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曉楓
摘 要 轉變教學觀念,提高大學教學質量,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是大學教師的職責。只有采用了適宜的教學方式,才能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使學生積極參與到整個教學過程中去。運用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及研究性教學法,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關鍵詞 創(chuàng)新 教學方式 案例教學法 研究性教學法
中圖分類號:G424 文獻標識碼:A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5.054
Innovative Teaching Methods and Develop Students' Potential Creation
NING Xiaofeng
(Department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Changsha University, Changsha, Hu'nan 410022)
Abstract Change teaching concepts, improve teaching quality,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are university teachers' duties. Only with the appropriate teaching methods to stimulate students' interest and curiosity, to enable students to actively participate in the teaching process. Using case-based learning and research teaching can receive more effective results.
Key words innovation; teaching methods; case teaching method; research approach
大學承擔著培養(yǎng)創(chuàng)新人才的重任,而影響教學質量和大學培養(yǎng)目標的根本因素是教學方法。以教師和教材為中心的灌入式教學方法使教學過程變成只是知識的傳授。教學方法是教師與學生在學校教學活動中所采用的途徑、手段、工具等相互聯(lián)系的方式,會隨著教學觀念的更新及大學培養(yǎng)目標的改變得以發(fā)展。參與性是大學教學的一個基本的原則,大學生應從以往僅僅是受教育的群體轉變?yōu)榇髮W教學的主體,只有讓其成為大學教學的主體,參與到教學中去,才能滿足他們的求知欲,充分發(fā)揮大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但要認識到學生的基礎和水平是參差不齊的,需要因人施教,因材施教。所以,要改革教學方法,更新教學理念。
1 案例教學法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往往片面地追求學科的完整性,內容設置過于具體,課程之間存在明顯的重復和割裂,而忽視了系統(tǒng)教育和背景教育。過分注重繼承、重復前人經(jīng)驗,不注重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學習方法的培養(yǎng),導致學生缺乏從整體、宏觀的角度來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致使不少學生“高分低能”,難以適應社會。
案例教學法是指教師通過一個具體教育背景的描述,引導學生以團體或小組的形式與教師針對特殊情境展開討論的一種教學方法。案例教學法強調學生的主體地位,注重教師引導與學生參與相結合,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課堂互動氛圍,增強了教學的激勵性。案例教學法能夠縮小教學情境與真實生活場景的差距,因為它所使用的材料都來自對實際生活場景的描述,它能把書本上抽象的知識具體化到真實的生活中,有助于知識從理論層面向實踐層面的轉移。案例教學法最初開始于美國哈佛大學,是一種以案例為基礎的教學法,所有的案例都是對真實情境或事件的描述,案例的選擇力求真實可信,客觀生動,具有相關性、典型性和多樣性。首先,案例教學法具有高度的實踐性。因為在案例教學中所選用的案例都是真實存在的,并沒有摻雜案例編寫者的評論觀點。案例教學不僅僅告訴學生一個真實的事件,而是讓學生根據(jù)案例提供的真實場景去感悟并學會結合實際狀況,進行模擬實踐操作,達到理論與實踐的緊密結合。其次,案例教學具體高度的互動性。單從課堂教學表面上看,老師和學生依舊是教與學關系,但仔細觀察案例教學實施過程會發(fā)現(xiàn),當教學過程真正進入到案例討論階段,老師和學生就會迅速轉變?yōu)榻膛c學的平等互動關系,教師和學生圍繞案例進行著平等對話,師生之間具有高度的互動性,教師同樣也可以從學生的討論中獲得進步和發(fā)展。
案例教學方法已在教學實踐中被廣泛使用,特別是經(jīng)管類的課程中,案例教學方法更是得到彰顯。筆者采用案例教學的方法是,首先找到相對應的案例,再與學生一起閱讀案例,然后給出案例的問題,交與學生分組分析、討論,最后讓學生集中以不同形式報告,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和發(fā)表不同的見解。這種教學方式激發(fā)了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并調動了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同時擴寬了學生的知識面。
2 研究性教學法
經(jīng)管類課程具有抽象性、靈活性、以及解決問題方法多樣性等特點,是社會科學的一種。經(jīng)管類專業(yè)的學生有別于其他專業(yè)的學生,他們接觸的知識面更為廣闊,要學習包括管理、財務、會計、經(jīng)濟、金融等多方面的專業(yè)知識。通過課程學習,學生不僅能夠學到專業(yè)知識,而且能夠得到觀察、分析、綜合、思辨問題能力的訓練。研究性教學法為提高經(jīng)管類專業(yè)的教學質量提供了理論基礎和實踐指導。
研究性教學法首先開始于20世紀初的美國。教育部早在2005年于《關于進一步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的若干意見》中提出“積極推動研究性教學,提高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并陸續(xù)在全國高校推廣開來。研究性教學是一種具體形式和方法靈活多變且授課主體與授課對象雙向互動的開放式教學。研究性教學不僅是教學方法的改變,更是教學理念的轉變,它使學生能在一個開放和寬松自如的環(huán)境中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自主性和獨立性,把發(fā)現(xiàn)問題作為學習的出發(fā)點和內在動力;鼓勵學生超前學習,把“學生跟著教師走”變?yōu)椤敖處煘閷W生服務”的模式,在這種模式下,讓每一個學生都能通過眼、口、手和腦并用,發(fā)現(xiàn)問題,比較判斷,選擇方法,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享受探索知識的快樂感和成就感。
在傳統(tǒng)的高等教育教學過程中,高校教師主要是按照課程計劃,將課本中的知識“灌輸”給學生,學生只需要聽懂并牢記就行了,這些知識在學生的頭腦中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難以實現(xiàn)理論知識向實踐能力的轉化。大學教師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方法將直接影響學生對教學內容的興趣,進而影響學生對知識的消化吸收。在人類社會發(fā)展進入到知識經(jīng)濟時代和創(chuàng)新時代,高等院校的課程教學不僅承擔著傳承知識的使命,更肩負著創(chuàng)新知識和培養(yǎng)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使命。大學教師在課堂上傳授知識的同時,更應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分析問題的能力、團隊合作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大學教師自身的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是研究性教學法有效實施的基礎。老師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和啟發(fā)學生多提問,各抒己見,鍛煉他們的發(fā)現(xiàn)問題、獨立思考問題及解決問題的能力。通過幾年教學實踐,我們改變了教師中心、教材中心、課堂中心的傳統(tǒng)教學模式,形成了以研究性教學為核心的大學教學方法體系,采用案例教學法,極大地提高了本學科的教學質量。
3 結語
判斷人才的標準除了掌握多少知識外,還包括能力和素質兩個方面,三者缺一不可。知識并不能夠代表能力和素質,只有將所學知識有效地轉化為能力和素質,才能成為真正的人才,發(fā)揮其應有的價值。知識轉化、培養(yǎng)人才和社會服務是現(xiàn)代高等教育承擔的主要職能,因此能否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人才將直接檢驗高校的辦學質量和水平,是高校教育工作者共同面臨的一個重要課題。教師要把教學作為首要任務,不斷提高教育教學水平。首先,教師應積極引導大學生把抽象的課本知識與現(xiàn)實中的具體事物聯(lián)系在一起,并且課堂教學與科學研究相結合,從而培養(yǎng)大學生的科研意識,提高學生發(fā)現(xiàn)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其次教師應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讓學生主動參與教學過程,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提出不同見解,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案例教學法不同于其他教學方法,具有多元性,雖然教師組織學生積極討論經(jīng)典案例,但其宗旨并不是傳授最終真理,也不在乎學生能否回答出正確的答案,它更加重視的是得出結論的思考過程。通過一個個具體案例的討論,學生的潛在創(chuàng)造力得以激發(fā),學生一步步得出答案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過程才是案例教學法真正的教學目的。這種教學方法有效地聯(lián)系了學生的親身體驗,給予了學生真實的學習情境,加強了學生之間的交流,引發(fā)學生的思考。
研究性教學法就是以真實問題為基礎,把科學研究引入教學過程,訓練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運用討論、演講和社會調查等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并調動學生的課堂積極性,使學生能夠領略學習和科學研究的全過程,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科學研究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
參考文獻
[1] 張嵐,富校軼.關于提高大學教學質量的幾點思考[J].教育教學,2014:307-309.
[2] 毛華杰,王曉春.建立全方位培養(yǎng)模式,提升醫(yī)學研究生綜合素質[J].西北醫(yī)學教育,2014.22(4):675-677.
[3] 趙小隔.哈佛大學的教學方法及其啟示[J].科教熱點,2013(8):13-14.
[4] 胡小請.基于協(xié)調創(chuàng)新的高校人才培養(yǎng)模式改革[J].科教導刊,2013(7):1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