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丹萍
摘要:本文以一節(jié)英語公開課為例,主要探討了通過任務驅動有效組織課堂教學,循序漸進,激活學生學習背景,在教學活動中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的具體方法。
關鍵詞:閱讀;組織;激活;發(fā)展;最近發(fā)展區(qū);任務驅動;激發(fā)興趣
中圖分類號:G633.41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992-7711(2015)10-066-1
對于剛入學的高一學生來說,英語詞匯量較小,課堂思維也不可能一步到位達到高考要求,這就要求我們老師在備課時要充分考慮學生的現(xiàn)狀,備教材,備課件,更要備學生。以牛津英語教材模塊1第三單元的Reading為例,筆者從英語閱讀課的四步來談這節(jié)課的課堂設計到課堂生成。
Read——指教師要研讀教材。
老師教學生,若老師本人對教材不熟悉,對教材內(nèi)容不能很好地把握,課堂提問設計停留在表面,不能深挖教材,那么這節(jié)課的備課肯定是不成熟的,課堂效果也不會太好。所以,老師教授新課前,必須自己要研讀教材,對于一篇Reading,我們至少要把這篇Reading所在的一個單元完整地翻看幾遍,對于它在整個單元整本教材的位置要了然于胸。古語說:“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蔽覀兝蠋煱颜n文教材多讀幾遍,筆者相信我們也會獲取一些靈感,為我們的備課錦上添花。
Organize——表示教師要有效組織教學內(nèi)容。
教學內(nèi)容的組織要有效,首先需要我們教師課前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難點。課堂教學目標明確,有所側重。一節(jié)閱讀課時間有限,45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這就需要我們結合課堂教學目標對教材合理取舍,教材是教學工具,我們是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有效的教學更需要我們課堂內(nèi)容設計符合學生實際,問題的設計接近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由淺入深,深入淺出,必定能有效提升學生的能力。
這篇文章,在讀了多遍之后,筆者逐漸找到了3封email的內(nèi)在聯(lián)系,那就是Amy的情感變化,以這條感情線索來設計整節(jié)課,相信在單獨剖析3封email的內(nèi)容時,課堂又不失整體性和流暢性。
對于這篇Reading,筆者認為這節(jié)課主要需要實現(xiàn)三個教學目標:1)運用尋找事實細節(jié)、推理判斷、預測信息,猜測詞義等閱讀技能,梳理文本主要信息,并運用however、but這樣的詞來理解句子的深層含義(本課Reading Strategy的滲透)。2)設置“完成表格” “概括大意” “任務型首字母填空”等學習任務,引導學生對文本信息作出概括、預測、轉換,進而領悟標題含義,加深對健康和美的理解。3)在課堂活動中提高學生的聽說讀寫能力。而本課的教學重點、難點有兩點:1)對每一封email 主題的把握。2)對一些單詞短語句子的理解和掌握。
Activate——指教師要激活學習背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
激活學習背景,調(diào)動學生學習熱情,在筆者看來,更需要從課堂的導入下功夫。導入在整節(jié)課中所占比例很少,但是它的作用卻不容小覷。我們閱讀課常見導入有問題導入、討論圖片深入、多媒體畫面擴充知識面激發(fā)興趣、表演激發(fā)高潮等等。形式多樣,教師可以依具體教學實際而定。
在這節(jié)課上,筆者選擇了問題式對話導入。請學生談談對筆者外表的印象。筆者放下老師的架子,學生也一下子沒有那么緊張了,表現(xiàn)積極踴躍。他們給出了好多描述外貌的詞語,當然都是很有正能量的詞:beautiful, nice, healthy, fit, smart, energetic...緊接著,筆者又拋出另一個問題:“但是,我自己覺得有點胖,想要減肥,有個好身材,你們能否給出一些建議?”此時,筆者把一些與本課有關的詞匯“be ashamed of myself, lose weight, a slim figure”寫在了黑板上。同時,另一側寫上學生給的建議。此時,學生頭腦中與該話題相關的知識通過頭腦風暴的形式已經(jīng)激活,他們指出:“have a healthy diet, do exercise, sleep well...”此刻,學生學習熱情高漲,筆者將在我身上的話題焦點自然而然地過渡到了本課一位和筆者有著相同煩惱的Canada的Amy身上,切入主題。
Develop——表示教師要設計教學活動發(fā)展,拓展學生的知識與能力。
課前教學活動設計要求老師課前除了備教材,備教案,備課件,更重要的是備學生。對設計的活動要考慮學生現(xiàn)實的水平能力,太容易則無法提升學生能力,課堂就是浪費時間,太難則會打擊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無法真正參與到教學過程中來,老師被迫成為這堂課的主角,這顯然與新課程的課堂理念不符。因此,要實現(xiàn)教學三維目標就需要任務驅動,激發(fā)興趣,關注學生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循序漸進地設計教學活動,讓學生在這些活動中體驗、實踐、參與、合作、交流、探究。
對這節(jié)閱讀課教學活動的設計筆者就遵循了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的原則。對3封email主題的把握和對Amy一些細節(jié)信息的查找是較簡單的。但對于前兩封email中概括Amy情感的詞匯和信中找出依據(jù)去支撐這些詞又略難了些。同時,根據(jù)第一封信中某一句話去預測第二封信中Amy會發(fā)生什么,在讀完兩封信后又換位思考如果你是她的好友Zhou Ling,你會在第三封信中寫什么建議給她,難度較大,鍛煉了學生推斷的能力。但最難的還是對標題的深層次理解,Dying這個詞在這篇課文中是一個雙關語(pun),如何讓學生說出他們對此的理解。
這節(jié)課的最后一個教學活動就是回到課堂一開始導入的話題,在學生學過這節(jié)課之后,繼續(xù)深入討論,除了上課一開始給的建議外,還有哪些可以讓我們變得更美,更好?此時,學生的建議已經(jīng)不再是停留在表面的,他們已懂得從內(nèi)在去挖掘美好的東西。如:自信,知識等。他們對生活也有了正確的價值觀,課堂最后活動的回歸也體現(xiàn)了整節(jié)課首尾呼應和主題的升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