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莉
【摘要】目的 探討厄貝沙坦治療老年肥胖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方法 將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6例患者隨機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例,觀察組患者給予厄貝沙坦進行治療,對照組患者給予依那普利進行治療,對兩組患者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結果治療后,觀察組患者血壓及血脂均顯著優(yōu)于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明顯較低,組間比較差異顯著(P<0.05)。結論 厄貝沙坦治療老年肥胖高血壓效果顯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血壓及血脂情況,安全性較高,值得臨床推廣。
【關鍵詞】厄貝沙坦;肥胖高血壓;治療效果
【中圖分類號】R4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1-8801(2015)03-0123-02
老年人日?;顒哟罅繙p少,身體功能下降明顯,基礎疾病較多,更易發(fā)生肥胖,并誘發(fā)肥胖性高血壓。厄貝沙坦是血管緊張素II受體抑制劑,可有效拮抗血管緊張素轉換酶受體,抑制血管收縮及醛固酮的釋放,從而起到降壓的效果,是臨床常用的降壓藥物。為進一步探討厄貝沙坦治療老年肥胖高血壓的臨床效果,我院對136例患者給予分組治療,現(xiàn)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收集我院2013年6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136例老年高血壓患者的臨床資料,患者均符合高血壓的臨床診斷標準,體質指數(shù)均超過25。排除腎功能不全、心力衰竭及慢性肺部疾病患者。采用隨機數(shù)字法將患者分為觀察組和對照組,各68例。觀察組男性36例,女性32例;年齡分布為63-86歲,平均年齡為(71.5±2.5)歲;病程為6-24年,平均病程為(13.6±1.6)年。對照組男性37例,女性31例;年齡分布為64-87歲,平均年齡為(71.6±2.3)歲;病程為7-22年,平均病程為(13.5±1.7)年。兩組患者一般資料的比較,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入組前兩周進行洗脫,停止使用其他降壓藥物,以免對研究結果產(chǎn)生影響。觀察組患者給予厄貝沙坦進行治療,每天1次,每次0.15g。對照組給予依那普利進行治療,每天1次,每次10mg。治療八周后對兩組患者血壓變化情況進行比較和分析,同時記錄患者血脂變化及不良反應發(fā)生情況。
1.3統(tǒng)計學分析
本組所有數(shù)據(jù)均采用SPSS17.0進行處理和分析,計量資料和計數(shù)資料分別采用(x±s)及%表示,組間比較分別采用t及卡方檢驗,P<0.05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壓變化情況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收縮壓分別為(149.5±12.6)mmHg、(151.7±12.2)mmHg,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t=1.0344,p=0.3010);舒張壓分別為(98.5±7.9)mmHg、(98.4±7.8)mmHg,組間比較無明顯差異(t=0.0743,p=0.9408)。治療后,收縮壓分別為(106.4±10.1)mmHg、(128.9±11.3)mmHg,組間比較差異顯著(t=12.2421,p=0.0000);舒張壓分別為(78.5±5.1)mmHg、(85.9±6.7)mmHg,組間比較差異顯著(t=7.2471,p=0.0000)。
2.2兩組患者治療前后血脂變化情況對比
治療前,觀察組及對照組血漿膽固醇含量分別為(5.5±1.1) mmol/L、(5.4±0.9)mmol/L,組間差異不明顯(t=0.5802,p=0.5618);三酰甘油含量分別為(1.7±0.9)mmol/L、(1.6±0.9)mmol/L,組間差異不明顯(t=0.6479,p=0.5171)。治療后,觀察組及對照組血漿膽固醇含量分別為(4.3±0.8)mmol/L(5.3±0.9)mmol/L,組間差異顯著(t=6.8481,p=0.0000);三酰甘油含量分別為(1.1±0.7)mmol/L(1.4±0.9)mmol/L,組間比較差異顯著(t=1.9437,p=0.0319)。
2.3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對比
觀察組出現(xiàn)4例不良反應,占5.88%;其中1例頭痛,2例惡心,1例心悸。對照組出現(xiàn)12例不良反應,占17.65%;其中4例頭痛,3例惡心,3例上腹部是,2例心悸。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比較差異顯著(χ2= 4.5333,P= 0.0332)。
3.討論
肥胖已經(jīng)成為全球性的健康問題,與高血壓、糖尿病及腎衰竭等具有密切聯(lián)系。高血壓是臨床常見疾病,主要發(fā)病對象為中老年人[2]。相關研究表明,肥胖是造成高血壓的獨立危險因素,大部分肥胖患者體重指數(shù)增長過快是高血壓患者的主要危險因素 [3]。老年人機體組織及氣管均出現(xiàn)退行性變化,動脈壁彈力較差,膠原纖維劇增,導致外周阻力增加,使得患者血壓不斷升高。
目前,臨床治療高血壓的藥物種類繁多,主要包括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利尿劑等。厄貝沙坦是新型非肽類血管緊張素II受體拮抗劑,可選擇性阻斷ATI受體及血管緊張素II的結合,對血管收縮進行抑制,阻斷醛固酮的釋放,產(chǎn)生良好的降壓作用。厄貝沙坦可引起惡心、頭痛、心悸、上腹脹痛等,但是癥狀較輕,具有一過性,大部分情況下患者可耐受,安全性較高[4]。本組研究中,采用厄貝沙坦治療的觀察組患者血壓下降迅速,血壓及血脂情況顯著優(yōu)于采用依那普利治療的對照組,不良反應較少。
綜上所述,厄貝沙坦治療老年肥胖高血壓效果顯著,對患者血壓及血脂具有較好的調節(jié)作用,不良反應少,臨床效果顯著。
參考文獻:
[1]王明宋,朱世國.厄貝沙坦聯(lián)合氫氯噻嗪治療輕中度原發(fā)性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J].使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2):39-40.
[2]段季功.厄貝沙坦聯(lián)合氫氯噻嗪治療高血壓合并糖尿病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1):31-32.
[3]顧宇重,周曉蘭,常波.氨氯地平聯(lián)合厄貝沙坦治療老年高血壓的臨床療效觀察[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10):64-66.
[4]丁達竹.心可舒膠囊聯(lián)合厄貝沙坦片對高血壓左心室肥厚心肌缺血患者血壓和左心室肥厚指標的影響[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4,22(04):94-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