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福年
[摘要]思想品德課是對學生進行品德教育的重要途徑,必須注重提高其教學實效性。從提高思品教師的個人素質、突出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改變課程評價的內容和方式、構建學生德育的教育合力入手,以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實效性。
[關鍵詞]思想品德德育實效性
[中圖分類號]G633.2[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079
思想品德課旨在促進初中學生道德品質、健康心理、法律意識和公民意識的進一步發(fā)展,使學生形成樂觀向上的生活態(tài)度,逐步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然而長期以來,由于受應試教育的影響,思想品德課并未能完全發(fā)揮其德育功能,學生只是通過學習來應試,并沒有在現(xiàn)實生活中切實踐行,導致知行不統(tǒng)一。實效性是思想品德課的生命線,本文就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實效性進行探討。
一、提高思品教師的個人素質
思品教師是思品課的施教者,是提高思品課德育實效的主導者。思品教師必須努力提高自己的業(yè)務能力,提升自己的人格魅力,才能去感染和引導學生,引起學生在觀點上的贊同、情感上的共鳴和人格上的敬仰。政治教師在教育教學工作中,自然流淌的思想道德、敬業(yè)精神、能力素養(yǎng)和完美人格等,必然會引導學生自覺自愿地“親其師而信其道”。
二、突出課堂教學的德育功能
1.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人。思想品德新教材的編寫體現(xiàn)了貼近社會、貼近生活和貼近學生的理念,在內容設計上為學生提供了自由想象、自主思考的自由空間,有些問題的提出旨在引出學生的真情實感,碰撞出思想的智慧火花。教師可引導學生主動探究,讓他們結合課程內容、社會生活和親身經歷,自己設計和表演一些小故事,或開展辯論會、演講賽、朗誦會等,體驗知識的形成過程。最后教師適當進行點撥,促進學生知識內化和付諸實踐,做到知行統(tǒng)一。
2.讓教師成為教學的主導。新課程背景下的思想品德教學要求突出生活化,更要重視教學過程中學生的體驗和感悟。因此教師應以學生為本,遵循學生主體性原則,運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激發(fā)學生的主體意識,發(fā)動學生積極參與,讓學生在參與式、體驗式的教學活動中,啟發(fā)思維,啟迪智慧,鑄造心靈。
首先,倡導合作學習。教師把問題交給學生,組織學生合作學習討論。通過學生的暢所欲言,了解他們的真實想法,包括內心世界、思想動態(tài)和價值判斷,借機適當引導,喚醒和激發(fā)他們內心深處的真、善、美。
其次,精心創(chuàng)設情境。學習情境對學生的心理具有暗示誘導、情感驅動、角色轉換和資源整合的作用,教師要有意識地創(chuàng)設情感體驗性的學習情境。如可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小品、漫畫、音樂、影視等來創(chuàng)設情境,以開啟學生的情感世界。
再次,注重道德實踐。教師要充分利用和不斷創(chuàng)造條件,模擬現(xiàn)實生活中的情景,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使學生培養(yǎng)正確的價值觀,逐步形成正確的道德觀念和行為習慣。
最后,嘗試探究學習。要增強思品課的德育實效性,必須以參與性的學習來取代被動式的學習。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通過參觀訪問、專家訪談、實地考察、資料查詢等探究性活動,強化訓練,落實行為,從而達到知、情、意、行的統(tǒng)一。
三、改變課程評價的內容和方式
1.轉變評價內容。教師要把理論知識和學生生活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評價內容從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轉變?yōu)閷W生日常學習生活中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真正做到知識、能力、情感態(tài)度價值觀三維目標和諧統(tǒng)一,把過程性評價與總結性評價相結合,實現(xiàn)多元化的發(fā)展性評價。
2.轉變評價方式。評價方式是課程實施、課堂教學和課程學習的“指揮棒”,可謂“牽一發(fā)而動全身”。思品課的評價,要想摒棄單一的知識性或考試性的評價,就要在評價方式上做足文章,切實發(fā)揮課程評價的導向性作用??梢蕴剿饕詫W業(yè)質量檢測、成長記錄袋和綜合素質評價為載體的教師評價,以自我反思、自我反省、自我提高為原則的學生自評,以學習小組內成員互評、教學班級內成員互評、學生社團內團員互評等為形式的同伴互評,以街道社區(qū)、親朋好友、派出所、文具店和鄰居等為主體的社會評價。通過多種評價方式的有機結合,客觀評價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切實引導學生的道德行為表現(xiàn),培養(yǎng)合格的社會公民。
四、構建學生德育的教育合力
教育是一個系統(tǒng)工程,需要學校、家庭、社會的共同配合,形成教育合力,只有這樣才能增強思想品德課的德育實效性。一是強化學科間的合作。德育要有實效,就必須既要有學科滲透又要有學科配合。思品教師要經常與各學科教師交流溝通,特別是與班主任及語文、歷史、健康等學科教師“協(xié)同作戰(zhàn)”,以加強德育效果。二是取得家長支持。離開了家庭的配合,談學生道德素養(yǎng)是一紙空談。因此,思品教師要與學生家長保持聯(lián)系,力爭取得家長的理解、支持與配合。三是開展社會實踐。社會是一所大課堂,也是一本“無字之書”。思品教師要鼓勵和組織學生參加必要的社會實踐活動,在社會大課堂中讀懂“無字之書”,增強道德體驗,塑造良好的道德品質。
(責任編輯袁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