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茂林
六年級下冊的數(shù)學教學,講評試卷占了三分之一的時間,教師講評試卷的方法絕大多數(shù)是一講到底,從試卷的第一題一直講到最后一題,學生只有聽的份.也有的教師意識到了這個問題也采用了重點突破的講評方法,但只是減少了教師講的內(nèi)容,學生的自主性還不能很好的發(fā)揮出來,還有的教師采用了讓學生講題的方式方法,但一個講幾十名學生在聽,還是沒有發(fā)揮學生講的真正作用.
筆者教學本校兩個教學班作了一次實驗.在一個班我逐題講評六下期中試卷,40分鐘后,試卷再次收回檢查,90分以上的同學100%訂正(也許不用老師評析,他們拿到試卷時就已發(fā)現(xiàn)問題所在,已自行訂正);70-90分這一檔的學生有21.4%沒有及時訂正;不及格的同學,特別是低分的同學大半沒有訂正.究其原因,學生反饋:來不及,跟不上老師的節(jié)奏,還有很多知識點模糊等.以上數(shù)據(jù)說明,用這種灌輸式的講評方法,學生參與面不廣,中下生沒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有的學生只抄襲了答案,卻不深究出錯原因.久而久之,學生的主體參與度越來越低,深層次思考越來越少,最直接的影響是學生學習的效果.
現(xiàn)代教育理論認為,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活動中的兩個基本要素,學生是受教育者,但不完全是被動接受教育的,具有主觀能動性,一切教育的影響必須通過學生的主動積極性才能達到預期的效果.因此,教育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調(diào)動學生主動性、積極性為出發(fā)點,使學生具有充分的動力,主動學習,善于學習.在提倡生本課堂的今天,需要學生更加自主的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以學生的學入手來設計課堂教學,將會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教師的主導性.通過多年的研究,我對試卷講評課方式上作了改革,我在另一個班采用了“糾錯單式”評析課方法 ,取得了頗好的效果.
(一)自查“病因”,自主訂正
考試后,學生什么時候最興奮?拿到試卷的那一刻,這時如果不給他們交流,討論的時間,便直接開始講評試卷,效果肯定大打折扣.于是我一般提早發(fā)試卷,給學生預熱的時間,不急于講評試卷,而是設計了“糾錯單”,要求學生先根據(jù)“糾錯單”自主檢查訂正.讓學生自我反思考試中出現(xiàn)的問題,并讓學生自主的矯正試卷中出現(xiàn)的問題.對于學生來說利用課前完成如下的試卷“糾錯單”是這一階段的重要內(nèi)容.
糾錯單(個人)
讓學生學會課前自查,在查找錯誤的過程中自主整理糾錯.通過訂正、分析原因,養(yǎng)成思考的良好品質,通過反思培養(yǎng)學生的自我訂正,糾錯能力,正確把握題目特點.深刻的反思促使一些不良習慣的自主改變,讓學生對自己有一個正確的評價和認識,取得自我教育的效果.
(二)組內(nèi)“會診”,解析錯因
在第一階段不能解決的一些問題之下,通過小組合作共同解決問題.那么要解決哪些問題呢?首先是自己不能解決的問題,看同組組員有沒有能力幫忙解決.其次組員都不能解決的問題,嘗試能不能討論解決.可是要怎樣促進學生自覺的參與組員間的互幫互助呢?任務驅動法能很好的發(fā)揮出他的優(yōu)點,促進學生的互相交流.于是我設計了“糾錯單”,要求學生分析所考察的知識點,反思自己解題習慣有何缺陷,如何糾正,如果不會,思考的受阻點、易錯點、關鍵點在哪兒?這樣深層次的思考,不僅停留在答案的表面,更關注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更能激起學生參與的欲望.
糾錯單(組內(nèi))
小組交流時,組內(nèi)同學互助互學,氣氛熱烈輕松,不懂的同學誠心請教,講解的同學各施手段,通過合作完成糾錯單,學生既掌握了知識的內(nèi)在聯(lián)系,又學會了傾聽與交流,提高能力.
(三)大組“通經(jīng)”,串知納方
在小組合作都不能解決的基礎之上,結合閱卷時分析的結果,共同進行第三階段的學習,這一階段可以說是整堂課的精華所在.此時需通過組織全班的展示匯報,每個小組派出代表,帶上糾錯單,重點匯報交流經(jīng)典錯題,教師適時點撥,達到串聯(lián)知識、歸納方法、掃除盲點,理清思路的目的.
下面是幾個小組展示匯報的情況:
小組一:
生:我們組“圓柱體積公式”的運用存在問題.簡單的題目沒問題,但有些變式練習有些困惑.如解決問題第7題,沿底面直徑切成相等的兩部分,多出幾個面?切面是什么形狀?與原圓柱之間有什么關系?我們搞得不是很明白.
師:你能“畫圖”嗎?
生:畫出兩個多出來的切面,師指導.
師:看到了什么?知道了什么?
生:多出來兩個面,是兩個面積相等的長方形,長方形的長就是圓柱的高,寬就是圓柱的直徑.
師:這樣能理解了嗎?其他同學呢?如果是這樣切呢?師畫圖演示(平行于底面切1刀),多了幾個面?什么形狀?與圓柱有什么關系?
小組二:
生:我們組有一個知識點嚴重出現(xiàn)問題,就是求圓錐的體積,公式我們都會,但不知道什么時候需要除以3.選擇題第5題,因為全是字母,我們沒有深層次的思考,誤認為求圓錐的體積,就直接套用公式,出錯了!
師:那該怎么想呢?
生:要用轉化的思想,把圓錐零件的體積轉化成上升了的水的體積就可以了.
師:那還需要除以3嗎?哪一題要除以3?
生:解決問題第6題,三角形旋轉以后就得到了圓錐,直接套用公式,要除以3.
師:是的,一個知識點會有不同的考察方式,我們一定要認真分析題目.
讓學生走上講臺,由學生講評,一改以往老師一講到底的形式,充分發(fā)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學生在“聆聽”與“講評”中互相交流,補充質疑,彼此啟發(fā),取長補短.不僅使學生搞清了知識點的來龍去脈,還鍛煉了學生的能力.教師適時的點撥滲透基本的數(shù)學思想,讓學生掌握解決所有問題的鑰匙;引導學生去思考,讓學生完整地經(jīng)歷問題解決的全過程;學生在能力上得以培養(yǎng),解題方法、技巧上得以掌握,今后解答難度較大的綜合性試題能力得以提高.
(四)對癥下藥,錯題精煉
對于錯誤率高的熱點試題,教師要透過題中的表面現(xiàn)象,善于抓住問題的本質特征進行開放、發(fā)散式講解,引導學生掌握解題的一般規(guī)律與方法,觸類旁通,提高學生的應變能力.
案例:根據(jù)填空題30平方米3平方分米 = ( )平方米設計了如下有針對的題目,實現(xiàn)一題多聯(lián)的目的.
50平方米5平方分米 = ( )平方米
50平方米5平方分米 = ( )平方分米
50立方米5立方分米 = ( )立方米
50立方米5立方分米 = ( )立方分米
306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 )平方厘米
3060平方厘米 = ( )平方分米 = ( )平方厘米
根據(jù)解決問題第7題:一個高是5分米的圓柱,沿底面直徑切成相等兩部分,表面積增加40平方分米.這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設計了如下習題,達到一題多變,舉一反三,觸類旁通的目的.
1. 將一個圓柱體沿著底面直徑切成兩個半圓柱,表面積增加了80平方厘米,圓柱的底面直徑為4厘米,這個圓柱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2. 一根5分米長的圓柱形木料鋸成 2 段,表面積增加了48平方厘米,這根木料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是《數(shù)學課程標準》的要求,是社會發(fā)展的需要,也是人終身教育的需要.教師要創(chuàng)造條件幫助學生積極參與學習,使學生樂學、愛學、善學,既能掌握學習的客觀規(guī)律,又能充分張揚學生的個性,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糾錯單式”試卷評析課,一改老師一講到底的現(xiàn)狀,盤活了學生參與熱情,讓100%的學生動起來,激活了學生的思維,給學生提供了自由、獨立思考的空間和時間,喚起了學生探索知識的欲望,充分發(fā)揮了學生的主觀能動性,解放了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