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瑜
【摘要】缺血性腦血管病是目前世界上危害人類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它有極高的致殘率和病死率,特別是它的復發(fā)率極高,已成為醫(yī)學界的一個非常棘手的問題。近幾年來,隨著醫(yī)學介入技術與介入材料的飛速發(fā)展,內科治療領域取得了突破性的進展,且經皮腔內血管支架成形術已經逐步成為臨床治療顱外、顱內血管狹窄病變以及預防腦卒中復發(fā)的主要手段[1]。本文將主要通過介紹介入治療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以及阿托伐他汀干預對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后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進行探討。
【關鍵詞】缺血性腦血管?。唤槿胫委?;血管內皮功能;阿托伐他汀
【中圖分類號】R743 【文獻標識碼】A
為了探討阿托伐他汀對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介入治療后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我們選擇以辛伐他汀為對照組。阿托伐他汀是目前常用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治療藥物,通過探討它對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我們可以有效的了解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后患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F在我們分析一下我院2011年2月~2013年2月,阿托伐他汀治療對患者內皮素-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一氧化氮含量的影響,探討它的血管保護作用及可能的作用機制。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收集2011年2月~2013年2月,調查我院的介入治療缺血性腦血管病患者共122例,其中男68例,女54例,年齡40~78歲,平均年齡57歲。這組病例中既往有腦梗死或TIA病史的有43例,糖尿病有49例,合并高血壓病有87例。將這些患者隨機分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其中實驗組63例,對照組59例,實驗組與對照組的主要區(qū)別在于實驗組的患者采用了阿托伐他汀的治療,對照組采用辛伐他汀治療。另外實驗組與對照組在性別構成、年齡、糖尿病、高血壓、吸煙、以往卒中史、高密度脂蛋白膽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甘油三脂(TG)等方面的差異無統(tǒng)計學的意義(P>0.05)。
1.2 納入與排出標準
被入選的病例都符合我國在1995年第四屆全國腦血管病會議修訂的缺血性腦血管病的診斷標準,支架置入適應證參照我國在2005年所制定的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規(guī)范,要求有癥狀的患者血管直徑狹窄≥50%,無癥狀的患者血管直徑≥70%為介入治療的標準。在介入治療之前,家屬和患者還需要簽字同意。排除標準指:<3周的急性腦梗死,嚴重胃粘膜病變,嚴重出血性疾病,腫瘤,炎癥,嚴重肝腎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以及近期創(chuàng)傷或手術疾病等。
1.3 治療方案
經皮血管腔內支架置入手術完全按照介入手術操作規(guī)程進行,手術前一周對照組給予辛伐他汀20 mg/d治療,治療組給予阿托伐他汀20 mg/d治療,兩組術后繼續(xù)給予相應的他汀治療至今。此外在手術操作和其他常規(guī)用藥方面對照組與實驗組均無差別。在介入治療手術前、術后一月以及術后三月均需抽取靜脈血,測定血漿中內皮素-1、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的含量水平[2]。
1.4 觀察指標
通過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法來測定血漿中一氧化氮、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內皮素-1水平,試劑盒是由上海百沃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產,我們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來進行操作[3]。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據統(tǒng)計處理使用SPSS 17.0軟件包來完成,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x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 果
在手術前比較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的各項指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術后一月,我們發(fā)現實驗組和對照組兩組患者血漿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一氧化氮以及內皮素-1的含量都明顯增多了(P<0.05),但是相對而言,實驗組各項指標的變化幅度都低于對照組(P<0.05);術后三月,兩組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一氧化氮的指標水平均恢復到了手術前的水平(P>0.05),而內皮素-1的含量依舊高于手術前的水平。
3 討 論
腦梗死作為目前人類致死致殘的三大主要疾病之一,已經引起了全世界的關注。它的致殘率可達到了30%以上,且每年會有接近200萬的新增病例。正是它的高復發(fā)率、高病死、病殘的特征,給人們的健康生活帶來巨大的災難。
傳統(tǒng)性的藥物治療由于其的局限性已經不能很好的治療缺血性腦卒中,近幾年來,隨著介入技術與介入材料的飛速發(fā)展,經皮腔內血管形成的支架置人術已經逐步成為臨床治療顱外、顱內血管狹窄以及預防腦梗死復發(fā)的主要手段之一。然而這種最新的醫(yī)療手段也會帶來一些負面影響,在進行介入治療的時候,手術可能會導致腦出血、腦栓塞、腦血管痙攣和血管內皮損害及術中暫時的血流阻斷等,這樣就會導致腦組織的損害和出現嚴重影響預后的并發(fā)癥[4]。
一氧化氮是一種重要的舒血管物質,由血管內皮合成釋放,它是我們最早確認的一種內源性舒張因子,在正常的生理狀況下它們保持著相對的動態(tài)平衡,并對局部血管舒張功能和血管外周阻力的維持具有重要的意義。血管內皮功能出現障礙的標志是一氧化氮的活性下降以及生成減少。血管性血友病因子是一種糖基化蛋白,它在巨噬細胞和血管內皮細胞中合成,并儲存在血小板a-顆粒和內皮細胞的Weibel-Palade小體中,當血小板激活或血管內皮細胞受損時,a-顆粒和Weibel-Palade小體內的內容物將會釋放。因此,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也是一種內皮細胞損傷的特異性標志物。
4介入治療對缺血性腦血管病血管內皮功能的影響
通過實驗發(fā)現,兩組患者在手術前后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一氧化氮以及內皮素-1的含量均有變化,而且都表現為一氧化氮的含量明顯降低,另外兩種物質的含量明顯增加,這說明了腦血管的介入治療可能會造成血管內皮的功能紊亂及損傷,使膠原纖維和內皮下暴露,進而促使血栓和凝血的形成,同時還因舒張因子和內皮衍生的血管收縮失衡,產生腦血管痙攣等一系列的并發(fā)癥。研究表明,實驗組患者血漿中的一氧化氮含量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但是血漿中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以及內皮素-1的水平相對于對照組來說較低。這就告說明阿托伐他汀可能是通過上調一氧化氮水平,同時下調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內皮素-1水平,在腦缺血再灌注損傷時有效促進血管內皮細胞釋放一氧化氮,并抑制內皮細胞內皮素-1,進而起到抑制細胞凋亡、減輕腦組織損傷的功效,這也說明通過阿托伐他汀治療,我們不僅可以減少手術的機械刺激對血管內皮損傷,同時還可有效減輕腦缺血再灌注腦損傷程度[5]。
通過本文的病例分析,我們了解缺血性腦血管病介入治療可能對患者的血管內皮功能造成一定的影響。介入治療前后采用阿托伐他汀治療可有效顯著減少手術對血管內皮功能的損害。
參考文獻
[1] 吳松林,姚祖培.血小板活化與冠心病及冠心病血瘀證相關性的現代研究概況[J].遼寧中醫(yī)藥大學學報;2011年02期,2011,(02):22-24.
[2] 劉開琴,范久波,陳 斌,皮佑君,李 芬.血小板反應性增高患者相關指標的檢測與分析[J].現代生物醫(yī)學進展,2012,(11):09-12.
[3] 嚴慶場,吳廣華.瑞舒伐他汀對急性冠脈綜合征患者CRP、LOX-1的影響[J].中華全科醫(yī)學,2011,(04):33-34.
[4] 張學民,楊文東.急性腦梗死患者治療前后血清脂聯(lián)素和P-選擇素水平變化[J].實用心腦肺血管病雜志,2011,(02):25.
[5] 向 蓉.他汀在缺血性腦血管病應用中的非降脂作用機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1,(03):12-15.