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強
“語文”是一個大的系統(tǒng),“文學”是其特殊而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健全人格、完善心靈的作用。
小說,是一種純粹的文學作品,它以生動的故事和個性的人物形象來吸引讀者,再加上初中所選的小說都是魯迅、老舍、契訶夫、莫泊桑等一批中外名家的力作,教師如果能夠把握住小說的藝術優(yōu)勢,引導學生走進小說的世界,獲得高層次的審美愉悅,提高鑒賞、審美能力,提升人格品位,實現(xiàn)文學教育乃至語文教育的終極目標,應該都是理所當然的。然而初中語文課中的小說教學,卻并非如想象的那么完美。
一、初中小說教學現(xiàn)存的痼弊及改革的必要性。
遵循既定的教學模式,拘囿于固有的教學格局;追求理解單一共同性,拒絕百家爭鳴;重視理性分析,輕視情感感悟。這是本人認為初中小說教學存在的痼弊。
固定的模式,讓學生感到無趣和厭倦;忽視學生個性思維,會把學生對作品的理解導向人云亦云的模式和誤區(qū);輕視能力思維訓練,學生無法體會閱讀過程中的情感體驗和審美愉悅,久而久之,語文課中小說的魅力便因此消失殆盡。
可見,小說的教學也該變了。如何改變?理念更新是關鍵,所以,我認為把“少教多學”的教學模式運用到小說教學中,對于教和學,都是相得益彰的。
二、初中語文小說教學采用“少教多學”模式的現(xiàn)實意義。
語文是基礎學科,講究訓練學生“聽說讀寫”的能力。但傳統(tǒng)的“教為基礎,先教后學”教學模式,極大扼殺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鄧昌炎教授說:“課堂是一個舞臺,在課堂上老師只能是一個導演,絕不是主角?!彼裕谡n堂,老師應重于引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積極參與,真正品味小說魅力,從而去實現(xiàn)“少教多學”的雙贏。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diào)“學生是學習和發(fā)展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jù)學生身心發(fā)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愛護學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勵自主閱讀、自由表達,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問題意識和進取精神,關注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睆谋举|(zhì)上講,《語文課程標準》所倡導的正是“少教多學”所追求的?;蛘哒f,《語文課程標準》所追求的,只有通過“少教多學”才能夠實現(xiàn)。
三、“少教多學”模式在初中語文小說教學中的實施。
(一)轉變教師教學理念,是初中小說教學實施“少教多學”模式的基礎。
葉圣陶先生指出:“教任何功課,最終的目的都在于達到不需要教。假如學生進入這種境界:能夠自己去探索,自己去辨析,自己去歷練,從而獲得正確的知識和熟練的能力,豈不是就不需要教了嗎?”葉圣陶先生還指出:語文教學的最終目的和最大之成功在于學生“自能讀書,不待老師講;自能作文,不待老師改?!边@種“自能”式學習能力的獲得正是建立在“多學”的基礎上的,葉老的話很好的闡述了“少教多學”的實質(zhì)。
讓學生對小說自主感悟、探討,教師再根據(jù)課堂反饋,適當點撥,讓小說教學成為師生互動、共享的過程。只有教師的觀念轉變了,擺脫傳統(tǒng)教學觀念的束縛,才有可能讓“少教多學”模式真正得到實施。
(二)教師在小說教學中要把握好“少”與“多”的度。
“少教多學”的“少”與“多”是相對的。“少教多學”不是凝固的教學模式,而是教育理念,甚至行為警示。少教,不是數(shù)量的減少,而是教得好、精、有效。多學,不是數(shù)量增加,而是學得主動、科學、有用。
涉及小說教學,要根據(jù)小說本身(如內(nèi)容理解的難易度等)去確定教與學時間的分配。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孔乙己》,有時代深度,如果教師不把當時的社會背景交代給學生,只是一味的叫學生去理解、感悟,我想,對于不知封建科舉制度為何物的新新人類,硬要其理解出封建科舉制度的毒害性,這也是太勉為其難的事情了吧?
所以,教師靈活把握好“度”,才能讓“少教多學”模式在小說教學中充分發(fā)揮其應有的效用。
(三)合理設置問題是實施“少教多學”模式中引導學生的有效手段。
要將教師的“講讀為主”變?yōu)橐龑W生“研讀為主”,合理設置問題是有效手段。
“少教多學”在問題的設置要區(qū)別于傳統(tǒng)教學,我認為關鍵在于一個“精”字。傳統(tǒng)教學,堆砌問題,是為了把學生引向教師的既定答案?!吧俳潭鄬W”問題設置的目的在于引導學生思考、探討,提問要精要,有方向,因此教師要以全面的眼光看課文,做到讓學生一課一得。如蘇教版八年級下冊的小說《孔乙己》《范進中舉》《變色龍》,都寫人物,但是方法不同?!犊滓壹骸罚宋锩鑼懙姆椒ňC合運用,生動異常;《范進中舉》,一個對比足以表現(xiàn)人物命運的天翻地覆的變化;《變色龍》,一件軍大衣的細節(jié),將人物“變”的本質(zhì)揭示得淋漓盡致。所以,教師在設置問題的時候,要有側重點,做到“精”。
(四)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的自主創(chuàng)新意識,是將“少教多學”模式在小說教學中成功實施的關鍵。
要在小說教學中成功實施“少教多學”模式,教師要做好“三轉變”,即變注入式教學為啟發(fā)式教學,變學生被動聽課為主動參與,變單純傳授知識為知能并重;在學生能力達到的前提下做好“五讓”,讓學生觀察,讓學生思考,讓學生表述,讓學生動手,讓學生總結,最終真正實現(xiàn)學生自主、創(chuàng)新。在初中小說教學的課堂上可以大膽讓學生去品讀、體會、抒懷,老師在關鍵處加以點撥。這樣,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將大大提高。如筆者在教學川端康成的《父母的心》時,讓學生著重體會那對夫婦在幾次調(diào)換送出去的兒女時的心情,并動筆寫出來,學生多數(shù)能深入探討人物的內(nèi)心,自主學習的氣氛很濃厚。
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若能積極發(fā)散思維,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創(chuàng)新能力便體現(xiàn)于此。要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能力,教師要確立“三個尊重”意識,即尊重學生的各種體驗權利,尊重學生的體驗學習方式,尊重學生知識和能力獲得的規(guī)律。在實踐中提高,只有學生真正動起來,“少教多學”的模式才能在小說教學課堂中成功開展。
錢理群先生認為“中學文學教育的基本任務就是喚起人對未知世界的一種向往”。這需要教師善于運用靈活多變的教學方法,營造能有效誘發(fā)強烈審美心理活動的教學氛圍,使學生積極參與,把每一堂課都看作是一次精神的探險,課前,都懷著一種期待的心情。這種期待的心情,正是他們可以自主遨游在小說海洋中的原動力。我相信,把“少教多學”的模式實施到初中小說教學當中去,必然可以使小說的教學大放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