得到應有的強調。
考慮到漢語、英語在語調和節(jié)奏上的差異。我們在教學過程中,要注意差異,努力消除漢語語調和節(jié)奏給英語學習代帶來的干擾,充分利用其“正”遷移。這方面的教學應越早越好,在入門階段就要多加注意。否則,一旦學生已經形成了錯誤的語調和節(jié)奏,到了高年級再改就很難了。這不僅增加了學習的難度,而且是一種教學浪費。
(責編 張景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