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晨
[摘 要]教學實踐中,多樣化的課堂表演是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有效“支架”,對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具有重要作用。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需要,把握好表演元素,引導學生借助表演這個“支架”,獲得自身能力的提升。
[關鍵詞]表演 語文學習 支架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9068(2015)04-040
小學語文教材中,許多文本都含有“演”的元素,使課堂教學與表演緊密聯(lián)系起來。因此,課堂表演成了學生語文學習的一種“支架”,為學生的學習提供了便利。所謂課堂表演,就是一種以課堂教學為舞臺,以文本為腳本,以學生主動創(chuàng)造為動力的實踐性的學習活動。它內(nèi)容簡約,形式自由,方法靈活,符合兒童的認知特點,備受學生喜歡。實踐證明:課堂表演是學生走進文本,掌握知識,發(fā)展思維,形成能力的有效“支架”。
一、單項式表演,化抽象為形象
教育學家杜威認為:“教師不應注意教材本身,而應注意教材和學生當前的需要和能力之間的相互作用?!钡拇_,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對學生不能做抽象的解釋,以詞解詞,而是要根據(jù)學情,巧妙地引導學生運用肢體語言,直接表示其意義,化抽象、枯燥的講解為形象、生動的演示,使生字新詞形神兼得。這樣,學生個性化的理解與表達才能讓詞語教學充滿活力。
如教學“從”字時,我首先讓兩個學生表演“手拉著手,并排走”。然后告訴學生:兩個人,你跟著我,我跟著你,永不分開就是“從”字。學生直觀、形象地理解了字的意思,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像這樣,沒有劇情,沒有多個角色,只為理解字詞而表演,既簡單省時,又能激發(fā)學生的表演欲望,是一種最實用的學習“支架”。
二、朗讀式表演,感受語言魅力
朗讀是最好的感受言語情感的方法。朗讀中,語言的輕重緩急,語調(diào)的抑揚頓挫,語氣的轉(zhuǎn)換,神態(tài)的改變,都可以讓學生感受到文本語言的魅力,增加朗讀的情趣。教學中,我常常進行示范朗讀,或與學生進行分角色朗讀,為學生搭建朗讀式“支架”,以此感染學生,激發(fā)學生的朗讀興趣。朗讀式表演符合學生善于模仿,喜歡表現(xiàn)的天性,深受學生的喜愛。在晨讀中,總能看到學生學著我朗讀時的樣子,或一人多種角色,或幾人分角色,朗讀文本中自己喜歡的內(nèi)容,品味人物對話的言外之意,聆聽弦外之音,感受語言的魅力,享受語言的藝術。
三、再現(xiàn)式表演,揣摩角色內(nèi)心
小學語文文本中,許多生動的場景,通過再現(xiàn)式表演,靜態(tài)的文字就會化為一個動態(tài)的情景,無聲的文本語言就會成為有聲有色的情景劇。學生在準備表演情景劇的過程中,會將自己融入文本之中,充分與文本親密接觸,靜心思考,揣摩角色的內(nèi)心,用心靈去碰撞角色的心靈,觸摸角色的情感溫度,喜角色之喜,憂角色之憂,讓思維走向深入,真正走進角色的情感世界中。
在課文《窮人》中,桑娜抱回西蒙家的兩個孩子后的心理描寫,就是一個很好的表演的元素。課堂上,我為學生搭起再現(xiàn)式“支架”,鼓勵學生根據(jù)自己對桑娜內(nèi)心的揣摩,進行表演,再現(xiàn)桑娜那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表演時,表演者個個神情緊張,一邊自言自語表達著桑娜內(nèi)心的矛盾,一邊不時地向門外張望,表現(xiàn)出桑娜既希望丈夫回來,又擔心丈夫回來的復雜神態(tài)。學生把桑娜忐忑不安的心理活動表演得淋漓盡致。無論是表演者,還是觀看者,無不走進了文本,走進了角色的內(nèi)心。
四、創(chuàng)新式表演,豐富文本內(nèi)涵
愛因斯坦說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在學習文本語言的基礎上,鼓勵學生在品讀文本、揣摩角色時,根據(jù)自身的體驗,充分發(fā)揮想象力,對文本、對角色進行大膽創(chuàng)造,加工錘煉,創(chuàng)造出一個個文本中看不到、摸不著的,個性鮮明的角色形象。這樣做,既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和創(chuàng)新能力,又能使學生的已有感悟與體驗有一個新的飛躍。
課文《窮人》中,寡婦西蒙雖是一個窮人,卻常被讀者忽視。教學中,我借助文本空白點,添加了“演”的元素,又一次搭起創(chuàng)新式“支架”,讓學生創(chuàng)編西蒙臨死前的心理活動。學生以揣摩桑娜的心理活動為范本,大膽展開想象,將西蒙死前復雜的內(nèi)心世界描摹了出來。表演時,學生的表演各具特色。其中,有一個學生是這樣表演的:
西蒙用枯瘦的手輕輕地摸了摸兩個孩子,掖了掖蓋在孩子身上的衣服。有氣無力地說道:“孩子,我可憐的孩子,媽媽如果死了,你們怎么辦?……把他們交給鄰居桑娜吧!她是個善良的人,一定會照顧好孩子的?!唬荒芙唤o她,她自己已經(jīng)有五個孩子了,也不容易啊!我怎么能自私呢?……還是求求上帝吧!上帝呀,請不要帶走我!看在年幼孩子的情分上,請您保佑我們一家吧!”
學生的每一個動作、每一句話、每一種神態(tài),無不閃耀著、融會著他們創(chuàng)造性的思維火花。表演張揚了學生的個性,激起了觀眾的共鳴,同時也豐富了文本內(nèi)涵,提高了學生學習語文的能力。
總之,“國之利器,不可以示人”。雖然課堂表演是小學語文教學中一種有效的學習“支架”,但是不能隨意搭建,更不能不講質(zhì)量。教師必須根據(jù)教學需要,準確地把握“演”的元素,恰當?shù)卮罱ā爸Ъ堋?,讓學生借助表演這個“支架”,在文本中自由攀登。這樣才能使教學獲得意想不到的收獲。
(責編 劉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