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健
[摘要]課程標準(2011版)頒布之后,各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思潮紛紛涌現(xiàn),它們在提出創(chuàng)新改革的同時,對很多傳統(tǒng)教學策略給予了較大的否定。初中閱讀教學仍然有著很多的教學策略不該丟棄。
[關鍵詞]閱讀模式方法習慣
[中圖分類號]G633.3[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6746058(2015)100019
課程標準(2011版)頒布之后,各種全新的閱讀教學思潮紛紛涌現(xiàn),它們在提出創(chuàng)新改革的同時,對很多傳統(tǒng)教學策略給予了較大程度的否定。很多缺乏自我思考的教師盲目跟風,崇新廢舊,將很多教學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置于不顧,導致初中閱讀教學走入了嚴重的誤區(qū),重意蘊而輕形式、重課內(nèi)而輕課外、重教師教學而輕學生閱讀的弊端在常態(tài)教學中俯拾皆是。筆者結合自身工作實踐認為,初中閱讀教學仍然有著很多的教學策略不該丟棄?,F(xiàn)略加梳理,以與讀者共勉。
一、模式構建:閱讀教學亙古不變的鐵堡壘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閱讀教學就是教師和學生圍繞文本進行不斷對話的過程。因此,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應該明確學生的主體地位,以互動對話的方式促進學生的積極情感體驗,充分調動學生的心智活動,享受情感的熏陶。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性化閱讀,切不可以標準的答案和模式化的思考方式替代學生多元的解讀。在互動對話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fā)揮自身的引導點撥作用,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對話情境,拓展他們對話和思維的空間,才能彰顯閱讀教學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學《安恩與奶?!窌r,教師引導學生在感悟文本內(nèi)容的基礎上進行思考,如果將其拍成一部電影,應該選取哪些核心鏡頭?從而引導學生學會從文本內(nèi)容中捕捉主要信息。教師與學生圍繞話題進行深入對話,在互動對話中感知了內(nèi)容,悅納了內(nèi)涵,提升了效益。
二、方法傳授:閱讀教學走向高效的金鑰匙
1.依循認知規(guī)律,推行閱讀三板塊
無論面對怎樣的文本,都必須以讀懂文本的內(nèi)容為前提。因而,閱讀的第一板塊應該指向文本“寫了什么”,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體裁的特點,引導學生關注文本描述的重點,從整體上感知文本的主要內(nèi)容;第二板塊則指向文本的語言形式,即“怎樣寫”,讓學生站在作者的角度解讀文本創(chuàng)作的思維過程;第三板塊從作者的思路出發(fā),洞察作者這樣寫的原因所在。教師可以根據(jù)文本的特質,從思想的立意、結構的布局、語言的表達等多方面引領學生思考,一步步提升閱讀效益。
例如,在教學《七律·長征》時,教師引領學生三讀文本,通過資料補充讀懂紅軍長征的艱辛,從“走泥丸、暖、寒”等核心詞語感受作者言語運用的精妙。最后從詩歌的主題思考詩人總分結構的設置、材料內(nèi)容的選擇如此安排的原因,從而充分發(fā)揮教材文本這一范例的示范作用,為學生體悟語言、習得方法奠定基礎。
2.實施有效整合,促進閱讀三鏈接
首先,新舊知識高效鏈接。教材課文篇目眾多,但一些課文在體裁、結構、語言表達風格等方面存在著很多的相似之處。教師則可以根據(jù)這一文本的共性特點,引領學生以已經(jīng)掌握的知識,為本節(jié)課的教學提供幫助,從而在新舊知識的有效鏈接中縮小認知差異,打破認知平衡,促進閱讀能力的不斷提升。
其次,閱讀與寫作高效鏈接。閱讀與寫作是語文教學的兩大支柱,讀書是為了更好地寫,習作是為了高效地讀,彼此相輔相成。因此,閱讀教學就應該指向學生的寫作,實現(xiàn)閱讀與寫作的有效結合。閱讀教學可以根據(jù)文本的寫作特色,適量安排隨文練筆,采用對課文模仿、續(xù)寫、改編等多種方式促進學生寫作能力的不斷提高。
最后,閱讀與生活高效鏈接。語文的外延是生活。閱讀教學只有將生活元素引入課堂當中來,才能更好地找準閱讀與生活之間的連接點,借助生活喚醒學生的內(nèi)在潛質,讓學生在閱讀中體驗生活,在生活中感受語文。
例如教學《父母的心》,課文并沒有真正的結尾,他們一家人的生活將會何去何從呢?教師則設置練筆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象他們生活的狀態(tài),從而將閱讀與生活、與寫作緊密聯(lián)系起來。
三、習慣培養(yǎng):閱讀教學永不過時的鋪路石
1.不動筆墨不讀書
適當?shù)刈龊米x書筆記,不僅可以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而且是學生閱讀思維的有效再現(xiàn)。因此,教師在閱讀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做記號的方法,學會以不同的方式、不同的記錄符號感知內(nèi)容:重點之處圈圈畫畫,疑惑難點圈圈點點,獨特感受批注表達,從而養(yǎng)成一邊閱讀一邊動筆的良好習慣。
2.眾里尋他千百度
學生在閱讀過程中要有效地把握課文文字信息,并借助眾多紛雜的信息培養(yǎng)甄別、判斷、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因此,教師要緊扣文本的題目、結構轉換的語句、文章的開頭結尾等核心語句,培養(yǎng)學生高效提取信息的能力,為學生閱讀能力的提升奠定堅實的基礎??蓢L試以問題引領的方式,讓學生帶著問題走進課文,強化學生閱讀文本信息的目的性、針對性,從而為提取有效信息搭建起有效的方法支撐。
總之,教師只有在不斷的互動對話中,在高效的方法傳授中,才能真正走出閱讀教學重意蘊而輕形式、重課內(nèi)而輕課外、重教師教學而輕學生閱讀的教學弊端,真正促進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不斷向高效邁進。
(責任編輯陳劍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