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文偉,楊燦榮
(泉州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高職院校學生思想政治理論課需求的研究*
黃文偉,楊燦榮
(泉州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福建 泉州 362000)
通過問卷調查了解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課需求情況及特點,探討高職學生對思政課需求不足的原因,遵循思政課教學規(guī)律,尋找思政課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達到“知、思、信、行”四個方面的統(tǒng)一,提高教育的實效性.
高職學生;需求;思政課;知思信行
當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簡稱“思政課”)存在這樣尷尬的現(xiàn)象:一方面,黨和政府、學校越來越重視思想政治理論課教育.另一方面,學生并非因此重視思政課,而把思政課當作是“睡覺課”,到課率和聽課率不高,即便到課也難以專心致志地學習,“搞副業(yè)”多,“搞正業(yè)”的少,以致思政課的教學結果與教學目標要求有著相當?shù)牟罹?這種尷尬的現(xiàn)象在高職院校尤為突出,導致這一現(xiàn)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學生對思政課缺乏應有的需求.為此,筆者試圖通過抽樣調查,了解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的需求狀況,分析高職學生對思政課需求不足的原因,提出激發(fā)高職學生增強思政課需求的建議.
表1 調查對象情況表
本調查采用問卷抽樣調查與個別訪談相結合的方式,問卷圍繞高職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關注及困惑的問題,對思政課態(tài)度和評價,對學習思想政治理論內容的需求及學習途徑,影響學生學習思政課的因素等方面設計30個項目,以選擇題的形式(包括單項選擇題和多項選擇題)對泉州經(jīng)貿職業(yè)技術學院、泉州幼兒師范高等??茖W校2所高職院校不同年級不同專業(yè)的學生進行抽樣調查,共發(fā)出問卷500份,收回有效問卷438份,回收有效率為87.6%.具體情況如表1.
2.1 高職學生學習與生活的關注點及需求情況
(1)不同性別的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注點和需求點不同.調查顯示,不同性別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上的關注點和需求點有所不同.以大一學生為例,女生與男生的關注點和需求點有明顯的差異,見表2.
表2 大一的女生與男生學習和生活關注點和需求點調查情況簡表
調查顯示,學生閑暇時間的主要活動依次是:社交活動、逛街、讀娛樂書籍、體育活動、做小時工,關注時事政治新聞排在最后,這從某種意義反映了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基本需求情況.
(2)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不同.調查表明,不同年級的學生在學習上的需求有明顯的不同.大一學生平均每月看5本左右課外書,包括相關的專業(yè)書籍、中外名著、名人傳記、消遣性娛樂讀物、網(wǎng)絡小說、哲理故事等,其涉及面比較廣;大二學生主要忙于考證,如英語和計算機考級,職業(yè)資格證書認定等,所閱覽書籍大多與考證相關;大三學生讀書時間最少,在校的三個月主要是閱讀教科書,其他的主要是求職類的書籍.
對學生閱讀課外書籍的調查表明,一年來學生閱讀書籍(專業(yè)書籍除外)依次是文藝書籍、生活消遣類讀物、名人傳記、網(wǎng)絡小說.學生喜歡閱讀具有消遣性質的文學類和暢銷書,不愛看比較深奧抽象的書籍,對思想政治類書籍幾乎不看,每學期平均不到一本,參見表3.
表3 學生閱讀書籍調查(專業(yè)書籍除外)
可見,高職學生具有“重娛樂、輕思考,即喜歡輕松消遣的閱讀,不喜歡思考性的深度閱讀”的讀書特點,由此反映出對思政理論讀物需求不足的現(xiàn)象.
以上調查表明:高職學生需求點落在與自身利益及興趣相關的事情上,對思想政治理論知識的需求明顯不足.
2.2 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的需求情況分析
(1)高職學生總體上對思政課認同感低,有效需求少.被調查學生在回答“你對思政課的總體印象是”的調查題目中,普遍表現(xiàn)為自己愿意學習,選擇結果見圖1.
圖1 高職學生對思政課的總體印象
被調查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表現(xiàn)出明顯的厭學情緒,見表4.
表4 學生對思政課認同感調查情況簡表
上述調查結果表明,總體上學生對思政課認同感低,對思政課無興趣,缺乏對思政課應有的需求甚至無需求,以致缺乏學習動力,存在因考而學,消極應付的現(xiàn)象.
(2)高職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的需求強度不同,呈現(xiàn)出結構性差異.在總體需求不強的情況下,高職學生對思政課內容結構的需求情況呈現(xiàn)差異.
圖2 學生對思政課的內容需求呈現(xiàn)出結構上的差異
圖2表明同樣是思政課的相關內容,學生需求呈現(xiàn)出結構上的不同,需求點仍然集中在于自身聯(lián)系密切的相關內容上,關注個人道德修養(yǎng)和法律基礎方面的知識,而對于馬克思主義及其中國化相關知識的需求最少.
學生對思政課需求不足的原因有學生的個體內在原因,也有社會、學校、教師、家庭等外在的因素,學生的內在個體因素是我們分析的重點,因為外因是通過內因起作用的.
3.1 學生的個體內在原因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是由生存的需要、享受的需要、發(fā)展的需要構成的,需要是從低級向高級發(fā)展的.經(jīng)濟學理論認為需求使欲望達到有限的最大滿足,這種滿足程度用效用來度量.效用是指物品滿足人的某種欲望的能力.對于學生,只有當他們覺得思想政治理論有效用,對他們個人的生存和發(fā)展有意義,有指導作用時才能被“需求”,即“有用”才能被需求.那么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的重要性認識如何?見圖3.
圖3 高職學生認為對自身健康成長最重要的知識(多選題)
在回答對“自身健康成長最重要的知識是什么”的問題時,學生首選是人際關系,其次是道德修養(yǎng),第三是專業(yè)知識,而當代中國國情及國家的大政方針則排后面,認為政治理論素養(yǎng)對自身成長有幫助排在最后.
問卷和訪談結果表明,學生意識到了道德修養(yǎng)對個人成長成才的作用,為此學生對思政課內容應該是有需求的,然而實際有效需求又是如何呢?部分學生認為思政課過多地強調社會價值,而對個體價值的關注不夠,大道理多,對學生需要解決的人際關系等實際生活的指導作用不強,難以解決學生遇到的實際問題.也就是說對生存幫助不大,對精神上的愉悅和熏陶等享受和發(fā)展需要的幫助就更低.
3.2 學生對思政課需求不足的外在原因
(1)社會的因素及用人標準.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社會思潮的多元化,利益關系的多樣化,多種價值觀的碰撞是不可避免的,網(wǎng)絡的普及各種負面消息的影響及傳播,同思政課堂上進行的正面教育形成一定的反差,如果教師避開或不能很好地解釋這些現(xiàn)象,學生會認為教師的正面教育是虛假的.同時社會上的用人標準也左右著學生對思政課的需求.社會上招聘人才更多地看專業(yè)技能,對思想政治素質無量化考評,學生由此注重專業(yè)技能的訓練和培養(yǎng),而忽視自身的政治理論素養(yǎng).
(2)學校及課程的因素.長期以來,思想政治教育形式化和表面化,注重邏輯分析和理論闡述,缺少現(xiàn)實的針對性,難以觸及到學生的思想和靈魂.久而久之,使學生對思政理論和教育活動都失去興趣.教材內容的重復,更讓學生對思政課失去新鮮感,自認為懂得,實際上是不懂或一知半解.概論課理論性較強,涉及面廣,一些抽象的概念和理論對高職學生來說難以理解和把握,這些讓學生覺得思政課內容“空”,無實際意義.
(3)教師及教材的因素.教育者的自身素質、理論素質、知識結構、教學水平、人格魅力影響著學生對思政課的需求.訪談中學生表示教師的授課水平直接影響著他們對這門課的喜惡程度.目前的教材追求理論闡述的系統(tǒng)性,部分教師在授課中更多地注重對理論層面上的知識傳授,缺少解決現(xiàn)實問題的針對性,讓學生覺得課堂所講“大且空”,沒有實用性,不能很好地解決學生的思想困惑,對個人成長沒有幫助.這是造成高職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需求不足的重要原因.
(1)需求不足影響了學生對知識的吸收,不求甚解.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缺乏動力和需求.學生只是被動在聽,不做筆記,期待考試的時候老師劃劃重點,知道正確答案就可以.一些學生反映,他們不需要對思想政治理論進行深入理解,只要最后突擊就可考試過關,考后就自然忘得也快.
(2)需求不足導致學生不思、難辨是非.無需求導致學生學習消極被動,表現(xiàn)在學習態(tài)度和學習方法上.在態(tài)度方面表現(xiàn)為不愿花時間和精力學習,缺乏學習熱情,覺得學思政課費勁沒用.在學習方法上就表現(xiàn)為不會也不懂得如何思考,不會主動尋找問題,不會思考理論的前因后果,來龍去脈.由于不思,學生難以學習和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和方式,常常會被社會上的一些消極現(xiàn)象以及一些似是而非甚至極端的言論所迷惑,表現(xiàn)為易惑、偏信、盲信,難辨是非,甚至認為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是脫離實際的,是說教,對思政課所傳授的知識表現(xiàn)為不信,甚至是對立的情緒.
(3)對所學一知半解和不思導致不信.學生對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認同感不高的一個重要原因是對教育內容產生懷疑,存在逆反心理.認為所學的理論在現(xiàn)實生活中得不到印證,學生認為理論無法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的種種問題,從而產生懷疑心態(tài).
(4)所學理論無法內化為信念,當然也就無法外化為行為.思政課教育在影響和轉變學生的行為方面反映不明顯,一些不良行為沒有得到有效控制,倡導的行為規(guī)范并未得到很好地落實和發(fā)揚.由于不思和不信,學生內在的情感并沒有被真正地調動,當學生在日常生活中遇到問題時,便不能、不懂也不會從理論中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在行動上無法踐行所學理論.
思想政治教育要全面提高學生思想素質,達到教學的實效性,就要根據(jù)教學規(guī)律和高職學生的認知特點,遵循“知思信行”這個教學規(guī)律過程,在教學目標的設計上滿足及激發(fā)學生需求,增強學生對思政課的認同感.
5.1 了解學生需求,糾正學生學習態(tài)度
學生知而不行,知行脫節(jié),其原因主要還在于對思政課所授理念不信及情感的缺失.所以糾正學生對思政課的學習態(tài)度就尤為重要.只有讓高職學生認識到思政課在人生道路中的地位和價值,學生才會主動接受思想政治理論教育,自覺地將“要我學”轉變?yōu)椤拔乙獙W”.因此要進行學情分析,把握學生特點,了解學生需求及身心發(fā)展,有的放失地進行教學設計.
對教學內容進行調整和充實,主要從三個維度來分析:一是在教學內容的層次上.在本科與高職院校采用相同教材的條件下,根據(jù)高職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將教材體系轉化為教學體系,體現(xiàn)高職思想政治理論教育教學特點,引導和滿足高職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需求.二是在教學內容量度的確定上.增添高職學生需求及關心的內容,解答他們迫切關注的問題和思想困惑,從而達到教學目的,讓他們愿學、真學、真信、真行.三是在教學內容表達方式上.針對高職學生的認知方式和思維方式,表達教材的內容,包括表達的文本形式和語言形式及其他形式,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教學,提高學生學習興趣及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教師通過講解分析,有針對性地回答學生在成長、就業(yè)、人際關系中面臨的困惑,正確引導學生看待改革中的問題,讓學生心靈上有觸動、思想上有感悟,就會逐漸糾正不良的學習態(tài)度.
5.2 關注學生情感和情緒,篩選學生需求,滿足合理需求.
學生的需求有合理也有不合理的,有些需求存在于內心深處,隱藏于無意識之中,具有內隱性的特點.教師要關注學生學習過程與方法、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等方面的需要,關注學生自我評價能力、自我調節(jié)能力,積極營造學生接受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氛圍,并對其進行啟發(fā)與引導,調動積極情感因素,從而增強其政治理論課學習的效果.
教師要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用心、用情、合理篩選學生的需求.從社會發(fā)展的全局出發(fā),有針對性地對學生的職業(yè)發(fā)展規(guī)劃和個人的價值追求給予指導.把自己的主觀愿望與環(huán)境條件和社會要求相結合,明確學習生活目標,指明成長的道路,滿足學生合理的需求.
5.3 解決“知思信行”的脫節(jié),培養(yǎng)學生能力
首先,教師要充分意識到學生的需求是不斷發(fā)展變化的.在教學互動中原有的需求得到滿足,又會有新的想法出現(xiàn),教師要不斷地提出新的問題,引導學生不斷深化思考,并給予方法論的指導,最終讓學生學會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其次,在方法論上指導學生,培養(yǎng)學生思辨能力.從學生閱讀書目及高職學生的學習層次分析,高職學生學習生活中有重娛樂,輕思考的傾向,進入學生所說的“讀圖”時代.教師一方面要順應學生學習方式的變化,寓教于樂;另一方面要向學生表明學會深度思考是個人走向成熟的標志,教會學生用正確的觀點即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教會學生掌握思考的方法,就是教師需要深入研究的問題.
再次,“信”是關鍵,突出解決“信”的問題.目前思政教學部分還停留在解決學生“知”的問題,學生還達不到“信”的程度.當思政課能夠幫助學生正確解答諸如“應該以怎樣的方式去生活、去認識自己和認識世界?又該以怎樣的眼光去看待社會問題、看待今天的中國?”等問題,并給出相應的指導方法時,學生就會主動地發(fā)現(xiàn)問題,思考問題,按照正確的方法尋找問題答案,對所傳授的理論就會信服.
最后,建立科學的評價機制,改進實踐教學方式,做到知行統(tǒng)一.人的行為習慣反過來又影響著“知思信”.它對于認知的鞏固和深化,思考正確與否的判斷,信念的提升都有重要的作用.改革評價機制,正面的導向機制能強化學生的行為,只有學生內部評價機制與外部評價機制保持一致,學生才會自覺地培養(yǎng)、提高自己的思想政治素質,將思想政治教育內化為自己的需要.
總之,思政課要根據(jù)高職學生的特點,按照思政課教育規(guī)律和學生的認知規(guī)律來答疑解惑,讓學生明白思政課對他們的健康成長的意義和價值,才能激發(fā)學習的需求和動力,達到“知、思、信、行”的統(tǒng)一,從而提高思想政治理論教學的實效性.
[1]盧黎歌,王福益,周輝.遵循大學生思想成長規(guī)律推進高校馬克思主義大眾化[J].思想教育研究,2012(1):54-58.
[2]張國江.對提高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實效性的思考[J].中國青年政治學院學報,2003(3):20-22.
[3]姜泓冰.“超級大課堂”解說核心價值觀[N].人民日報,2014-06-12.
[4]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N].人民日報,2004-10-15.
10.13877/j.cnki.cn22-1284.2015.08.035
2015-06-11
2011年福建省教育廳人文社會科學研究項目課題“高職學生心理特點與思想政治理論課針對性研究”(JA11466S)
黃文偉,女,福建泉州人,副教授;楊燦榮,福建泉州人,副教授.
G711
A
1008-7974(2015)04-01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