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希娟
摘 要:學習的過程中要注重學習習慣的培養(yǎng),特別是思考習慣的培養(yǎng)。除了有良好的學習態(tài)度之外,還要有探究知識的精神。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在理解知識的基礎上,要學會總結一些精練的方法幫助學生把復雜凌亂的知識記牢,然后再進行靈活自如的運用。因此,有了好的方法,學習知識可以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語法學習;短語區(qū)分;學習方法
思考用一種簡潔的方法把復雜的、凌亂的知識進行理解、歸納、總結以便記憶,這樣會使學習變得輕松自如。有了這三種精神,學習就會有突出的表現(xiàn)。
下面我來談談在初中英語教學中對幾個難點的突破。
一、語法方面
在學習英語中,語法是比較復雜的,不容易被理解的。順口溜可以幫助學生更容易地掌握英語語法。
1.一般現(xiàn)在時中be動詞的運用
在句子中謂語動詞與句子的主語要保持一致(主謂一致原則)。三個be動詞am,is,are的使用口訣是:我(I)用am,你(you)用are,is用于他她它(he/she/it),要問復數(shù)(復數(shù)名詞做主語)用什么,全部都用一個are。
2.一般現(xiàn)在時動詞單三的構成
一般現(xiàn)在時中動詞的單三變化是不好理解的,于是把這個語法可以讓學生記成:一般情況“他”事多,s(一般動詞詞尾加s),es(以s,x,ch,sh結尾的動詞加es),ies(以輔音字母加y結尾的動詞變y為i,再加es)不規(guī)則(has)。
3.加v-ing的動詞
非謂語動詞的另外一種形式是v-ing,初中學習這種形式的動詞有下面一個順口溜:建議(suggest)你思考(consider)一個問題,是否介意(mind)繼續(xù)保持(keep)喜歡(enjoy)完成(finish)練習(practice)的好習慣?(習慣就是時間長才形成的,非謂語動詞中doing形式是最長的,所以這些動詞后加doing形式)
4.基數(shù)詞變序數(shù)詞口訣
基變序有規(guī)律,一二三特殊記,單詞后面有t/d,(first,second,third)八少t(eight),九去e(ninth),“f”就把“ve”替(fifth,twelfth),整十把“y”變“ie”(twentieth),若是遇到幾十幾,只變個位就可以(twenty-first),“th”緊跟其后千萬別忘記。
5.現(xiàn)在分詞的構成
在學現(xiàn)在進行時時,需要在動詞后加“ing”,為了便于學生記憶,可以讓學生記成“v-ing最好寫,直接(直接在動詞詞尾加)去e(不發(fā)音的e結尾動詞)要雙寫(雙寫末字母加)。還有兩個特殊單詞dying和lying,單獨記憶。
6.情態(tài)動詞
情態(tài)動詞的用法歸納成:情態(tài)動詞是“照妖鏡”,動詞后面顯“原形”,這樣使情態(tài)動詞加動詞原形的結構形象生動,更便于學生記憶。
二、易混淆短語方面
1.a little /little/a few/few的區(qū)別記憶方法
首先是區(qū)分little和few,單詞字母多的little理解成“多的數(shù)不過來”,即后面加不可數(shù)名詞;字母少的few理解成“少所以數(shù)的過來”,即后加可數(shù)名詞復數(shù)。有a的表示有一些,沒有a的表示“貧窮”,理解為否定形式“幾乎沒有”。如,(1)Hurry up!There is little time left.(2)You neednt buy apples. There are a few ones in the fridge.
2.a number of 和the number of
這兩個短語的意義是相差很遠的,學生經常記混,所以把a number of與a lot of聯(lián)系到一起,是“很多的,大量的”的意思;the number of就是“……的數(shù)量”的意思了。當他們加名詞做主語時,前者謂語動詞用復數(shù),后者用單數(shù)。
3.borrow/lend
這兩個詞一個是借入,一個是借出。出于人“自私的”心理,單詞字母多的理解為“借入得越多越好”所以borrow意思是借入,字母少的理解為“借出得越少越好”所以lend意思是借出。當然在生活中我們不能做自私自利的人。
在初中英語學習的方法中,要多讀書注重基礎,多思考注重理解,多重復溫故而知新。學習的具體方法,往往因人而異,不同的人有不同的學習特點,完全可以根據(jù)自己的實際情況采取不同的措施。在學習中我們不要孤立地對待知識,養(yǎng)成多角度地思考問題的習慣,促進智力素質的發(fā)展。智力素質提高了,知識的學習會變得容易。自己動腦筋把知識理解消化了,用獨特的方式巧妙地記憶,使知識被形象生動地記住,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學習便也有趣起來,不會變成自己的負擔。在學習中不斷思考探究好方法,使學生快樂地學習和成長。
編輯 薛直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